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英格蘭簡史(1)

【第一章】

古英國

英國最悠久的歷史鐫刻在她的石頭中。這些石頭告訴我們,曾經,英國東南部港口多佛和法國加萊之間沒有海洋阻隔,而且,從地中海到英國奧克尼群島之間也有一片寬闊的陸地。

環形石柱陣,就是一大堆堅硬的石頭陣,現在仍然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凱爾特-雅利安人入駐之前,英國先后出現過兩個民族,他們的歷史都被簡短地記錄在這些巨石柱群之中,而雅利安人的歷史卻沒有記錄。雅利安人個頭矮小,顱骨也不太成熟;據推測,他們是神秘的巴斯克人和伊比利亞人的后裔,這兩個民族在南歐的歷史并未得到考證。

雅利安人究竟是何時遷徙至此,以上那些族群又是何時泯滅的,這兩個問題的答案至今仍然是個謎團。兩千年來無可超越的古希臘文明蓬勃成長時,歐洲大陸的西部和北部海岸上,出現了一系列神秘的群島,古希臘人對此一無所知。

在這水霧繚繞,不為人共知的地方,一支雅利安部落——不列顛人定居下來,他們跟美洲的印第安人一樣,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住在蜂窩一樣的房子里,用樹枝覆蓋當屋頂,用泥巴糊墻。古希臘雕刻家菲迪亞斯塑造巴特農神廟的萬神塑像時,古不列顛人正用他們敵人的頭顱裝飾自己的房屋;如果巨石陣里的那些難看的石頭會說話,它們也許會描述出很久很久以前,索爾斯堡平原上出現的殘暴可怕的督伊德教儀式。

凱撒的入侵

公元前三四百年時,地中海地區的人們才聽說了不列顛人的傳說,而直到羅馬皇帝凱撒入侵不列顛島(公元前55年)之后,人們才對不列顛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凱撒并沒有真正統治不列顛。但當他在高盧北部的海岸上,威嚴地掃視到多佛的白堊巖懸崖的時候,不列顛的命運便就此注定了。從那一刻開始,不列顛便落入了羅馬人的魔掌之中;公元45年,古羅馬皇帝克勞狄將這里變成了羅馬帝國的疆域。不列顛人抗爭四十年,卻是徒勞;古不列顛波阿迪西亞女王(公元61年尼祿統治時期),與德國的赫曼和法國的韋辛格托里克斯一樣,奮起反抗羅馬人的入侵,卻也是徒勞。波阿迪西亞領導的不列顛衛國起義不僅沒有獲得成功,羅馬還給了這次起義致命的襲擊,倫敦城失守,波阿迪西亞最終沒能等到她部隊獲勝的捷報,自殺身亡。不過,后來莊嚴的威斯敏斯特和圣保羅教堂仍然把波阿迪西亞視為不列顛女英雄。

當時的倫敦城里有許多窮苦人住的小屋,還有很多無法拆除的牲畜棚,在凱爾特語里被稱為“湖上堡壘”或“林登”,拉丁人聽來很粗野的一個稱呼,羅馬人改稱為倫底紐姆,后來又演變為如今的倫敦。

羅馬帝國行政區大不列顛

然而,由于羅馬牢牢控制住了不列顛人,他們的抗爭在公元100年前就完全停止了。羅馬人毫不費力地開始在不列顛島上生存繁衍。過去溝渠縱橫、樹木掩映的村莊變成了由城墻防護的城市,城里廟宇、澡堂和廣場林立,豪華的別墅墻壁上掛著精美的畫像,地板由大理石鋪就,暖氣流將冬天變成了夏天。

于是,切斯特、科爾切斯特、林肯、約克、倫敦以及其他眾多城市,就像粗糙的泥土中散落的寶石,星星點點,遍布在英國的土地上,其間就住著風化禮教還很粗放的不列顛人。他們住在泥草糊制的簡陋小屋里,因此他們的語言依然保留著古時的風格,民族也保持獨立,然而,他們的統治者卻貪得無厭,向他們大肆征稅,逼迫他們繳納貢品,他們的所得全都如此交付了出去,一無所獲。如果繼續,這支羅馬文明的后裔也許會被凱爾特-高盧人同化,而凱爾特-不列顛人卻并沒有這么做。

凱爾特-高盧人和凱爾特-不列顛人這兩個民族毗鄰而居,但相對獨立(除了在城市中有一些交往之外),很可能,高盧人進軍威爾士和康沃爾之前,不列顛人就已經撤退了;如今,英格蘭還能找到原始不列顛人的遺跡。

羅馬軍隊撤離

公元78年,羅馬將領阿格里科拉在英格蘭北部建了一座長城,從東部海域一直綿延到西部海域,以此來防御北部高地的原始居民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使羅馬的疆域免遭其蹂躪。一個早就習慣了跨越南北方自然的界限來交流的民族,對他們而言,這樣的城墻根本不管用。除非這城墻上遍布軍隊,軍隊看到這樣的防御工事應該也會嘲笑它的;公元120年,哈德良皇帝也仿建了一座長城;隨后古羅馬皇帝安東尼納斯和塞維魯也分別修建了長城。由于經常要抵御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進攻,羅馬人修建了大量公路,將羅馬的城市用超級公路網聯系起來。

