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人際心理學(3)

  • 人際交往心理學
  • 陳悅
  • 4965字
  • 2017-12-05 15:45:53

女主人決定向丘吉爾夫人求助。于是,她偷偷把這件事告訴了克萊門蒂娜。丘吉爾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語一番。只見丘吉爾微笑著點點頭,隨即用餐巾作為掩護,也“竊取”了一只小銀盤,然后走到那位法國外交官面前,很神秘地掏出了口袋里的小銀盤低聲說:“看,我也拿了一只銀盤,它看起來真可愛!不過我們的衣服已經被弄臟了,所以應該把它放回去。”外交官聽了立刻表示贊同,兩個人一起把盤子放回了原處。于是,小銀盤物歸原主。

丘吉爾夫婦得到女主人的求助后,并沒有直接指責那名法國外交官的錯誤,而是如法炮制也“偷”了一只同樣的小銀盤,然后,以小銀盤會弄臟衣服為由與那位外交官商量應該把東西放回去。這樣做既給了那位外交官一個臺階下,維護了他的面子,又使得古董餐盤物歸原主。

⑥批評要有“度”。

要把握批評的“度”。批評的話不在多,而在精妙,要語言精練、一語中的。言語啰唆、拖泥帶水、東拉西扯,不僅沖淡了主題,使人不得要領,而且也是對當事人不尊重的表現。讓人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甚至會產生急躁情緒,也就達不到批評目的了。

要想改變一個人而又不傷害感情,甚至讓對方感激或者更喜歡你,最有效的方式是:選擇適當的批評方式,間接暗示對方,提醒其所犯的錯誤,而不是直接嚴厲地指責。

6.用善意的謊言來換取對方的理解

也許大家都認為,說謊是一種最要不得的行為,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偶爾還是需要些善意的謊言。

不分場合的誠實,不僅會傷害到別人,也會傷害到自己。善意的謊言不是以利己為目的,這種在適當時候說出的謊言,飽含真誠,散發出溫暖的光輝,能讓說謊者與被“騙”者共享歡愉。

兩個盲人靠說書、彈三弦糊口,老者是師父,70多歲;幼者是徒弟,20歲不到。師父已經彈斷了999根弦了,離1000根弦只差一根了。師父的師父在臨死的時候對師父說:“我這里有一張復明的藥方,我將它封進你的琴槽中,當你彈斷了第1000根弦的時候,你才可以取出藥方。記住,你彈斷每一根弦時都必須是盡心盡力的。否則,再靈的藥方也會失去效用。”那時,師父還是20歲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發銀須。50年來,他一直奔著那復明的夢想前進。他知道,那是一張祖傳的秘方。

一聲脆響,師父終于彈斷了最后一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藥鋪趕去,當他充滿虔誠、滿懷期待地取草藥時,掌柜的告訴他:“那是一張白紙。”他的頭“嗡”地響了一下,平靜下來以后,他明白了一切:原來師父欺騙他說彈斷1000根琴弦,就能得到那復明的藥方,只是真誠、善意的謊言,自己就是靠著這善意的謊言才有了生存的勇氣。

回家后,他鄭重地對小徒弟說:“我這里有一個復明的藥方,我將它封入你的琴槽,當你彈斷第1200根琴弦的時候,你才能去打開它,記住,必須用心去彈,師父將這個數錯記為1000根了……”

小徒弟虔誠地允諾著,他也跟他的師父一樣,活在這個善意的謊言里。這個謊言給了他希望的動力,引發他去追求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刻。如果師父不說這個謊,徒弟能愉快地面對自己的將來嗎?

“撇開道德的標準,謊言就是一種智慧”。美麗的謊言出于善良和真誠,它無悖于道德。說實話有時比說謊言更傷人,我們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說些謊言。很多時候,真誠的謊言比什么都有力量。

真誠是人人必備的美德,它不排除善意的謊言,只要你掌握一定的原則,你所制造的謊言會比你的真誠更能贏得別人的心。從某種意義上講,說謊成了人們交往與溝通的一種生活必需。

那么,在什么場合、什么情況下,才能運用這一點點謊言呢?

