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脂血癥飲食宜忌全書
- 孫平 于雅婷
- 201字
- 2019-01-03 08:14:34

第一章 高脂血癥是潛伏的健康“殺手”
高脂血癥患者要想快速有效降脂,首先就應當對高脂血癥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其次,由于大多數高脂血癥的發生都是由于飲食因素引起的,所以防治高脂血癥,需要掌握合理有效的飲食方法,從飲食入手,糾正導致血脂升高的不合理的飲食行為。為了讓患者清楚地認識高脂血癥,并引起重視,本章將深入剖析關于高脂血癥的方方面面,包括什么是高脂血癥、高脂血癥有什么危害、高脂血癥患者如何進行飲食治療等。

揭開高脂血癥的神秘面紗
什么是高脂血癥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脂,血脂又稱脂質,是血液中所含脂類物質的總稱,主要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以及游離脂肪酸等,其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主要成分。血脂含量只是全身脂質含量的一小部分,但卻是人體所必需的物質,可以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具有至關重要的生理功能。
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清中的膽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所產生的疾病,就是高脂血癥。近年來,由高脂血癥引起的并發癥越來越多,而且患病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因高脂血癥所引發的腦卒中、心血管疾病直接威脅人們的健康與生命,所以與高血壓、高血糖一起被稱為“三高”,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高脂血癥病因分析
由于引起高脂血癥的原因很多,目前醫學界也不能完全解釋清楚,得到證實與確定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遺傳因素(原發性高脂血癥)、飲食因素和內分泌或代謝因素。
一小部分的人會因為家族性高脂血癥遺傳而患病,其余大部分人都是在后天所致的,而飲食因素是引起高脂血癥的常見原因,絕大多數高脂血癥患者都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對飲食問題疏忽或是堅持錯誤的飲食方式而導致體內血脂過高,從而產生疾病。比如人們攝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太多,平時又缺乏運動,生活無規律,導致肥胖,引起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升高而致病。內分泌或代謝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血液中糖、脂肪、膽固醇、蛋白質代謝紊亂,體內毒素增多,肝臟的解毒功能嚴重受損,致使心臟供血無力,血路不暢,直至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與脂肪含量過高形成高脂血癥,并伴有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近年來高脂血癥患者迅速增多,高脂血癥也成了世界公認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而且從它的患病率變化趨勢來看,形勢堪憂。
高脂血癥的診斷與分型
目前,國內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總膽固醇超過5.72毫摩爾/升,甘油三酯超過1.70毫摩爾/升,作為診斷高脂血癥的指標。將總膽固醇在5.2~5.7毫摩爾/升者稱為邊緣性升高。根據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測定結果,通常會把高脂血癥分為四種類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混合型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
高膽固醇血癥是指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超過5.72毫摩爾/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低于1.70毫摩爾/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是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膽固醇)含量降低,低于0.90毫摩爾/升;混合型高脂血癥是指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總膽固醇超過5.7毫摩爾/升,甘油三酯超過1.70毫摩爾/升;高甘油三酯血癥是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過1.70毫摩爾/升,而總膽固醇含量正常,低于5.72毫摩爾/升。
哪些人容易患高脂血癥
研究發現:有少數高脂血癥患者是有高脂血癥家族病史的人;大部分高脂血癥患者都是肥胖者;中老年人及絕經后的婦女很容易得高脂血癥;35歲以上經常高脂、高糖飲食者有患高脂血癥的危險;有些高脂血癥患者是由生活習慣不良導致的疾病,比如長期吸煙、酗酒、不經常運動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的患者,生活沒有規律、情緒容易激動、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甲狀腺功能減退的人,都很容易患高脂血癥。


