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病防痛防流感:中醫教你增強免疫力
- 郭美
- 3062字
- 2019-01-03 16:09:32
補氣養血以提高免疫力
《素問·靈蘭秘典論》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有哪些生理功能能被稱為“君主”呢?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心主神志和主血脈,開竅于目,其華在面,在液為汗,在志為喜。
心主神志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盡管分屬于五臟,但主要歸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故明代醫家張介賓在《類經》中說:“心為臟腑之主,而總統魂魄,兼該意志,故憂動于心則肺應,思動于心則脾應,怒動于心則肝應,恐動于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說:“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
人的精神活動有怒、喜、思、悲、恐、憂、驚等多種,如果長時間反復處于一種情緒控制中,就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比如說一個人日思夜想時會忘記吃飯,忘記睡覺。實際并不是忘記了,而是過度思考導致脾氣郁結,腸胃蠕動變慢,人感覺不到餓。思慮過度,脾氣郁結,時間長了則會損傷正氣,脾的運化功能失常,而見食少納呆,胸脘痞滿,腹脹便溏,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免疫力降低的情況。所以,人要學習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使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也能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
心主血脈指心氣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流注全身,發揮營養和滋潤的作用。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也是以心主血脈為基礎的。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必須具備心氣充沛、血液充盈、脈道通暢三個條件。
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心病癥型有心氣虛、心血虛、心火亢盛、心脈瘀阻等。我們也就要通過補心氣、養心血、滋心陰、降心火、通瘀阻的方法,使心氣充、心血足、脈道通暢,進而心主神志的功能也就正常了。機體各部能得到足夠營養,正常發揮各自的功能,自然是“正氣存內”了,也就是免疫功能增強了。
下面就介紹部分簡便、有效的防治心系病癥的方法。
本草方
【心氣虛】
癥狀:心慌,心悸,胸悶氣短,動則益甚,神疲體倦,面色蒼白,或自汗肢冷,舌淡苔薄白,脈虛無力或結代。
治法:補養心氣,鼓動心脈。
方藥:保元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
【心血虛】
癥狀: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易驚,健忘,頭昏目眩,面色少華,唇舌色淡,脈細弱。
治法:補養心血,益氣安神。
方藥:四物湯合天王補心丹加減。
【心火亢盛】
癥狀:心中煩熱,焦躁失眠,口舌糜爛疼痛,口渴,舌紅,脈數。
治法:清心瀉火或兼涼血。
方藥:導赤散加減。
【心脈瘀阻】
癥狀:心悸胸悶,心痛時有發作,痛有定處,刺痛或絞痛,口唇青紫,舌暗紅或見瘀點瘀斑,脈細澀或結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方藥:桃仁紅花煎或血府逐瘀湯合失笑散加減。
飲食療法
【菠菜豬肝湯】
原料:菠菜50克,豬肝30克,粳米100克。
做法:豬肝洗凈,放入水中煮熟,晾涼后研成泥狀。菠菜洗凈后沸水燙過,撈出切細。粳米加水煮熟,然后拌入豬肝泥和菠菜,可加少量鹽調味。每日1次,連服8日。
功效:補益心血。用于心血不足見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面色少華,唇舌色淡,脈細者。
【百合銀耳蓮子羹】
原料:百合15克,銀耳、蓮子各30克,紅棗6枚,冰糖30克。
做法:砂鍋中放入適量水,加入百合、銀耳、蓮子、紅棗同煮,開鍋后改文火,煮至湯汁稍黏,加入冰糖,不斷攪拌,冰糖充分溶化后,放冷即可食用。
功效:補養氣血,安神益智。用于心氣血不足,見失眠,多夢,焦慮,健忘者。
【安心茶】
原料:丹參、山楂、當歸、柏子仁、夜交藤、延胡索各5克,桂圓3克。
做法:將上藥切碎,開水中浸泡20分鐘,代茶飲。每日1劑,連服7日。
功效:安神鎮靜,活血止痛。用于心血虛,心脈瘀阻見心悸怔忡,頭暈目眩,失眠健忘,胸部刺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沉澀者。
【三仁粥】