(1)善意的謊話。

有時出于對別人利益的考慮,從善良的愿望出發,去編織一些謊話,比如,對癌癥患者撒謊說他的病不是癌,以免病人受到刺激,使病情惡化;對生病的孩子撒謊說藥不苦,是為了讓他把藥吃下去治好病;對老人說他年輕,是為了滿足他的心理需要,讓他更加樂觀地面對生活;妻子炒的菜雖然咸點兒,但卻對她說味道好極了,是為了珍惜她的勞動,維持她烹調的積極性。

(2)應急的謊言。

或者害怕對方斥責,為逃避恐懼而撒謊,或者身處進退兩難的境地,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而撒謊。比如,恰好要陪妻子上街,或與戀人約會,這時只好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這就是在不破壞朋友情緒的原則上,以謊言作為拒絕的手段。

(3)調侃的謊言。

在言談中,為了強調言談內容的情景,故意把未曾發生過的事情編入事實,以增強談話的氣氛。英國著名作家、戲劇家蕭伯納說過:“我開玩笑的方法,就是編造真實。編造真實乃是這個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

(4)社交的謊言。

社交的謊言,在生活中起著潤滑劑的作用。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壞了杯子,我們會說:“沒關系,早就想換新的了。”其實未必如此,不過是為了減輕客人的心理壓力而已。招待客人時,主人頭痛欲裂卻裝出笑容,以免掃大家的興,讓客人多玩一會兒,其實早就盼客人散去,好好休息。這種謊言具有犧牲自己的利益、顧全別人的功能。

當然,說謊時必須注意的是:你的謊言必須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寬人之心、利人之事為目的的。謊言的設計應該是自然可信的,任何矯揉造作和夸大其詞,都會引起別人的懷疑和反感。

如果你能本著真誠,編造他人更容易接受而不傷害其他任何人的利益的謊言,那是你的高明,你完全沒必要固執于“絕對誠實”。相反,你若本末倒置,即使“真誠”也會遭人唾棄。

7.見人說人話,見鬼套鬼詞

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這是指說話辦事時要看具體情況,靈活機動,不能拘泥現成的條文,生搬硬套。《鬼谷子·權篇》將“看人說話”的技巧演習得淋漓盡致:“與智者談話以淵博為原則;與拙者談話,要以強辯為原則;與善辯的人談話,要以簡要為原則;與高貴的人談話,要以鼓吹氣勢為原則;與富人談話,要以高雅瀟灑為原則;與窮人談話,要以利害為原則;與卑賤者談話,要以謙恭為原則;與勇敢者談話,要以果斷為原則;與上進者談話,要以銳意進取為原則。”這些都是與人談話的原則。

孔子帶著他的幾名學生外出講學,一路上十分辛苦。這一天,孔子一行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們在一片樹陰下休息,正準備吃點兒干糧、喝點兒水,不料,孔子的馬掙脫了韁繩,跑到莊稼地里吃了農戶家的麥苗。一個農夫上前抓住馬嚼子,將馬扣下了。

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一貫能言善辯。他憑著不凡的口才,自告奮勇地上前去企圖說服那個農夫,爭取和解。可是,他說起話來文縐縐,滿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將大道理講了一串又一串,盡管費盡口舌,可農夫就是聽不進去。

有一位剛剛跟隨孔子不久的新學生,論學識、才干遠不如子貢。當他看到子貢與農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時,便對孔子說:“老師,請讓我去試試看。”

于是他走到農夫面前,笑著對農夫說:“您并不是在遙遠的東海種田,我們也不是在遙遠的西海耕地,我們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遠,我的馬怎么可能不吃到你的莊稼呢?再說了,說不定哪天你的牛也會吃掉我的莊稼哩,你說是不是?我們該彼此諒解才是。”

農夫聽了這番話,覺得很在理,責怪遷怒的意思也消釋了,于是將馬還給了孔子。旁邊幾個農夫也互相議論說:“像這樣說話才算有口才,哪像剛才那個人,說話真是不中聽。”

這正證明,說話必須看對象、看場合,否則,你即使再能言善辯,別人不買你的賬也是白搭。

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著手,主要有:

(1)看性別說話。

性別不同,對言辭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別。俄羅斯有一句著名的諺語說:“男人靠眼睛來愛,女人靠耳朵來愛。”這就指出了性別對于接受是有影響的。無論言辭涉及的內容,還是言辭表達的程度、聲調都是如此。

說話者必須依據性別來選擇說話內容,努力使自己的言辭吻合接受者性別的需求。一般地來說,男士的話題大而廣,通常涉及時事、政治、體育、文化、社會、經濟等方面;女士的話題則小而狹,通常是服飾、美容、化妝、購物、婚姻、家庭、日常經濟等方面。

在言辭接受的程度上,說話者必須依據接受對象的性別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與說話程度。一般地來說,男士較能承受率直、干脆、粗放的話語;而女士則喜歡委婉、輕柔、細膩的話語。

(2)看教養說話。

教養是指接受對象的一般文化和品德水準,包括文化程度、知識積累、生活閱歷、涵養氣度等。教養層次的不同,對說話者言辭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像上文中所提到的那個孔子的學生勸說農夫的故事,子貢雖然才華橫溢、雄辯滔滔,但他忽視了他所面對的接受對象是目不識丁的鄉野村夫這一點,結果自然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而那位新學生,僅以直白淺顯的道理就輕易說服了農夫。所以,說話者在進行言辭表達時,就要認清自己的接受對象教養層次如何。盲目表達不僅達不到說話的目的,甚至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

