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掌控自己的生活
- 讓你受益一生的治愈系幸福書
- 代瑩瑩
- 7318字
- 2017-12-05 15:55:48
一、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標
人生如行船,沒有目標必定一事無成。因此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制定出適合自己的目標,并向著目標努力,才能最終成功。制定目標的人很多,但成功卻不一定如期而至,這個時候,你就要想一想,自己的目標真的合適嗎?
一個好的目標有五要素,就是常說的SMART原則。所謂SMART原則,SMART是5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
S就是specific:即具體的。
M就是measurable:即可測量的。
A就是attainable:即可達到的。
R就是relevant:即相關的。
T就是time-based:即有時限的。
Specific
設定目標一定要具體化。只有具體化了,才具有可操作性,才容易可控。所謂具體,就是要目標明確,要能夠用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到的行為標準,不能夠籠統,不能夠模棱兩可,不能有兩義性。比如說,“我想要當公務員”,這算不算一個好目標?公務員的內涵很多,有不同技術領域的,不同部門的,不同職務的公務員。你想要當的是哪方面的公務員?這個目標描述得不很明確。再比如,我想把我的小孩培養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這個成功就不是具體的。
Measurable
目標也應該是可衡量的,即目標應該是可量化的。所謂量化,應該有一組明確的數據,作為是否達成目標的依據。如果制定的目標沒有辦法衡量,就無法判斷這個目標是否實現。
我想要成為一個快樂富有的人,這是不是一個好目標?什么才算是快樂,什么才算是富有?是精神上的富有,還是金錢上的富有?有多少錢算富有?一百萬,一千萬?快樂和富有并不是可量化的,沒有可量化的指標,就算不上一個好目標。所以,目標的衡量標準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質化”。使制定人與考核人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標尺,杜絕在目標設置中使用形容詞等概念模糊、無法衡量的描述。
Attainable
目標應該是可達到的。既然是目標,就一定是我們希望能夠完成的,希望達到的。制定的目標可以有挑戰性,有一定的難度,但決不能達不到。
當然,有些人認為上天都成為現實了,還有什么達不到的目標?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也許應該這樣理解“達不到”:根據自己目前的現實條件達不到,在短期內達不到。比如,在教育方面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實際情況,不要樂觀地估計了孩子的智力,制定了一個太高的教育計劃,導致你的孩子花了更多的精力也達不到,會因壓力過多而扭曲了性格;也不要低估了孩子的可塑性,制定的目標過小而沒有挑戰性,會導致孩子松懈,不認真對待。
比如,我想我的孩子在小學期間把中學的課文學完并掌握。根據我孩子的智力情況,這應該是不太可能達到的目標。為了避免這些,制定學習計劃時應該與孩子商量進行。一方面,讓孩子養成制定目標和計劃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能夠不斷根據孩子的反應來調整學習任務的量。
Relevant
目標應該是相關的。相關性應該指的是比如部門的目標應該與公司的目標一致,個人的工作目標應該與團隊的目標一致。如對于孩子教育,在制定學習計劃時,如果與學校的培養計劃相關,與孩子的學習課程結合,這是最理想的。
Time-based
目標必須是有時間限制的。
任何一個目標,都有一定的時間限制,以便于衡量和考核。“我要完成百萬訂單”,是指什么時候完成?一年?兩年?如果沒有時間限制,則這個目標就不是好目標。
二、自信是成功的敲門磚
