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論(超值白金版)
- 馬克思
- 1439字
- 2019-01-03 17:26:57
第九章 剩余價值率和剩余價值量
在剩余價值率和勞動力一定的情況下,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同預付的可變資本量成正比。雇傭工人的人數是決定剩余價值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這一章里,我們假定勞動力的價值可以用再生產或維持勞動力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來衡量,是一個已知量,而剩余價值率可看作是工人在一定的時間內為資本家提供的剩余價值量。因此,作為勞動力價值的貨幣表現,可變資本的價值等于勞動力的平均價值乘以所使用勞動力的數目,尤其是在已知勞動力價值的情況下,可變資本的量與雇傭工人人數成正比。換而言之,工人生產的剩余價值量是由剩余價值率決定的,而且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于預付可變資本量乘以剩余價值率。當然,工人生產的剩余價值量也是由資本家剝削勞動力的數目與單個勞動力受剝削的程度之間的比例決定的。
一般來說,平均工作日的絕對界限就是由剩余價值率的提高來補償可變資本減少的絕對界限,也就是通過勞動力受剝削程度的提高來補償工人人數減少的絕對界限。因此,資本家可以通過減少自己所雇用的工人人數或者可變資本,生產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量。反言之,所使用勞動力數量或可變資本量的增加,同剩余價值率的降低不成比例。

梅尼耶工廠的渦輪機房
19世紀資本主義進入機器大工業生產階段后,資本家加大了對工人的剝削,最大限度地延長工作日,但這種做法很容易遭到工人的反對。通過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可以增加工人工資,但工人工資增長率低于生產效率的增長速度,實際上也是勞動力價格的明升暗降。圖為19世紀法國鐵制的梅尼耶工廠的渦輪機房。
5秒鐘經濟學
>>> 工作日 >>>
一個自然日(一晝夜24小時)內,工人從事勞動的那部分時間。亦稱“勞動日”。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作日由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是完全不同的。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工人再生產自己的勞動力。
在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考察中,我們可以看出資本不是任何貨幣或價值都可以轉化的,資本轉化的前提就是單個貨幣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手中必須要有一定最低限額的貨幣或交換價值。當然,這種最低限額轉化就是勞動力的成本價格。作為貨幣或商品的所有者,資本家在生產上預付的最低限額必須大大超過中世紀的最高限額。正如自然科學上的研究一樣,黑格爾在他的《邏輯學》中提倡量的變化具有一定時點轉化為質的意義。當然,單個貨幣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都要握有最低限度的價值額,從而轉化為資本。雖然限度在資本主義生產的不同發展階段上和不同生產部門內是不同的,但是由于它們特殊的技術條件,某些生產部門所需要的最低限額資本不能在單個人手中找到。在資本主義生產初期,這種情況不僅引起國家對私人的補助,如柯爾培爾時代的法國和德意志,而且促使享有合法壟斷權公司的形成。當然,這種公司就是現代股份公司的前驅,而且在生產過程中,資本發展人格化的資本即資本家,會監督工人有規則地強度工作。
作為剩余勞動的榨取者和勞動力的剝削者,資本家不僅迫使工人階級從事更多的勞動,創造出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價值,而且無論是在精力、貪婪和效率方面,都遠遠超過以往那些以強制勞動為基礎的生產制度。在既有的技術條件下,資本家使勞動者服從自己,卻沒有直接改變生產方式。因此,單靠延長工作日這種形式的剩余價值生產,與生產方式本身的變化是無關的。

奴役
資本家監督工人有序地并以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狹隘范圍從事更多的勞動。作為剩余勞動的榨取者,資本家的貪婪遠遠超過了以往一切以直接強制勞動為基礎的生產制度。該畫面描繪的是奴隸們在奴隸主的監督下勞動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