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身體與心靈(1)

身體與心靈究竟誰支配誰,是人們一直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哲學家也參與到了爭論中,各自的觀點南轅北轍,不是站到唯心主義者一方,就是站在唯物主義者一方。雖然他們提出了成千上萬條論據,但這個問題依然未有定論。或許,個體心理學能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一線曙光。因為在個體心理學中,我們實際接觸到的就是心靈與身體的動態關系。一個人的身體與心靈需要同時接受治療,如果治療方案的理論基礎出現問題,那么我們就無法達到治療的目的。此外,理論必須建立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要能經受得住實踐的考驗。生活存在于身體與心靈的互動之中,我們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從中找到正確的觀點。

個體心理學可以緩和、消除上述問題中大部分的緊張感。身體與心靈誰支配誰,不再是方枘圓鑿的問題,二者都是對生活的表達,都是構成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人類的生活在于運動,單是身體的發展顯然不夠。植物扎根于土地,它們無法移動,只能安居一處。因此,如果聽說植物有思想,或是有我們能以任意方式理解的感覺,人們肯定會大吃一驚。就算植物能夠預見未來,能看到某件事的后果也沒有用。哪怕植物知道“有人來了,再有兩步就踩到我頭上了”又有什么用呢?畢竟植物還是無法移動,躲不過去。

然而,所有能夠運動的生物都能預見并規劃自己的行動方向。我們有必要由此推斷,會移動的生物都有思想,或者說都有靈魂。

“知覺你當然是有的,

否則你就不會有行動。”[1]

心靈的重要功用之一就是預見運動的方向。認清這一點是我們了解心靈如何支配身體的基礎:心靈設定了身體運動的目標。不時地隨機運動毫無意義,所有一切必須要有目標。由于決定運動方向的是心靈,那么心靈就在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身體也會影響心靈,因為做出動作的是身體。有些動作身體已經可以完成,有些則需要額外訓練才可完成。無論如何,心靈只能在身體能達到的范圍內指揮身體。比如說,在克服身體條件限制之前,我們心中的奔月夢絕不可能實現。

人比其他生物更善于活動。由人類的手部動作看,人類的活動方式比較多。此外,人類也更能利用自身的活動,改變周圍環境。由此可知,預判能力是人類心靈發展的巔峰。此外,這種能力還說明,人類以周圍情況為基礎,正盡己所能,努力奮斗,改變自己的境遇。

我們還會發現,每個人單獨的動作都有單獨的目標。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獲得安全感,為了感受生活的困難已經被克服,我們在自己周圍環境中終于得到了安全與勝利。針對這一目標,所有的動作及表達必須協調統一:心靈必須以實現最終理想目標為導向。身體也是如此,要努力與心靈形成統一的整體。孩子尚處于胚胎階段,理想的目標就已形成,心靈與肉體就會向著這一目標發展。例如,皮膚受傷后,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在忙著復原。然而,肉體并不是單槍匹馬地發揮潛能,心靈也會幫助其發展。運動、訓練和一般衛生學的重要性已得到證實,在朝著最終目標奮斗的路上,這些都是心靈給予身體的幫助。

從出生到離世,心靈與身體的協同發展從未間斷。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齊心協力。心靈是發動機,激發身體中暗藏的潛能,讓身體在面對種種困難時,都能有安全且優越的感覺。而身體的每個動作、表情和征兆都透露著心靈的目標。人類生而運動。運動中蘊含著某種意義。眼睛、舌頭和面部肌肉的運動構成了表情,表情表達了意義——心靈賦予其中的意義。心理學,即是心靈的科學。我們現在已漸漸明白其真正研究的問題了。心理學探索的是個體種種表情的意義,找到完成目標的關鍵,并與其他人的目標比較。

在獲得安全感這一最終目標的路上,心靈必須要讓目標變得具體清晰,因此必須時時計算:“朝著目標特定的方向前進,才能最終找到安全感。”當然,整個過程肯定會有錯誤發生,但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就根本不會有任何動作。如果我舉起手,那我必然心里已經知道為什么舉手。現實中,心靈選擇的方向可能帶來不幸,但心靈之所以如此選擇,就是因為它誤認為這種選擇是最優的。所有心理學上的錯誤都是因為心靈選擇了錯誤的行動方向。每個人都以安全感為目標,但有些人未能認清安全感所在的方向,所以篤定的動作只會讓他們偏離目標,走上歧途。

