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兵勢第五

原文【兵勢第五】

1.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虛實是也。

2.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3.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

4.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5.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6.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

譯文【兵勢第五】

1.治理大軍團就像治理小部隊一樣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組織、結構、編制;指揮大軍團作戰就像指揮小部隊作戰一樣到位,是依靠明確、高效的信號指揮系統;整個部隊與敵對抗而不會失敗,是依靠正確運用“奇正”的變化;攻擊敵軍,如同用石頭砸雞蛋一樣容易,關鍵在于以實擊虛。

2.大凡作戰,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戰,而用奇兵去出奇制勝。善于運用奇兵的人,其戰法的變化就像天地運行一樣無窮無盡,像江海一樣永不枯竭,像日月運行一樣終而復始,與四季更迭一樣去而復來。宮、商、角、徵、羽不過五音,然而五音的組合變化永遠也聽不完;紅、黃、藍、白、黑不過五色,但五種色調的組合變化永遠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過五味,而五種味道的組合變化永遠也嘗不完。戰爭中軍事實力的運用不過“奇”、“正”兩種,而“奇”、“正”的組合變化永遠無窮無盡。奇正相生、相互轉化,就好比圓環旋繞,無始無終,誰能窮盡呢。

3.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動大石,是因為使它產生巨大沖擊力的勢能;猛禽搏擊雀鳥,一舉可致對手于死地,是因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發沖擊力的時空位置,節奏迅猛。所以善于作戰的指揮者,他所造成的態勢是險峻的,進攻的節奏是短促有力的。“勢險”就如同滿弓待發的弩那樣蓄勢,“節短”正如搏動弩機那樣突然。

4.旌旗紛紛,人馬紜紜,雙方混戰,戰場上事態萬端,但自己的指揮、組織、陣腳不能亂。混混沌噸,迷迷蒙蒙,兩軍攪作一團,但勝利在我把握之中。雙方交戰,一方之亂,是因為對方治軍更嚴整;一方怯懦,是因為對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為對方更強大。軍隊治理有序或者混亂,在于其組織編制;士兵勇敢或者膽怯,在于部隊所營造的態勢和聲勢;軍力強大或者弱小,在于部隊日常訓練所造就的內在實力。

5.善于調動敵軍的人,向敵軍展示一種或真或假的軍情,敵軍必然據此判斷而跟從;給予敵軍一點實際利益作為誘餌,敵軍必然趨利而來,從而聽我調動。一方面用這些辦法調動敵軍,一方面要嚴陣以待。

6.所以,善戰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勢”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選擇人才去適應和利用已形成的“勢”。善于創造有利“勢”的將領,指揮部隊作戰就像轉動木頭和石頭,木石的性情是處于平坦地勢上就靜止不動,處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滾動,方形容易靜止,圓形容易滾動。所以,善于指揮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勢”,就像讓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上滾下來一樣來勢兇猛,這就是所謂的“勢”。

【故事1】兗州之戰

青州黃巾軍進入兗州境內東平、任城一帶,聲勢浩大銳不可當。兗州刺史劉岱輕敵,不聽濟北相鮑信勸阻,其貿然出戰被黃巾軍所殺。曹操部將陳宮建議,劉岱被殺兗州無主,可據為霸業之基以爭天下。他自薦前去說服劉岱部眾,邀請曹操主持州政。鮑信原與曹操友善,其濟北相之職即為操所表薦,遂到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迎接曹操為兗州(治昌邑,今山東金鄉西南)刺史。曹操即向壽張黃巾軍進攻,然而卻失利。于是,曹操明令嘗罰,激勵將士,并針對黃巾軍無后勤輜重唯賴抄掠供應的弱點,采用奇襲戰術晝夜襲擊,使其無所抄掠。最終曹軍反敗為勝,每戰必獲。