血脂升高的八大信號
高脂血癥與高血壓、高血糖,并稱為“三高”,足以說明高脂血癥發病的普遍性。一旦身體上出現了以下八大信號,就需要引起重視了,一定要去醫院檢測自己的血脂水平。
信號一:早晨起床后感覺頭腦不清醒,進食早餐后得到好轉,午后極易犯困,夜晚很清醒;經常感覺頭昏腦漲,有時在與人談話的過程中都容易睡著;常常會忘記事情,感覺四肢很沉重或者四肢沒有感覺等,這些都是高脂血癥的前兆。
信號二:中老年婦女的眼瞼上出現淡黃色的小皮疹,剛開始時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膚,嚴重時布滿整個眼瞼,這個在醫學上稱為“黃色素斑”,是由于血脂濃度異常增高,引起脂質異位沉積而造成的。黃色素斑本身沒有明顯的健康危害,但是,它的出現往往提示患者的血脂水平已經比較高了。
信號三:腿肚經常抽筋,并時常感到刺痛,這是血脂增高導致動脈硬化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現,如果發現程度不斷在加重,一定要予以重視,及時進行血脂檢查。
信號四: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人常會在各個關節的伸面皮膚出現脂質異位沉積,特別是跟腱,為脂質沉積的好發部位,嚴重者可使跟腱的強度明顯下降,不小心碰到輕微的創傷就會引起撕裂。
信號五:短時間內在面部、手部出現較多黑斑(斑塊比老年斑稍微大一些,顏色較深)。
信號六:記憶力及反應力明顯減退,看東西會時不時地感到模糊,這是因為血液變黏稠,流速減慢,使視神經或視網膜出現暫時性缺血。
信號七:出現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統癥狀。高脂血癥可以引起脂肪肝,影響肝功能,故會出現食欲不振等癥狀。
信號八:肥胖是血脂升高的最常見的“信號”,所以肥胖者比一般體重正常的人,要更加注意進行血脂檢查。
高脂血癥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體內部組織器官是息息相關的,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血液流經身體各個部位,所以當血液中的脂類含量過高時,必然會影響到其他部位,出現不適癥狀。高脂血癥并不僅僅是一種病,它還會引發很多并發癥。患者由于脂肪含量高,所以動脈內壁脂肪斑塊沉積速度加快,當斑塊將血管內壁阻塞到一定程度而使得血液供應不足時,就會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并引發其他疾病。
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高脂血癥最大的危害就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如脂肪斑塊沉積到心臟動脈內膜上,即發生冠心病;當脂肪斑塊沉積到腦動脈或其他分支時,則會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卒中等,所以高脂血癥又被稱為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兇手”。當人體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后,會導致心肌功能紊亂,引起動脈血管痙攣,誘使腎上腺分泌升壓素,導致血壓升高,引發高血壓。高脂血癥還可以加重糖尿病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治療糖尿病以外,還需要調節血脂,以減少患糖尿病并發癥的危險。
引起肥胖,形成脂肪肝——過多脂肪在血液中堆積,在組織器官、皮下和血管壁周圍大量沉積,使脂肪供大于求,導致肥胖,引發脂肪肝。
誘發胰腺炎——過高的甘油三酯可以引發胰腺炎。治療胰腺炎除了在醫生指導下降甘油三酯外,還要少吃甜食、零食,晚飯不宜過飽,多做運動,因為運動不僅可以燃燒體內過多的脂肪,把過高的甘油三酯降下來,而且還能夠降低誘發胰腺炎的危險。

導致肺栓塞——肺栓塞是由于肢體很少活動,導致下肢或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當血流變緩時,脫落栓子可順血流入肺,形成急性肺栓塞。
降低人體抵抗力——由于體內血脂過高,代謝功能減低,內分泌紊亂,所以導致抵抗病毒的抗體作用減小,抵抗力下降。
造成雙目失明——高脂血癥是引起視網膜血栓形成的最常見原因。患者患有嚴重高脂血癥時,血液中富含的大量甘油三酯使視網膜顏色變淡而近乳白色,這些脂蛋白很可能從毛細血管中漏出,造成視網膜脂質滲出,在視網膜上呈現出黃色斑片。而高濃度的血脂能夠激活血小板,血小板則會釋放出更多的凝血因子,使得血小板的聚集性增高,以致血管內血栓形成,從而造成視力嚴重下降,嚴重者可能會雙目失明。

造成走路跛行——血液中的脂肪過高,就會在血管壁上沉積形成粥樣斑塊,粥樣斑塊則會導致腿部血管腔狹窄。正常情況下,運動時血管中的血液流動加速,以滿足運動的需要,但是一旦血管腔狹窄,當運動量達到一定程度時,肌肉就會出現缺氧和缺血狀況,產生缺氧、缺血性疼痛,走路就會跛行。
飲食習慣與高脂血癥的關系
研究發現,在患有高脂血癥的人群中,絕大多數都是由于飲食不當而引起的。醫學動物實驗進一步證明了這個調查報告的科學性。在動物試驗中,科研人員將動物的膳食變為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就會發現動物的血脂開始升高而發生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撤除高脂膳食后,動脈粥樣硬化癥狀即行消退。大量的人群調查也觀察到,食入動物性脂肪(主要含飽和脂肪酸),可使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降低;而食入植物性脂肪(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纖維及植物蛋白等)則可使血脂下降。由上面的實驗和調查,我們可以看出人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和營養狀況,將直接影響著血脂和脂蛋白的含量,并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了解并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可自覺地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而更好地預防與治療高脂血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