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FBI與情緒微表情(2)
- FBI微表情
- 許大鵬
- 4989字
- 2017-11-29 14:20:21
有些人可能認為憤怒是一種正常情感,認為對那些引起自己“不爽”的事物以及他人發火,是正常甚至正確的,他們認為,適當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則是錯誤的,并且會偏向于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向別人表達憤怒來為自己贏得尊重,有時還會用大發脾氣的方式使別人畏懼自己,以此來表現自己的“威嚴”。實際上,憤怒不僅會直接惡化一個人的人際關系,還會扭曲人的判斷能力。不僅不能幫助人達成自己想要的目的,還會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應該在憤怒情緒爆發之前及時覺察它,通過有效手段疏導它,避免憤怒情緒發酵升級,從而引發一些嚴重后果。
FBI研究發現,在憤怒情緒爆發之前,人體會產生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就是憤怒爆發前的信號。憤怒情緒是人的正常心理反應,它的出現通常會引發人體做出戰斗或者逃跑的反應。早在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應激系統,這套系統就是通過戰斗反應或者逃跑反應來應對外在危險,一旦產生了這兩種身體反應,那么人體當下就會處在超負荷運轉狀態中,以此為逃跑或者戰斗做好準備。而憤怒情緒,就是激活這套系統的鑰匙之一。
FBI的相關研究還發現,人在憤怒的時候面部表情是非常豐富的,飽滿的憤怒表情一般表現為:當事人做出眉毛下壓、上眼瞼劇烈抬升、下眼瞼繃緊、嘴巴大張、上唇繃緊露出牙齒、下巴降低、鼻翼擴張等動作。在現實生活中,由于認知水平不同,人們看待事物的方法也不同,再加上,外在能夠引起人們極度憤怒的惡性事件大幅度減少,所以正常情況下人一般不會流露出如此飽滿的憤怒情緒,甚至還有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將憤怒的表情隱藏起來。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判斷對方是否真的產生了憤怒情緒呢?
FBI經過多次的實驗調查后發現,雖然人們在不同程度的憤怒情緒中會表現出不同的面部表情,但是只要產生了憤怒情緒,人們的面部一定會做出眉毛下壓這個動作,與此同時,往往還伴有上眼瞼上抬、下眼瞼繃緊的動作,而且這個動作會隨著憤怒程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上眼瞼上抬得幅度越大,露出的眼睛上虹膜越多,就表示當事人越憤怒。
在FBI的一組資料數據中,我們發現,憤怒情緒首先會嚴重損害人們的肝臟;其次,會導致人們的皮膚出現疾病,比如蕁麻疹、牛皮癬、濕疹等,暴怒的情緒還會使人們的面部色素沉著,并且加重痤瘡;同時,憤怒情緒還會損害人們的正常人際關系,甚至使人做出傷害他人、違法犯罪的舉動。在眾多的犯罪事件中,由憤怒而引發的惡性事件俯拾皆是。
1999年6月12日,某村發生了一起特大兇殺案。該案件除了造成兩名婦女死亡之外,另有11名睡夢中的孩子也被殘忍殺害,這些孩子中,最大的不過14歲,最小的僅有2歲。殺人者是已經年過六旬的村民王某。在警方對王某的審訊中,他聲稱:“我這一輩子活到今天,該殺的都殺了,這下我‘過意’(方言:心滿意足了)了。”隨后,他講述了自己與被害的五戶鄉鄰在這十幾年間結下的“舊仇新怨”,包括誰經常欺負他的兒子、誰因為地基和他發生過矛盾、誰欠了他的賭債至今未還等。他還說,自己這么多年來一直想要“報仇”,眼看年齡大了,身體越來越差,就決定盡快動手,以此來發泄自己的憤怒、怨恨之情。
FBI也經歷過相同的案件。在美國的一個鄉下小鎮里,霍夫的4歲兒子有尿床的習慣。一天早上,孩子又一次尿床了,妻子順手打了孩子兩巴掌,以示懲戒。霍夫埋怨妻子不該打孩子,妻子不服氣,與霍夫發生了爭執,霍夫感到十分憤怒,認為妻子是在違逆自己。情緒激動的兩人隨后廝打在一起。人高馬大的霍夫將妻子打翻在地,抄起板凳擊打妻子的頭部,致其當場重傷昏迷,隨后,被憤怒沖昏頭腦的霍夫還用繩子死死勒住妻子的脖子,直到她不再掙扎為止。憤怒情緒平復下來之后,看著妻子的尸體,霍夫知道自己難逃法律制裁,于是服農藥后投水自殺了。
上述兩起案件都是因為憤怒的情緒掩蓋了當事人的理智和人性,使得他們做出如此后果嚴重的惡行,自己也將要為此付出慘重代價。所以說,憤怒情緒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不僅傷害自己還會傷害他人。在生活中,我們如果發覺自己有憤怒情緒產生,應該及時地進行疏導和控制,調整或排解掉這種不良心理。
