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英格蘭簡史(4)
- 英國簡史
- (美)瑪麗·普拉特·帕米利
- 4762字
- 2017-11-23 14:36:38
征服蘇格蘭
蘇格蘭卻并沒有像愛爾蘭那樣,因這次征服而遭受什么磨難。蘇格蘭人沒有變成奴隸,他們可不會束手就擒,從而被征服。
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領導了一場偉大的革命,進而統(tǒng)治了英格蘭,由于在班諾克本[31]的偉大勝利,布魯斯的名字也因此而鍍上了一層榮耀之光輝。
我們無須回顧,愛德華二世的個人聲譽多么聲名狼藉,這惹惱了他的妻兒,他們讓他禪位,不久之后他就被謀殺了;王后的男寵莫蒂默攝政,這真是可恥。然而,愛德華三世卻是個鐵腕國王。剛滿18歲,他就組建了議會。莫蒂默在泰伯恩刑場[32]被處以絞刑,他的母親王太后被終生監(jiān)禁。
我們已經(jīng)遺忘了舊日的英格蘭。代表議會制的英格蘭,議會有下議院,因為有了更深更廣的知識而擁抱了夢想,建造了威斯敏斯特大修道院的英格蘭,以火藥和編織聞名的英格蘭,這都是我們?nèi)缃袼煜さ摹埍┑膰鹾蛯︻I土和權(quán)勢的貪欲,使國家的發(fā)展磕磕絆絆,一直延續(xù)到愛德華七世時期;1906年的結(jié)果早在1327年時就已經(jīng)有所顯現(xiàn),當時愛德華三世剛剛登基為王。
征服了蘇格蘭之后,愛德華三世侵入了法國——這只不過是英格蘭試圖征服荷蘭的序曲,只是國王征服他國雄心壯志的開篇。1346年,英法克雷西之戰(zhàn),英國戰(zhàn)勝了法國,(后來在法國西部城市普瓦捷的戰(zhàn)爭中也是如此),給好戰(zhàn)的國王及其兒子“黑王子”愛德華帶來了無盡的聲望。小口徑火炮也是在那時第一次派上戰(zhàn)場。騎士們和弓弩手們都輕視這小巧玲瓏的玩意兒,但卻發(fā)現(xiàn),這小火炮能夠給敵軍的馬匹造成驚嚇和威脅。
愛德華三世
愛德華三世給英格蘭披上了一件戰(zhàn)袍,而英格蘭之后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將王權(quán)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從這以后,財政支出也多了很多。他還封了自己的兒子們當公爵,這也是僅低于國王的一個全新的爵位,大地主和男爵們,自那時以來就成為了國王的監(jiān)視者。他是英格蘭卓越的人物,也是英格蘭的標志性人物,但他也讓法國人開始覺悟,并使他的繼任者們陷入一場持續(xù)百年之久的毀滅性戰(zhàn)爭之中。
“黑王子”死后,一種可怕的瘟疫“黑死病”侵襲了被持久戰(zhàn)爭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英國。英勇的老國王愛德華三世,一生榮耀輝煌,卻帶著難過和受傷的心靈進入了墳墓,勇猛的愛德華王子之子繼承王位,史稱理查二世,是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位國王。
然而,這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位國王既不夠有才華,也不夠有智慧。他的祖父花費了巨大的代價打下的大好江山,對這位軟弱的國王而言不過是個累贅。還要為過去的榮耀繳納巨額的稅金,這讓人們?nèi)呵榧崱H藗冎饾u擺脫重負,引起了彼此的對立斗爭,最底層的民眾也感受到了壓迫,他們在一位鐵匠瓦特·泰勒的領導下,奮起革命(1381年)。