原料:桃仁、酸棗仁、柏子仁各1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桃仁、棗仁、柏子仁打碎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3次,過濾去渣取汁;再放入粳米煮粥,待粥煮至濃稠時,入冰糖稍煮即可食用。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用。
功效:養心安神,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用于心脈瘀阻的胸部憋悶,時有刺痛或絞痛,或心氣陰兩虛的心悸氣短,失眠多夢,或津液虧損的大便干燥,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脈澀或結代者。
【蓮子茯神茶】
原料:蓮子心、生甘草各3克,茯神、白術各6克,冰糖適量。
做法:上藥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煮開,加入冰糖,悶泡20分鐘,代茶飲。不拘次數。
功效:清心安神,利水消腫。用于治療心悸、怔忡、頭暈目眩、心胸煩悶、小便短赤,或見胸脘痞滿、食欲不佳,氣短乏力者。中老年人可作為養生保健茶長期飲用。
【枇杷蘆根竹葉粥】
原料:粳米200克,枇杷葉30克,蘆根20克,淡竹葉15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枇杷葉、淡竹葉、蘆根洗凈,放入砂鍋,加適量水上火煮,待水開后再煮15分鐘,將枇杷葉、淡竹葉、蘆根撈出,放入粳米以小火繼續熬煮,待米爛粥熟后放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祛暑清心、消煩止渴。用于口渴心煩者,尤其適宜夏季食用。
【竹葉蘆根茶】
原料:鮮竹葉、蘆根各15克,燈心草5克。
做法:上藥沸水沖,悶泡15分鐘,代茶飲。不拘時服。
功效:清心,降火,除煩,利尿。用于熱病耗傷心陰的心煩口渴,失眠多夢,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細而數等。
【黃芪猴頭湯】
原料:猴頭菌150克,黃芪30克,嫩雞肉250克,紹酒10克,小白菜心100克,清湯750克,花生油15克,生姜、蔥白、鹽、胡椒面各少許。
做法:猴頭菌溫水發漲30分鐘切片,黃芪切片;鍋熱后入花生油,投入黃芪、蔥、姜、雞塊煸炒,再入鹽、紹酒、清湯燉1小時,下入猴頭菌及雞塊再煨半小時,撒入胡椒粉,調勻。撈出雞塊、猴頭菌裝盤,用湯焯小白菜心,連湯澆盤。
功效:補益氣血,益腦強身,提高免疫力。用于氣血虧虛、頭暈、耳鳴,免疫力低下等人群。
【歸芪瘦肉湯】
原料:當歸10克,生黃芪30克,瘦豬肉200克。
做法:先將當歸、黃芪用水煎后取汁,瘦豬肉切片加入藥汁中,煮至肉爛,加入少量食鹽調味。食肉飲湯。每日1次,連服7日。
功效:補氣養血,強身健體。可用于氣血不足所致的精神不振、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爪甲不榮等。
【薏米蓮子粥】
原料:薏仁米150克,蓮子肉50克,紅棗5枚,冰糖15克,冷水1000毫升。
做法:薏仁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3個小時,撈出瀝干水分;蓮子肉用冷水洗凈;紅棗洗凈去核;鍋內加入1000毫升冷水,放入薏仁米,用旺火燒沸,然后加入蓮子、紅棗,一起燜煮至熟透;最后加入冰糖,熬成粥狀,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長期服用。
功效:補氣養血,調理脾胃,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用于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免疫力低下及癌癥病人放、化療的調養;還能美白保濕,消除雀斑、老年斑、蝴蝶斑等。
經絡療法
【針刺療法】
取穴:取穴足三里、膈腧、脾腧、通里、神堂。
操作方法:均用補法行針,得氣后留針15分鐘。每日1次。每10次為1個療程。
功效:補氣養血,提高免疫力。適于心悸怔忡,雖靜臥不能減輕,頭暈目眩,面色無華,唇舌色淡,脈細弱或結代者;或兼見失眠多夢,易驚健忘者。
【艾灸療法】
取穴:取穴以膈腧、心腧、內關為主,配合脾腧、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方法:艾灸。每次10分鐘左右,每日早、晚各1次。每10次為1個療程。
功效:養血補心,健脾益氣,提高免疫力。用于心血不足,脾胃虛弱見心悸,頭暈目眩,面色無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者。
【按摩療法】
取穴:取穴膈腧、神堂、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方法:每穴輕揉按壓5分鐘。每日2~3次。
功效:養血益氣,安神定志。用于心血不足而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細者。
補心氣,養心血,通利脈道的方法很多,但還是要“未病先防”。平時作息要有規律,飲食注意營養搭配要合理,并適當地參加體育運動,增加心臟功能,使心氣充足,心血旺盛。心臟的生理功能正常,身體各部位營養充足,代謝旺盛,免疫力就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