達爾文曾說過:“人要是發脾氣,就等于是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FBI認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通過有效方法來“制服”憤怒。他們認為,克制憤怒的第一個方法是躲避刺激源。人類之所以會產生種種情緒,就是因為人會被刺激信息影響到。好的刺激信息,我們可以接受,但是容易引發我們憤怒的刺激信息要盡量躲避,以免傷害到我們自身。
克制憤怒的第二個方法是轉移注意力。當我們無法躲避刺激源,并被刺激信息影響到的時候,應該主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此來緩解憤怒情緒。比如去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練字或者看一些搞笑電影、視頻等。
克制憤怒的第三個方法是合理宣泄。俗話說得好,“堵不如疏”,如果我們既無法避開憤怒源,也做不到轉移注意力,那我們可以通過適當地發泄(要注意發泄的場合和發泄的方法)緩解自己心中的憤怒情緒,避免憤怒情緒在心中淤積,引發其他嚴重后果。
克制憤怒的第四個方法是換位思考。在產生憤怒情緒的時候,我們應該正視導致自己產生憤怒情緒的刺激源,對整個事件盡量進行一次理智分析,分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整件事情,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自己全面地看待問題,還可以理解對方行為的出發點,起到很好的緩解憤怒情緒的作用。
在克制憤怒情緒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休息,調節飲食,不要吃辣或熱性的刺激食物,通過充分的休息和規律的飲食緩解我們的憤怒情緒。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讓自己感到憤怒的事情,我們可以通過向他人傾訴等方法來緩解,也可以通過刻意的夸張大笑,使自己的肌肉和骨骼充分放松,還可以通過痛快哭一場來發泄自己壓抑已久的情感,或者去戶外健身運動,跑步也好,打球也罷,一方面是轉移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很好的運動效果,在大汗淋漓過后回到家里洗個熱水澡,可以很有效地減輕精神上的壓力。這樣一來,憤怒情緒自然不會影響到我們生活和交際,而是成為我們生活中一種特殊的情緒體驗。
第三節 悲傷
悲傷是一種負面基礎情緒,通常是由分離、喪失、失敗引起的情緒反應。FBI研究發現,悲傷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負面情緒,是人類所有情緒中持續時間最久的,同時也是人類所有情緒中唯一一個放任身體能量流失的情緒,而其他情緒都會調用身體能量用于肢體消耗。FBI同時發現,程度嚴重的悲傷情緒非常容易導致人心理的崩潰。
FBI經過多次的調查實驗,發現了決定情緒持續時間長短的關鍵因素,是事件對個體的重要程度。而悲傷作為人類持續時間最長的情緒,其引發事件通常都和當事人有著重大關系,比如親友逝去、愛人離開、失業,或者人生中的一些其他重大事故等。正是由于這些事情引起的后果很嚴重,需要更長時間來療愈,因此,悲傷情緒才會長時間縈繞在當事人心中。
FBI研究發現,悲傷情緒包含沮喪、失望、氣餒、意志消沉、孤獨、孤立等體驗,一旦這些情緒體驗達到臨界點——即超出當事人的承受極限——人體就會自動啟動減壓機制。因此人在產生悲傷情緒的時候,通常會伴有哭泣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心理保護措施,因為哭泣可以使緊張情緒得以釋放,從而起到緩解心理壓力的作用。FBI通過對不同人群的調查發現,在人們痛快地哭過之后,自我感覺都會比哭之前好許多,就連健康狀態都有所好轉。而進一步的研究也發現,人如果壓抑情緒,身體會產生一些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哭泣過后,這種成分和情緒強度都會降低至少40%。由此可見,人在悲傷的時候如果能夠盡情地痛哭一場,不僅會讓心情好很多,還可以起到排毒養顏的美容功效。
雖然悲傷情緒本身帶有保護機制,但是較強程度的悲傷依然會對人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嚴重危害。強烈程度的悲傷不僅會讓人體會到更多的負面體驗,還會因為持續時間過長等原因導致當事人產生臨床性的抑郁癥,同時也會損害當事人的身體健康,削弱人體的免疫功能,嚴重者還會患上消化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癌癥等心因性疾病,最嚴重的悲傷情緒甚至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從而導致個體的猝死。
