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能時間管理術(第四版)
- (英)帕特里克·福賽思
- 534字
- 2019-01-03 16:39:42
分批處理任務
大部分工作的麻煩在于,待辦事項清單本身難以管理,除非任務可以分批次完成。高效時間管理的首要原則是將任務進行分類。專屬系統(tǒng)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衡量其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是是否適合你。我傾向于認為,比這些系統(tǒng)的精確配置更重要的是類別的數(shù)量,簡單、理想的類別數(shù)量是三個或四個,因為這是可控的。你如何定義這些類別并不太重要,比如可以定義為:
■優(yōu)先(priority);
■重要(important);
■立即行動(action now);
■獲取更多信息(obtain more information);
■閱讀(reading)。
以上這些是一種類別命名方法(有些能夠完美管理時間的人也會用A、B、C進行分類)。你可能還需要歸檔(file),以及其他行動類的類別名稱,如電話(telephone)、寫作(write)、討論(discuss)(可能分為電子郵件或報告之類的類別);同時根據(jù)你的業(yè)務還可以分類為提案(proposals)、報價(quotations)以及使用產(chǎn)品、部門或系統(tǒng)的名稱。實現(xiàn)這些分類首先要做一定的書面工作,重要的是在這一階段要制定多少個適合自己的分批處理標題,這與如何整理你的辦公桌并不沖突。只要你愿意,可控的分批數(shù)量能夠與你辦公桌上的文件盤數(shù)量一致,或者給文件本身做出標記更使其易于區(qū)分。(順便說一下,對于辦公室公用的材料,謹慎使用顏色區(qū)分,因為有一部分人是色盲。)從邏輯上來看,如約見之類的大部分事情通常可以歸為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