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弟子規(選句)(4)

  • 中國家風家訓
  • 王馨
  • 4944字
  • 2017-11-29 14:38:21

聽了田文的這番話,田嬰覺得這個兒子出語不凡,心境高遠,立刻改變了原先的排斥態度,開始器重田文,讓田文主持家政,接待各類賓客。

田文確實有才有德,不多日便在各個諸侯國中聲名鵲起。田嬰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他好客養士,成為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孟嘗君。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①,兼漱口,便溺②回,輒③凈手。

【注釋】

①盥:指洗臉、刷牙、漱口。

②便溺:大小便。

③輒:立即,就,便。

【譯文】

清晨要盡早起床,晚上要遲些才睡;人生的歲月有限,一定要珍惜每一寸光陰。早晨起床后,務必洗臉、刷牙、漱口。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歷史故事】

頭懸梁,錐刺股

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勤奮苦學的人數不勝數,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

孫敬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是個特別好學的人。據說他年輕時經常閉關苦學,不分晨昏朝夕,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拼命地讀書,可謂廢寢忘食。可是人畢竟是人,讀書太久了,總有累的時候。累了總想打瞌睡,打瞌睡就會耽誤看書。

孫敬不想因為睡眠浪費太多的讀書時間,怎么樣才能防止打瞌睡呢?他苦思冥想后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古代男子都留很長的頭發,他在自己的頭發上做起了文章。他找來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另一頭綁住自己的頭發。他就這樣綁著頭發讀書,當讀書時間久了困得打瞌睡的時候,繩子就會拉扯著頭發,頭皮會很痛。頭皮一痛,他就從瞌睡中清醒過來,立刻繼續讀書,這就是著名的“頭懸梁”的故事。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縱橫家。蘇秦早年不得志,曾經到很多諸侯國謀事,但都沒得到重用。人生最低谷時候,他回家遭到家人冷言冷語。他的嫂子更是不喜歡他,瞧不起他,事事處處刁難他。嫂子的言行深深刺激了蘇秦,他決意發奮苦讀,將來一定出人頭地。

于是,他夜以繼日,發奮苦讀,甚至到了不眠不休的程度。有時候,讀書讀到深夜,蘇秦實在是困得不行了,就想睡覺。為了珍惜時間,他想出了一個普通人難以忍受的辦法。他準備了一把錐子,只要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在自己的大腿上錐一下,那種猛然的疼痛使蘇秦從瞌睡中驚醒,腦袋清醒后他就接著再看書。這就是著名的“錐刺股”的故事。后來人們把“頭懸梁,錐刺股”這兩個故事連在一起,用來描述讀書特別用功的人。

【知識點小鏈接】

縱橫家

縱橫家,《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后來稱憑辯才進行政治活動者為“縱橫家”。縱橫即合縱連橫。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復無常,設計謀略多以國家政治需要出發。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

冠①必正,紐②必結,襪與履③,俱緊切;置④冠服,有定位,勿亂頓⑤,致污穢。

【注釋】

①冠:帽子。

②紐:衣服上可以扣系的部分。

③履:鞋子。

④置:放置。

⑤頓:放置。

【譯文】

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紐扣要扣好,襪子要穿平整,鞋帶應系緊。脫下來的衣、帽、鞋、襪都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臟。

【歷史故事】

子路和趙宣子重視威儀

古人非常注重禮節和威儀。孔子的學生子路以及春秋時期的趙宣子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古人對禮節和威儀的重視。

孔子有很多學生,相傳他的學生有三千人之眾。子路是孔子喜愛的學生之一,子路的性格非常直爽,甚至有些魯莽。孔子因材施教,對子路的教學方法也和別的學生有區別。

子路雖然性情耿直、魯莽,但在對待禮儀方面卻非常講究。子路是衛國人,有一年,衛國發生了內亂。當時子路在別國,他是可以避開內亂的。但是,身在國外的子路聽說衛國內亂后,急忙往回趕。

子路在回國的路上遇見從衛國逃出來的人,他們都勸子路不要回去,因為國內很危險,回去可能遭遇不測。可是子路說:“我是拿國家俸祿的人,國家有危難我怎么能躲避呢?”說完,他大義凜然地進城去了。

進城以后,子路即刻投入戰斗,竭力幫助國君平叛戰亂,但終因寡不敵眾,被敵人的武士擊中,連帽子上的纓帶也被割斷了。子路看到大勢已去,知道自己這一次難逃一死,于是立即停止搏斗,跟對手說:“人終有一死,君子雖死,但不能讓帽子脫落而失禮,請允許我將帽子系好。”于是,不慌不忙地系好帽帶子,從容赴死。

春秋時期有個叫趙盾的人,是晉國的一個大臣,死后謚號“趙宣子”。他做臣子非常盡責,也非常忠誠。但是,他的君王荒淫無度,他為了盡到一個臣子的責任,便時時處處都用心勸諫君王,使得荒淫的君王很不耐煩。