按理來說,悲傷情緒應該是一種人人避之不及的負面心理情緒,因為能引起它產生的事情中沒有一件是有利的、積極的,但FBI同時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有很多人會故意激發自己的悲傷情緒,而這些人多以青少年和女性為主。他們非常喜愛那些帶有悲傷韻味的句子,認為那種悲傷的情緒體驗對自己有特別的吸引力,有些人甚至還會沉迷在悲傷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我們應該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因為長時間沉浸在悲傷的環境中,只會給我們帶來嚴重的負面后果。所以,我們在產生悲傷情緒后,應該及時進行自我調節,以保證自己健康的生活質量。
FBI研究發現,雖然痛哭是人類最飽滿的代表悲傷情緒的面部表情,但是有人通常會因為某些外界壓力而抑制自己的悲傷情緒,不讓它以哭泣的形式表現出來;與此同時,另外一些人則會有意識地做出痛哭的表情,以此來換取某些回報。比如在一場追悼會上,所有前來追悼的人都會表現出悲傷的樣子,但有些人是真的悲傷,有些人卻只是走個過場,他會通過偽裝表情做出悲傷的樣子,是假悲傷。因此,如果需要分辨哪些人是真的流露出悲傷情緒,哪些人是在偽裝悲傷,我們就得借助FBI對悲傷情緒的微表情的研究成果來做鑒別了。
FBI通過對比實驗發現,盡管人們的悲傷表情形式多樣,但是只要是真的因為悲傷而引發的表情,一定會具備如下特征:雙眉不同程度地皺起,眉毛整體下壓,眉頭輕微向上,眉形在1/3處扭曲。如果一個人真實產生了悲傷情緒,那么不管他怎么掩飾,都隱藏不了下壓的眉毛;反之,如果他根本沒有產生悲傷情緒,那不管他如何大聲痛哭、聲嘶力竭,眉毛也做不出下壓的動作。
FBI不僅可以通過悲傷的微表情,來判斷當事人是否真的產生了悲傷情緒,還可以通過經驗來判斷一個人的哭泣是否真的來源于他們的內心。這方面的案例有很多,現舉一個FBI通過觀察假哭泣微表情捕獲外國間諜的案例。
瑪麗是一名來自倫敦的女士,在美國洛杉磯已經定居7年了,她雖然和美國當地的一個男人結了婚,但是并沒有自己的孩子。無奈之下,夫妻二人只好去孤兒院領養了一個6歲小女孩。在小女孩剛剛過完7歲生日這天,瑪麗家發生了一次讓人意想不到的重大事故:瑪麗的丈夫和他們剛領養的小女孩一起失蹤了。于是,瑪麗向美國警方報了案,遺憾的是,警方一直沒能破獲該案。瑪麗的鄰居森都是瑪麗的好友,他同時還有另一個身份——FBI情報人員,他的這層身份是保密的,就連他的家人都不知道。瑪麗一家出事的時候,森都在外辦事,并不在家。當森都回到家里的時候,瑪麗找到森都,向他傾訴自己的痛苦。最初森都很同情瑪麗,想方設法地安慰她,可是在傾聽瑪麗哭訴的過程中,森都突然意識到,瑪麗在敘述如此悲慘遭遇的時候,竟依然保持著平穩的呼吸。雖然她表面上嘶聲痛哭、眼淚不斷,看上去很讓人心疼,但是她吐字異常清晰,對整件悲慘遭遇的敘述很有條理。這些異常狀況立馬引起了森都的懷疑,根據森都多年的情報搜集經驗,人在真正悲傷痛哭的時候會伴有很嚴重的喘息癥狀,而瑪麗的表現明顯疑點眾多。送走瑪麗之后,森都開始懷疑瑪麗的丈夫和女兒是否已遇害,并開始著手調查。
森都第一個調查的對象就是瑪麗,盡管他和瑪麗既是鄰居也是好友,但瑪麗的異常表現讓森都不得不懷疑她。經過一周的縝密調查后,森都在瑪麗家的后花園發現了瑪麗的丈夫及女兒的尸體,他們被巧妙地掩埋在花園下面,如果森都不是有著多年情報搜集經驗的FBI特工,他也根本不可能找到。這讓森都更加懷疑瑪麗,一個平日里性情溫和的家庭婦女殺人藏尸已經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了,而且她還能將尸體藏得如此巧妙,以至于外人很難發現,這就更加可疑了。于是森都沒有輕舉妄動,只是將自己掌握的情報都匯報給了FBI總部。總部認為,瑪麗很有可能是外國的特工,于是對其展開了24小時全天候的嚴密監控。在經過了長達一個季度的調查取證之后,FBI終于掌握了瑪麗與其組織秘密盜取美國機密的證據,最終將瑪麗和她的同伙成功抓捕。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沒有悲傷情緒是無法做出真正哭泣的表情的,即使偽裝得如何形似,也總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從而被別人察覺。
FBI還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及時發現并調節自己的悲傷情緒,以防該情緒對自己以及周圍的人產生負面效果。他們認為,只有及時調節悲傷情緒,才能避免當事人“走進”心理不健康狀態,才能對人們的生活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