一個年輕人對智者說:“老師,我覺得自己什么事也干不好。沒有人看重我,我該怎么辦呢?”智者說:“孩子,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不能幫你,因為我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智者停頓了一會兒后說:“如果你愿意幫我,我就可以很快處理好問題,然后也許就能幫你了。”“好吧。”年輕人猶豫了一會兒后說。于是智者坐下來,從手指上脫下一枚戒指交給年輕人說:“你到集市上把這枚戒指賣了,因為我需要錢還債。換回的錢越多越好,無論如何不能少于1個金幣。”年輕人到了集市,但是,聽年輕人說戒指的最低價不能少于1個金幣后,集市上的人有的哈哈大笑,有的說年輕人頭腦發昏,只有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告訴年輕人他要價太高了。年輕人穿過集市,到處兜售戒指,但沒人肯出1個金幣。年輕人垂頭喪氣地回來了。他多想自己能有1個金幣,這樣就可以把錢給智者幫其還債,而智者就可以給他忠告和幫助了。年輕人說:“老師,對不起,我沒能達到你的要求。也許我可以賣到兩個或三個銀幣,但我覺得那不應該是這枚戒指的真正價值。”“年輕朋友,你說得太對了。”智者笑著說,“你再去一趟珠寶店,沒人比珠寶商更清楚它的價值了。你跟珠寶商說我要把戒指賣掉,問他能出多少錢,但不要真賣戒指,問完價格后你再帶戒指回來。”珠寶商仔細看了看戒指后說:“告訴你老師,如果他想賣戒指,我最多可以給他58個金幣。”“58個金幣!”年輕人驚呼。“對。”珠寶商說,“如果不著急的話,我可以出70個金幣。”年輕人興奮地跑回去,將發生的一切告訴智者。智者說:“你就像這枚戒指,珍貴、獨一無二,只有專家才能真正判定你的價值。你怎能期望生活中隨便一個人就能發現你真正的價值呢?”
生活中那個能真正判定你的價值的專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成功的前提是你首先要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最棒的,否則成功只會離你越來越遠。
下面介紹5個妙招幫你增強自信心。
消除借口
不要聽任自己為表現欠佳或者未達到目標而尋找借口——我年齡太大了,我年齡太小了,我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我出現的時間、地點都不對,我的運氣欠佳或者這不是我的錯。
一定要積極地對自己說這樣一些積極的肯定語:“我做得到”,“我能夠”。不要因為借口使你自己在心理上敗下陣來。
塑造自我形象
有句話說得好:“我們會成為我們想成為的樣子。”如果你每天都對自己說“我希望你對自己很滿意;我希望你對所看到的很驕傲;我同樣也希望你能找到提高自我的方式。你一定要有一個美好的自我形象;你一定要對自己感到驕傲;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成功者和勝利者”,那么你就真的會成為那樣的人。
不要想象失敗
我們都習慣性地認為失敗是十分令人不快的事情。失敗是所有詞語中最糟糕的一個,因為它使人構想出消極的畫面。但是就是想失敗,一個人也必須至少先做點什么。很多人都對失敗懷有極其恐懼的心理,他們事實上從沒有做過任何事情,他們從未努力過,從未嘗試過。
那么,如果你失敗了怎么辦?請你一定要記住:你不會在任何事情上失敗,除非你真正放棄努力。征服恐懼的唯一方法是不斷去做令你感到恐懼的事情。
外表產生自信心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下述不幸的經歷:你參加一個晚會,在那里每個人都身穿禮服,而你卻穿著職業裝或者便裝出現在晚會上。你會立刻感到缺少信心。盡管內在的你沒有改變,但是你的外表卻不相稱。那些缺乏信心(或者處于生命中的低潮)的人最明顯的外在表現是他們的外表十分狼狽不堪。他們的著裝顯得有些不整齊,他們不太注重自己的發型。外在形象越機靈,你的信心就會越大。女士們都清楚在她們從發型師那里回來或者穿上新衣服之后,她們會感到多么的愉悅。如果你現在正經歷一段難過的時光,為了重新點燃你的信心,對你自己進行投資吧。讓你的外表好看一些,那么內在的自我也會變得好起來。
將成果的記錄編輯成冊
回憶你早期的成功,并將你的成功經歷記錄在冊。記錄下來的成功可以是在校期間賽跑的勝利或者非常好的成績。從那時開始一直到現在,你取得的每一個成績都要記錄在這本成功簿上。這將增強你的信心。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取得一些成功,只不過我們常常忘記這些成功而只記住失敗的經歷。在未來,在你可能會缺乏信心的時候,就拿出這本成功簿,重新點燃“我能夠做到”的信心,因為你在過去成功過。
三、別讓壞脾氣毀了你的生活
憤怒,人性中最黑暗、令人坐立不安的負面情緒。一旦我們的生活受它所控制和影響,它將會傷害到我們的健康、破壞我們和親人的關系,讓我們更難得到幸福、健康的生活。那么為什么我們會憤怒呢?
