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形象關乎命運
- 孫旭宏
- 3464字
- 2019-01-03 15:55:20
第四節(jié) 形象是什么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形象就是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在大腦中形成的關于某種事物的整體印象,簡言之是知覺,即各種感覺的再現(xiàn)。這一點認識非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們對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感知不會完全相同,因而其正確性受到人的意識和認知過程的影響。由于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事物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不同形象會對人的行為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有對比才有精彩,如果一個精神抖擻的人和一個精神萎靡的人站在一起,總會讓人印象深刻:你很自然而然偏愛那個看起來清爽的人,你會很自然地相信他,甚至信賴他,因為他給你較好的第一印象。

簡單地說,個人形象也就是一個人的外表或容貌。社會學者普遍認為一個人的形象在人格發(fā)展及社會關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人類容貌的改變有一定的理論可作依循,主要取決于人類的遺傳基因、年齡和病變等。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人通過觀察、聆聽、氣味和接觸等各種感覺形成對某個人的整體印象,但有一點必須認識到的是:個人形象并不等于個人本身,而是他人對個人的外在感知,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的感知不會是完全相同的,因為它的正確性被人的主觀意識所影響,因此在認知過程中在人的大腦中產(chǎn)生不同的形象。
現(xiàn)代人形象至上,形象是金。一個人的個人形象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氣質,代表了一個人的品味和價值觀。一個人的綜合形象嚴重影響著他的人際關系、升遷、收入以及家庭等。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如果你把自己的形象打理得亂七八糟,如何才能打理好該做的事情呢?認識并注重個人形象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第一,個人形象真實地體現(xiàn)著個人的品位和涵養(yǎng)。比如,當一名男子身著深色西裝套裝時,依照一般慣例,上衣左袖袖口上的商標必須拆掉,而且不能穿白色的襪子。如果他不諳此道,或者明知故犯,就會失去和諧、有損個人形象,并且會使人感到他缺乏涵養(yǎng),品位不高。
第二,個人形象客觀地反映了個人的精神風貌與生活態(tài)度。在日常生活里,假如一個人總是蓬頭垢面、衣冠不整、不修邊幅、邋邋遢遢,很難給別人一個熱愛生活的好印象,這樣的形象總讓人感覺似乎有股倒霉相,很難放心地把事情交給他做。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別人對你的印象如何會直接影響你的前途。
第三,個人形象如實地展現(xiàn)了個人對交往對象所重視的程度。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經(jīng)常說“內外有別”。其實,當一個人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形象時,也是如此。一般認為,一個人對自我形象的重視程度,與其對交往對象的重視程度成正比。
第四,個人形象是其所在單位的整體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當人們不知道某一個人的歸屬時,他個人形象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會被視為他個人方面存在的某些問題。但是,當人們確知他屬于某一單位,甚至代表著某一單位時,則往往會將其個人形象與所在單位的形象等量齊觀。也就是說,作為所在單位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的個人形象,在某種意義上通常會被人們直接地當成所在單位形象的化身。正因為如此,有識之士才再三強調:個人形象就是品牌,就是服務,就是效益,就是本企業(yè)最重要的無形資產(chǎn)。
維護好個人形象

個人形象包括:由于身體的特征導致形象的差異,如身高、體重、體態(tài)、體型等;由于遺傳的緣故導致形象的差異,如皮膚、膚色、痣、胎記、雀斑、毛發(fā)、發(fā)色、發(fā)質、眉型、眼睛、鼻子形狀、耳朵形狀等;長時間的形象變化,如衰老、脫發(fā)、皺紋等;短時間的形象變化,如臉紅、哭泣、臉上一些過敏狀況、青春期臉上出現(xiàn)的青春痘等;修飾的形象變化,如服飾、裝飾品、首飾、香水、身體藝術、紋身、穿環(huán)、人體彩繪、發(fā)型、胡型、化妝、整容等。要維護好個人形象,重點是要注意下列六個環(huán)節(jié)。它們同等重要,不可偏廢。換一個角度講,個人形象在構成上主要包括六個方面,亦稱個人形象六要素。
第一,儀容,指個人形體的基本外觀。在正常情況下,它尤其以其面部容貌更為引人注目。注重儀容,就要力爭做到儀容美,并且為此進行必要的美化和修飾。人所共知,有關個人儀容的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一般如下:男子不要蓄須,鼻毛、耳毛不外露,不留長發(fā);女子則不能剃光頭發(fā)、眉毛,不露腋毛,不宜化妝過于濃重;最好不要刺字、紋身,走路時不要躬身、哈腰,不蓬頭垢面。
第二,服飾,是對服裝和首飾的統(tǒng)稱。一個人在服飾方面所做出的選擇,不僅表現(xiàn)著其個人的審美品位,而且也充分反映著其個人修養(yǎng)。當你見到一位一只手上同時戴有四枚戒指的女士時,難道你會認為她表現(xiàn)不俗嗎?當你見到一位身著背心、短褲、拖鞋出入于公共場合的先生,難道你會覺得他懂得尊重別人嗎?答案自然都是否定的。

