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病對癥食療全書
- 王雷
- 1013字
- 2019-01-04 09:12:53
十六、低血壓
低血壓是指成年人的血壓持續低于90/60mmHg(老年人低于100/70mmHg)。一般認為與體質瘦弱和遺傳有關,多見于20~50歲的女性和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是指患者長時間站立或從臥位到坐位、站立位時,因血壓調節不良,突然出現血壓下降超過20mmHg,并伴有相應癥狀;繼發性低血壓多由某些疾病或藥物引起,如腹瀉、大出血、風濕性心肌病、心肌梗死、脊髓空洞癥、腦卒中、降壓藥或抗抑郁藥等。本病屬于中醫學“眩暈”“虛損”的范疇。中醫認為,本病病因以氣虛為本,涉及心、肺、脾、腎等臟器,心主血脈,肺朝百脈,心肺之氣不足,不能推動血行脈中;脾氣不足,無以化生氣血;腎氣虧虛,氣血運行無力,均可導致血不充養于脈而生本病。
1.心脾兩虛型
【癥狀表現】眩暈心悸,健忘神怯,納少體倦,氣短乏力,勞則易發,面色萎黃,舌質淡,脈細軟無力。
【調理原則】健脾益氣,養心補血。
【藥膳配方】
赤豆烏雞補血湯
原料:赤豆150~200g,黃精30~50g,陳皮1塊,烏骨雞1只,鹽少許。
做法:將烏骨雞洗凈,去毛及內臟,備用;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開,然后放入以上全部原料,改用中火繼續煲3小時左右,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滋陰補血,健脾燥濕。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次。
說明:赤豆有補益氣血的作用;黃精是補血的中藥材之一;陳皮能行氣健脾、燥濕化痰;烏骨雞有補血益陰的作用,且補而不燥。
2.腎氣虛弱型
【癥狀表現】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健忘多夢,視物昏花,神疲乏力,目眶色黑,夜尿頻多,舌淡苔薄,脈沉弱無力。
【調理原則】大補元氣,強腎固本。
【藥膳配方】
升壓湯
原料:升麻9g,生黃芪15g,黨參15g,豬瘦肉100g,調料適量。
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塊,以上3味藥裝入紗布袋內,同放入砂鍋中,加水文火燉煮至肉爛熟,取出藥袋,加調料即可。
功效:溫中益氣,固表健脾。
用法:喝湯吃肉,隨量服食。
說明:升麻有升舉陽氣之功效;黃芪有補氣固表、溫中益氣的作用;黨參可用于補中益氣,健脾益肺。
3.心陽不振型
【癥狀表現】心悸不寧,不眠易驚,胸悶氣短,乏力自汗,畏寒肢冷,夜尿頻多,面色蒼白,舌質淡胖嫩,苔白潤,脈沉弱。
【調理原則】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藥膳配方】
薤白粥
原料:薤白15g,粳米50g。
做法:將薤白洗凈,煎湯去渣留汁。粳米淘凈,與藥汁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文火煮爛成粥。
功效:通陽散結。
用法:每日1次,隨量服食。
說明:薤白性溫、味苦而辛,具有活血化瘀、寬胸理氣的作用。薤白粥有溫補助陽、理氣散血的作用,亦可作為抗老健身的常用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