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娃哈哈,一條絕無僅有的締造之路(3)
- 超級CEO成功哲學課:宗慶后
- 劉偉編著
- 2395字
- 2017-11-10 10:23:21
擁有強大的自信,敢于冒險
沒有自信的創業者是不可能將事業做大做強的,因為他連大的事業都不敢想,又何談做呢?“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句話對于創業路上的青年才俊是最好的箴言,不要囿于固定的模式、既有的成績,而要把眼光放長遠,將自己的潛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宗慶后在經營娃哈哈的過程中,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娃哈哈模式”,在娃哈哈內部實行的是一種民主集中制,團隊的意見只供參考,決議則由宗慶后完全說了算。有的時候即使員工普遍反對的決議,宗慶后依然固執己見要堅持下去,表現出一種近乎專制的堅決。宗慶后的獨斷來自他對自己的信心,自信能夠把握事態的發展趨勢。事實證明了宗慶后的決定總會給娃哈哈帶來幸運與發展,宗慶后是娃哈哈的掌舵人。
宗慶后天生不懼任何苦難,有的事情看似難于上青天,可是偏偏就在他手中辦成了。宗慶后是一個“沒有底線”的人,從來不給自己定下條條框框的約束,只要自己想要達成的事情,即使再難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達成。這既是他自信的表現,也是一種不服輸的精神在激勵著他。別人以為有風險甚至風險很大的事情,宗慶后都要試上一試,結果也多會向他料想的方向發展。宗慶后有時候看起來是一個矛盾體,他自詡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可是他同時還有很強的冒險精神,正是這種二元的統一讓宗慶后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既能夠敢于迎接新的挑戰,也能夠充分把握事物的規律,量力而行。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宗慶后的事例證明了自信在創業路上的重要性。沒有自信的創業者是不可能將事業做大做強的,因為他連大的事業都不敢想,又何談做呢?“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句話對于創業路上的青年才俊是最好的箴言,不要囿于固定的模式、既有的成績,而要把眼光放長遠,將自己的潛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宗慶后在創業之初已經年過不惑,這樣的年齡在別人看來是桎梏,可是對他來說卻是一筆可貴的財富。正是因為有了歲月的歷練、時間的考驗,宗慶后能夠看明白更多的事情,能夠把眼光鎖定在更為廣闊的層面,這樣的人生才會更加光芒閃爍。
回顧宗慶后的創業之路,幾乎每一步棋都是險棋,可是他總會表現出比別人更多的自信。
1988年,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上市,手里只有10萬元流動資金的宗慶后居然簽下了杭州電視臺20萬元的廣告合同;在1991年的時候,只有一百多人的小廠居然將擁有兩千多人的杭州罐頭食品廠兼并,并且承擔了該廠7000萬元的外債,“小魚吃大魚”;從宗慶后賺得第一桶金開始,他感覺到保健品市場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果斷進行戰略轉移至飲料業;1998年,在眾多反對聲,其中也包括了達能的反對聲中,“非常可樂”隆重推出;從1994年開始,他投資數十億元,在全國29個省市組建了一百多家生產型的分公司,冒著生產、管理失控的風險,率先實現了中國飲料行業的“銷地產”的生產布局,大大增強了娃哈哈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在與達能的企業控制權之戰中,他非常果斷地將下屬企業的董事長的職位辭去,以退為進,相信自己可以很好地統領全局……凡此種種,都是宗慶后的神來之筆,娃哈哈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蛻變與成長。可以想象,如果娃哈哈沒有了宗慶后,那么其發展肯定會大打折扣,無法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
宗慶后創造“非常可樂”品牌,顯示了他力排眾議的堅決和高尚的民族情懷。在宗慶后接觸可樂市場之前,已經有不少民資企業在這方面投入精力研發產品,也有一些成效,像天府可樂、少林可樂都曾名噪一時。可是由于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太過強大,這些民族品牌如曇花一現,很快就衰敗,造成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長期稱霸中國碳酸飲料市場,而沒有其他品牌能夠和它們競爭的局面。可是宗慶后不吃這一套,看到自己同胞們在商場競爭中倒下,他毅然扛起了國產碳酸飲品的大旗,帶人開發出屬于國人自己口味的非常可樂。這在當時引起不少人的嘲笑,認為他注定失敗,和國際飲品界的兩大巨頭競爭是不會吃到好果子的。可是宗慶后對于自己在飲料行業的地位非常自信,他自信地說:“誰說碳酸飲料市場一定就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我的非常可樂一定會三分天下有其一。”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宗慶后信心十足,盡管他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可是這次的冒險真是不小,“非常可樂,非常可笑”、“非常可樂,非死不可”等話語時不時傳到宗慶后的耳朵里,但是他的自信支撐著他無視這些流言,終于等到了非常可樂的春天。
宗慶后的骨子中有一種可貴的品質,一種對自身價值的高度認可和重視,這也成就了他的自信。自信的性格中還有一種不安分,使得宗慶后不滿足于現狀,目光長遠,勇于探索未知,爭取自身最大價值的實現,娃哈哈就是他創造出的奇跡。
保持認真的態度,必須講誠信
誠信不僅是做人之本,也是商業立足之本。沒有誠信的企業不會走得長遠。做企業就是做人,企業要誠信,企業人更要誠信。具體到企業中的個人,就是要端正態度,認真做事,誠信待人。
宗慶后深諳此道,在企業管理中嚴格要求自己,對整個企業的帶動與影響作用是巨大的。宗慶后出生在解放前,在當代企業家中資歷是較老的。和一些“70后”甚至“80后”的企業家價值觀不同,他的思想是相對傳統的,在工作上表現為極其嚴謹,能力范圍以內的事情都要事事親為。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宗慶后批示文件依舊是手寫。宗慶后特別看重中華傳統美德,并躬身實踐。“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宗慶后在工作上一直勤勤懇懇,以極大的熱情和干勁投入到第一線上,即便是現在,他也沒有改變他敢拼敢干的闖勁,始終以一個開拓者的姿態處事。
宗慶后以誠信立業在業內是出了名的,這與他認真的態度是分不開的。因為他的嚴格要求,娃哈哈在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中,鮮有數據的紕漏錯誤,贏得了合作伙伴的信賴。宗慶后的誠信立業還體現在對經銷商誠信,對銀行信貸從不拖欠。娃哈哈是誠實守信的3A企業,在誠信方面可以說是企業的杰出代表。正是由于娃哈哈誠信之名在外,有時候經銷商就直接先撥貨款,從不擔心貨物收不到,這也是誠信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