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聽覺與聲音設計
真實的聲音同等重要
打字、點擊鼠標或是在抽屜里翻找一支筆,為什么這些動作會產生聲音呢?因為它們使客體產生了振動。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它通過空氣傳播。聲波通過外耳經過耳道傳入,引起鼓膜振動,鼓膜將振動傳遞到中耳和內耳的耳蝸,耳蝸上的毛細胞是聽覺系統的感受細胞,物理刺激就此被轉換為神經能量并通過聽神經傳送到大腦(見圖2-20)。

圖2-20 耳朵的結構
我們在對世界的體驗中,聽覺和視覺起著互補的作用。人們經常在看見事物之前就已經聽見它了。你可以想象原始人在外出捕獵時警覺的神態。他們一邊追蹤獵物的蹤跡,一邊仔細聆聽四周的動靜,以防遭到其他動物的攻擊,特別是來自于身后或被視線遮擋處的危險。這時候,聽覺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當客體進入視野范圍內,視覺在辨認客體上才優于聽覺。通常情況下,是耳朵指引眼睛看向正確的地方。這是因為我們的聽覺系統可以有效地完成聲音定位(sound localization)任務,確定聲音信息的空間來源。如果一個聲音在你右側響起,它到達你右耳的時間比到達左耳時間要早,聽覺系統的神經元會在兩耳之間特定時間延遲時特異性地放電。大腦運用這種到達時間的差異來對空間中的聲音源做出精確的估計。
為你的設計添加適當的聲音
生活中的聲音包含了很多重要提示。燒水時發出的聲音就是一個自然而豐富的信息。隨著水溫逐漸升高,壺中熱水滾滾沸騰的聲音也越來越響,提示人們水已經燒好了。后來,人們在水壺口加上鳴笛,使其發出更響亮的聲音來提示人們。
汽車設計中,為了獲得舒適的乘車環境,良好的避振效果和安靜的室內空間是衡量汽車優劣的標準。但這對于駕駛者卻不一定是件好事。設計者不得不把外界環境以“路況”的形式再反饋給駕駛者,讓駕駛者經由聲音和方向盤的振動感覺外界環境的變化。聲音設計為產品提供有效的反饋。
獨特的音樂、聲音、語音都能夠引起人們感官上的共振與記憶,讓人們能夠識別和記住聲音的來源。例如一些手機的鈴聲、電腦系統的開機音樂、某品牌標志音樂(比如:麥當勞的balabababa)等。聰明的擦鞋匠會用布拍打皮鞋,使之發出清脆的聲音,散發出鞋油的氣味。雖然聲音和氣味不會使鞋子更亮,但會使擦鞋的體驗更吸引人。著名品牌營銷專家馬丁·林斯特龍(Mar-tin Linstrom)認為,聲音在人們的潛意識中擔任重要的角色。他通過掃描全球50名消費者的大腦,找出了10種最能喚起情感和最容易上癮的聲音,其中最強有力的聲音是嬰兒的笑聲。前10名當中還也包括煎制烹飪牛排的“嘶嘶”聲,以及把飲料倒進裝滿冰塊的玻璃杯中“噼啪”的氣泡聲(見圖2-21)。

圖2-21 “lolzzz”鬧鐘
IDEO公司設計的“lolzzz”鬧鐘是一款有趣的產品,它把令人心煩的鈴聲設置成孩子銀鈴般悅耳的歡笑聲,讓你從睡夢中清醒過來。在發出笑聲的同時,它還能夠可笑得來回搖擺,引人發笑。如果撓它的“肚臍”,鈴聲會變得更大。
音樂的特別之處
人們在聽音樂時身體會分泌一種稱為多巴胺(dopamine)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夠使人感覺快樂。2011年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神經學家瓦洛里·薩利姆波(Valorie Salimpoor)的團隊研究顯示,聽音樂可以釋放多巴胺,這是一種與沖動、上癮有關的化學物質。人們聽到喜歡的音樂時的愉悅之感與和他們得到獎勵的感覺并沒有什么不同。即使只是在腦子里想著音樂,也會使人產生這種感覺快樂的物質。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音樂認知研究人員大衛·休倫(David Huron)的研究表明:與性和毒品一樣,音樂可能會使人輕度成癮。人們聽音樂的時間里,超過90%是在聽以前聽過的音樂。重復讓音樂帶給人們特殊的聆聽體驗。熟悉的音樂仿佛在我們的意識中開挖出一條熟悉而有回報的通路,使我們在聆聽時,對每個樂句立刻有所預期并參與其中。人們樂于在各種狀態中(工作、休息、運動、用餐等)聽音樂。音樂體驗在人與人之間創造了共享某一事物的美妙感受(見圖2-22、圖2-23)。

