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十五、眩暈

眩暈是臨床常見癥狀之一,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車,旋轉不定,以致不能站立,甚者伴有惡心、嘔吐、汗出等癥狀。中醫認為,眩暈可由于肝陽上亢、腎精不足、氣血虧虛、痰濕內蘊、瘀血阻絡等多種原因所致。

1.肝陽上亢型

【癥狀表現】眩暈,耳鳴,頭脹痛,煩躁易怒,面時潮紅,失眠多夢,口苦口干,舌質紅,苔黃,脈弦。

【調理原則】平肝潛陽,育陰息風。

【藥膳配方】

菊花茶

原料:白菊花5g,白糖適量。

做法:將白菊花放入杯中,沖入沸水,1分鐘后倒掉水。然后再次沖入沸水,加入適量白糖,悶5分鐘后即可。

功效:清熱平肝,明目清腦

用法:代茶飲,隨時飲用。

說明:本食療方中白菊花長于養肝明目,有清熱平肝、明目清腦的作用。因此,有眩暈或眼睛疲勞的人用此茶來調理。

2.腎精不足型

【癥狀表現】眩暈,耳鳴,精神萎靡,腰膝酸軟,或有遺精、滑泄、脫發、齒搖等癥,舌淡嫩,脈沉細。

【調理原則】補腎填精。

【藥膳配方】

天麻豬腦羹

原料:豬腦1個,天麻10g,食鹽少許,姜、蔥、大蒜各適量。

做法:將天麻打成細粉;新鮮豬腦去血管及膜,洗凈;姜、蔥、大蒜洗凈,姜切片,蔥切成蔥花。將天麻、豬腦、姜、蒜同入鍋內,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燉1小時成稠羹湯,撒上蔥花,以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補精髓,平肝息風,通絡止痛。主治精髓不足,肝陽、肝風所致的眩暈頭痛、失眠多夢、肢體麻木、手足震顫及偏正頭風頭痛等。

用法:喝湯食豬腦,每日或隔日1次,適量。

說明:方中天麻甘平質潤,專入肝經,功能平肝息風,善治一切風癥。凡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之癥,不論寒熱虛實,均可選,被《本草綱目》譽為“治風之神”。因天麻具有通絡止痛之效,尤為頭痛眩暈之要藥,故前人有“眼黑頭眩,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治”之說。豬腦性味甘寒,具有補腦定眩之功,善治頭風頭痛,用于治療精血不足、肝腎虧損之頭痛、眩暈、腦鳴,均有療效。方中二料相合,一則平抑肝陽,二則補益精血,使肝陽肝風得以平息,三則眩暈頭痛可止,肝腎精血得以滋補則虛風震顫自滅,標本兼取,相輔相成。因此,本方對于腎精不足或肝陽上亢型頭痛眩暈均有調治效果。

3.氣血虧虛型

【臨床表現】眩暈,倦怠,少氣懶言,動則益甚,面色萎黃,或白無華,或有心悸、失眠、納減、腹脹,舌質淡,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

【調理原則】開胃健脾,益氣養血。

【藥膳配方】

黃芪燉母雞

原料:母雞半只或1只,黃芪60~90g,姜、蔥、鹽、大料各適量。

做法:將母雞宰殺洗凈,去毛、內臟。將黃芪用紗布包裹后塞入雞腹內,用線縫合,置入鍋中加水浸沒,入姜、蔥、鹽、大料,文火燉爛。

功效:補中益氣。

用法:分次吃肉飲湯。連用3~4次。

說明:方中黃芪有補中益氣、補氣升陽的功效,對于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體力有明顯療效。實驗研究證明,黃芪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并能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雞肉,溫中益氣,滋補五臟,補精添髓。二者相合,補中益氣,強身健體。

4.痰濁中阻型

【癥狀表現】眩暈,頭重而昏,周身倦怠,肢體酸脹,胸悶或時吐痰涎,納差泛惡,舌體胖,苔濁膩,脈弦滑。

【調理原則】燥濕祛痰,和胃健脾。

【藥膳配方】

薏米杏仁粥

原料:薏米30g,杏仁15g,冰糖少許。

做法:將薏米洗凈,杏仁去皮,冰糖打成碎末。把薏米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置于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熬熟時加入冰糖調勻即成。

功效:健脾利濕,化痰通痹。適用于痰濁中阻型眩暈癥。

用法:餐時服用。

說明:方中杏仁祛痰、止咳、平喘,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載“杏酪濃煎如膏,服之潤五臟,去痰咳”;《本草綱目》中說,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炊飯食,治冷氣”。諸藥共用,共奏健脾利濕化痰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茂名市| 阳曲县| 神农架林区| 含山县| 汾阳市| 正蓝旗| 盱眙县| 弥渡县| 仙桃市| 咸丰县| 吉木萨尔县| 凤山县| 沙河市| 泸溪县| 北票市| 富阳市| 富裕县| 永定县| 容城县| 河西区| 禄丰县| 稷山县| 荔浦县| 修武县| 安泽县| 抚顺市| 岐山县| 兰州市| 鄂尔多斯市| 林周县| 盖州市| 大港区| 贡山| 仁寿县| 永州市| 永登县| 铜川市| 高青县| 西丰县| 闵行区|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