第8章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營銷策略(3)
- 互聯網+:營銷與創新
- 江清萍
- 4099字
- 2018-03-29 10:48:16
上錯菜在一般商家看來可能是件很小的事,可一旦海底撈的員工上錯菜,就會送給客戶一份餅,上面寫著“對不起”,這就是有趣的“道歉餅”的故事。開門做生意,客戶的種類繁多,不少媽媽也會帶著出生不久的嬰兒去吃火鍋,海底撈會提供舒適的嬰兒床或嬰兒服供客人使用。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注意女性客戶的需要,在等待上菜的時間里,客戶可以享受免費的美甲、游戲等服務。
與其用大量的資金投放廣告,不如把眼光放長遠一點,腳踏實地地做好客戶服務,激發客戶分享。服務也是營銷環節,從客戶口里分享出去的故事,絕對比自己講的動聽。
將服務與內容營銷結合,才能構成企業真正強大的營銷體系。也就是說,服務的結束并非營銷終點,把口碑傳遞出去才是客源不斷的秘訣。
傳播內容的新軟件、技術和媒體層出不窮,內容營銷正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變化著,在內容營銷上的成功將取決于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緊跟趨勢的變遷。
深挖數字
市場調查公司Smart Insights對600名讀者進行了民意測試,結果顯示:29.6%的受訪者認為內容將是他們今年的頭號數字營銷工具。有意思的是,內容營銷排在了大數據、營銷自動化和移動營銷的前面。它還大幅領先于社交媒體營銷、搜索引擎優化(SEO)、付費廣告和一眾其他營銷活動。
內容是如此有價值的一個工具,原因在于它的廣泛用途和覆蓋范圍。根據內容營銷學會收集的調查數據,在談到為他們的客戶制作和傳播內容時,內容營銷人員為2015年設定了8大目標:客戶關系/忠誠度、互動、品牌知名度、銷售額、客戶福音傳播、導引性銷售、潛在需求培養和向上/交叉銷售。
沒人質疑未來幾個月里內容的重要性——它將繼續為各類規模的企業和各行各業帶來良好的回報。然而,大多數人好奇的是內容營銷在未來將會如何變化。
內容營銷正在經歷的7種變化
(1)內容創作方面的開支增加
很明顯的是,數字營銷已成為大多數B2C和B2B私營企業的支柱。在內容營銷成為大多數此類企業首要任務的情況下,花在高質量內容創作上的開支將隨著數字營銷預算水漲船高,這并不讓人意外。實際上,平均而言,各企業品牌計劃將其營銷預算中高達15%的部分撥給內容創作。不愿相應調整預算的公司可能會發現,在一個已經充斥大量內容的市場中很難開展競爭。
(2)更加注重個性化
更加注重內容個性化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社交網站和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為營銷人員提供了極為完備的數據和深刻的洞見,二是網頁上的內容已如此飽和,企業被迫尋找出路以便讓自己和競爭對手有所區分。約翰·奈特博士表示:“我們通過第一手信息發現,在我們網站提供高度個性化的內容,而非前幾年那種泛泛的網文后,我們病人對內容的響應程度大幅提高。”不同行業中的眾多其他企業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重申這一觀點。
(3)更好地利用視覺內容
你需要做的就是看看社交媒體的發展方向,以便了解內容的未來在哪里。過去幾年來,互聯網用戶對圖像、視頻和圖形的熱情不斷高漲,這一趨勢看起來是永久性的。視覺內容比靜態文本更受歡迎,內容營銷領域將被迫迎合這類需求。這一趨勢還伴隨著這樣一種變化:內容成為講述故事的載體。視覺內容在講述品牌故事時比文字更加形象,這意味著以后視頻和信息圖的重要性將進一步上升。
(4)更多的評估工具
分析行業的從業者以極大的熱情期待著未來幾個月的到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內容營銷人員愛上了評估和測試工具。具體說,就是內容營銷人員對A/B測試的喜好。好消息是A/B測試相當容易——而得出的結果非常精細。市面上有幾十種經濟實惠的選擇,全都易于掌握。
(5)內容將趨于本地化
谷歌相當直白地表達過他們要迎合移動用戶的愿望,2015年將是一個主要的轉折點,內容將不再是僅僅針對移動用戶而進行調整,而是在創作時就考慮到移動用戶。內容營銷人員將把很大一部分預算用于將內容推送給本地用戶,當他們外出購物、乘坐公交車或吃午餐的時候,最終結果就是內容將更為個性化,更為獨特。
(6)內容營銷和社交媒體之間的界線將模糊
內容營銷和社交媒體已彼此緊密交織,以至于要將兩者區分開很有難度,但今后,內容營銷與社交媒體間的這些界線將變得模糊并消失。精明的市場營銷人員知道,社交媒體給內生增長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并將投入重金發展品牌的忠實粉絲,他們分享、點“贊”并與內容互動。如今,社交媒體已成為關注的焦點,你的企業在網上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7)合作營銷勢頭重燃
內容營銷未來將要經歷的最后一個重大變化,與合作營銷有關。雖然2014年很多品牌不再推行客座文章這種方式,但有些品牌今年重拾對合作營銷的信心,并計劃重新投入資金和精力,與其他社交媒體用戶、博客、網站和行業出版物建立雙向關系。這一變化值得關注,因為谷歌將繼續打擊指向垃圾信息的鏈接,但該變化對維系了良好感情紐帶的企業和品牌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
自媒體掌握話語權
移動互聯網營銷不能完全依賴企業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官方賬號,這是一個自媒體時代,人人有麥克風,人人是記者,人人可以成為新聞傳播者。自媒體憑借其強大的交互性和自主性,使得信息傳播的自由度與個性程度顯著提高。
