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祛寒濕看這本就夠
- 吳中朝
- 531字
- 2019-01-02 22:46:23
下肢酸痛
下肢酸痛一般發生于日常運動較少而突然長時間行走、站立或運動之后,主要是血液循環不暢造成,屬于正常情況。身體寒濕重者也會出現下肢酸痛,往往不需行走站立,起床后就會有明顯感覺,時間長了還會身體虛胖,出現下肢水腫等。
特效穴位:太溪穴、腎俞穴、三焦俞穴、脾俞穴

方法一 溫和灸太溪穴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臥,內踝后緣與跟腱前緣的中間,與內踝尖平齊處即為太溪穴。

艾灸方法:用艾條溫和灸太溪穴,每次每側各10~15分鐘。每天1次。

方法二 溫和灸腎俞穴、三焦俞穴、脾俞穴
快速取穴:腎俞穴:在腰部,兩髂前上棘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點處為第4腰椎棘突,再向上數2個椎體(第2腰椎),在其棘突下左右2指寬(食指、中指并攏)處即是腎俞穴。

三焦俞穴:腎俞穴向上1個椎體的位置即為三焦俞穴。

脾俞穴:兩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所在的椎體為第7胸椎,向下數4個椎體(第11胸椎),在其下向左右兩側分別量取2指寬(食指、中指并攏)即為脾俞穴。

艾灸方法:用艾條溫和灸腎俞穴、三焦俞穴、脾俞穴各10分鐘左右,每日1次。

中醫提示
以上艾灸只針對身體寒濕較重、濕困脾陽等所致下肢酸痛有效。身體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如鉀、鈣,以及靜脈曲張等也可導致下肢酸痛。所以如果出現下肢酸痛,休息或經手法治療后不能緩解,則要及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