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頭痛
頭痛是指以頭痛為主癥的疾病,包括西醫(yī)學的鼻竇炎、三叉神經(jīng)痛、枕神經(jīng)痛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貧血、神經(jīng)官能癥、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以及腦震蕩后遺癥等。引起頭痛的病因較多,六淫之邪外襲、痰濁瘀血痹阻經(jīng)脈、氣血陰陽虧損或情志怫郁、郁而化火均可導致頭痛的發(fā)生。其治則:外感頭痛以祛邪為主,內(nèi)傷頭痛以虛者扶正、實者攻邪為治。
1.風寒型頭痛
【癥狀表現(xiàn)】頭痛連及項背,有拘急收緊感,或伴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
【調(diào)理原則】疏風,散寒,止痛。
【藥膳配方】
川芎白芷燉魚頭
原料:鳙魚(大頭鳙)頭1個,川芎3~9g,白芷6~9g。
做法:將川芎、白芷用紗布包裹,與魚頭共煮湯,緩火燉至魚頭熟透,飲湯。
功效:祛風、散寒、止痛。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次。
說明:川芎、白芷都具鎮(zhèn)靜止痛作用,又有活血、行氣功效;鳙魚暖胃養(yǎng)血此湯治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及風邪所致的頭暈眼花。需要注意的是,對陰虛火旺月經(jīng)過多者不宜使用此方。
2.風熱型頭痛
【癥狀表現(xiàn)】頭脹痛,甚則頭脹入裂,發(fā)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喜飲,或便秘尿赤,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調(diào)理原則】疏風,清熱,和絡。
【藥膳配方】
杏菊湯
原料:杏仁6g,菊花6g。
做法:將杏仁除去皮,去尖,捶碎;菊花淘洗干凈。二者一同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將鍋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再煎熬3~5分鐘即成。
功效:祛風清熱。適用于風熱頭痛,肝經(jīng)火氣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癥。
用法:代茶常飲。
說明:方中杏仁歸肺大腸經(jīng),能止咳平喘,潤腸通便。菊花由于產(chǎn)地、花色、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為白菊花、黃菊花、杭菊花等品種,能疏風清熱,解毒,明目。合用可祛風清熱,主治風熱頭痛等癥。杏仁有小毒,飲用勿過量;嬰兒慎用。
3.風濕型頭痛
【癥狀表現(xiàn)】頭痛如裹,昏脹沉重,肢體酸困,納呆胸悶,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濡。
【調(diào)理原則】祛風勝濕。
【藥膳配方】
蒼耳子粥
原料:蒼耳子10g,粳米50g。
做法:粳米及蒼耳子均洗凈。將蒼耳子入鍋,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轉(zhuǎn)用文火煮15分鐘,去渣留汁待用。把粳米放入蒼耳子汁,用武火燒沸,轉(zhuǎn)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
功效:散風除濕。適用于治療風濕上擾、頭痛、皮膚瘙癢等癥。
用法: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
說明:蒼耳子能祛風解表,能祛風除濕,還能祛風止癢,其通鼻竅的作用尤為顯著。張德裕的《本草正義》稱其“為頭風病之要藥”,且“無辛香走竄、升泄過度、耗散正氣之慮”。根據(jù)現(xiàn)代研究,蒼耳子有一定毒性,故應用本品時量不宜太大,時間不宜過長。
4.肝陽型頭痛
【癥狀表現(xiàn)】頭痛頭漲,心煩易怒,夜眠不寧,或兼脅痛,面紅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數(shù)。