其實,企業無論利用自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營銷,其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該媒體的流量(閱覽量)和可信度。但相對而言,傳統媒體、官方媒體的流量雖高,但由于親民程度不夠,所以可信度偏低;而自媒體雖然總體流量偏低,但更容易取信于消費者。同時,自媒體的內容形式更加多樣,互動性更高,在傳播效率上要比官方媒體更高。打個比方:一個官方微博有100萬粉絲,但每條微博的轉發量可能只有幾十次;一個自媒體的粉絲數有10萬,但每條微博的轉發次數有可能達到上萬次。
由此可見,自媒體的靈活多變在移動互聯網內容營銷當中是非常有優勢的。因此,不論企業還是個人,在內容營銷上都應該考慮兩種可能:一是不斷積累優質內容,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高人氣的自媒體;一是和其他自媒體合作,在他的優質內容中嵌入自己的營銷信息。但后者需要注意,每個自媒體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使是同一個行業的兩個自媒體,都有可能在風格和受眾上相差懸殊。例如,同樣是兩個IT業的自媒體達人,一個喜歡吐槽娛樂新聞,一個喜歡分享卡通動漫信息,其粉絲構成明顯不一樣,企業在選擇與誰合作時要詳細調研一番。
不論從哪方面看,通過自媒體來進行內容營銷都是一件比傳統媒體更耗費精力的事,但相對的是,它的投資回報也很高。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自媒體內容營銷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原則。
(1)堅持內容個性化
營銷學上有個說法叫“細分市場”,指的是企業經營者通過營銷調研,依據消費者的需求與欲望、購買行為和購買習慣等方面明顯的差異性,把某一產品的市場整體劃分為若干個消費者群的市場分類過程。自媒體營銷也需要細分自己的粉絲群體,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幽默和熱點當然要有,但自身的定位不能模糊,不能一會兒是娛樂八卦達人,一會兒又成了文藝范十足的讀書人,這種定位模糊極易造成原有粉絲的流失。
(2)先給予,再索取
自媒體不是一個向粉絲“索取”人氣和支持的工具,而是一個“給予”內容和價值的平臺。價值的種類很多,如資訊、經驗、樂趣等,都是價值。
以微博紅人、著名作家張嘉佳為例,他的微博就因為經常發布帶有正能量的感人話語而廣受追捧。
現在的微博數以億計,微信公眾賬號也成千上萬,只有像這些能為用戶帶來價值的自媒體才會受到青睞,獲得人氣和粉絲。只有了解了這個因果關系之后,才能調整好編纂內容時的心態,從很多細小的地方打動粉絲。
仍以張嘉佳的微博為例,他經常會發布一些感謝讀者支持的微博。這些細節進一步增加了粉絲對張嘉佳的喜愛和支持,其書籍銷量也因此一路攀升。
(3)用自黑式幽默保持熱度
要想塑造一個大家喜歡瀏覽并且持續關注的自媒體,就要持續地為粉絲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如果有時沒有找到優質的分享內容,就要學會用幽默或者輿論熱點來和粉絲互動,以保持熱度。
仍以張嘉佳微博為例,一款很“虐人”的手機游戲FlappyBird流行時,他就上傳了一張PS得很明顯的游戲高分圖片,用夸張和“自黑”的方式和粉絲保持良好的關系。
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熱點層出不窮,自媒體的靈活多變使得每個熱點都能成為助長人氣、保持持續關注度的優質素材,關鍵是用何種方法將其為己所用,張嘉佳的“自黑式”幽默值得借鑒。
5.三招玩轉社群營銷
傳統的產品推廣方式越來越難以維系,用戶越來越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導致推廣成本越來越高。這也讓大家越來越重視粉絲經濟、社群經濟。
未來很多企業可以沒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但必須要有自己的粉絲會員,否則難以應對日益激烈的互聯網競爭。
玩什么?——社群經濟
隨著微信的不斷發展,社群經濟這個概念也被大家逐漸重視起來。但社群經濟的重點不是經濟,而是社群。
什么是社群?傳統的基于血緣和地緣的村落,就是一個典型的社群。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社群已不僅僅是你的親戚和鄰居,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端,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在線,這讓具有相同志趣、相同愛好、相同才能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現代新型社群。在這個社群里,大家經常溝通,建立感情,互相幫助,彼此信任,從而形成強大了凝聚力。凝聚力就是把大家都粘在一起,而且粘得越來越牢,像滾雪球似的,使得這個圈子越來越大。
但玩社群重要的是跟誰玩,就像“買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做鄰居”。所以,對現在線上推廣人來說,想要玩社群,一要選準產品,二要選準目標客戶。
首先說選產品。很多推廣人把朋友圈看成單純的營銷平臺,天天在朋友圈發布廣告,推銷自家的產品,也有天天刷群推廣的,但他們只是考慮到產品的推廣,卻忽視了產品的品質、用戶的體驗,這是大錯特錯的。只有保證你的產品或服務的品質,取得人們的信任,基于此建立的社群才會是一個有情感、有溫度、持久的、不斷壯大的朋友圈關系,你的推廣才能得到發展和擴展。
其次說選客戶。千萬別說你的產品面向所有人,沒有準確用戶定位的產品要么本身太平庸沒有賣點,要么就是市場競爭大、利潤所剩無幾的大眾產品。所以,每個推廣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產品做一個細致的用戶分析,確定自己應該跟誰玩。這個分析跟線下開店的市場調研類似,就是要了解目標客戶的地域分布、消費習慣、工作收入、年齡范圍、興趣愛好及生活場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