亞倫博士研究憤怒將近30年,他在《不憤怒的世界》一書中描述過這樣一個故事,非常直觀地展示了憤怒的根源原來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如果你是兩個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后,你臨時接到通知,說你那八歲的女兒在放學后有個小聚會,你必須在她聚會結束后開車去接她,但這件事并不在你原本的行程表當中。你告訴自己:別慌別慌,你可以請鄰居幫忙照顧你四歲的兒子。安排好了以后,你驅車上路,要到五英里外的地方去接女兒。
沒想到,種種意料外的狀況開始發生。一起車禍,令交通陷入癱瘓,你被卡在車陣當中動彈不得,既無法前進,也無法改道而行。忽然,儀表盤上的某個燈亮了,表示你的車子目前可能正處于過熱狀態,你只好關掉冷氣。沒有多久,車內的溫度已經攀升至攝氏35度,而且潮濕得叫人感到窒息。這個時候你才發現,啊,你剛剛太急著出門,水壺和手機都忘了帶。
你感到又熱又渴,無法動彈,又沒辦法和外界取得聯系。你不曉得你會被困在此地多久,但是你很清楚一件事:你女兒正在等你,而且可能已經等得焦躁不耐、坐立不安了,這讓你覺得備感壓力。你無法聯絡到任何人,讓他們知道你此刻身在何處。簡單來說,你此刻最迫切的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你的恒定狀態遭受嚴重威脅,你自然開始發火!
過了不曉得多久,終于,交通事故解除了。你的車開始緩緩前進,儀表板上表示過熱的燈也暗了下來,于是你再度打開冷氣,清涼的風吹送過來,你頓時覺得暢快無比。一會兒,你注意到前方不遠處有個加油站,旁邊有一部公共電話和一臺自動售貨機。你馬上停車,到公共電話前撥電話給女兒就讀的那所學校,告訴他們你馬上就到,接著再撥電話給幫忙照顧你兒子的那位鄰居,說你隨后就回家。講完電話,你掏出硬幣,到自動售貨機前買了一罐冰涼的飲料來解渴。試問,你的生理狀態此時發生了什么變化?由于外在狀況有所改變,你再度取回了主導權,以及你正常運作、處理狀況的能力。你的內在平衡感恢復了,你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火氣也逐漸消退。
亞倫博士另一個研究成果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憤怒的黑暗面,那就是:憤怒是可以遺傳的。現在你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成長起來的家庭環境是和諧溫馨的還是憤怒嘈雜的,這跟你現在的家庭環境是否存在相似之處呢?假如你是個八歲的孩子,當你的父母動不動就因為意見不合吵個不停,你的耳根就沒有消停過,而他們只有吵過之后才會達成一致,這時你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吵架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不要讓孩子成為父母憤怒情緒的犧牲品。當你怒氣升騰的時候多考慮一下憤怒的后果,告訴自己冷靜、冷靜、再冷靜,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四、勇敢面對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的生活如同海上行船,遭遇風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然而有的人在風浪中越挫越勇,有的人卻一蹶不振。
小王和小陳是高中同學,經歷殘酷的高考之后,兩人卻都沒有進入理想中的象牙塔。兩人均無奈地選擇了普通的大學。在大學校園里,小王并沒有就此消沉,而是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畢業后很順利的被一家知名企業錄用。而小陳覺得自己高考落榜顏面無存,進入大學后便沉溺于網絡游戲,不敢面對現實,不與同學交往。四年下來,小陳一無所長,只好待業在家。同樣的遭遇,不同的態度,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當困難不期而至,我們只有選擇勇敢面對才能一往無前。
