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為什么凋謝了呢/我用熱戀的愛把它緊緊地壓在了我的心上/因此花兒凋謝了//琴弦為什么斷了呢/我強彈了一個它不能勝任的音節/因此琴弦斷了”,詩人泰戈爾用抒情的語言吟誦出了“超限效應”的心理奧秘。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第一次受責罵時,對方的厭煩心理并不嚴重,還比較能接受你的說教。但假如你的第二次責罵在別人受批評的心情還沒有平靜時接踵而至,對方的厭煩度就會成倍增加。他會在心里嘀咕:“怎么老這樣對我?”隨后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對方的厭煩心理就會呈幾何級數增加,逐漸郁積成心理壓力。過重的心理壓力滋生出反抗心理,這種反抗心理就如同平靜的火山下面洶涌的熔巖一樣,一旦找到突破口就會迸發出來,導致不同程度的喪失理智的行為。
“一次過錯,只能批評一次?!碑攧e人犯了錯時,你要就事論事,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揪著同一問題不放。否則,苦口婆心的勸誡,換來的往往是對方的無動于衷和麻木漠然。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別人才不會覺得是同樣的錯誤被你“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由此可見,我們如果希望自己說的話能夠在別人身上起作用,就不能采取簡單的重復,而是能換個角度、換種說法,將對方的厭煩心理、逆反心理減到最低,到那時,你也許能真正體驗到“一語千金”的威力。
托爾斯泰說過:“人的智慧越是深奧,其表達想法的語言就越簡單。”其實真正打動人心的語言往往不是長篇大論,而是那些簡潔有力的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面對希特勒的進攻,英國節節敗退,人心惶惶,士兵士氣低沉。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覺得有必要做一場演講,來激勵士兵的士氣,挽救國家的命運。
丘吉爾拄著拐杖,戴著草帽,慢步走向講臺,先把草帽放在講臺,然后從左到右掃視了整個軍營,說:“永不放棄!”然后又從左到右掃視了整個軍營,說:“永不放棄!”當時整個軍營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可以聽到。然后他又從左到右掃視了一次整個軍營,加大聲量說:“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整個軍營都興奮起來,歡呼聲淹沒了整個軍營,此后英國連連打敗了希特勒的進攻。
這就是丘吉爾最著名的演講,世界上最震撼的演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演講。
在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你在處事當中,一定要把握分寸,不要用一次又一次重復的批評來浪費彼此的時間,損毀雙方的關系,要明白并不是反復強化就會有更好的效果。
依據對方脾氣,把握交往的度
想要在短時間內讓彼此陌生的人熟悉起來,看似很難,其實也有一些訣竅。你可以先順著對方的心意,做到投其所好,真誠地贊美對方的長處,使對方的心情愉悅,拉近雙方的距離,消除隔閡。再一步步地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這樣就會用話語巧妙地引領對方一層層地聽清你要說的話,讓其心甘情愿地受你的操縱。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只要你有求于人,想要對方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就得在打交道的過程中先做好準備工作,了解對方的喜好,摸清對方的脾氣,把握好交往的尺度。
比如,假如對方性格外向,透明度高,你就可以隨便一些,開開玩笑,逗逗嘴,他會很自然地接受;如果對方性格內向、敏感,你就可以講一講適合的笑話,讓他開朗一些,最重要的是要表現出你的真誠,可以挖掘對方比較在意、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話題,讓對方覺得你是在真正地關心他。
有的女孩性格外向,個性鮮明,男孩子氣十足,你若跟她談化妝、美容,她也許會毫無興趣;但如果和她談足球、談姚明,她可能會興致勃勃。針對不同的性格,你應該學會說不同的話。同樣說人胖,男性會一笑置之,而女性則可能把臉拉下來,自尊心受到傷害,這就是性別帶來的差異。所以,同樣的話對男人和女人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同理,如果你對普通的工人、農民擺出知識分子的架子,滿口之乎者也,肯定讓對方滿頭霧水,更別說會被接受了。要是遇見文化修養較高的人,也不能開口就一副江湖氣,容易引起反感,更無法獲得交往的信任和好感。