如果我們看到某種表情或征兆,卻沒能認出背后的意義時,最好的方法便是先勾勒出簡單的動作。以偷竊行為為例:偷竊,即把他人的財產據為己有。首先,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這一動作的目標。偷竊的目的是讓自己變得富有,通過獲得更多感受更大的安全感。這一動作背后的原因是窮困感及貧乏感;其次,我們要了解該個體所處的環境,以及他為什么會有窮困貧乏之感;最后,我們要觀察該個體是否采用了恰當的方式改變周圍環境以克服上述感覺、他的動作是否遵循著正確的方向以及他是否使用了正確的方法滿足自己的欲望。我們無需指責他的最終目標,但我們可以指出,在使目標清晰化的過程中,他選擇了錯誤的方式。

我們把人類對環境的改變稱為文化。文化是所有動作的結果,即人類心靈激發身體所做動作的結果。心靈啟發我們的工作,身體的發展也需要心靈的指導與幫助。總而言之,人類的每一種表達方式中都體現著心靈的目的。然而,過度強調心靈的作用也不可取。要想克服困難,強健的體魄也不可或缺。因此,心靈若要控制周圍環境,必須以保護身體為前提,使之免受災難、疾病或死亡、損傷、意外、器官衰竭之苦。我們對快樂和痛苦的感知力、創造力和想象力、對環境好壞的辨識力均有助于最終目標的達成。感覺讓身體能夠以特定的反應應對環境。想象及識別是心靈預判的方法。此外,想象與識別還能激發感覺,讓身體隨之行動。如此,一個人的感覺承載著他賦予生活的意義,以及他奮斗的目標。很大程度上說,心靈控制著身體,但卻不受制于身體:心靈倚仗的是一個人的生活目標和生活方式。

顯然,支配個人的不僅僅是生活方式。若非有其他原因,一個人的態度不足以造成他身上顯現的癥狀。只有被感覺強化的情感才能引起行為。個體心理學為此做出了新貢獻:我們觀察發現,一個人的感覺絕不會與其生活方式相悖。一旦目標確立,感覺就會為了適應目標而自我調整。因此,這已不再單純屬于心理學或生理學的領域,情感的產生也無法用化學理論解釋或用化學檢驗預測。在個體心理學中,我們必須先假設心理發展過程,但我們更在意最終的心理目標。舉例來說,我們關注的并非焦慮對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的影響,我們真正研究的是心理目的,以及趕走焦慮的方法。

從這一角度看,焦慮并非性別壓抑或難產導致的結果——這兩種解釋都離題太遠。我們發現,雖然有些孩子有母親的陪伴、幫助和支持,但依然會感到焦慮。這種不知道從何而來的焦慮是控制母親的有效手段。我們并不滿足于描述一個人憤怒時的生理狀況,經驗表明,憤怒是控制一個人或某種情景的手段。每種身體或心靈的表現肯定都以遺傳內容為基礎,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我們的注意力要放在這些內容是什么,并全力利用它們達到最終目標。這就是心理學研究的唯一真正對象。

從每個人身上,我們都能看出,感覺以完成一個人的目標為基礎,沿著需要的方向成長發展至適當的程度。無論是焦慮還是勇氣、喜悅還是悲傷,這些都與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如我們所預料到,情感的強度及支配作用都恰到好處。以悲傷獲得優越感的人,注定不會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高興和滿足。這樣的人只會在悲慘時才會快樂。我們還會發現,感覺有時會出現,有時則不會。讓患有廣場恐怖癥的人待在家里或控制另一個人時,他便不會有焦慮感。對所有神經癥患者來說,若生活中的某些部分無法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強大征服者,那他們就會避開這些部分。

情緒基調與生活方式如出一轍。比如,就算懦夫在比自己弱小的人面前囂張跋扈,就算他為虎作倀時顯得威風凜凜,他依舊是懦夫。他可能會在門上加三把鎖,利用警犬和陷阱保護自己之后,還會叫囂自己勇猛無敵。沒人能證明他的焦慮感,但他保護自己時所有種種畫蛇添足之舉,恰恰讓他性格中懦弱的部分欲蓋彌彰。

從性與愛的領域也能找到類似的證據。一個人接近自己的性目標時,那他有關性的感覺肯定也會出現。為了集中注意力,他必須放棄所有與之沖突的任務以及不相干的興趣,激發適當的感情和功能。缺少這些感情和功能就會出現不舉、早泄、性倒錯和性冷淡等問題,而這些都是由于拒絕放棄不恰當的任務或工作導致的。不正確的優越感和錯誤的生活方式是這些異常情況產生的原因。我們經常能在此類病例中發現以下幾點:患者只希望得到關愛照顧,卻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缺乏社會情感;在進取、樂觀的活動中總會失敗。

