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檢報告一看就懂
- 彭玉清
- 1174字
- 2019-01-03 13:18:35
電子胃鏡檢查
定期做胃鏡檢查預防消化道腫瘤
自從退休之后,陳老先生的生活一直很規律,早晨到公園鍛煉身體,吃過午飯后,午睡一個小時,起來讀書看報,晚飯后牽著家里的寵物狗“巧克力”到樓下遛彎,22點準時休息。
多年來,陳老先生的身體一直沒大毛病,兩個星期前,兒子帶著他去做了一個全身體檢。陳老先生的血常規、B超、胸透、心電圖檢查結果都正常,連最擔心的血壓也是正常的。
不料,一個月后,陳老先生突然開始胃疼,起初以為是胃病,但服用了幾天胃藥效果不大。家人陪著他到醫院做了一個胃鏡檢查,結果竟然是胃癌中期。這一結果,對于整個家庭來說,無疑是個不幸的消息。
胃癌與肺癌、肝癌被列為惡性腫瘤死亡前三,此類患者大多數早期癥狀不明顯,即使有輕微不適,很多人也當成是胃病。
所以,當身體出現明顯不適癥狀后再檢查大多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治療起來難度加大。
在這方面,日本做得很好,防病意識較強,他們對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所以日本人群的消化道腫瘤發病率相對降低,即使發現,60%~70%是早期。
認清胃鏡檢查
胃鏡是內鏡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種,它能在直視下對胃的所有部位從多角度進行全面檢查,并能對病變部位直接進行攝影、錄像、組織活檢等,所以對發現早期胃癌和病變具有重要意義。
醫師還可以通過胃鏡作局部止血、切除息肉等治療,也可在胃鏡下應用激光、微波、高頻電等治療腫瘤。
不良嗜好、工作壓力與遺傳因素被認為是引發胃癌的主要因素,一些慢性良性胃部疾病,比如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如果不加以治療的話,也能夠演變成胃癌。
所以,預防胃部疾病,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作息規律、學會解壓、飲食合理、少沾煙酒等。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燒心、便血、大便不規律、消瘦等癥狀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去醫院檢查。對于40歲以上的人,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每年進行一次胃鏡和腸鏡檢查。
看懂胃腸鏡檢查報告
普通胃鏡檢查雖然患者會比較難受,但對人體無害,所以受檢者不必有顧慮。此外,無痛苦胃鏡檢查現在也越來越方便,適合所有人群。
做完胃鏡檢查后,醫生會出胃鏡檢查報告,報告一般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是胃鏡在檢查時的所見,也就是體檢過程中醫生通過胃鏡看到的真實記錄,從食管到十二指腸降部等近側段的所有消化道部位,能檢查出是否充血、水腫,有無潰瘍、新生物等,通常按部位分別描寫。
若發現有潰瘍則會記下潰瘍的大小、有無出血、是否可能是惡性病變等;如有新生物則會記下腫塊的大小、部位、累及范圍、質地、是否容易出血、有無造成胃腔狹窄等。
第二部分是胃鏡診斷結論,多寫在報告的最后。常見的診斷有食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糜爛型、萎縮性、出血型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食管癌等。
有的報告還會記錄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在胃鏡診斷中加上Hp(+)或Hp(-),前者表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后者表示無幽門螺桿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