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如心,為恕
張恕
長江商學院MBA 2004級
遼寧大學 經濟學學士
Giorgio Armani
北方區域經理
catherine_zhang04@mail.ckgsb.edu.cn
中國 北京
“我的未來真的在美國嗎?”這是張恕在上華盛頓大學預科時不斷思考的問題。偶爾她會想到參加過面試的長江商學院,直到它變成那個最終的答案。
一身得體的深色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套裝,襯托著張恕沉靜、優雅的氣質。伴隨輕柔舒緩的語調,她的言談中不斷展現出縝密的思維和敏銳的互動,讓人感覺既莊重又有親和力。
身為國際頂級奢侈品品牌的高管,張恕看重的遠不是這些外在的光環,而是來自內心的一種追求。這種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對理想的執著——follow own heart(跟隨自己的心),就像張恕的名字一樣——如心為恕。
放下“金飯碗”選擇“洋插隊”
2004年春天,張恕收到了中歐國際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接著,香港中文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等院校的錄取通知書也紛至沓來。這么多家商學院伸來的橄欖枝,讓她開心的同時,也真實地意識到:無論怎樣選擇,都將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當時,張恕的身份是中國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的公務員。大學一畢業,她就進入了這家令人羨慕的“金飯碗”單位供職。待遇優厚,生活安逸,工作上也小有所成。但是做了幾年的管理工作后,她慢慢地發現,可以學習的新東西越來越少,沒有了變化和挑戰,自己每天就在安逸的狀態下消磨著。這讓她感到恐慌,開始擔心每日的重復會使自己思維鈍化。30歲左右就能看到50歲時的狀態,這是她最不愿面對的。“自己的理想還沒有實現,還可以在年輕的時候多學習多做事。如果任憑這樣下去,對自己來說有點殘酷。”她決定追尋心中的理想,那一年是2002年。
繼續讀書,攻讀碩士學位是張恕心中對自己學業方面的一個理想。經過斟酌,最終鎖定MBA項目。工作多年重新撿起書本談何容易,為闖過托福和GMAT難關,她幾乎把全部業余時間用在了學習上。開始的時候,張恕也感到沒有把握,“畢竟英文丟了多年”,她說。但張恕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嘗試,成功了最好,如果失敗了,畢竟曾經努力過,也不后悔。因為有了堅定的決心,所以特別能吃苦。那一段時間每天清晨5點鐘起床、跑步,背單詞、做功課。功夫不負有心人。2004年年初,憑借優異的托福、GMAT成績和出色的申請論文,她所申請的國內外商學院幾乎都寄來了offer(錄取通知書),有的甚至還提供半額獎學金。
一旦確定就讀MBA,也就意味著辭職,放棄“金飯碗”,開始無法預知的未來。她開始遭到周圍親友和同事的不解,父母也表示擔心:“都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了,怎么非要辭職去讀書呢?”但是,他們也知道,只要張恕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很難讓她再改變決定。
她辭職了,決定去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華盛頓大學讀MBA。那個時候單身、漂亮的高挑美女,對于需要出國留學簽證的人來說基本上就等于拒簽。準備去申請簽證的張恕被很多人認為肯定去不成美國。但張恕說,不試試怎么知道。結果她憑借出眾的表現輕松地拿到了簽證。
揮別西雅圖,享受長江
2004年秋天,張恕拖著行李降落到美麗的西雅圖,開始了華盛頓大學預科課程,逐漸對美國社會有了直接的感受。她很快發現,大多數華人在美國無法完全融入西方文化,他們的生活現狀并不輕松,對未來憂心忡忡。而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國市場迅猛增長,外資蜂擁而至。在發展最快的一線城市,各行各業都有很大發展空間。
“我的未來真的在美國嗎?”張恕重新陷入了思考。這段時間,她的腦海中開始多次浮現“長江商學院”這個名字,直到它變成那個最終的答案。
走進長江商學院之前,張恕好像一直“一個人在戰斗”。當她進入長江,立刻深深地感受到,融入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中。
MBA課程的教學安排緊湊,分分秒秒都有新鮮的營養。同學們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深夜,第二天再打起百倍的精神走進課堂。張恕現在還記得那年冬天的夜晚,小組成員一起討論案例,上海的冬天沒有暖氣,6個同學擠在一間宿舍,披著厚厚的冬衣,腿上蓋著被子,端著各自的筆記本電腦,激烈地討論著小組作業。現在回想起當時一起做作業的“苦日子”,她心里依然覺得溫暖。
14個月的學習一晃接近尾聲,短暫的學習生活帶給張恕的是滿滿的收獲,讀書期間所學到的管理知識和思維方法不僅讓大家都能自信滿滿地面對未來;同學之間那份值得一生珍藏的情誼,更成為支持自己一路前行的精神家園。
放棄咨詢,結緣時尚
時光飛逝,畢業臨近,大多數同學對投資銀行和咨詢業的挑戰興趣十足,張恕則對奢侈品行業情有獨鐘。對她而言,選擇這個行業可謂水到渠成——自小受到的藝術熏陶、對時尚的敏銳觸覺注定了她和這個行業有緣。雖然之前已經得到美國一家人力資源咨詢公司的工作聘書,但是國際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集團(LVMH)來到長江招兵買馬,張恕在數輪面試中一路通關,順利拿到錄取通知。于是她婉拒了美國企業的盛情邀請及豐厚薪酬,毅然選擇了一個更具挑戰性的領域,對張恕而言是興趣使然,更是心向往之。

