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這么一種人,天生仿佛周身罩著一圈神秘而嚴實的金剛紗帳,任你刀槍亂舞,流言紛飛,就是傷不著他。這種人天性隨和,思維縝密,人格幾近完美,喜怒不形于色,生來大多不愿做第一,卻常被天王老子所倚重。成就他們的,歲月的磨礪只是其一,流淌在其血液里的那種縝密細微的天賦智慧,才是令人最為羨慕的地方。
蕭何天生具備王佐之才,管家天賦,秘書長氣質。
劉邦一路披荊斬棘殺到關中,秦王子嬰設計殺了趙高,“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向劉邦交出國印,主動投降?!蓟实暮笠峋瓦@么點出息。
劉邦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進咸陽城。宮殿巍峨,街市繁華,長年征戰的將士們初次踏進這座壯麗的都城,一時不辨南北,興奮得過了頭,紛紛鉆進王府豪宅大肆搜掠金銀財物。沛公劉邦也恢復了當年的痞子相,一頭扎進秦王宮,雕梁畫棟,華屋錦帳,美女如云,這位生就“好酒及色”的泗水小亭長,當下便要嘗一嘗做皇帝的滋味,左擁右抱,在胡亥寢宮的龍榻上盡情耕云播雨,不亦樂乎。
沛公張狂如此,部下無不效仿,一時之間咸陽城作了漢家軍的游樂場。在眾人狂熱地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只有一位在默默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個人就是蕭何。蕭何既無視府庫大量的財寶,更無心后宮艷麗的女子,“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笔捄巫哌M咸陽城的第一件事,是調集人手進駐秦丞相御史府(秦中央秘書機構),將秦王朝的法令文書、地畝圖冊、行政戶籍等檔案資料,一一收集看管、造冊登記、完好收藏。——這是只有俗語謂之“有心人”才能做到的事情。隨大流是人的惰性,一舉滅了暴秦大家樂一樂似乎也情有可原,而蕭何身上與生俱來有這種“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氣質,一種職業性的敏感和遠見。道理其實很簡單,大國手之所以棋藝高超,竅門就在于他已經看到了棋局發展的十步二十步。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當劉邦在咸陽城左一個冷梅枝右一個趙吹鸞,恣意淫樂,似乎忘記了項羽正率四十萬大軍日夜奔赴關中時,直腸子樊噲當面勸諫,軍師張良婉轉提醒,而蕭何并不過問主公的事情,埋頭去盡自己的職責。事后,固然劉邦會感念樊噲張良的忠誠,然而更為欣賞的是蕭何的未雨綢繆。——做部下的,給上司真摯誠懇的提醒雖屬必要,但積極主動地替上司超前做好成就大事的各項準備,較之幾句勸諫的言辭,價值要大許多倍。
項羽得知劉邦已入關中,疑慮頓生,連忙率領四十萬人馬揮師東進來到鴻門(今陜西臨潼境內),對劉邦形成了餓虎撲食之勢。劉邦不是不想獨吞勝利果實,何況手中還有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但這時候他的實力不足以跟項羽明火執仗地對著干,因此不得不暫時裝出一副一切聽憑項羽安排的樣子。項羽大軍進入咸陽,燒殺擄掠了一番,接著無視懷王的約定,自立為西楚霸王,“三分關中,立秦三將”,把關中分封給秦的三位降將,而把劉邦安排到偏僻的漢中、巴蜀作漢王。項羽如此行事,劉邦感到受了奇恥大辱,一時打算魚死網破地跟項羽干一場。在這個極其關鍵的時刻,——事后想來,決定漢家江山社稷生死成敗命運的緊要關頭,蕭何的大局觀、蕭何的戰略眼光,給予劉邦的幫助是難以估量;蕭何屬于那一般情況下不會急火攻心的人,不急火攻心,就不可能犯因小失大的錯誤,這是最難得的品質。在氣急敗壞的劉邦面前,冷靜沉著的蕭何提醒道:被封去漢中,是有些令人難以容忍,但總比被滅了要好吧?主公想想看,眼下若與項羽硬拼,明顯是以卵擊石,逞一時之能,遭滅頂之災。反過來想,假如我們暫時屈居漢中,長養人民,招賢納士,積蓄力量,伺機還兵平定三秦,進而圖謀天下,不可以嗎?一個人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事業。劉邦聞言頓時豁然,帶著三萬人馬前往漢中就國。蕭何在漢中正式做了漢王劉邦的丞相。
大約半年后,劉邦率軍離開南鄭去收復關中。漢軍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三秦之地,重歸漢王。劉邦聽取蕭何的建議,暫都櫟陽(今西安閻良區)。
勝利看似來得容易,而決定性的因素則在于蕭何。當時“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劉邦之所以順利殺回關中,對咸陽乃至關中的關口險要、兵力部署、戶籍人口以及百姓疾苦程度,是從哪里掌握的呢?“以何具得秦圖書也?!闭菑氖捄嗡詹氐那爻瘷n案中得到的。蕭何的深謀遠慮,不能不令劉邦刮目相看,這個人對未來創立大漢基業的不可或缺,從此深深地印刻在劉邦的心里。
二
作為一個不能帶兵打仗的參謀助手,在勸主子忍辱暫居漢中的日子里,蕭何具體做了些什么呢?對劉邦日后的皇權之路又有多大的幫助呢?
