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祛寒濕看這本就夠
- 吳中朝
- 721字
- 2019-01-02 22:46:16
艾灸的注意事項
艾灸雖然簡便又安全,但應用時仍必須注意某些事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對于艾灸后的身體反應也要及時進行處理。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稍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因此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

◆灸后的處理
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正常現象,無需處理,很快即可自行消失。如出現其他癥狀,也不必擔心,只要正確處理即可很快消失。
出現灸皰
灸時出現水皰一樣的灸皰,這是灸療中的正常現象,可能是因為施灸過量或時間太長引起的。
處理 水皰直徑在1厘米以內的,可以不用處理,待其自行復原。水皰較大,可以用消毒針刺破,涂些紫藥水防止其感染即可,不可將皰皮剪除。同時也可以在灸瘡上每天敷艾灸膏,促進膿的產生,增強灸效。
出現紅疹
出現紅疹是體內溫陽之氣在驅趕寒邪的表現,并不是皮膚過敏,無需停灸。
處理 出紅點后,不宜用隨身灸來灸,需要火力強一些的灸法,大都會逐步緩解。
灸后上火
艾灸上火是虛火,因為艾灸過后陽氣足了,自然就會外泄,屬于正常現象。
處理 灸后多喝溫開水,注意適當休息,調整生活作息,以清淡飲食為宜。上火比較嚴重的,可以稍停灸1~2天,待平復后再進行艾灸。上火不是很嚴重的,可以繼續進行艾灸,通常再灸1~2天,上火現象也就消失了。
灸后失眠
初次艾灸后,不少人都會出現失眠癥狀,大多是寒邪外排所致。
處理 可以試著灸一下涌泉穴,對治療失眠有特效。
在家做艾灸的注意事項
1四肢、胸部、項背部等左右對稱的穴位,艾灸時兩側穴位都要灸。
2艾灸的療程一般以癥狀緩解或病愈為止。對慢性疾病一般每日灸1次,10次為1療程,兩個療程之間間隔5~7天,或隔日灸1次。
3病癥的具體辨證及所用艾灸方法應先咨詢醫生,切勿擅自施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