因此,說話時,我們就要注意到這種差異,對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法。當你根據對方的性格遞上自己為其量身定制的“交往名片”時,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共鳴,便于你與其進行深度交往,進而“操縱”之。下面,我們具體來看該怎樣與不同脾氣的人交往:
1.死板的人
這種人往往是我行我素,對人冷若冰霜,盡管你客客氣氣地與他寒暄、打招呼,他也總是愛理不理,不會做出你所期待的反應。其實,死板的人一般來說興趣和愛好比較少,也不太愛和別人溝通,但他們還是有自己追求和關心的事,只是別人不太了解而已。所以,在與這類人打交道時,不僅不能冷淡,反而更應該花些功夫仔細觀察,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從他的言行中,尋找出他真正關心的事來,一旦你觸及到他所熱心的話題,對方很可能馬上會一掃往常那種死板的表情,而表現出相當大的熱情。
2.傲慢無禮的人
有些人往往自視甚高,目中無人,表現出“唯我獨尊”的樣子,與這種舉止無禮、態度傲慢的人打交道,實在是一件令人難受的事情。可是,如果我們不得不與這種人接觸,又該怎么對付呢?首先,盡可能地減少與其交往的時間,在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態度或某些要求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他表現自己傲慢無禮的機會,他往往也會由于沒這樣的機會而不得不認真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其次,語言簡潔明了,盡可能用最少的話清楚地表達你的要求與問題,讓對方感到你是一個很干脆的人,是一個很少有討價還價余地的人,因而約束自己的架子。最后,你還可以邀請這種人去跳舞、聊家常、唱歌等。而當對方一旦在你面前表現出其生活的原色之后,在以后的交往中,他往往不會再對你傲慢無禮。
3.沉默不語的人
和“悶葫蘆”在一起,人們總會感到沉悶和壓力,特別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外向、活躍的人,更是覺得難受。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為了活躍氣氛,便故意找些話題來說,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對于沉默寡言的人來說,他們之所以這樣可能是出于其有某種心事而不愿多言。這時,你應該尊重對方,而不要去破壞對方的心境,讓其保持一種內心選擇的生存方式。相反,你如果故意地沒話找話,并拼命地想方設法與對方交談,只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厭惡。
4.自私自利的人
自私自利的人盡管心目中只有自己,特別注重個人的得失和利益,但他們也往往會因利而忘我地工作,我們對他們不必有太高的期望,也沒有必要希望他們能夠像朋友那樣以情為重。與這類人交往可以僅僅是一種交換關系,干多少活,給多少錢;干得好壞不同,錢也不一樣。
5.爭勝逞強的人
這種人狂妄自大,自我炫耀,自我表現欲望非常強烈,總是力求證明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正確,當遇到競爭對手時,總是想方設法地擠對人,不擇手段地打擊人,力求在各方面占上風。人們對這種人,雖然內心深處瞧不起,但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不傷交往中的和氣,往往事事處處遷就他、讓著他。殊不知,有些爭勝逞強的人并不理解別人的謙讓,還以為自己是真了不起,由此而變本加厲地瞧不起別人,不尊重別人。對這樣的人,則不能一味遷就,而有必要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打擊一下他的傲氣,使他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6.狂妄的人
他們實際上并沒有多少學問,往往是自我吹噓,夸夸其談,他們所表現的高傲、不屑一顧等神態實際上是一種心靈空虛的補充劑,以維持其虛榮心。與這些人相處的方式實際上很簡單,乍看起來他們似乎視野開闊,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好像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但只要就某一問題深入地與之探討,他便會露出馬腳,一旦露了馬腳,他的威風自然也就掃地了。另外,與這類人初次相處,可以用你的常識將之“震”住,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往后交往中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7.搬弄是非的人
不要以為把是非告訴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他們很可能是希望從中得到更多的談話材料,從你的反應中再編造故事。所以,聰明人往往不會與這種人推心置腹,而令他遠離你的辦法,就是對任何有關你的傳聞反應冷淡,不作答。如果對方總是不厭其煩地把不利于你的是非輾轉相告,以致對你的情緒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你應拒絕和他見面或不接他的電話,此類人不宜過多交往。