第三,表情,通常是面部表情,主要包括眼神、笑容及其面部肌肉的綜合運動等等。從本質上講,每個人的表情都是其內心思想、情感的最真實、最自然的流露。與語言相比,一個人的表情往往會“此時無聲勝有聲”,能夠更準確地傳達出其真情實感。在一般交往中,最適當?shù)谋砬閼斒怯H切、熱情、友好、自然。不論是表情過度夸張,還是表情過于沉重,抑或面無任何表情,都是不應該的。不注意這方面的問題,搞不好就會導致誤會,甚至產(chǎn)生麻煩。
第四,舉止,指的是肢體動作。在心理學上,人的舉止動作稱為“形體語言”,它被認為能夠同樣真實、準確地反映人的心理活動。有鑒于此,在涉外交往中,每個人都要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舉止動作多加檢點。要堅決改正諸如當眾擦鼻涕、挖耳孔、剔牙齒、摳腳丫之類的不文明的舉止動作,要認真糾正諸如對人指指點點、就座后高翹“二郎腿”并且腳尖或鞋底直對著他人抖動不止一類失敬于人的舉止動作,更要努力學習那些文明、優(yōu)雅的舉止動作,真正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第五,談吐,即言談話語。常言道:“言為心聲。”一個人的談吐,在人際交往中,除了可以傳達其思想、情感之外,還具有表達對待交往對象的態(tài)度的作用。因此,在對外交往中,對于談吐尤須加以注意。在與別人談話時,最忌諱動不動就打斷別人的談話。正確的方式是耐心地傾聽,等別人講完話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觀點。
第六,待人接物,具體是指與他人相處時的表現(xiàn),亦即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孔子早就講過:“禮者,敬人也。”敬人是禮儀的核心,也是待人接物的主旨之所在。它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并表現(xiàn)于人際交往的各個方面。一個人即使個人修養(yǎng)再好,要是他不懂得待人接物,那么也將難以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成功。重視待人接物,不光要善于運用常規(guī)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解人、體諒人、關心人、尊重人。
對于舉止、談吐、待人接物,這些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變得了的,而儀容、服飾就可輕易改變。若搭配得好,則可迅速提升自己的個人形象,讓人煥然一新!在此建議:早晨起床之后,稍微花點時間調整一下你的心情,整理一下你的著裝,刷牙的時候從鏡子里面與自己打個招呼,告別邋遢的胡須,走路抬頭挺胸、面帶微笑,自信十足的你會多點成功!
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包裝并非是把自己變成別的什么人,而是要使得自己內在的素質得以提升。如今的時代,形象既是個人能力的廣告,也是個人品位的標志。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是每個人都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良好的個人形象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和事業(yè)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公眾與個體進行信息溝通、思想聯(lián)絡的工具之一。進行自我完善、自我修煉,在日常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必須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首先,個人能力訓練,力求建立干練、有素、個性獨特的個人形象。在談論問題時,盡量在較短時間之內講述完畢,講話要有重點,思路要清晰,語言表達要言簡意賅,邏輯強、層次清楚;做事要果斷、干練;在集體活動中,既要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又要與朋友、同事有一個良好的互動,求大同存小異。
其次,個性修養(yǎng)訓練,力求建立健康、愉悅向上的個人形象。一是要注意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足夠的體能;二是要經(jīng)常顯現(xiàn)出活潑、愉悅的表情;三是要培養(yǎng)積極、自信、堅毅的精神,即使遇到困難與挫折,也不要輕言放棄。
再次,個人修養(yǎng)訓練,力求建立起尊重他人的個人形象。要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將心比己,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要學會靜靜地十分尊重地聽人說話,不要隨便搶話,發(fā)表自己意見時要選在他人的談話告一段落時;與人交談時要避免采用雙手交叉在胸前這類防御性較強的動作,要盡量采用對方能夠理解和熟悉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互動;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平等相待;與人有約時,要注意守時,在尊重他人的同時贏得別人的尊重;在公眾場所要注意言談的音量控制,千萬不可旁若無人,隨性而為。
要改變形象并不難,想擁有一個良好的個人形象并不難,只要你有心。新的一天又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