【調(diào)理原則】平肝潛陽。
【藥膳配方】
杞菊地黃粥
原料:熟地黃15g,枸杞子15g,白菊花10g,粳米100g,冰糖適量。
做法:熟地黃、枸杞子、白菊花裝入紗布袋內(nèi),扎緊袋口后放入鍋內(nèi)加水燒沸,煎20分鐘后去紗布袋,留藥汁。粳米淘洗凈,倒入藥汁鍋內(nèi),再加水適量,用旺火燒沸,用文火熬煮至米九成熟時,放入冰糖拌勻,再熬煮至米爛成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滋陰清熱,平抑肝陽。適用于治療肝陽上亢之頭痛、目眩、心煩易怒等癥。
用法:每日1次,溫熱服用。
說明:方中熟地黃味甘、性微溫,補血滋陰,益精填髓;枸杞子滋補肝腎;菊花清肝明目。三藥合用,共奏平肝潛陽之功效。
5.血虛型頭痛
【癥狀表現(xiàn)】頭痛綿綿,頭暈,心悸不寧,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唇舌色淡脈細弱。
【調(diào)理原則】補養(yǎng)陰血。
【藥膳配方】
枸杞蒸蛋
原料:雞蛋2個,枸杞子15g,熟豬油40g,精鹽、醬油、濕淀粉、清湯各適量。
做法:雞蛋入碗中打散,加精鹽、濕淀粉、清湯各適量,調(diào)散成蛋糊;枸杞子沸水浸漲。蛋糊入籠,沸水武火蒸約10分鐘;撒上枸杞子蒸5分鐘;另將熟豬油加醬油同蒸化后,淋在蛋面上。
功效:補養(yǎng)陰血。適用于血虛頭痛、頭暈心悸、神疲乏力、遇勞加重,或血虛發(fā)熱、熱勢或高或低、勞則加劇、肌熱煩渴、面色不華等癥。
用法:佐餐服食。
說明:枸杞子味甘、性平,有滋補肝腎、養(yǎng)血生津的作用,常被用來治療肝腎陰虛、陰不制陽而出現(xiàn)的腰膝酸軟、頭暈眼花等癥。
6.腎虛型頭痛
【癥狀表現(xiàn)】頭腦空痛,眩暈耳鳴,記憶減退,腰膝酸軟無力,遺精帶下,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
【調(diào)理原則】補腎填精。
【藥膳配方】
枸杞羊腎粥
原料:枸杞葉250g,羊肉60g,羊腎1個,粳米60~100g,蔥白2段,鹽適量。
做法:將羊腎剖開,去筋膜,洗凈,切碎;羊肉洗凈,切碎。先煮枸杞葉,去渣取汁。用枸杞葉汁同羊腎、羊肉、粳米、蔥白煮粥。粥成入鹽調(diào)勻,稍煮即可。
功效:溫腎壯陽,養(yǎng)血益精。適用于腎虛頭痛,以及老年人的亞健康狀態(tài)、慢性腰腿疼痛、性功能減退等屬腎陽虛衰、精血虧損者;亦可用于老年人滋補健體。
用法:單獨食用,或佐餐,每日1劑,分早、晚2次食用。
說明:方中羊腎、羊肉,同出一物,血肉有情,皆為甘溫補腎之用,且羊腎以臟補臟,是歷代溫補腎陽、治療腎虛腰痛的佳品,故為本方的主要原料;配以枸杞葉滋陰補肝,養(yǎng)血益精,取肝腎同源,調(diào)補陰血之義;粳米補中益氣;蔥白、食鹽,除腥調(diào)味。全方溫腎壯陽,養(yǎng)血益精,平補而無燥膩之弊。煮制成粥,清潤可口,且易于消化。
7.痰濁型頭痛
【癥狀表現(xiàn)】頭痛昏重如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舌苔白膩,脈滑或弦滑。
【調(diào)理原則】化痰降逆。
【藥膳配方】
白芷茯苓薏米粥
原料:白芷9g,茯苓20g,薏米30g,陳皮9g。
做法:將白芷、茯苓、陳皮水煎,去渣取汁,與淘洗干凈的薏米同入鍋中,加水煮成稠粥。
功效:化痰利濕,祛風止痛。主治痰濁型頭痛。
用法:每日1劑,早晚分食。
說明:白芷氣味芳香,有良好的祛風行氣止痛功效,與化痰祛濕的茯苓、薏米配伍后,對痰濁中阻引起的頭痛有療效。
8.血瘀型頭痛
【癥狀表現(xiàn)】頭痛如刺,痛有定處,得寒溫不解,或有頭部外傷,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
【調(diào)理原則】活血化瘀。
【藥膳配方】
芎歸燉雞
原料:雞肉50~100g,川芎6~9g,當歸9~15g。
做法:以上三物同放鍋內(nèi)文火燉2~3小時。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用法:飲汁吃肉,連服5~6天。
說明:本食療方中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當歸補血和血,與川芎相配伍可增強活血祛瘀的作用。各藥合用,使絡通、瘀去、氣行、血脈利,疼痛自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