(3)看性格說話。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辭表達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因人而異,符合接受對象的脾氣、性格,才有可能產生“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效果。

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與之談話時不妨侃侃而談;性格內向的人則多半“沉默寡言”,與之談話時則宜循循善誘。

(4)看對方的心境說話。

不同的交流對象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而不同的心理特征會對應于不同的修辭手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一般來說,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的交流對象比較適宜使用積極的言辭,如比喻、夸張、仿擬,比較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性格內向、郁郁寡歡的交流對象則比較適宜使用一些消極的修辭手法。

有一些性格內向的青少年,在交談中對積極的修辭手法反應遲鈍,對用一些婉轉、夸張、雙關以及華麗辭藻的描述方式甚至有抵觸情緒,一旦不注意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交際失敗。對這一類人,在談話過程中應該直截了當,少用曲折表達。人際交流中常常會有“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的情況,說話不注意洞察對方的心理狀態,往往會發生意外的問題。《紅樓夢》第八十三回寫到大觀園中一個婆子教訓自己的外孫女:“你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個什么東西,來這園子里頭混攪!”這話恰好被黛玉聽到,她誤以為婆子是在罵她,于是哭道:“這里住不得了!”婆子的話原本是不讓外孫女到大觀園中來,但黛玉不這么想。她那種寄人籬下的特定處境和心態使她產生了誤會。所以,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聽起來感覺完全不同。

(5)看地域說話。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彼此在認識、觀念、習慣、風俗上都有區別,對說話者的言辭接受程度就會有所不同。說話者的言辭表達應當認清接受對象的地域性,才會產生良好的交際效果。

由于長期在一起學習、工作、生活,每一個社會團體總會形成不同于其他團體的一些特征,而這個特征當中心理特征是比較突出的,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團體心理”。比如,我們按這種團體心理把中國人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方人總體心理特征是比較細致、體貼,也比較委婉;北方人總體心理特征是比較粗獷、大方,也比較直接。這就要求在對待南方群體的交流對象要多運用一些避諱、婉轉、省略的積極修辭手法;而對于北方群體的交流對象則多運用一些消極的修辭手法,把話講得簡單明了,不要拖泥帶水。

一個人要想使自己說出來的話引起對方的重視,或取得對方的認可,必須把握好與不同對象說話的分寸——見什么人就得說什么話。

8.兩只耳朵豎起來

古希臘有一句民諺說:“聰明的人,借助經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西方還有一句著名的話:“雄辯是銀,沉默是金。”中國人則流傳著“言多必失”和“訥于言而敏于行”這樣的警世名言。這些都給了我們這樣的建議: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自己到底是要多說還是少說,不到需要的時候就不要說或者少說。

杰爾·厄卡夫是美國自然食品公司的“推銷冠軍”。一天,他還是和往常一樣,把蘆薈精的功能、效用告訴顧客,女主人并沒有表示出多大的興趣。杰爾·厄卡夫立刻閉上嘴巴,開動腦筋,并細心觀察。

突然,他看到陽臺上擺著一盆美麗的盆栽,便說:“好漂亮的盆栽啊!平常似乎很難見到。”

“你說得沒錯,這是很罕見的品種。它叫嘉德里亞,屬于蘭花的一種。它真的很美,美在那種優雅的風情。”

“確實如此。但是,它應該不便宜吧?”

“這個寶貝很昂貴的,一盆就要花800美元。”

“什么?我的天哪,800美元?那每天都要給它澆水嗎?”

“是的,每天都要很細心地養育它……”

女主人開始向杰爾·厄卡夫傾囊相授所有與蘭花有關的學問,而他也聚精會神地聽著。

最后,這位女主人一邊打開錢包,一邊說道:“就算是我的先生,也不會聽我嘀嘀咕咕講這么多的,而你卻愿意聽我說了這么久,甚至還能夠理解我的這番話,真的太謝謝你了。希望改天你再來聽我談蘭花,好嗎?”

隨后,她爽快地從杰爾·厄卡夫手中接過了蘆薈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改则县| 邻水| 延长县| 若羌县| 扶风县| 田阳县| 鹰潭市| 灌南县| 廊坊市| 长子县| 弥勒县| 洮南市| 开阳县| 正蓝旗| 东港市| 新乡市| 墨脱县| 张家川| 溧水县| 南华县| 通化市| 白朗县| 浦北县| 阳谷县| 永清县| 靖西县| 青川县| 昭苏县| 新建县| 岑巩县| 邵阳市| 蒙阴县| 宁明县| 富宁县| 吴桥县| 桂东县| 渝北区| 莒南县| 绥江县| 阳西县|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