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葉緣整齊、葉對生和輪生

牛膝

【識別】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具條紋,節(jié)略膨大,節(jié)上對生分枝。葉對生,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全緣。穗狀花序,花皆下折貼近花梗;小苞片刺狀;花被綠色,5片,披針形;花期7~9月。胞果長圓形,果期9~10月。

【分布】分布于除東北以外的全國廣大地區(qū)。

【藥用】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根,捆成小把,曬干。有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經閉、痛經、腰膝酸痛、筋骨無力、頭痛、眩暈、牙痛、吐血、衄血。煎服,6~15克。

【食用】夏季采集嫩葉,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多次浸洗,可涼拌、炒食或煮粥。

牛膝

麥藍菜

【識別】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莖直立,上部呈二岐狀分枝,表面乳白色。單葉對生,無柄,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兩面均呈粉綠色。疏生聚傘花序著生于枝頂,花梗細長,花瓣5,粉紅色,倒卵形,先端有不整齊小齒;花期4~6月。蒴果成熟后先端呈4齒狀開裂,果期5~7月。

【分布】除華南地區(qū)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

【藥用】夏季果實成熱、果皮尚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把種子曬干。有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經閉、痛經、乳汁不下、乳癰腫痛、淋證澀痛。煎服,5~10克。孕婦慎用。

麥藍菜

【食用】春季采集未開花的嫩莖葉,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涼拌、炒食或做餡。

夏枯草

【識別】多年生直立草本,莖方形,紫紅色,全株密生細毛。葉對生,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輪傘花序頂生,呈穗狀;花冠紫色或白色,唇形,下部管狀,上唇作風帽狀,2裂,下唇平展,3裂。小堅果長橢圓形,具3棱。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分布。

【藥用】夏季果穗呈棕紅色時采收果穗,曬干。味辛、苦。有清肝瀉火、明目、散結消腫的功效。主治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疬,乳癖、乳房脹痛。煎服,9~15克。

【食用】春季采集幼苗和未開花嫩莖葉,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涼拌、炒食或制干菜。

夏枯草

白薇

【識別】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50厘米。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對生,兩面均被有白色絨毛。傘形狀聚傘花序,無總花梗,生在莖的四周;花深紫色,花冠輻狀;副花冠5裂,裂片盾狀。蓇葖果角狀,紡錘形。種子卵圓形,有狹翼,先端有白色長綿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生長于河邊、荒地及草叢中,我國各省區(qū)均有分布。

【藥用】春、秋季采挖根莖,干燥。有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的功效。主治溫邪傷營發(fā)熱、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產后血虛發(fā)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煎服,4.5~9克。

【食用】春季采摘嫩葉,用沸水焯熟,可涼拌,秋季采摘嫩角果,煮熟后即可食用。

白薇

紫茉莉

【識別】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圓柱形,節(jié)膨大。葉對生;葉片紙質,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全緣。花1至數(shù)朵,頂生,集成聚傘花序,花紅色、粉紅色、白色或黃色,花被筒圓柱狀,上部擴大呈喇叭形,5淺裂,平展。瘦果,近球形,熟時黑色,有細棱,為宿存苞片所包。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分布于全國各地。

【藥用】10~11月收獲。挖起全根,洗凈泥沙,鮮用,或去盡蘆頭及須根,刮去粗皮,去盡黑色斑點,切片,立即曬干。有清熱利濕、解毒活血的功效。主治熱淋、白濁、水腫、赤白帶下、關節(jié)腫痛、癰瘡腫毒、乳癰、跌打損傷。煎服,15~30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毒性】根和種子有毒。

紫茉莉

肥皂草

【識別】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70厘米。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對生,基部漸狹成短柄狀,微合生,半抱莖,頂端急尖,邊緣粗糙。聚傘圓錐花序,小聚傘花序有3~7花,花瓣白色或淡紅色。蒴果長圓狀卵形,種子圓腎形,黑褐色,具小瘤。花期6~9月。

【分布】我國城市公園栽培供觀賞。

【藥用】根入藥,有祛痰、治氣管炎、利尿的功效。

【毒性】全草有毒,根及種子毒性較大。

肥皂草

穿心蓮

【識別】一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莖直立,方形,多分枝,節(jié)呈膝狀膨大,莖葉具有苦味。葉對生,長圓狀卵形至披針形,全緣。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集成圓錐花序。花冠淡紫色,二唇形。蒴果長橢圓形。

【分布】長江以南溫暖地區(qū)多栽培。

【藥用】秋初莖葉茂盛時采割地上部分,曬干。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主治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頓咳勞嗽、泄瀉痢疾、熱淋澀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煎服,6~9克。煎劑易致嘔吐,故多作丸、散、片劑。外用適量。