黃巾軍被迫北撤,曹操跟蹤追擊,在濟北(治盧縣,今山東長清南)又將其打敗,黃巾軍勢窮愿降。當年冬,曹操受降卒30余萬,家屬數十萬人,遂將其健壯精銳者編組為軍,號為青州兵,將老弱婦孺安置屯田。

公元194年8月,曹操率軍進攻濮陽,呂布出兵迎戰,曹軍不利,退兵30里。曹操敗回營中,將計就計,謊稱曹操被燒傷身亡,引呂布來戰。呂布果然率軍殺來,被伏兵團團圍住,呂布死戰得脫,逃回濮陽城中。

公元195年春,曹操重振旗鼓,收復兗州失地,殺死呂布戰將李封、薛蘭,接著進攻濮陽。呂布出城迎戰,曹軍許褚、典韋、夏侯、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共戰呂布,呂布不能支,這時東郡兗州盡歸曹有,朝廷正式任曹操為兗州牧。公元196年,曹操乘機將獻帝接回,遷都許昌,從此,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

【故事2】陳平向劉邦獻策智擒韓信

漢王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向漢高祖劉邦上書控告楚王韓信謀反。劉邦與眾將商議,將領們都說:“趕快發兵抗擊那壞家伙就是了。”劉邦沉默不語,征求陳平的意見,陳平再三推辭不肯發表意見,僅問劉邦:“各位將領們怎么說的?”劉邦將眾將的話告訴陳平。陳平說:“有人上書揭發韓信謀反,有其他的人知道嗎?”劉邦說:“沒有。”陳平說:“陛下的精兵與楚王(韓信)的精兵相比哪個更強?”劉邦說:“我的精兵比不過他。”陳平說:“陛下的大將用兵打仗有能超過韓信的嗎?”劉邦說:“沒有人能趕得上他。”陳平說:“當今陛下兵不如楚王的精,而大將又趕不上楚王,卻發兵去攻打他,這是促使他起兵反抗啊,我私下為陛下感到危險。”劉邦說:“這怎么辦呢?”陳平說:“古時候天子外出巡視獵狩,會見諸侯。南方有處云夢澤,陛下只管假裝出游云夢澤,在陳縣會見諸侯。陳縣在楚國的西部邊界,韓信聽到天子以和平的方式出游,推測其勢必會沒有變故而且將會到郊外迎接拜謁陛下。在他拜謁時陛下趁機捉拿他,這只是一位力士就能勝任的事罷了。”劉邦采納了陳平的計策。

劉邦派使者通告諸侯自己要出游云夢澤,讓各地諸侯都到陳縣會見。

劉邦將要到達楚國時,韓信懷疑劉邦是想圖謀自己,便想發兵反叛。但他轉念一想,認為自己并沒有罪過。他想去見劉邦,卻又怕被劉邦抓捕,一時之間猶豫不定。有人向韓信建議:“殺了鐘離昧去朝見皇上,皇上一定高興,就沒有禍患了。”韓信最終決定采納這個人的計策,于是去見鐘離昧,他對鐘離昧說出了自己要將其舍棄的想法。鐘離昧對韓信說:“漢王(劉邦)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您這兒,您想逮捕我取悅漢王,我今天死你也會緊跟著死的。”鐘離昧罵韓信說:“你不是個忠厚的人!”言罷,鐘離昧刎頸而死。韓信拿著鐘離昧的人頭前往陳縣朝拜劉邦,劉邦命令武士將韓信捆綁起來,押在隨行的車上。韓信對劉邦說:“果真像人們說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獵狗就要遭到烹殺;高翔的飛禽光了,優良的弓箭就要收藏起來;敵國破滅了,謀臣就要死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安,我本來就應當遭烹殺!”劉邦說:“有人告發你謀反。”說罷,劉邦命人給韓信加上刑具。劉邦將韓信帶到洛陽后又想起他往日的功勞,不忍心將其殺死,就赦免了韓信的罪過,將他改封為淮陰侯。