在奢侈品行業,光看到美是遠遠不夠的,背后對細節的一絲不茍才是最美的呈現

2014年某大型時尚行業的頒獎典禮上,張恕(右)為設計師頒獎
提到奢侈品,人們聯想到的往往是財富、地位和權勢。對此,張恕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真正頂級的奢侈品好像藝術品,它的真正內涵是藝術價值。經營奢侈品的美妙之處,是和懂得欣賞的人分享對藝術的見解。”

2015年法國街頭的張恕

在經過巨大的體力和腦力磨后才會有天使降臨
奢侈品行業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領域,每一件產品設計,每一個店面布置,每一個服務環節都必須追求完美,置身其中的從業者更需要追求完美。雖然在光鮮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難以體會的辛苦,然而對美的追求讓她堅持了下來。藝術的推廣注定是要靠細節來完成的。在奢侈品零售行業,任何細節都被要求到了極致。好在張恕天性細致敏感,對細節向來一絲不茍。
進入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公司,張恕被派駐到北京環球旗艦店。報到上班的第一天,張恕不記得自己樓上樓下跑了多少趟樓梯,一天只喝了幾口水,這份工作對一個人的腦力和體力都是巨大的考驗。一個月下來,原本清瘦的她又掉了9斤。
10年前,大部分國內奢侈品門店的面積平均不過幾百平方米,人數不超過20人。而剛剛擴店重新開張的路易威登環球旗艦店,營業面積達2000平方米,上下三層,全部員工達80多人,在當時的國內尚屬罕見。運營這樣一家旗艦店,對于進入中國不久的路易威登也是一項全新的挑戰,需要經歷一個實踐摸索的過程。張恕在長江商學院學到的管理知識和思維方法有了可以施展的平臺。無論是庫存管理、銷售激勵、客戶關系管理,還是培訓規劃、人員管理和服務流程,在她的積極組織、參與和精心梳理下,路易威登環球旗艦店的運營日漸規范明晰,各種管理制度應運而生,業績蒸蒸日上。
張恕并沒有滿足在一家奢侈品品牌的實踐和成績。機緣巧合,她之后選擇加盟國際頂級時裝品牌喬治·阿瑪尼,從開始的店鋪經理逐步晉升為北方區區域經理。
無論身為店鋪經理,還是作為區域經理,張恕認為管理者也必須是踐行者。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好的管理者要像個醫生那樣能準確診斷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要像個教練一樣培養督導團隊,要像個知心姐姐一樣給予團隊正能量,增強凝聚力……不僅要讓員工的身體跟著管理者前進,更要讓員工內心跟著管理者前行。幾乎所有與張恕共事的員工都有相似的感覺,她能夠讀懂大家的心。
與心共舞,堅定前行
如今,面對國內奢侈品行業從之前井噴式發展進入相對低谷期,作為中國奢侈品行業發展變化的見證者和踐行者,張恕對這種變化顯得很冷靜:“像任何其他行業一樣,奢侈品行業也會遵循自身的規律。隨著未來人們對個體自身的關注,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會越來越強烈。購買使用奢侈品是人們對于高品質產品、高質量生活追求的體現。可以肯定,經過調整,過去迅猛擴張、井噴式發展的中國奢侈品市場一定會進入更為良性健康發展的軌道,個性化服務、品牌忠誠度、認可度的培養將主導中國未來奢侈品行業的發展。”
張恕一直停不下自己的腳步,但她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工作狂”。面對工作的辛勞,張恕無怨無悔,甚至為當初的選擇感到慶幸。回眸在長江商學院的日子,她不時流露出眷戀之情。“如果沒有長江(商學院),我就不可能有職業的轉換,更不可能在奢侈品行業中追尋自己的夢想。”因為有一顆不肯安于現狀的心,讓張恕能夠追尋它的方向,不停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