圖2-22 蘋果防水iPod
這是一款由蘋果公司研發的防水iPod產品,它具有頂級防水和防腐功能。

圖2-23 杰·普利茲克露天音樂廳
人們來到美國芝加哥千禧公園杰·普利茲克露天音樂廳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2009。
聽音樂能夠喚醒人們的記憶和某種心情。關于音樂與記憶的研究表明,某一首歌曲(或者只是歌詞)會刺激神經元觸發某些記憶的痕跡。相較于來自其他感官的刺激,音樂能夠激活更多的腦區。音樂的效果十分驚人,甚至已經成為老年癡呆癥的一種治療手段。當人們再次聽到一首曾經在他們面前彈奏過的樂曲,他們不僅會陶醉于其中,而且樂曲會刺激他們清醒和回憶。2013年,阿肯色大學音樂認知實驗室主任伊麗莎白·瑪格麗絲(Elizabeth Margulis)表示:當人們聽到熟悉的音樂,即便他們并不喜歡,大腦中主管情緒的部分也會變得活躍起來。聽音樂也能夠改變人的心情,盡管有時候僅僅只是幾秒鐘。
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音樂,使一個人感覺愉快的音樂并不一定能打動另一個人。因此,允許人們將自己喜愛的音樂在自己的網頁、產品、設計或活動中使用能使用戶積極地參與,是提高用戶忠誠度的有效途徑。當你在設計一部動畫作品、公共空間、餐廳或是網站時,可以使用一些合適的音樂來引起人們注意并調節他們的心情。當你想要激發人們的回憶時,應針對用戶的特點來選擇特定的音樂或者讓人們自行挑選。
噪聲令人疲于交流
噪聲是指一定環境中不應有而有的聲音,泛指嘈雜、刺耳的聲音。噪聲令人生理或心理上覺得不舒服,讓聽到它的人不舒服、煩躁,影響人的交談、工作和思考,它包括那些人們厭惡的聲音,比如粉筆在黑板上劃過的聲音,叉子在盤子上劃出的聲音,自行車剎車的尖叫聲等。從物理角度上看,噪聲是聲波的頻率、強弱變化無規律、雜亂無章的聲音。強烈的噪聲對人體具有危害性,它使人感到疲勞,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引起疾病,其中最直接的危害是聽力損傷。暴露于強噪聲環境一段時間,人們就會感到雙耳難受,甚至會出現頭痛等感覺。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產生噪聲的情況很多,比如啟動空調或電腦的聲音、敲擊鍵盤的聲音、打印機和傳真機工作的聲音以及人們大聲交談的聲音。大部分噪聲會在人們適應一段時間后逐漸成為被忽略的背景聲,對工作學習的影響并不大。但是,諸如電話鈴聲、窗外汽車聲、咚咚咚的腳步聲、裝修聲等突如其來的聲音會打斷人們正常的工作。當噪聲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就會停止交流(見表2-2)。在辦公室設計中,人們經常采用吸音、隔音、掩音等方式來消除和降低噪聲,避免對他人工作造成干擾。隔音材料能夠吸收聲波,柔軟鋪地可以減輕人們走路時發出的腳步聲。此外,也可適當使用流水聲音來掩蓋噪聲。一個良好的聲音環境能改善個人情緒,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表2-2 音量與類比環境或情況