我的一個病人是家中的次子。他有很深的負罪感,這令他無處可逃。他的父親和兄長都非常看重誠實的品質。病人七歲時,他告訴學校老師自己完成了作業,然而,作業其實是哥哥替他完成的。此后,病人帶著這種負罪感生活了三年。最后,他找到老師承認自己犯下了大錯。可老師對此只是一笑了之。于是,他又哭著向父親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次,他更成功了。父親為孩子的誠實感到頗為驕傲,不僅表揚了他,還安慰他。盡管得到了父親的原諒,但病人還是感到很壓抑。因此,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這個孩子是要通過對小錯誤深深自責的方式,證明自己誠實和正直的品行。病人家庭中的道德風氣非常濃厚,于是病人便有了在正直的品行方面超過他人的沖動。在學校功課和社會吸引力方面,他都覺得自己無法超越兄長,便想通過自己的方式獲得優越感。

在之后的生活中,他總會因為自己的各種錯誤而深感自責。他會自瀆,學習上也經常會趁機作弊。他參加的考試越多,負罪感就越深。生活不斷繼續,他的處境也越來越艱難。此外,他的良心變得越來越敏感,所以他身上背負的負擔也比哥哥要沉重許多。于是,他失敗時,總會以此為借口。這位患者本來計劃大學畢業之后,找一份技術性的工作,但強迫性的負罪感總是折磨著他,所以,他只好每天都乞求上帝的原諒,根本沒時間工作。

后來,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不得不被送進精神病院。當時,醫生都認為他無藥可救。然而,一段時間后,他的情況大有改觀,醫生便準許他出院,前提是若是復發就必須再回來。出院后,他便改換專業,開始攻讀藝術史。臨近考試時的某個公共假日,他跑到教堂,一下跪倒在眾人面前,大聲喊道:“我是世界上罪孽最深重的人。”此舉成功喚醒了他敏感脆弱的良心。

又在精神病院度過了一段時間后,病人回到了家里。可有一天,他竟赤身裸體走進餐廳吃午飯。他身材健美——這一點倒是與他哥哥和其他人不相上下。

犯罪感成了他彰顯自己比其他人更正直誠實的手段,如此,他千辛萬苦地獲得了優越感。然而,他的掙扎只會讓他走上歧途。他逃避考試和工作的表現恰好說明了他的懦弱以及高度空虛之感。他身上神經癥的出現,都是為了故意避開可能會失敗的活動。通過拙劣的手段獲得優越感,也從他拜倒在教堂和沖動地走進餐廳的動作中顯露無疑。病人的生活方式要求他如此行事,由此而來的情感也完全與之相符。

我們之前已經探討過,生命最初的四五年是一個人完善心靈并構建身體與心靈二者關系的時期。他為了獲得優越感,會不斷調整接受到的遺傳因素及自身獲取的對外界環境的印象。第五年結束之時,一個人的人格已經定型。他賦予生活的意義、追求的目標、行事風格以及感情基調均已奠定。此后,除非他能擺脫童年形成的錯誤認識,否則這些都不會改變。一個人之前的表現都與他對生活的解讀相符,如果他能改正錯誤,他身上的新氣象必然也與他對生活的新認識相符。

個人通過感官接觸環境,并從中獲取對環境的印象。因此,我們可以從他訓練身體的方式看出兩點:他準備從環境中獲得哪些印象;他準備如何運用自己的經驗。若要了解一個人,我們不妨觀察他看待、傾聽的方式,并留心哪些事會吸引他的注意力。這就是行為舉止的重要性——一個人身體感官所受的訓練及一個人運用感官獲取對周圍印象的方式都能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生活的意義制約著一個人的舉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理县| 施秉县| 乌兰浩特市| 略阳县| 张家港市| 广河县| 咸宁市| 桐梓县| 石泉县| 宜兰县| 舟山市| 盐边县| 鞍山市| 大安市| 巴彦淖尔市| 宁波市| 石楼县| 城步| 井陉县| 棋牌| 河东区| 托克托县| 安义县| 伊春市| 广宁县| 闽清县| 关岭| 南澳县| 长治市| 云阳县| 昆山市| 云南省| 松阳县| 弥渡县| 松阳县| 开平市| 威宁| 霸州市| 惠州市| 农安县|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