經(jīng)王室特許,生活恢復了平靜,然而,人們卻學會了一種擺脫不公平境遇的新方法。空氣中醞釀著一種新的氛圍。人們問,為什么占少數(shù)的貴族衣著華麗,而普通平民就破衣爛衫呢?這是英國第一次反對財富暴政的革命,人們在街頭總能聽到這樣的吟唱:“當初亞當耕田夏娃織布,那時誰是淑女紳士?”(即人人生而平等,并無尊卑貴賤)
早期的撒克遜國王統(tǒng)治時期,國家走向滅亡的緣由是國王與人民之間的距離甚遠。那時,人民總是很被動,勢力總不夠強勁,然而盎格魯-撒克遜人從那時以來便汲取了教訓,認為踐踏民眾的權(quán)益,拉低民眾的社會等級是不明智的行為。
威克立夫
約翰·威克立夫[33],一直向人們揭露羅馬教廷的丑陋,人們的憤慨讓教皇和教廷惶恐不安。以牛津為中心地區(qū)的人們對教廷產(chǎn)生了質(zhì)疑,并調(diào)查了教會專橫獨斷的證據(jù)。威克立夫堅稱,《圣經(jīng)》是基督教的基礎,還將《圣經(jīng)》翻譯成了撒克遜英語,這樣人們就能自行了解基督希望教導世人的話。
16世紀馬丁·路德的抗議不過是對14世紀威克立夫的回應,——反對那種完全脫離了精神世界的教廷的殘暴控制;走向衰敗的時候,教廷緊緊控制住其創(chuàng)始人放在高山之巔“神明之后”用來引誘人的東西,目標就是使教廷擁有世俗權(quán)力。
這些斗爭接連不斷,持續(xù)時間相當長久。英格蘭當時盛行三種語言——教堂里用的是拉丁語,上流社會通行法語,而普通民眾說的是英語。英國詩人喬叟作詩的時候會根據(jù)讀者群來選擇語言,而自然,威克立夫翻譯《圣經(jīng)》的時候也是如此。法語和拉丁語退出了歷史舞臺,“王室英語”成為了英格蘭文學用語和通行的語言。
理查二世原本應該做一個明智而偉大的國王,此時挺身而出壓制這些不同勢力,然而他卻什么也沒做。這種民怨沸騰的場景不過是因王位而起的私人恩怨的根基。可憐的國王卷入了跟所有階級和黨派的對立之中,議會認為他不再適合主政,于是廢黜了他,并將王冠授予了他的堂弟蘭開斯特郡的亨利(1399年),金雀花王朝時代宣告結(jié)束。
【第五章】
蘭開斯特王朝
亨利并不是因繼承而得的王位,而是被選出來的。他是議會隨意選擇的。亨利的父親是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不過是愛德華三世的一個較年輕的兒子。根據(jù)王位世襲制的嚴格規(guī)則,王位的競爭者還有兩位,而且都比亨利年長,他的堂兄約克郡公爵理查,宣稱是克萊倫斯公爵和約克郡老公爵的雙重繼承者,而兩位又都是愛德華三世的兒子。
這后來演變成了英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玫瑰戰(zhàn)爭”。
這表明了議會權(quán)力有了比較大的提升,甚至能夠決定國王由誰來當。再怎么傲慢自大,目中無人,國王都必須屈服于它。如果沒有議會的事先許可,不征得臣子的同意,亨利不能隨意制定法律法規(guī),不得提高稅額。然而,腐敗的勢力已經(jīng)生成,這勢力注定要讓英格蘭多年無法重獲自由。
因為戰(zhàn)爭和王室的奢侈揮霍,國家逐漸走向了貧困,這也讓下議院的成員們開始覺醒,準備反抗。這個國家對所謂的異教邪說殘忍至極,沉重的壓迫與反壓迫斗爭不斷。國王、教士、貴族團結(jié)一致,高高在上,想方設法扼殺人民的意志。
國王無法直接抗拒議會的決定,他就會找一幫擁護自己的人來抗拒。于是下議院通過自治市鎮(zhèn)的行賄以及暴力,來獲得足夠的權(quán)利采取極端的手段。原本花費了巨大代價而獲得的自由遭遇了挑戰(zhàn)。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王朝的第一任國王,他在英格蘭點燃了迫害教徒的火苗。臭名昭著的《異教法規(guī)》于1401年通過。第一個受害者是一位否認圣餐變體論教義的牧師,他被處以焚刑而亡。