人生活在這個世上,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或者遇到困難,或者遇到挫折,或者遇到變故,或者遇到不順心的人和事,這些都是人生前進中的正常現象。不可否認,當這些現象出現時,會影響人的思維判斷,會刺激人的言行舉止,會打擊人面對生活的勇氣。比如,當你在工作中受到了上司的批評后,你會情緒低落;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別人誤會你時,你會感到氣憤和委屈;當你失去親人朋友時,你會悲痛至極;當你在仕途中遇到不順時,你會怨天尤人,工作消極。
當遇到這些現象時,人的這些表現都很正常。因為人是會思維的高級感情動物,這也是區別于一切低級動物的根本。但這些表現不能過而極之,否則你會活得很累,活得很不開心,活得很不幸福。
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用陽光般心態面對生活。所謂陽光心態,就是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寬容的、開朗的健康心理狀態。因為,它會讓你開心,它會催你前進,它會讓你忘掉勞累和憂慮。
當你遇到困難時,它會給你克服困難的勇氣,它會讓你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讓你去檢驗“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當你遇到不順時,它會讓你的頭腦更加理性,讓你面對不順時,不是悲觀失望,而是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做人原則,讓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更上一層樓。
當你遇到委屈時,它會給你安慰,會給你容人之度,它讓你的心胸像大海一樣寬闊,志向像天空一樣高遠。
當你遇到變故時,它會讓你化悲痛為力量,讓你感受到自然規律不可違,順其自然則是福的真諦。
它會讓你的眼光更加深邃,洞察社會的能力更加敏銳,對待生活的態度更加自然,面對人生的道路更加自信。
陽光般的心態來之不易,它需要你生活的閱歷更加豐富,獲取的知識更加充實,對待人生的態度更加積極,它需要你用修養之水澆灌,勤勞之力扶持,寬容之心呵護。
從現在起,為擁有陽光般的心態而努力吧!
如果沒有人陪,學著一個人聽音樂看書寫文字。這是個好習慣。
如果一個人開始怠慢你,請你離開他。不懂得珍惜你的人不要為之不舍,更不必繼續付出你的友情或愛情。
如果可以不抽煙,別抽。如果可以不喝酒,別喝。
再郁悶也不要去泡酒吧。一個孤獨的人手握高腳杯或者抽煙,會更添寂寞感與憂傷。
有喝下午茶、閱讀書本、聽音樂的習慣。
寧缺毋濫。不要因為寂寞隨手抓一個戀人,這對兩人都不公平,而且太缺乏責任感。
閑下來的時候,放一段柔情音樂,翻閱幾頁好書,然后睡個懶覺,快哉。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可以睡一覺。
從現在開始,聰明一點,不要問別人想不想你?愛不愛你?若是想你或者愛你自然會對你說,但是從你的嘴里說出來,別人會很驕傲和不在乎你。
有固定的消遣場所,比如固定的咖啡館、書店。讓那個地方的服務生認識你,這樣,你會在孤單時有個溫暖的去處。
不要為了任何人任何事折磨自己。比如不吃飯、哭泣、自閉、抑郁,這些都是傻瓜才做的事。當然,偶爾傻一下有必要,人生不必時時聰明。
任何情況下,背后不說他人是非。如果一定要你說,說好話。
允許偶爾看肥皂劇,但不可成為依賴。允許偶爾披頭散發,但要注重場合。允許偶爾罵臟話,但只限在老友面前或者獨自一人時,記得說過后要忘掉那種暢快感。
一定要有幾個異性朋友,沒有非分之想,就是關鍵時候,幫你出出主意。
學會承受痛苦。有些話,適合爛在心里,有些痛苦,適合無聲無息的忘記。當經歷過,你成長了,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變,不需要你自己說,別人會看得到。
能不和人爭吵盡量避免。一個發怒的人是很恐怖的,會因控制不了情緒變成瘋子。
如果不可能和一個追求你的人在一起,別玩曖昧,浪費別人的金錢和時間。結果你可能會失去一個真心對你好的朋友,而且會被人看不起。
勇敢面對一切不如意,讓內心充滿陽光,你的世界會因此變得不同凡響!