后來君王聽不得趙宣子不停地勸諫自己,竟然想除掉他。于是君王就雇了一個殺手,讓他將趙宣子殺掉。這個殺手名叫鋤麑,鋤麑趁天沒亮潛伏到趙宣子的家里,他看見趙宣子寢室的門已經開了,趙宣子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坐在藤椅上閉目養神,等著上早朝。

看到趙宣子如此威儀,鋤麑非常驚訝,非常欽佩,就放棄了殺害趙宣子的念頭,悄悄從趙宣子家退了出來。鋤麑心想:一個人平時在家沒有人的時候,都能做到畢恭畢敬,他在朝堂上該是怎樣的威儀呀!這才是國家的棟梁、人民的靠山,如果我殺了他,這是不忠不孝,對不起人民,對不起國家,讓自己失信于天下蒼生;但是,假如不殺他,君王那邊又不好交代,到底應該怎么辦呢?思前想后,鋤麑覺得殺趙宣子不應該,不殺又沒法跟君王交代,最后他選擇了撞樹自殺。

由此可見,趙宣子的威儀,令殺手都感動和震驚。趙宣子的恭敬,能讓殺手都生起莫大的欽佩之情,不惜犧牲自己,挽救他的性命。我們常常說“毋不敬”,意思就是要時時提升起我們的恭敬心。

【知識點小鏈接】

駕崩

中國古代稱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亡為“駕崩”。

衣貴①潔,不貴華②,上循③分④,下稱⑤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⑥。

【注釋】

①貴:以……為貴。

②華:華麗。

③循:依據,遵守。

④分:等級,名分。

⑤稱:符合,相當。

⑥則:界限。

【譯文】

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衣服的昂貴華麗,既應考慮自己的身份及場合,也要符合家庭的經濟狀況。不要挑食、偏食;飲食要適可而止,不可暴飲暴食。

【歷史故事】

勤儉質樸的季文子

中國古代政治家常常喜歡用“儉”和“恕”這兩個字規范自己的言行。古代科技和社會生產力都不發達,糧食產量很低,往往幾年的豐收才能有一些積蓄,如果風不調雨不順,那么很可能面臨饑荒。因此古人特別注重節儉,并以此為美德。

要想富國則必須提倡節儉,另外節儉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途徑。歷朝歷代,官員們貪污受賄,不清正廉潔,往往都是因為沒有養成儉樸的好品德,所以他們貪得無厭、迷戀奢侈生活。而儉樸的好習慣能幫助人修正品德。品德修正了,那些過分的欲望也就得到了抑制。

春秋時代魯國貴族、著名的外交家季文子,一生以節儉為美德。他出身于三世為相的家庭,屬于世家子弟。他做官三十多年,從來不為自己謀福利。他的一生是儉樸的一生,一輩子都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還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

作為官宦之后,季文子想穿什么、想吃什么都不是問題。但是他從不穿華貴的衣服,穿衣服只求樸素整潔,他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除了在服裝上不講究,每次外出季文子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有如此節儉的美好品質,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朝廷重臣,官至上卿,竟然在家都不準妻妾們穿絲綢衣服,也不許用糧食喂馬。作為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你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有損國家尊嚴,太寒酸啦。如果讓外國的人看到,人家會驚訝:原來魯國上卿過的就是這樣的日子呀!我建議您,為了國家利益,還是改變一下生活方式吧,這是對國家、對自己都很有利的事,您何樂而不為呢?”

聽仲孫它這么一說,季文子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誰不希望把自己家里布置得豪華典雅又漂亮呢?但是,我們國家的老百姓有許多人都還沒吃飽,吃的食物粗糙得難以下咽;還有很多孩子,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正在受凍挨餓。”

“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平民百姓都在吃著粗茶淡飯,穿著粗布衣服,那么我怎么能裝扮妻妾,精養糧馬呢?如果我那樣做,哪里還有做官的良心呢?況且,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光榮,是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的,并不是以他們擁有多少美艷妻妾和良駒駿馬來做標準。既然如此,請原諒我不能接受你的建議。”

季文子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他深感慚愧,對季文子更加敬重。后來,他向季文子學習,生活過得也十分簡樸,家里的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匹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①,拜②恭敬。

【注釋】

①深圓:行禮時把身子稍稍地躬下。

②拜:古代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這里指問候、拜見。

【譯文】

年齡小的時候,不要飲酒;喝醉酒的樣子最難看。走路的時候步態要從容,站立的姿勢要端正,作揖行禮時要把身子躬下去,跪拜的時候要表現得恭敬。

【歷史故事】

酒鬼劉伶

“竹林七賢”是指魏晉時代的七位才子。魏晉時代的人最喜歡飲酒,很多文人雅士更是對飲酒癡迷。“竹林七賢”中的劉伶因嗜酒如命而揚名至今。

劉伶的性情非常豁達灑脫,他的言行舉止不同一般。他是西晉沛國(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伯倫,曾經官至建威參軍。他一生好酒,與酒相伴,當時有“天下好酒數杜康,酒量最大數劉伶”的說法,可見他的酒量實在超群。

