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弟子規(guī)(選句)(3)

有一次,老萊子打水給父母洗漱,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怕父母心疼他摔跤,索性趴在地上不起來,還故意裝著嬰兒啼哭,一邊哭一邊學(xué)孩子在地上打滾。父母看到這情形,以為他是故意摔倒打滾鬧著玩的,笑著說:“快起來吧,這么大了還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呢。”聽到父母叫他起來,老萊子才從地上爬起來。

后來,“老萊娛親”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孝子們盡心竭力想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歡樂開心。

兄道友,弟①道②恭,兄弟③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④自泯⑤。

【注釋】

①悌:敬愛兄長為悌。

②道:途徑,方法。

③兄弟:兄弟姊妹。

④忿:怒,怨恨。

⑤泯:消失。

【譯文】

做兄長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兄弟和睦,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孝順;不愛財,就不會產(chǎn)生怨恨;說話時尊重、忍讓,隔閡、怨恨自然也就消失了。

【歷史故事】

姜肱大被

兄弟間深情厚誼的故事,在歷史上數(shù)不勝數(shù)。在漢朝,有兄弟三人,因為兄弟間手足情深在中華歷史上代代相傳。這三個兄弟姓姜,長兄叫姜肱,兩個弟弟,一個叫姜仲海,另一個叫姜季江。

這姜家三兄弟,從小就感情深厚,一起生活,一起學(xué)習(xí),一起玩耍,晚上睡覺都同蓋一條大被子。因為三個兄弟一直都睡在一起,所以他們蓋的被子就要做得特別大,人們稱之為“姜肱大被”。

話說這兄弟三人多年來一直形影不離,真正的兄弟一條心。等到他們長大,也仍然如此。小時候兄弟們形影不離大家覺得很平常,等三人都長大成家立業(yè)了仍然這樣,人們贊嘆他們,覺得他們能有這樣的兄弟情義很不容易。他們兄弟三人,不僅有兄弟間的情義,而且更懂得隱惡揚善,教化更多的人。

有一年,姜肱帶著一個弟弟去京城辦事。晚上兄弟二人為了節(jié)約盤纏,沒有住店,就在路邊的破廟里休息。兄弟二人趕了一天的路,都很累,安頓下來以后很快就睡著了。到了半夜,一伙強盜手持匕首闖進廟里,將他們隨身帶的財物搶劫一空,還要對姜家兩兄弟下毒手。

哥哥姜肱一把將弟弟推到自己身后,上前一步走到強盜面前說:“我弟弟還很小,我是當(dāng)哥哥的,如果你們非要殺的話,就請把我殺了,放了我弟弟,下輩子我做牛做馬也要報答你們放我弟弟的恩情。”

這時候,弟弟也趕緊跑過來請求強盜放了哥哥,要殺就殺自己。兄弟二人爭著保全對方,爭著要為對方能活著自己去赴死。面對即將到來的生離死別,兄弟兩人緊緊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強盜們看到此情此景,說:“今天我們終于明白什么叫親情了!”于是拿了兄弟二人的財物,揚長而去。

沒有了盤纏,兄弟二人歷盡千辛萬苦才到達京城。到達京城后,兄弟倆已經(jīng)是衣冠不整,穿得破破爛爛。朋友們看到兄弟兩人這副模樣,都覺得很奇怪,問他們出了什么事,弄得如此落魄。姜肱兄弟倆,絕口不提被搶劫的事,因為他們一直奉行隱惡揚善,不張揚盜賊們的丑行,期望盜賊們能改過自新。

姜肱兄弟隱惡揚善的美好品質(zhì)傳到搶劫他們的盜賊那里,盜賊們心生慚愧,主動找到姜肱兄弟,要將搶來的財物歸還給他們,并且真誠地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人們都說,像姜肱兄弟這樣仁慈的人真是難能可貴。