五、改變壞習慣,迎接好生活
習慣有好有壞,好習慣要堅持,壞習慣可不要抓著不放哦!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壞習慣會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歸納起來,有以下6種:
1.對你沒有任何益處的習慣。這種習慣只是徒然浪費你的時間及精力罷了,而且常常還會給你增添麻煩。例如有個女人常常在她講完一句話后,再說一句“你跟得上來嗎?”或“你懂我的意思嗎?”結果有一天她向一位加油站的服務人員問路,最后并照習慣又附添了一句:“你能跟得上嗎?”讓她很吃驚的是,那位男士居然回答:“當然可以呀!小姐,我一下班就跟著去。”不管你有沒有類似的問題,最好戒掉沒有什么用的習慣,否則它們會替你惹麻煩的。
2.妨礙你做某件事的習慣。例如你習慣在吃過飯后馬上清理餐桌,但如果因這種習慣而打斷了你與某人的談話就不好了。
3.令你顯得愚蠢的習慣。一位精神病醫師,他很喜歡咬指甲,為此他的病人都批評他,于是他會停止一兩個禮拜。但等新指甲長出來后又照咬不誤,結果他的病人每個星期都迫不及待地要看看他的指甲長出來沒有。當然不是強迫你要把別人不喜歡的習慣都改掉,特別是那些對你深具重要性的習慣。像這位精神病醫生知道自己并不是非咬指甲不可,也知道那樣會影響病人對他的看法,這個壞習慣是完全可以改掉的。
4.自己不喜歡的習慣。有時這種習慣還會降低你的身價,例如你習慣把別人跟你說的事忘掉。雖然別人不一定知道,但卻令你感到很苦惱。所以不管是什么習慣,只要是自己不滿意的就要把它改掉。
5.對身體有害的習慣。如吸煙、暴飲暴食、憤怒的情緒等,都應該改掉。
6.令別人不舒服的習慣。例如說話前一定要先清喉嚨,或者要別人贊美你,或在餐桌上喋喋不休,或低聲哼歌,這樣都會使你的朋友很不舒服,但又束手無策。
以上6種壞習慣你占了幾種呢?或者你根本就不存在這些壞習慣,那就要恭喜你,繼續堅持哦!
那么如何改變這些壞習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呢?
1.找到你壞習慣的動機。在什么情況下會激發出你的壞習慣?(吸煙、失眠、喝咖啡、飲酒、高強度會議和朋友閑逛……)為你每個習慣,找到詳細的激發原因。
2.為你每個動機,找到可代替的好習慣。如運動、靜坐沉思、深呼吸、做計劃、整理……
3.至少用一個月時間,有意識地用好習慣代替壞動機。只要一旦有壞動機產生,立刻用你的好習慣去代替。你越是堅持,越能找到好習慣。如果動機出現時,有時想起你的好習慣,有時不,那就無法有效地造成好習慣。每次都要去嘗試,如果你不幸失敗了,那就延長到兩個月、三個月甚至更久。
4.避免一些環境。如果你和朋友一出去就會喝酒,那就不要出去。如果你和同事走出辦公室就會吸煙,那就不要一起出去。所有的壞習慣都是這樣處理——無論試吃垃圾食品還是吸毒,總能找到可回避的環境。你回到這些環境中會引發你的舊沖動,你應當意識到,并有所準備。
5.意識到,雖然你的需求很強烈,但幾分鐘后就會消失。沖動一波一波而來,只要能熬過去一波就行。找到幫你抑制沖動的方法,比如深呼吸、自我暗示、吃冷的東西、到處走走、運動、找個朋友聊天等。
6.找別人幫忙。比如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支持你。找一個伙伴,一起改變壞習慣。
7.保持正面意識。你可能會有消極的意識,重要的是只要消極意識一出現,你就要意識到它的存在,并把他們趕走,始終讓自己保持正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