研究表明:適當的噪聲和音樂會增加人的創造力。2012年,伊利諾斯工商管理學教授拉維·梅塔(Ravi Mehta)測試多大的噪聲有益于人們從事創造性工作。實驗表明,最適合激發創造力的噪聲是70dB,相當于在一家咖啡店的聲音,有一些磨咖啡的聲音,人們的交談聲音,還有一些音樂。背景噪聲是影響消費者的創造性認知的一個重要因素(見圖2-24)。英國作家J·K·羅琳(J. K. Rowling)曾表示,自己經常在街頭的咖啡館里進行《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的創作。

圖2-24 人們在過濾咖啡廳(Filter Café)工作和學習
咖啡廳位于美國芝加哥柳條園區(Wicker Park)內,以其客廳裝飾的再生材料應用獲得美國綠色認證(LEED-certified)。
聲音結合藝術設計
意大利羅馬音樂研究中心的米開朗基羅·路朋(Mi-chelangelo Lupone)和勞拉·比安基尼(Laura Bianchini)致力于將音樂、環境、裝置與人的互動四個要素結合起來,創作富有生命力的聲音藝術裝置、聲音雕塑、音樂互動設備和擴音設備等。它們通過空間、人和裝置的互動賦予環境新的維度,為拓寬音樂和聲音藝術創造了新的可能性。
他們研發了一套由電腦合成聲音的系統,利用電腦實時接收聲音,同時對聲音進行加工,做出特殊聲音效果,并使用不同類型的振動性材料制作音樂藝術裝置,發明了許多新的藝術聲音裝置。比如《紫禁城——乾隆皇帝和他的宮廷》,觀眾沿著長廊行走時可以聽到來自裝置發出的不同聲音。聲音材料源于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經電腦合成處理,模擬乾隆皇帝宮廷朝政、戰爭、市井各種聲音,將皇宮內生活情境通過聲音生動地呈現出來,讓人們欣賞了一場聽覺展覽。在聲音互動展覽會上,觀眾在不同區域可以聽到不同聲音效果,也可以通過觸摸、敲打這些裝置改變聲音。
每次設計互動裝置前,他們都要對裝置擺放的場地進行非常細致的研究。有了聲音,空間不再是靜止的,而是互動的、有生命的、變化的。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山上,隱藏著各種聲音裝置,身處于山中的人在不同角落可以聽到不同音效。設計的靈感來源于水的流動,不同水流方式創造出不同的音響效果。這個聲音裝置是對環境改變非常好的案例。
他們訂制了各種運用在水中的聲音傳感器,從而將傳感器置于水下,來捕捉環境振動和建筑發出的微小振動,從而為兩座對稱結構的噴泉增加音效。人們通過水波震動來影響傳感器,使裝置極具娛樂性。一個小孩用小木棒攪動水面的每個動作都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以至于讓他很想跳入水池去創作音樂。夜晚,裝置結合燈光效果呈現出另一種藝術效果(見圖2-25)。

圖2-25 聲音藝術裝置
這幾件作品是由米開朗基羅·路朋(Michelangelo Lupone)和勞拉·比安基尼(Laura Bianchini)的工作團隊設計制作的。
很多藝術設計大師都考慮在作品中融入聲音或音樂。聲音增加了作品的豐富性和趣味性,但是將人的聽覺特點與藝術設計相結合的創作又是極具挑戰性和開創性的(見圖2-26~圖2-28)。米開朗基羅·路朋認為,讓每一件藝術作品把空間的歷史、現狀、未來和與人的互動結合在一起,并完美地呈現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動腦筋。

圖2-26 環球藍牙音響滑板車
環球(Globe)滑板與澳大利亞藍牙音響公司Boombotix合作開發全球首款藍牙音箱板,人們可以一邊滑滑板,一邊聽音樂。

圖2-27 會發聲的雕塑——風神
這件作品于2012年4月臨時設置于英國倫敦萊姆公園(Lyme Park),由美國藝術家盧克·杰拉姆(Luke Jerram,1974~)設計制作。

圖2-28 美國沃斯堡流水花園(Fort Worth Water Gardens)
海水拍打巖石和潺潺流水聲也是人們喜歡的聲音。沃斯堡流水花園由紐約建筑師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和約翰·伯奇(John Burgee)設計,建于19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