當時,有一個叫杜康的人釀得一酒,就取名“杜康”,據說杜康酒是用洛陽龍門伊川縣的泉水釀制的,分外甘洌。杜康在他的酒坊店門上貼著一副對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

有一天,酒量超群的劉伶經過杜康酒坊,看到這副對聯,心里很不服氣,決定進去挑戰一把。劉伶大搖大擺地走進店里,吆喝一聲:“店家,拿酒來!”話音剛落,一個鶴發童顏的老者捧著一壇酒向他走來。撲鼻的酒香讓劉伶頓時亂了方寸,顧不得禮儀體面,連喝三杯。這么好的酒,他哪里肯罷休,想一喝再喝。可當他捧起第四杯時,一向酒量非凡的他只覺得天旋地轉,不勝酒力。他趕緊起身告辭,連酒錢都沒付就跌跌撞撞往家里走去。

時間一晃過了三年,杜康到劉伶家討酒錢,劉伶的妻子見了杜康,一把拉住他要帶他見官。杜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劉伶妻子說,劉伶在杜康家喝醉了酒,已經死去三年了。杜康聽了劉伶妻子的話,哈哈一笑,說:“劉伶沒有死,他只是喝醉了,現在三年已到,他一定醒過來了。”

大家哪里會相信這樣的話,于是打開棺材看個究竟。可是,令人驚奇的是,當棺材一打開,劉伶臉色紅潤地睜開睡眼,伸了伸懶腰,深深打了一個哈欠,嘴里吐出濃郁的酒香,萬分陶醉地說:“好酒!好酒!再來一碗!”

這當然只是個傳說故事,沒有真實性,因為杜康和劉伶根本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這個故事充分說明劉伶真是一個好酒到如癡如醉的人。

相傳劉伶雖然才氣過人,但容貌非常丑陋,個子也很矮。他很清高,一般人根本不交往,他只把阮籍、嵇康視為知己。知己相聚,總免不了推杯換盞豪飲一番。他還寫下了著名的《酒德頌》,抨擊酗酒,贊揚飲酒是德。宋朝有個叫葉夢得的人說,劉伶等人的酒醉并不是真醉,他們是用酒醉來表達、掩飾對時局的不滿。自古以來,文人志士都喜歡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當時局不允許的時候,便以酒為寄,尋求另一種清醒。

【知識點小鏈接】

酒池肉林

酒池肉林: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極多。史書上多次記載此事。

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帝王,他整日胡作非為,不盡心朝政,是中國有名的暴君。為了懲罰那些反對他的人,他采取了很多酷刑。他還輕信寵妃妲己的讒言,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

勿踐閾①,勿跛倚②,勿箕踞③,勿搖髀④;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⑤。

【注釋】

①踐閾:踐,踩;閾,門檻。

②跛倚:偏倚,站得不正。

③箕踞:坐時兩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種傲慢無禮的表現。

④髀:大腿。

⑤棱:器物的棱角。

【譯文】

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站立時不要身子歪曲斜倚,坐著時不要雙腿張得像簸箕,也要不抖腳或搖臀,因為那樣顯得輕浮不莊重。進門時掀門簾要輕,不要出聲,走路轉彎要把彎轉得大些;不要觸碰器物的棱角,以免受傷。

【歷史故事】

張良拜師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拜師學藝的傳奇故事在歷史上流傳至今。

張良在沒有做劉邦的軍師之前就非常有志向。他的祖先是韓國人,秦滅韓后,血氣方剛的張良決心替韓國報仇去刺殺秦始皇。他真的實施了刺秦計劃,但是沒有成功,后來遭到秦始皇的追捕。

張良一路逃命,最后躲避到一個叫下邳的地方。在下邳,張良四處游歷。有一天,他來到一座橋上。橋上有個穿著粗布衣服的老人,看到張良后,走到張良身邊故意將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快去幫我把鞋子撿回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辽宁省| 金寨县| 灵璧县| 宿松县| 湘潭县| 鄂托克旗| 冷水江市| 长寿区| 靖远县| 海盐县| 吉首市| 凤冈县| 裕民县| 五家渠市| 太仆寺旗| 永嘉县| 常德市| 宜城市| 英山县| 龙海市| 汕头市| 商城县| 靖安县| 集安市| 怀来县| 城步| 万全县| 灵武市| 汾西县| 霍城县| 英山县| 抚顺市| 通渭县| 大田县| 静海县| 陵水| 姜堰市| 日喀则市| 宁都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