神學教授威克立夫留給人們的不是一個黨派,而是一種情緒。信奉威克立夫的教徒們被稱作羅拉德派,他們不是一個組織,而是同樣心懷革命精神的一群人,由于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而團結(jié)起來,他們發(fā)起的運動是由于憎惡而不是熱愛,從根本上而言,他們的運動就是一場反對不平等社會的革命。就跟所有類似的革命運動一樣,過程中總會有愚蠢而不明智的行動,而這樣的行動出現(xiàn)總有特定的理由。丟棄舊的信仰,轉(zhuǎn)而相信新的信仰,對國家和社會而言,是有很多風險的。
亨利五世
亨利四世繼位的十四年里,總有這樣的運動發(fā)生,隨后,他的兒子,好酒的哈爾王子繼位成為亨利五世,也僅僅在位九年,不過他取得的成就是無可匹敵的。
法國當時由攝政女王執(zhí)政,這位女王品性不端,也不夠明智,因為野心勃勃的爵士們而頭疼不已,這可是她最為脆弱的時刻,而阿金庫爾一戰(zhàn),亨利五世輕易就打敗了法國,完全挫掉了她的銳氣,后來還娶了她的凱瑟琳公主,并宣布她為法國的攝政女王。他簡單向法國新娘求婚的過程被記錄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給那一段時光鍍上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然而亨利的光榮時代被另一個國王打斷了。亨利突然患病而亡(1422年),只留下了一個僅僅9個月大的嬰兒,他成為了“英格蘭和法蘭西國王”,而亨利的兄弟,時任貝福德公爵,擔任攝政王。
奧爾良之戰(zhàn)
后來,由于農(nóng)村少女圣女貞德的謀略,法軍解了奧爾良之圍,這場戰(zhàn)役,成為了法軍旗開得勝的轉(zhuǎn)折點。
后來,查理七世成為了英國國王。英國人被驅(qū)逐出了法國,百年戰(zhàn)爭以英國的失敗收場(1453年)。英格蘭失去了阿基坦[34],從亨利二世以來,那里本來被英國占據(jù)了兩百多年的時間,而且諾曼的土地再也不屬于英格蘭了。
愛德華三世給英格蘭留下的陰影很深。一場毀滅性的戰(zhàn)爭使得英格蘭資源枯竭,禁錮了它的自由,戰(zhàn)敗使它不堪重負。所有階層的人心都被拉緊了心弦。政府不得不為此而負責,通常,會有很多人因民憤而遭遇彈劾、殺戮,以及反抗,不過都會被鎮(zhèn)壓下去。
但是,由于社會動蕩不安,封建王朝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廢墟,一個空殼,但還是非常強盛,正像一棵橡樹,根部死亡很久之后,枝葉依然繁茂,依然輕輕搖曳。偉大的沃里克伯爵加入議會的時候,有600位身著制服的家臣跟隨。英法戰(zhàn)爭的末期,杰克·凱德領導兩萬人起義,這些起義者并不是以往的奴隸和隸農(nóng),而是農(nóng)民和工人,他們希望能減少賦稅,選舉自由,要求解除對他們的服裝和生活的束縛,這就表明,他們明白了自己應得的權(quán)益,并且甘愿為之一戰(zhàn)。
然而,個人瘋狂的野心將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也會更加毀掉英格蘭的命運。由于議會的介入,蘭開斯特家族成為了王室,這違背了傳統(tǒng),根據(jù)傳統(tǒng),繼承者應是最年長的約克郡公爵理查,他有兩個兒子萊昂內(nèi)爾和愛德華,都是愛德華三世的后裔,因此他的地位也得到了穩(wěn)固。
