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學說話,就要學會問問題
- 跟蔡康永學說話
- 安子
- 4186字
- 2019-05-22 11:30:16
蔡康永說:“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為什么有的人,會讓你覺得跟他有說不完的話?讓你覺得和他說話好輕松?其實,就是因為這個人善于發問,他的問題簡單明了,能夠引導你輕松愉快地開口說話,讓你有和他交談下去的欲望。所以,學說話,就要學會問問題。
NO.1 為什么要學會問題
為什么要學會問問題,因為學會問問題,可以使交談更加愉快;學會問問題,可以使對方產生跟你繼續交談下去的愿望;學會問問題,可以令對方感覺你很尊重他,真誠地把他放心上。
我們每個人,從牙牙學語開始,就自覺不自覺地渴望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就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一個個的疑問,并通過一個個的答案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確地提問,是達到認知目的,達到談話目的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會說話,學會溝通,表現誠意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眾所周知,許多法學院的教授都不受歡迎,原因很簡單:他們太喜歡質詢。他們往往會拿出一個案例,圍繞案例中所有的疑點,一一向學生們發問,直到學生們把所有問題都解答清楚。為什么這種質詢廣泛地不受歡迎,就是因為法學院的教授們提問刻板生硬,咄咄逼人。所以我們有必要學會問問題,只有恰當的提問,才能夠讓對方不會感到不耐煩,感到厭倦。
在日常交談中,常常會有人被評價為:“這個人問題真多”,“問題真多”還不算是壞事,被人評價“這個人總問些無聊的問題”才是壞事,所以,一定要提高自己提問的技巧,學會問問題。
美國商業周刊管理專欄作家加里·科恩(Gary B. Cohen)曾經說過:“提問,但是,不要在你同時知道答案的時候用這一招。他們應該學會問那些并不知曉答案的問題。”科恩告訴人們,不要在知道答案的情況下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故意去問別人問題,因為那不是謙虛的表現,反而容易讓對方產生抵觸情緒,感覺你在有意捉弄他。也就是說,一定要學會提出正確的問題,一定要學會恰當的提出問題。
NO.2 問問題的三條黃金法則
問問題有三條黃金法則。
第一條:以最合適和尊敬的方式,直言不諱地說出你想要的。
在現實生活中,孩童常常會大聲地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成年人,則很少會在交流和談話中,直接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當然,這并不是因為成年人沒有想過直接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因為成年人怕被拒絕,擔心遭到對方不合作或者友善的回應。事實上,問問題的第一條黃金法則,就是直言不諱地說出你想要的,不說出來,你就可能失去機會,失去幸福。
就實踐而言,問問題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第一步,就是:問你想要問的。開始,你也許不知道怎樣去問才好。不過,請不要躲開——“怎樣問”只是個細節問題。只要說出你的想法,你就已經邁出了成功交流的第一步。
第二條:盡量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問。
試想,如果對方是一個球迷,而你提出的問題正好跟足球有關,那么對方就會對與你談話產生興趣,可如果你提出的問題是關于服裝的,很可能對方就會覺得索然無趣。再比如,你要交談的對象是一個正為員工跳槽問題而憂慮的私營企業主,那么如果你提出如何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問題,就一定能夠吸引他對談話的興趣。
所以,盡量找對方感興趣的問題提問,這樣,就可以大大吸引對方的注意力,提高對方談話的積極性。
第三條,開口前先想好,得到答案后如何推進談話。
不管問題的答案究竟是什么,不管對方是否愿意給出你問題的答案,在開口前,你都要先想好,得到答案后如何推進談話。
你可以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如果對方拒絕回答,那么為什么對方會拒絕你?
如果對方認真回答你的問題,那么你的下一個問題將是什么?
如果對方答非所問,那么交談該如何進展?
如果在開口前,你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想明白了,那么不管對方如何回答你,你都可以積極主動的推進談話的進展。
NO.3 問問題要問到點子上
問問題要問到點子上,那么,什么算問到了點子上?被問者會告訴你,或者可能告訴你的,并且你急切想知道的,最能反映全面真實的真相的問題,就是問到了點子上的問題。比如在康熙來了節目中,小S曾經問陳冠希,現在電腦壞了會不會去修,這個問題就問的非常尖銳。陳冠希因為電腦故障送去維修,從而引發“艷照門”,那么如今,他電腦壞了,會不會再去修,就是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
美國一個教育考察團到上海考察學習,他們希望能聽一節有中國特色的公開課。負責接待的上海教育科學院精心安排了一節生物課,由一個特級教師主講。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互動熱烈,老師問問題,學生答問題。老師教學方法靈活,重點突出,學生基本功扎實,對答如流。講完課,中國陪同聽課的官員都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可美國的教育專家們卻面無表情地一言不發,這讓講課的特級教師頗為尷尬。當記者詢問美國的教育專家聽課的感受時,專家直言不諱地反問記者:既然老師問的問題學生都能回答,那這課還有上的必要嗎?學生是應該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的。
事實就是如此,如果你提出的問題,對方都能順利回答,這樣的交流看起來很順暢,事實上,已經失去了談話的意義。當然,中國和美國的教育理念,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美國注重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國則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然而,在談話中,所有的問題的答案都應該是通過彼此的溝通才逐漸凸現出來的,如果彼此對答案都已經心知肚明,提問就變成了一種走過場,問問題也就喪失了它原先本該有的意義,也就是沒有問到點子上。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哈佛大學師生中也流傳著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科學史上的每次重大發現也都是從問題開始的,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從“蘋果為什么會落地”這一問題開始的;弗萊明發現青霉素是從“為什么霉菌菌落的周圍不長細菌”開始的。那么在談話中,真正問到點子上的問題,是讓對方真的感覺到困難,感覺到有必要去探究這個的問題。
如何做到問到點子上?