一個是“養其民”。鞏固根據地,大力開展生產,安撫百姓,穩定秩序,儲備糧草軍餉,為劉邦初步建立起了一個“還定三秦”的戰略大后方。
一個是“收用巴蜀”。蕭何看到彈丸之地的漢中,不足以支撐漢王與項羽未來的長期對峙,他及早派遣人員前往巴、蜀二郡,恢復社會秩序,鼓勵鄉民耕地種糧,及時收取賦稅,征召士卒以補充兵員。
第三個是“致賢人”。為劉邦的王圖霸業發現、招納和推舉有用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信。蕭何多次向劉邦舉薦韓信,并采取非常規的辦法為之強留下韓信。劉邦的漢家江山,有一多半是韓信打下來的,薦一人而能為主子贏得半壁江山,蕭何的知人善任,劉邦能不贊賞佩服嗎?當然,蕭何或者只是看準了韓信英勇善戰的一面,忽視了其另一面,故而在一個必要的時間段里,他又幫著主子滅了韓信?!@個留待我們講韓信的時候再說。
韓信最早是從項羽的楚軍大營偷跑出來投奔漢軍的,期間因為違反軍紀險些被殺掉。在漢中,蕭何與這個年輕人有過幾次長談,他發現了韓信身上潛在的卓越軍事指揮才能,便一次又一次地給劉邦推薦這個人,劉邦卻并沒有當回事。劉邦暫避漢中,許多目光短淺的人都認為這個酒鬼色徒出身的家伙看來難成大氣候,接二連三地選擇逃離去另攀高枝,韓信就是其中之一。他見蕭何的多次推薦漢王并不以為然,仍只讓他做個小小的治粟都尉,管管糧草什么的雜務,無法施展他的軍事才能,郁悶了幾天,便在一個傍晚毅然選擇離開。蕭何得到韓信不辭而別的消息,來不及向劉邦稟報,就獨自騎馬不顧夜色昏暗追了出去。丞相拍馬慌張出門,手下不明就里,趕緊報告了漢王。劉邦一聽蕭何也逃跑了,將信將疑,又急又怒。蕭何馬不停蹄追了一天一夜,在一家小酒館門前發現了韓信,耐心勸阻并帶著他一同返回南鄭(今屬陜西漢中,當時的漢王都)。蕭何安頓好韓信,這才來向漢王告罪。劉邦問他為什么深夜逃跑,蕭何說我怎么可能逃跑,我是去追一個逃跑的人,追韓信去了。劉邦疑惑,將領中逃離的不下十幾個人,為何你偏偏追這個韓信?主公有所不知,其他人都容易得到,這個韓信,恐怕一時你找不出第二個人來。蕭何站在漢王未來大業發展的角度,誠懇地說服劉邦,您假如永遠滿足于做個漢王,這個韓信確實可有可無,您若要爭奪天下,沒有這個人為您攻城拔寨可不行啊。劉邦對蕭何的見識早已信服,他的眼光、判斷事物的能力,絕非身邊一些夸夸其談者能比,丞相今天能說出分量這么重的話來,看來這個韓信一定是有些能耐了。劉邦當即答應蕭何,擬任命韓信為將。不料蕭何得寸進尺:將官這個差事恐怕韓信不一定愿意干。那就讓他做個大將。劉邦說。蕭何點頭稱是。劉邦當下就命人去叫韓信來。蕭何攔住了漢王:大王,任命大將咱就不要像招呼小孩子似的,韓信他很在乎這個,您要決心用他,不妨選個日子,設個拜將臺,正正規規搞個拜將儀式封韓信為大將。劉邦接受了丞相的意見,擇日設臺拜韓信為大將。
蕭何就是這樣細致入微地將韓信扶上了漢軍大將的位置。后來,當韓信那里勝利的捷報一次又一次傳到漢王劉邦耳朵里時,相信他不僅頻頻為韓信豎大拇指,感慨更多的,是在暗自贊嘆他的大管家蕭何,真是慧眼識珠??!