【食用】春季采摘嫩莖葉,用沸水焯熟后,再用清水浸洗,可涼拌、炒食。

穿心蓮

元寶草

【識別】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約65厘米。單葉對生,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完全合生為一體,莖貫穿其中心,兩端略向上斜呈元寶狀,兩面均散生黑色斑點及透明油點。二歧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瓣5,黃色。蒴果卵圓形,表面具赤褐色腺體。種子多數(shù),細小,淡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藥用】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凈,曬干或鮮用。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活血調經、祛風通絡的功效。主治吐血、咯血、衄血、血淋、月經不調、痛經、白帶、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腰腿痛;外用還可治頭癬、口瘡、目翳。煎服,9~15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鮮品洗凈搗敷,或干品研末外敷。

【毒性】《湖南藥物志》記載全株有毒。

元寶草

竹靈消

【識別】根須狀,形如白薇,基部分枝甚多;莖干后中空,被單列柔毛。葉對生,有短柄;葉片薄膜質,廣卵形,側脈約5對。傘形聚傘花序,近頂部互生,著花8~10朵,花黃色,鈍狀;副花冠較厚,裂片三角形,短急尖。蓇葖果雙生,狹披針形,向端部長漸尖。花期5~7月,果期7月。

【分布】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藥用】夏、秋采挖根或地上部分,洗凈,曬干。有清熱涼血、利膽、解毒的功效。主治陰虛發(fā)熱、虛勞久嗽、咯血、脅肋脹痛、嘔惡、瀉痢、產后虛煩、瘰疬、無名腫毒、蛇蟲咬傷。煎湯服,15~45克。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毒性】全株有毒,根毒性最大。

竹靈消

長春花

【識別】多年生草本,高達60厘米。莖近方形,有條紋。葉對生,膜質,倒卵狀長圓形,基部廣楔形漸狹而成葉柄。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有花2~3朵;花冠紅色,高腳碟狀,花冠筒圓筒狀,喉部緊縮,花冠裂片寬倒卵形。蓇葖果2個,直立。花期、果期幾乎全年。

【分布】我國華東、中南、西南有栽培。

【藥用】當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全草,選晴天收割地上部分,先切除植株莖部木質化硬莖,再切成長6厘米的小段,曬干。有解毒抗癌、清熱平肝的功效。主治多種癌腫、高血壓、癰腫瘡毒、燙傷。煎服,5~10克;或將提取物制成注射劑靜脈注射。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毒性】全株有毒。

長春花

直立百部

【識別】莖直立,高30~60厘米,不分枝,具細縱棱。葉薄革質,通常每3~4枚輪生,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花單朵腋生,通常出自莖下部鱗片腋內,花向上斜升或直立;花被片淡綠色;雄蕊紫紅色。蒴果有種子數(shù)粒。花期3~5月,果期6~7月。

【分布】分布于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藥用】春、秋二季采挖塊根(百部),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無白心,取出,曬干。有潤肺下氣止咳、殺蟲滅虱的功效。主治新久咳嗽、肺癆咳嗽、頓咳;外用于頭虱、體虱、蟯蟲病、陰癢;蜜百部有潤肺止咳的功效,主治陰虛勞嗽。煎服,5~15克。外用適量。

【毒性】塊根有毒。

直立百部

七葉一枝花

【識別】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莖直立,葉通常為4片,有時5~7片,輪生于莖頂;葉片草質,廣卵形,全緣,基出主脈3條。花單一,頂生;花兩性,外列被片4瓣,綠色,卵狀披針形;內列被片4瓣,狹線形,黃綠色。漿果近于球形。花期6月,果期7~8月。

【分布】分布于四川、廣西等地。

【藥用】秋季采挖根莖(重樓),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的功效。主治疔瘡癰腫、咽喉腫痛、蛇蟲咬傷、跌撲傷痛、驚風抽搐。煎服,3~9克。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涂患處。

【毒性】根莖及皮部有毒。

七葉一枝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曲沃县| 阿拉善盟| 庆元县| 内丘县| 大渡口区| 大荔县| 云和县| 绍兴县| 陆川县| 新源县| 孝义市| 农安县| 台安县| 保山市| 洞口县| 华宁县| 祁阳县| 南京市| 桃江县| 红安县| 驻马店市| 汾西县| 南溪县| 长汀县| 龙井市| 浙江省| 连云港市| 民丰县| 环江| 家居| 东安县| 翼城县| 中方县| 陇南市| 鲁山县| 乌兰浩特市| 鹤庆县| 盘锦市| 仲巴县|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