隨后,有了三個多世紀的和平。農業、商業和工業迅速發展起來。“財富累積了”,但不列顛人在重重壓力下卻萎靡不振,社會并沒有使他們受益,卻將他們的活力磨損殆盡。緊隨著羅馬的別墅、惡習、奢華而來的,還有基督教。然而,如果說不列顛人已經學會了祈禱的話,他們卻忘記了怎樣去作戰,怎樣去管理,于是,羅馬帝國走向了衰敗。她需要調集所有軍隊來驅逐西哥特國王阿拉里克及其軍隊。

公元410年,曾經車水馬龍的街道和興盛昌榮的城市都荒廢了。這片土地上再見不到浩浩蕩蕩的羅馬軍隊,只剩下了手無寸鐵的平民無助地跟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浴血奮戰——不列顛人的保護者一走,曾經多個世紀,一直守衛在高地要塞,像猛鷹一樣飛撲向敵人的不列顛部隊也隨之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公元466年,不列顛人慘遭厄運。他們像表親高盧人一樣,邀請日耳曼人跨海來拯救他們,而后果卻更加嚴峻。

盎格魯和撒克遜

法蘭克人[1]統治高盧之后,多個世紀里,跟羅馬的關系或戰或和,也了解了很多古老的南方文明的知識,從某種程度上接受了南方文明的思想理念。而盎格魯人[2]和撒克遜人[3],他們從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4]涌入不列顛。他們是異教徒,完全不信仰基督教。他們很看不慣羅馬的奢侈作風,于是放火燒掉了羅馬的別墅、修道院和澡堂。他們來勢洶洶,勢要毀掉一切,而不是要跟這里的人們融洽相處。不過,法蘭克人保留了高盧羅馬化、拉丁化的特色,甚至很快就接受了當地的宗教信仰。他們只改變了高盧地區的統治者,卻沒有傷害其文化。

而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卻不一樣。他們將自己的宗教、禮儀、風俗習慣、個性和語言都帶了過來,并且運用它們(正像如今的英國人,走到哪里都不改其本性一樣)。他們將這些宗教、風俗和禮儀根植在無助的不列顛人這里。盡管這里誕生過亞瑟王和他的十二騎士,還有“王者之劍”,但是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很快改變了這里的基督教信仰,曾經三個世紀的基督教信仰完全被推翻了;而不列顛人的天性和語言深深扎根于英國的土壤,盎格魯-撒克遜人所到之處,都可以領略他們的語言和個性之美。

上至溫莎白金漢宮,下到英格蘭的平民階層(還有美國),都能發現這些五世紀時涌入大不列顛群島的蠻夷之族的后裔。他們是什么樣的種族?如果要了解今天的英格蘭,我們就必須了解他們。他們蓄著胡須,身強體壯,皮膚白皙,面色紅潤,頭發呈亞麻色,藍眼睛里神情冷淡,只知道這些還不夠。我們應該了解,那些冷冷的、清澈的眼睛背后藏著的是怎樣的心靈;那肌肉發達的胸肌下,脈搏和心跳有多么強烈。

他們心性粗野卻真誠友愛,大自然也賦予了他們強健壯碩、結實有力的身軀,而且他們胃口極好。他們是難以駕馭的野蠻人,但本性高貴。

他們也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這些都體現在他們所熱愛的簡單的歌曲和史詩之中。他們有時會做出很野蠻的事,但通常是為了達成某種職責和目的。為了達到公平,他們會殘忍無情。他們動作遲鈍,胃口很大,愛喝酒,看似心里沒有一絲柔情,讓人感覺不到輕松愉悅,然而,在他們真摯卻憂郁的本性中,卻有很多令人贊嘆的閃光點。他們不看重文化,卻非常英雄主義。他們甚至也有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這是很內在的、高貴的思想。所有這些品質都深藏在后來的英國民族心中。婚姻是神圣的,女人是受人尊重的。一人犯錯,罪及全家。人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很強烈,也對人有約束力。

英國人的每一種個性難道不是都由這樣的遺傳基因所決定的?從在小窩里醉意醺醺的打斗,到英國紳士“悲傷式的優雅”,一切都是如此;漢普頓、彌爾頓、克倫威爾、約翰·布萊特和格萊斯頓的個性,早在五世紀時,那些好斗而愛喝酒的人就具備了。

瑟迪克

150年后,他們的宗教也變成了基督教。時光讓他們的風俗習慣和禮儀不再那么粗糲,并給他們的語言進行了潤色。然而,盎格魯-撒克遜的本性卻經受住了時光的考驗,從未改變。從古至今,直到永遠,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本性都是以強烈的正義感和堅決擁護人身自由的理念為基礎的。這些恒久不變的特性塑造了1400年的英國歷史(從公元495年到1895年),以及在美國的盎格魯-撒克遜族200年的歷史。