8.性情急躁的人
遇上性情急躁的人冒犯你,可要嚴肅對待。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可以暫時置之不理,有時瞪他一眼就夠了,有時一笑置之則可。這一笑,在大多數場合,可以使你擺脫尷尬的局面,避免與其發生爭吵。
9.城府深的人
他可能是一位工于心計的人,這種人為了在與別人打交道時獲得主動,或者出于某種目的不愿讓別人了解自己,而把自己保護起來。這種人總希望更多地了解對方,從而在各種矛盾關系中周旋,使自己處于不敗之地。他也可能是一位曾經經歷過挫折和打擊,并受到別人傷害的人,過去的經歷使他對社會、對別人有一種十分強烈的敵視態度,從而對自己采取更多的保護措施。還有一種情況,他可能對某些事情缺乏了解,拿不出有價值的意見,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以一種未置可否的方式、含糊其詞的語氣與人交往,并裝出一種城府很深的樣子。
總而言之,“依據對方脾氣,把握交往之度”其出發點仍是為了避免產生“超限效應”,是為了讓你在人際交往中表現更為得體,避免出現熱情過度、畫蛇添足的做法。當你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時,就可以迅速贏得別人的歡心和信任,從而對別人產生影響力,順利達到掌控對方的目的。
切忌無極限的憤怒
翻開歷史,你會看到一系列喜歡憤怒的人:奴隸時代有盜跖,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后來陳勝、張角、翟讓、黃巢、李自成等人都學了他,可惜的是,他們都因為憤怒而失去了性命。
中國歷史上可奉為典型的兩個憤怒者,一是項羽,一是張獻忠。前者一時憤怒,一把火燒掉了八百里的阿房宮;后者憤怒一時見人就殺,使得川中尸橫遍野,后來的統治者不得不采取“湖廣填四川”的措施,經過大規模的移民才使四川恢復了人氣。項羽因為自己的憤怒而失掉了人心,結果拋尸烏江;張獻忠也因為自己的憤怒而橫尸街頭,承受萬人的口水。這些有大憤怒的人,無一能有善終者。
存在即為合理。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宣泄憤怒這種情緒的確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它的負面影響卻遠遠大于正面作用。人的憤怒大部分來自生活中的不滿及挫折,有時候很難控制;但只要我們能理智地找出原因,并采取合理的解決方法,當憤怒洶涌而上時,我們就可以不被這種情緒所控制,也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操控,從而真正征服憤怒。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是不同的,既有順境,也有逆境,而且逆境往往多于順境。要想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里生存,要想不被憤怒所控制,就必須學會而且要熟諳忍耐的智慧。人人都有喜怒,都有情感,可是如果不能調節好自己的情感,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能忍一時之氣,那么后果就會不堪設想。
齊國攻打宋國,燕王派張魁作為使臣率領燕國士兵去幫助齊國,齊王卻殺死了張魁。燕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氣憤,就召來有關官員說:“我要立即派軍隊去攻打齊國,為張魁報仇?!?
大臣凡繇聽說后謁見燕王,勸諫說:“從前以為您是賢德的君主,所以我愿意當您的臣子?,F在看來你不是賢德的君主,所以我希望辭官不再做您的臣子。”燕昭王說:“這是為什么呢?”凡繇回答說:“松下之亂,我們的先君不得安寧被俘,您對此感到痛苦,卻尊奉齊國,是因為力量不足。而今張魁被殺死,您卻要攻打齊國,這是您把張魁看得比先君還重?!毖嗤跽f:“你認為應該怎么辦?”凡繇回答說:“請您穿上喪服離開宮室到郊外,派遣使臣到齊國,以客人的身份去謝罪,說‘這都是我的罪過。大王您是賢德的君主,哪能全部殺死諸侯們的使臣呢?只有燕王的使臣被殺死,這是我國選擇人的時候不慎重啊,希望您能讓我改換使臣以表請罪’?!?
燕王接受了凡繇的意見,又派了一個使臣到齊國去。
使臣到了齊國,齊王正在舉行盛大的宴會,參加宴會的近臣、官員、侍從很多,齊人讓燕王派來的使臣進來稟告,使臣說:“燕王非常恐懼,因而派我來請罪?!笔钩颊f完了,齊王又讓他重復一遍,以此來向官員、侍從炫耀。
于是,齊王派出地位低微的使臣去告訴燕王,讓燕王返回宮室居住。
這樣,由于燕王忍怒而委曲求全,從而保全了國家,為他后來攻打齊國準備了充分的條件。試想假如燕王逞一時之怒,匆忙去攻打齊國,恐怕早已成為齊國刀俎下的魚肉了。迫不及待地感情用事,只會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按下自己的性子,不為一時之氣大動干戈,忍小事而獲長久安定,大臣凡繇為燕王和燕國算了很劃算的一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