今天的我們已經(jīng)不再需要像姜肱兄弟那樣共同睡在一條大被子里。但是,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人與人之間也要學(xué)習(xí)姜肱兄弟的深厚情誼,從家庭逐漸延伸到全社會,讓世界充滿愛。

或①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注釋】

①或:表示列舉。

【譯文】

不論吃飯、喝水,還是落座、行走,都要長者在先,幼者居后。長者叫人時,要立即代為呼叫,若所叫的人不在,自己要先代為聽命。

【歷史故事】

信陵君禮賢下士

魏國公子無忌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四公子之一,由于被封于信陵,所以人們稱他為信陵君。

信陵君是個思賢若渴的人,他生性好客,尤其對天下有才有德的賢士非常禮遇,在家中養(yǎng)了很多門客。根據(jù)史料記載,信陵君在家中養(yǎng)的門客多達三千人之眾。

信陵君禮賢下士的美名傳播得很遠,各地的隱士、賢人都紛紛投奔他。有一天,他聽人說有個叫侯嬴的隱士就住在離信陵不遠處的一個叫夷門的地方。這個隱士非常有才華,年紀已經(jīng)很大,大約有七十歲。信陵君很敬仰隱士侯嬴,想把他邀請到自己的門下來。

迎接侯嬴的那一天,信陵君大擺筵席、盛況空前。所有的賓客都坐定以后,信陵君特意把自己左邊的位置留下來,然后駕著馬車,親自去迎接侯嬴。

侯嬴穿著普通的粗布衣服,見了信陵君一點沒客氣、沒寒暄,直接上了信陵君的車。信陵君手執(zhí)馬鞭,恭恭敬敬地為侯嬴駕車。走到半路,侯嬴遇見一個老朋友,他絲毫不考慮信陵君在等,下車和他的老朋友攀談,而且還談了很長時間,他就想看看信陵君會不會不耐煩。結(jié)果,信陵君不僅沒有一點的不耐煩,反而顯得更加恭敬,更加有耐心。

侯嬴看信陵君的態(tài)度十分誠敬,心里很欣慰。信陵君的侍從看到主人這么有身份有地位,卻給一個穿著粗布衣服的普通老頭駕車,覺得很不解。

再說信陵君家里的客人,很多都是魏國的名士,大家都在等信陵君回來。左等右等,終于等到信陵君駕車歸來,只見他恭恭敬敬地將侯嬴領(lǐng)到上首位置坐定才宣布開席。席間,信陵君還親自為侯嬴斟酒,令所有的客人都驚奇不已。

信陵君之所以把自己左邊的位置讓出來,是因為在當(dāng)時,左邊的位置代表最尊貴的級別,他這么禮遇侯嬴,正體現(xiàn)了他禮賢下士的美好品格。信陵君的美名越傳越遠,歸到他門下做他門客的人也越來越多,他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禮賢下士的代表人物。

【知識點小鏈接】

門客

門客作為貴族地位和財富的象征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時期,那時的養(yǎng)客之風(fēng)盛行。每一個諸侯國的公族子弟都有著大批的門客,如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等。他們是古代達官貴人家中養(yǎng)的一些人,有的是有具有真才實學(xué),能在關(guān)鍵時刻替主人辦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虛名、騙吃騙喝的。他們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平時沒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雜役,照樣吃喝領(lǐng)工資。只是主人需要他們辦什么事時,才跟他們安排工作。養(yǎng)門客最盛行是在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國四公子就以養(yǎng)門客而著稱。

騎下馬,乘下車,過①猶②待,百步余;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③乃④坐。

【注釋】

①過:走過去。

②猶:還要。

③命:命令。

④乃:才。

【譯文】

如果騎馬趕路,遇到長輩就應(yīng)該下馬;如果坐車行路,遇到長輩就應(yīng)該下車,讓長輩先過去,等到他們離開我們大約百步之后,再上馬或上車。長者站著,幼者不可以坐;長輩坐定以后,吩咐你坐下才可以坐。