韓信是一個軍事天才,但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庸才。韓信追隨劉邦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勛。但是,韓信也因為倚仗武力脅迫劉邦封自己為王,失去了劉邦的信任,使兩人之間的關系出現了難以彌補的裂痕。

漢朝建立后,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獨立鎮守一方。對于劉邦而言,具有卓越軍事才能的韓信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因此當有人告發韓信謀反時,劉邦竟然不敢貿然發兵與韓信進行武力對決。陳平深知劉邦的心意,因而向劉邦獻上了以巡游云夢澤為名智擒韓信的計策。陳平這一計策的要點,是用政治手段解決問題,而不是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這樣不但使韓信的軍事才能無用武之地,而且恰恰擊中了韓信政治才能低下的軟肋,因而輕而易舉就擒拿了韓信。

【故事3】曹操官渡大勝袁紹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的統治,使腐朽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并且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并的長期戰爭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紹擊敗公孫瓚,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為名,討伐袁術并將其消滅。接著,他又消滅了呂布,利用張揚部內訌取得河內郡。從此曹操的勢力西達關中,東到兗、豫、徐州,相繼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大部地區,從而與袁紹形成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當時,袁紹的兵力遠遠勝過曹操,他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遂決心同曹操一決雌雄。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昌,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于是,他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

同年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并令淳于瓊率兵萬人護送,屯積在袁軍大營以北約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縣內)、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降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荀攸守營壘,他親自率領步騎5000冒用袁軍旗號進行偷襲。曹操下令,銜枚縛馬口,每人帶一束柴草,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后立即圍攻放火。袁紹聽說曹操襲擊烏巢,又作出錯誤處置,他只派一部兵力救援烏巢,用主力猛攻官渡曹軍營壘。哪知曹營堅固,攻打不下。當曹軍急攻烏巢淳于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于瓊并燒毀其全部糧草。烏巢糧草被燒的消息傳到袁軍前線,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曹軍乘勢出擊,大敗袁軍。袁紹倉惶帶八百騎退回河北,曹軍先后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余人,官渡之戰就這樣以曹勝袁敗而告結束。后曹操北征烏桓消滅袁紹之子袁熙袁尚,并于碣石山上寫下《觀滄海》。

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它對于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此戰曹軍的勝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間的兼并戰爭雖屬于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斗,但在實現地區性的統一,這一點客觀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曹操在政治上抑制豪強,得到中小地主階級的擁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使自己處于有利的政治地位;他注意網羅人才,從而得到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擁護;他在經濟上實行屯田,不僅較有效地解決了后勤供應,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會生活,贏得了民心。除此之外,作戰指導上的高明也是曹操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曹操根據敵強己弱的具體情況,采取后退一步,以逸待勞,后發制人的作戰方針。在防御作戰中,他能從被動中力爭主動,指揮靈活,面臨危局堅定沉著。他善于捕捉戰機,果斷施行,并能聽取部屬意見,緊緊抓住奇襲烏巢這一關鍵環節,終于取得勝利。反觀袁紹,政治上縱容豪強兼并土地任意搜刮,因而遭到人民反對。袁紹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剛愎自用,不能采納部屬的正確建議,遇事遲疑不決,一再喪失良機,最終致糧草被燒后路被抄,軍心動搖內部分裂,落得了全軍潰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宁| 河北区| 从化市| 盐山县| 大埔县| 怀柔区| 昌乐县| 大渡口区| 包头市| 儋州市| 土默特左旗| 尚志市| 盈江县| 宁城县| 杭锦后旗| 廉江市| 安乡县| 鲁山县| 昌邑市| 无为县| 休宁县| 洞头县| 高淳县| 灵寿县| 龙泉市| 淮北市| 武功县| 遂溪县| 开原市| 抚宁县| 浪卡子县| 石屏县| 浠水县| 房山区| 茂名市| 汉寿县| 开封市| 邢台县| 瑞金市| 清水县| 什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