首先,問題的針對性要很強,所謂針對性,就是關注細節。“世界上的事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人最講認真二字”,毛澤東主席一語成讖,正點出了問問題地四字箴言:事無巨細。問問題的時候,認真追究細節,就肯定可以發現問題的本質。
公安機關用測謊儀探測嫌疑犯的回答是真是假,測謊儀看起來很神秘,其實,它之所以能夠測謊,和使用過程中,配套的測謊題目關系密切。測謊儀的配套題目,全是關于細節的提問。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犯罪嫌疑人再精明,百密總有一疏,所以,只要以細節為突破口,總會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其次,要想問到點子上,還要學會觀察。
神探狄仁杰曾經斷過一個棘手的案子,那個案子的兇手已經伏案,而且還有現場目擊證人,所有人都認為這件案子沒有再審的必要。但是狄仁杰堅持再審一遍,于是證人再次被帶上公堂,他詳細細致的描述了兇手的作案時間、作案手法、作案工具……證人說那晚自己躲在柴禾垛后面,看清了兇手的長相,而“兇手”也已經心灰意冷,在公堂上也不再做任何辯解。就在這時,狄仁杰驚堂木一拍,讓人把證人拿下,狄仁杰對證人大喝一聲,“你在撒謊”!原來,狄仁杰查到,案發當晚,弦月在后半夜,按照證人的描述,兇手的臉當時應該是逆光的,證人根本不可能看清楚兇手的面孔,于是狄仁杰認定,證人在撒謊。后來,狄仁杰繼續追查細節,終于把真正的兇手以及證人栽贓陷害的事實全部查明。正因為狄仁杰觀察細致,才能夠問問題問到點子上。
再次,問問題要環環相扣。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福爾摩斯探案集》,它稱得上是一本培養提問能力的教科書。福爾摩斯從兇案現場的各種蛛絲馬跡,提問推理,環環相扣,最終總能找到讓人信服的結論并被實踐驗證正確。當然,我們不需要像福爾摩斯那樣去追查談話對象每句話的來龍去脈,但是我們要學習福爾摩斯盤查證人時的環環相扣,因為只有環環相扣,才能發現問題的本質,并最終得到答案。
問題能否問到點子上,是決定是否能夠達到談話目的的重要因素。
NO.4跟蔡康永學說話:牢記提問方法
1、察言觀色適時提問
先察言觀色,再投石問路,最后對癥下藥。學會問問題,一定要懂得察言觀色,在別人打電話的時候,在別人非常忙碌的時候,在別人正在休息的時候,在別人正在生氣或正在難過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提出問題,也不要一味的追問答案。
2、提問一定注意態度
不考慮對方感受,一味的提出自己的問題,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提問態度,也不利于談話的進行。提問的態度一定要和氣,要謹慎,語速要舒緩,節奏要緊湊,給對方回答的時間和思考的時間,這樣,才能夠順利的交談。
3、提問措辭小心謹慎
提問時,一定要注意措辭,生硬刻板的話語,往往會引起談話對象的抵觸情緒,柔和溫婉的提問,會讓對方心情舒暢。有些問題,即便本身很尖銳很頭疼,但是換一種措辭的方式,就會讓對方感覺舒服多了。比如你想知道對方最近在做什么工作,既可以問“你最近又干什么了?”也可以問“最近工作還順利吧?”前者是生硬的質問,很容易讓對方反感,后者則是關切的問候,很容易讓對方接受,并且與你開始交談。
4、提問也是一種技巧
問問題是一種技巧,也是一門藝術,要努力學會在對的時間問對的問題,在錯的時間問合適的問題。而不要開口就錯。問題一般分為四類,兩種是基于過程的:判斷和評價。兩種是基于結果的:行動和了解。
判斷型:在集思廣益的過程,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觀點,并考慮他人的觀點。這些問題的目的是擴大視野,挖掘其中的各種可能性。比如:我們新產品的競爭對手是誰,為什么?
評價型:與標準對標,可以使評價過程中的重點更集中。這個目的是形成結論,解決急迫的事情,并使團隊團結一心。比如:你最后一個季度為什么沒有完成任務?
行動型:這些問題集中在未來的結果上。目的是激勵他人、產生經驗、并建立問責制。比如:你是怎么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改善工作業績的?
了解型:重點是了解當前或過去的狀態。目的是解釋信息,對過去行動的影響達成共識。比如:“我們可以在之前通過電子郵件所做的優惠服務調查中總結些什么?
在交流中,提出問題一定要掌握技巧,明確自己究竟要提出什么類型的問題,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課外輔導
1、提問的目的是什么?
當你提出問題時,首先要明白你提問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周全的思考,準備好你的問題,才能達到目的。草率的發問,只能得到草率的回答,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答案。
2、提問的過程給予幫助。
表明你愿意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做出努力,給予幫助,才能夠得到對方的積極合作,才能夠維持談話的互動。你愿意付出努力給予幫助,說明你的誠心,也說明你有找到答案的能力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