三
如果說,做一兩件漂亮的事情,贏得主子的賞識信任,就能穩固地坐上管家的位置,那你是見識膚淺了。
蕭何智慧的靈性絕非起自于咸陽的收藏律令圖冊,早在沛縣城里,他一對獨到的目光就時時關注著一個器宇軒昂的年輕小亭長。
蕭何最早在劉邦的老家沛縣任職,是個功曹,算是縣領導班子成員之一。雖然做著秦朝的公務員,但蕭何善于交友,什么樣的朋友都有,譬如泗水亭長劉季(劉邦),捕役樊噲,書吏曹參,劊子手夏侯嬰,吹鼓手周勃,這些人都堪稱他的莫逆之交,屬于老伙計的圈子?!^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仇人少堵墻,蕭何深諳此道。
對劉邦來說,蕭何可以稱作是老靠山、舊恩人?!案咦鏋椴家聲r,何數以吏事護高祖?!痹趧钸€是個平民老百姓時,蕭何就曾多次在其為非作歹觸犯刑律要被治罪的關口,為劉邦疏通解脫。后來劉邦當上了泗水亭長——估計這個位置也少不了蕭縣吏的鋪墊,蕭何更是利用自身的便利條件,經常關照他。除此之外,還有另外的一份人情,“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眲畛霾钊ハ剃?,手頭有些緊,縣鄉的同僚給他湊盤纏,別人給的都是三百,唯獨蕭何一下子就塞給劉邦五百錢。瞧瞧這是什么關系,是哥們兄弟加恩公的關系,這一份交情恐怕不是做一兩件漂亮事就能建立起來的吧?
陳勝吳廣起義后,劉邦也趁機拉起一干人馬斬白蛇舉事。起先劉邦考慮到老朋友蕭何人家是吃皇糧的,差事肥厚,人又穩重,沒有冒然拉其入伙。當時秦的暴政不僅使黎民百姓怨聲載道,許多地方官吏也深為不滿。小沛縣令這時也想依附義軍,找來蕭何、曹參商量,蕭何提議與劉邦聯系結伙??h令覺得有道理,委派劉邦妻妹呂嬃的丈夫樊噲到芒碭山聯絡劉邦。劉邦當即答應并興沖沖帶著人馬來到小沛,誰知縣令節骨眼上變卦了,拒義軍于城門外,同時還下令拘押了蕭何等人。劉邦一不做二不休,將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打算武力強攻。正巧這時蕭何、曹參幾個逃了出來,三人一合計,先箭射傳單到城里,鼓動民眾造反做內應,小沛城內群起響應,攻進縣衙,殺了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的隊伍入城。
占領沛城后,當務之急是確定個頭兒,幾個哥們坐在一起要推舉個新的縣令,——仍遵照秦的舊章程。大家說就劉季吧。劉邦連忙推辭。劉邦的推辭是必須的一個環節,他面前坐著的各位,哪個不比他有頭有臉,最主要的是蕭何這位恩公在呢,哪能那么不知天高地厚呢?我們看看蕭何是如何處理這個尷尬事兒的。蕭何見劉邦再三推辭,心知肚明,劉邦這是礙于他在場,不便馬上答應。可在他眼里,劉邦是唯一合適的人選,先不說他自己,樊噲、曹參也都挑不起這一副擔子。蕭何說話了,他提了個建議,把幾位候選人的名字寫在紙上,團成團,采取抓鬮的方式,第一個抓出誰名字就是誰。包括劉邦在內,大家齊聲贊同。準備工作是由蕭何親自做的,準備就緒,抓鬮之前,蕭何又提議:我看就先由劉亭長抓吧。眾無異議。劉邦上前拈出一鬮,當眾打開,只見上面赫然寫著他的名字。蕭何忙上前一把抓起盤子里剩余的鬮放到口里嚼碎,接著大聲宣布:天意所在,看來“沛公”非你莫屬啊!多日以后,劉邦才知道那天蕭何在盤中的鬮上寫的全是他的名字。身為恩公,蕭何對他的真心擁戴,劉邦能不心領神會?
在蕭何的仕途上有一段小插曲,至今令人不解,也許又是他深謀遠慮的一例。在沛縣做功曹時,秦中央曾派駐過一個督導工作組,工作組的領導在與蕭何共事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年輕人機靈能干、辦事有條理,就把他提拔到郡里當了管理文書的卒吏。年終郡里工作考評,蕭何得了個第一。中央工作組的領導就想把蕭何調到首都咸陽的國家機關去,“何固請,得毋行?!睕]想到蕭何是堅決推辭,最后堅持不去?!偃缛チ?,不是遭劉邦的漢軍俘虜,就是被項羽的楚軍殺頭。
劉邦做了沛公,“何常為丞督事。”蕭何當仁不讓地扮演縣丞的角色,他是劉邦心目中別無二人的事務總管、后勤部長。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官場上,老相識、老同學、老伙計最能派上用場。時下流行的民謠里,謂能得提拔重用者,大多屬“一起扛過槍、過過江、嫖過娼。”這一條,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國總統任用閣員,也在極力安排他競選班子的干將。只是人家明著做事,民眾可以考察人選的能耐;我們呢,高唱著“任人唯賢”,暗箱里全是“唯親是用”。只此一項,就能看得出中國官場上彌漫的灰色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