【歷史故事】

古人的恭敬心

說起禮貌和恭敬心,我們的古圣先賢真是做得很到位,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古人有“避席”一說,說的就是表達禮貌和恭敬心的一種方式。這還得從孔子說起。

相傳有一天,孔子正和幾個學(xué)生在家里以討論的形式交流學(xué)習(xí)。忽然聽見傭人在門外對著孔子喊:“先生,有客人來拜訪。”

孔子聽到傭人說有客人來,連忙讓和他討論的學(xué)生暫且回避。學(xué)生都回避之后,孔子請客人進屋。門一開,一個穿著長衫、戴著高帽的男子走了進來,徑直走到孔子的席子旁邊,雙腿并攏,雙手合十,彎著腰跟孔子請安。

孔子連忙起身還禮致謝。那男子和孔子互相道了安就一屁股坐在孔子身邊,開門見山就問:“先生,我有問題想請教您!”他一邊說話,一邊不小心用手碰了孔子的衣服。

孔子微微皺了皺眉頭,覺得這個人不太懂禮貌。因為按照禮儀,到別人家做客,不可以隨便落座,也不可以隨便說話。主人請坐才能坐,主人問話才能說,不可以自說自話地滔滔不絕。

孔子盡管對這個客人有諸多不滿意,但是他還是耐著性子聽客人把話說完,然后送客出門。

剛送走客人,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進來,曾子也像那個客人一樣,坐到孔子旁邊,他覺得這樣更能親近老師。

先賢們說:不知禮,無以立。孔子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學(xué)生也像那個客人一樣魯莽,于是他就坐下來跟曾子說:“以前的圣賢之王,他們都有至高無上的德行,君王和臣子之間,君君臣臣,絲毫不敢懈怠,這樣他們才能相處得好。”

聽了老師的話,曾子一下明白過來。老師嘴上說的是君臣之間的道理,實際上是在暗示師生之間不可更改的尊卑關(guān)系。于是,心思敏捷的他立刻從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學(xué)生魯莽,還請老師把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給學(xué)生。”

這就叫“避席”。學(xué)生不能跟老師平起平坐,采用“避席”的方法傳達對老師的恭敬和尊重,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每次教學(xué),當(dāng)曾子知道老師要向他傳授學(xué)問時,他都會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邊向老師請教,以此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唐朝人陳袆(即唐玄奘)八歲時就能深刻理會禮貌的內(nèi)涵。他的父親給他講《孝經(jīng)》,他不敢坐著,而是恭恭敬敬退到席子外面聽。父親問他為什么,他說:“過去曾子聽老師講書,總是恭恭敬敬地站著,老師叫他坐著聽,他說站著聽是對老師的尊敬。”父親抬頭看他,他已離開座位恭恭敬敬站著了。父親叫他坐下聽講,他不肯,說站著聽才是對父親的尊重。

看到兒子能這么輕松地學(xué)以致用,父親稱贊兒子有悟性,有能力,并且一再贊嘆他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果然,陳袆二十八歲時,受唐朝皇帝的托付,從京城出發(fā),到天竺取經(jīng),成為一代高僧。

古圣先賢教導(dǎo)我們說:一分虔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虔敬得十分利益。永遠對人對事保持禮貌和恭敬心,對我們的人生大有益處。

【知識點小鏈接】

《史記》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①,卻非宜;進必趨②,退必遲,問起對③,視勿移。

【注釋】

①聞:使人聽到。

②趨:快步向前。

③對:回答。

【譯文】

在尊長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但聲音太低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妥當(dāng)?shù)摹S惺乱阶痖L面前,應(yīng)快步向前;告退時,動作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jié)。尊長問話,要站起來禮貌作答,不可左顧右盼。