玫瑰戰(zhàn)爭
從1450到1471年,為了自私的目的,愛德華三世的后裔們參與了一場毀滅性最強的戰(zhàn)爭,他們參與這場戰(zhàn)爭的目的都是自私的,沒有人會去拯救人性中的陰暗面。謀殺、死刑和變節(jié),加上一系列陰謀詭計,足以讓英國人永遠討厭“白玫瑰”和“紅玫瑰”。
偉大的沃里克公爵讓支持白玫瑰的約克郡獲得了勝利,將蘭開斯特王朝的國王囚禁在塔樓之中,將他的妻兒流放到國外,并讓愛德華[35]成為了英格蘭國王。
在一個合適的時間,憑借一個合適的借口,沃里克公爵無恥地跟逃亡的王后展開了溝通,竭盡所能幫助王后,并將自己的女兒托付給王后之子——年輕的威爾士王子愛德華,從戰(zhàn)亂的塵埃中拾起了紅玫瑰——將被沃里克公爵送進囚牢的囚徒再次捧上王位——只為了看著他再次被約克黨人拽下來——最終再回到囚牢之中,愛德華的妻子被囚禁,而他的兒子死在了圖克斯伯里,是被約克派的貴族刺殺而亡的。亨利六世“神秘”死在了囚牢之中,就跟所有被廢黜、被囚禁的國王一樣;沃里克死在戰(zhàn)場上,而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繼位成為國王。
以上就是“玫瑰戰(zhàn)爭”以及國王締造者沃里克伯爵的故事。
約克王朝
“玫瑰戰(zhàn)爭”接近尾聲時,封建主義也已成了廢墟。根部死亡的橡樹被風暴刮倒了。曾經(jīng)威風一時的封建王朝已經(jīng)毀滅。王朝的80位國王已經(jīng)走完了全程,大半數(shù)貴族不是死在了疆場或絞刑臺上,就是被流放到了國外。人們甚至見到過國王的連襟埃克塞特[36]公爵,光著腳一家一戶地討要面包。
王室沒收了王國五分之一的地產(chǎn),新國王得到了大量的財富。現(xiàn)在,他不再需要召集議會投票決定自己的財產(chǎn)收入了。教士們熱情不再,顯得力量很疲弱,沒有生命力,而且,他們一直對科學發(fā)展持有敵意,于是更加依賴國王,而議會,尤其是沒有什么實權(quán)的下議院,很少受到召集,幾乎已經(jīng)不存在了。國王正是在這一片廢墟之上,爬上了自己權(quán)力的巔峰。
愛德華四世
愛德華四世執(zhí)政期是君主專制時期。他沒有什么需要畏懼的對手,只有他那個心懷鬼胎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在愛德華執(zhí)政的二十三年里,他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謀劃登上王位所必須采取的步驟。
這位理查陰險狡詐,丑陋不堪,就是個邪惡的魔頭。愛德華四世死后,他不幸的兒子愛德華五世就成為了繼承人,他的陰險叔叔理查成為了他的監(jiān)護人,后來愛德華五世繼位,叔叔理查成為了攝政王。
理查三世
這位“監(jiān)護者”是如何“監(jiān)護”自己的侄兒的,這是眾所周知的。兩個孩子[37]被囚禁了。大家都不愿相信那個傳言,即他們實際上已經(jīng)遇害了;然而近兩百年后,人們在通往他們監(jiān)禁地的臺階下發(fā)現(xiàn)了兩個孩子的襪子,這似乎也印證了那個傳言。
報應很快就來了。兩年后,理查倒在了博斯沃思之戰(zhàn)中,王冠落入了大量罪犯手中,他們將它丟到了山楂樹叢下。隨后王冠又被撿拾起來,并戴在了一個更有頭腦的帝王頭上。
亨利七世
蘭開斯特家族的成員之一,亨利·都鐸繼位成為亨利七世,他與約克郡公主伊麗莎白[38]婚姻永久性地將紅白玫瑰兩派團結(jié)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