我們的祖先從他們的故地,帶來了一種簡單而公平的日耳曼社會和政府體系,其基礎就是追求獨立自由。家庭被認為是最基本的社會單位。多個鄰近的家庭組成了城鎮,城鎮的主要事務由各家的男性主人負責解決,他們要召開會議決定應該怎么做。

這也是如今“市政會議”和民眾政府的起源。“賢人會議”中的那些“賢人”,在遇到困難麻煩時會做調解,為解決問題提出建議和意見,而這也是以后立法和司法機關的原型,而國王或“郡長”,也不是壓迫者,而是更年長、經驗更豐富,適合當領導的人。第一位撒克遜國王瑟迪克,其實只是瑟迪克“郡長”。

開始的時候,撒克遜是一支自由平等的民族。他們不用卑躬屈膝,不用低頭為奴。這支未開化的強勁的文明比羅馬文明更強,但個性有點殘暴,讓人感到害怕,而建立在凱爾特-不列顛人政權的基礎之上的羅馬文明,只能被摧毀掉。羅馬的律法、語言、文學、信仰、禮儀,全都被清理干凈了。只有古時的建筑遺址、硬幣、殘垣古道記錄著那300年的歷史。

不列顛人又如何了呢?他們仍然在愛爾蘭和蘇格蘭茍延殘喘,但現在,除了威爾士和康沃爾,英格蘭再沒有了他們的蹤跡。就像美裔印第安人一樣,他們被遺忘在了自己國度中最偏遠、最難以抵達的角落里。這看似殘忍,但卻不得不如此。如果我們要建造高大的城堡,那么選址一定不能在沙地上。我們不相信凱爾特人是英國各民族的祖先,就像我們也不相信沙地上能建造我們的宗社祠堂一樣。如果沒有日耳曼人,我們也不可能跟法國結緣。似乎,那高高在上的凱爾特民族,由于其發展較快,與這世界格格不入。在不列顛、高盧和西班牙,凱爾特的位置被日耳曼民族所取代,而他們的文化也被日耳曼文化所吸收。如今,數個世紀之后,曾經顯赫一時的凱爾特民族再沒有獨立,蘇格蘭高地和愛爾蘭曾通行的凱爾特蓋爾語,以及威爾士和布列塔尼的民族方言,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少數民族語言,往日那個偉大的民族也變成了少數民族,那個民族曾經占據的區域,比如今的德國、希臘和拉丁民族國家的總面積還要大啊!愛爾蘭問題的解決方案也許就在于,愛爾蘭人在跟一個無法匹敵的對手戰斗;他們本就屬于一個即將走向滅亡的民族,他們的存在只不過是一根獨特的絲線,跟其他更普通、忍耐力更好的民族編織到一起。

日耳曼入侵

命運的典籍記載,北海的那個綠島上誕生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以古羅馬的地盤為基,由凱爾特-不列顛人的后裔所創,是一支被湮沒了的文明,不僅創造了一個國度,而且還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我們野蠻的先祖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很原始、純潔、強健的根基扎在了地球的這個地方,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這個民族不是波斯、希臘,更不是羅馬,卻吸收了他們的所有精華,成為了后世文明的領袖。

日耳曼部落入侵時,朱特人[5]是他們的先鋒。公元449年,亨吉斯特[6]和霍撒[7]占領了英格蘭東南端的肯特郡,這不過是入侵的序曲。不久之后盎格魯人緊隨其后,占領了所有撒克遜人沒有侵占的地方(北部和東部海岸),這時,大戲的主角全都登場了,戲劇才正式開始。盎格魯人試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塊土地(盎格魯之地),而撒克遜人為王,王位從瑟迪克一直傳遞到維多利亞女王。

英王室統一

盡管他們覬覦彼此的財富,但還是結成了兄弟同盟。消滅不列顛人的同時,他們也在相互打殺。七個政權,四個盎格魯王和三個撒克遜王,300年間一直試圖打倒對方,然后最終成為一個強大的聯合體——這只有單一民族的國家才能辦到。兩個世紀里,撒克遜人一直占據統治地位,直到這兩支民族漫長的斗爭終于結束——瞧,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共同占領的英格蘭統一由撒克遜國王統治了!其他的小王國——如諾森布里亞[8]、麥西亞[9]、東盎格利亞[10]、肯特[11]、塞西克斯[12]、東撒克遜[13]——作為郡縣被保留了下來。

公元802年,查理曼大帝忙著統一龐大而復雜的羅馬帝國時,瑟迪克的繼任者,撒克遜人艾格博特也在統一規模較小、壽命更長的英格蘭王國,而統一的歷史也就此而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芮城县| 龙里县| 彝良县| 纳雍县| 炉霍县| 治县。| 佛教| 邢台县| 广南县| 大关县| 都江堰市| 宝坻区| 广水市| 大安市| 靖宇县| 澄江县| 高台县| 泾阳县| 房产| 玉溪市| 崇州市| 长顺县| 视频| 科技| 长治县| 讷河市| 巴青县| 澳门| 兴和县| 古田县| 永宁县| 砀山县| 正定县| 甘孜县| 上饶县| 安徽省| 汶川县| 航空| 江陵县| 六枝特区|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