【歷史故事】

田文諫父

孟嘗君本名田文,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貴族。他的父親是齊國靖郭君,名田嬰,是齊國的宰相。田嬰的兒子非常多,多達四十幾個。田文是小妾所生,而且田文的生日是五月初五。古代人比較迷信,認為五月里生的孩子克父母,不吉利。田文生下來之后,父親田嬰就叫田文的母親不要養(yǎng)活這個孩子。但是田文的母親愛子心切,并沒有聽田嬰的話,將田文偷偷養(yǎng)大。

歲月流轉(zhuǎn),田文漸漸長大,也越發(fā)顯出不同尋常的聰明智慧。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就特別想面見自己的父親田嬰。但是他母親一再阻止,她怕有什么閃失讓兒子田文遭遇不測。

但是田文卻非常有信心。他寬慰說:“母親不必擔(dān)心,只要讓我見到父親,相信我一定能說服父親,讓他接納我這個兒子,不會有麻煩的。”母親出于各種各樣的擔(dān)心,一直不肯讓他們父子見面,但是最后,母親實在拗不過田文,只好請求田文的叔叔領(lǐng)著他們母子去見田嬰。母親對田文千叮嚀萬囑咐,要他對父親說話一定要有分寸,要恭敬,千萬不可頂撞父親。田文應(yīng)允。

田嬰一見到田文,立刻火冒三丈,怒斥田文母親道:“當(dāng)初我叫你不要養(yǎng)活他,現(xiàn)在這是怎么回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田文的母親見田嬰如此震怒,一時間嚇得說不出話來,跪在地上,不知所措。

可是田文卻一點也不害怕。他不慌不忙地對父親行叩拜大禮,然后聲音柔和地對父親說:“尊敬的父親,我是您的兒子,您的親生骨肉,只因為我的生日在五月,您就不讓母親養(yǎng)活我,請問父親,這究竟是為什么呀?”

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不吉利,長大了身材會和門戶一樣高,會妨害父母的。”

聽了父親的話,田文說:“尊敬的父親,我想請問您,人的命運是什么決定的呢?是上天授予的呢,還是由門戶決定的呢?如果人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那么我這個五月出生的孩子怎么能妨害得了您呢?如果人的命運是門戶決定的,那么您只管一直將門戶加高就好了,我的身高是不可能一直長的。您有什么可憂慮的呢?”

田嬰見兒子說得條條在理,娓娓道來,一時間無話可說,只不耐煩地揮著手說:“你別說了別說了!”

田文見父親生氣,趕緊安靜下來,靜靜地跪在那里。過了一會兒,等父親的神色稍稍和緩下來,他又說:“尊敬的父親大人,您作為齊國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有至高無上的特權(quán)和榮耀。但是您有沒有想到自己究竟為齊國做了哪些貢獻呢?您當(dāng)宰相已經(jīng)侍奉了三代君王,可是,齊國的疆土并沒有得到擴張。倒是您自己家,這些年集聚了數(shù)不清的財富。您和您的族人天天綾羅綢緞、錦衣玉食,您可知天下賢德之士連粗布短衣都穿不上?您門下的奴婢天天有吃不完的肉食羹湯,但是天下還有很多賢德的人連糠菜都吃不飽。現(xiàn)在,國家在諸侯中的威望一天天減弱,您難道不感到憂慮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兴宁市| 施甸县| 天等县| 礼泉县| 元朗区| 海口市| 遂溪县| 凤冈县| 会泽县| 玛纳斯县| 乾安县| 德化县| 辽源市| 冀州市| 仲巴县| 蒲江县| 南澳县| 莱州市| 喀喇沁旗| 顺义区| 安阳县| 巴东县| 芮城县| 隆德县| 沾化县| 扎鲁特旗| 广安市| 邵阳县| 肥乡县| 瓮安县| 浏阳市| 临桂县| 明星| 法库县| 五指山市| 贵溪市| 息烽县| 张家口市| 胶州市|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