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水在人體內的功用及科學飲水

1.3.1 水在人體內的功用

1989年,水專家林秀光提出了《疾病治愈的七原則》,其中包括細胞代謝是由細胞內水所決定;疾病就是細胞內水非正常所引起的DNA到細胞再到生物體的非正常狀態;治療疾病的根本在于使細胞內水正常化,使得細胞恢復正常的生理機能。人體各種器官(細胞)代謝,其中關鍵在于水的性狀。

缺水對所有器官都有影響,令其少獲得營養物,體內會積攢起有害物質,腎臟會逐漸不堪重負,血液和腎液稠度增大易形成血栓和結石,細胞新陳代謝減緩以致內分泌失調。中老年人在生理上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體內固有水分逐漸減少,出現生理性失水現象,因此皮膚逐漸出現皺紋。由于皮膚干燥、分泌減少,皮膚的抵抗力減弱,皮膚上的細菌就比較容易活動滋生,引起癤腫等皮膚病。中老年人體內失水,也會使腸內正常的黏液分泌減少,引起便秘和痔瘡。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有害物質增多,而這些有害物質會被腸道吸收。水可以讓人漂亮英俊,“水靈靈”地充滿生命活力;如果“干癟癟”的,則會未老先衰。

“飲水可治百病”說來雖是不可思議的事,但是水的失衡可影響如下諸癥。

內科:頭痛,高血壓,貧血,中風,歪嘴,神經痛,全身不遂,風濕病,筋骨酸痛,耳鳴,四肢無力。

眼科:眼力衰退,眼痛,眼出血。

婦科:經期不調,白帶,子宮癌,乳癌。

耳喉科:鼻炎,喉病。

其他:a.咳嗽,哮喘,氣管炎,肺結核。b.腦膜炎,肝臟病,腎臟病,結石病。c.胃酸過多,胃下垂,胃潰瘍病,痢疾,脫肛,便秘,痔漏,糖尿。

水與人體主要疾病的關系如下:

a.感冒及發燒:充足的水量能促使身體散發熱量,補充因發燒所失去的水分。

b.膽結石及腎結石:每天要喝6~8杯水,以沖走結石或者保持膽汁正常的水分含量。有溶鈣和抑制結晶的能力,使體內結石發生疏松、碎裂、體積變小等改變,有利于預防和治療泌尿系統結石和膽結石。

c.痛風:痛風是因為新陳代謝紊亂,使得尿酸積于血液中,并在關節四周的組織中積累尿酸鹽所致。因此每天要喝大量的水,以防止痛風所造成的結晶體沉積,并使尿酸能容易地自腎臟排出。

d.哮喘:哮喘的病征是胸部緊勒和呼吸困難,且帶著喘息和噓噓的聲音。患者要多喝水,以維持呼吸道的分泌物呈流體狀。

e.膀胱炎:有些膀胱炎病人常因排尿不通而控制喝水量,這是十分不智的,患者要喝大量的水以沖走體內感染的細菌,尤其是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尿道感染癥患者,更要多喝水。

f.便秘:充分的飲水可以刺激腸的蠕動并軟化大便,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溶解,解除便秘之痛苦。

g.患尿道炎或尿路結石者,可以通過飲水、排尿等起“沖洗”作用,幫助治病。

h.肝炎黃疸期病人,大量喝水有利退黃疸。

i.與癌抗爭:大量飲水可稀釋尿中存在的任何致癌物質,并且能加速腸道的蠕動,令腸道內的廢物不能停留,減少致癌物質在腸道停留的機會,從而大大減少了患結腸癌和泌尿系統的膀胱癌、腎癌、前列腺癌的機會。

j.去除頭痛、戰勝疲倦:早上會頭痛,大多是因為身體經過一晚沒有吸收水分,加上大量出汗以致體內少許脫水。夏天晚上很多人會開冷氣睡覺,強烈的冷氣會抽干人體的水分,也會令人早上脫水引致頭痛。有些人會經常感到疲倦,尤其在夏季,很多時候會軟弱無力或昏昏欲睡,除了精神緊張、血糖低等原因外,脫水也是可能的原因。

水對身體外部的功能也不菲,例如熱水澡可使神經振奮;溫水澡能解除身心的疲勞;把雙腳放進水盆內,慢慢倒進熱水,約20min后再沖涼水,可以使身體溫暖及消除失眠;用熱毛巾或海綿等敷蓋在身體的酸痛部位上,每次約20min,對腰酸、背痛、咳嗽等癥也很有效。好好利用水的功效,不但對健康有益,而且是最方便的一種健康法。

骨折或脫臼:應立即將患者放在平坦而堅硬的地方,再用冰水敷(千萬不要讓身體晃動),然后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外傷出血:可用隨身帶的飲用水沖洗傷口,然后用毛巾包扎。

1.3.2 正常人的水平衡

(1)水平衡(2000~2500mL/d)

正常人的水平衡如表1-2所示。

表1-2 正常人的水平衡        

(2)口渴

所謂口渴是指有意識地想喝水。這種心理感受在控制體內水分和鈉離子濃度上極為重要,它影響體內的水平衡,調節水的攝入。飲水中樞位于下丘腦的視上核前面的視前區兩側,用埋藏電極刺激此中樞,動物在幾秘鐘內就開始喝水;注入高滲鹽水(由于使水分子從神經細胞中滲出,從而造成脫水),可使它們狂飲。當體液中鈉離子濃度比正常值高2mmol/L時,就會刺激飲水中樞,表示口渴。飲水的目的主要是使鈉離子濃度恢復常態(組織液中鈉離子濃度為137mmol/L)。止渴分暫時止渴和長久止渴兩種。前者指胃腸道還未吸收水分前就不渴了,因而不想喝了,一般可維持15min;后者則指水進入消化道,胃充盈時的停喝。由于水吸收到組織液中需要30min以上,如果口渴的感覺不能在喝水后暫時解除,人就會飲入過量水,最終造成營養嚴重流失。試驗表明,某種物理原因或心理原因也可止渴,例如把一個氣球放入胃中并充氣,可使人在5~30min內消渴。

1.3.3 科學飲水的若干原則

1.3.3.1 喝“好水”、不喝“壞水”

(1)喝“好水”

什么是健康飲水?健康水的標準是什么?應該喝什么水?喝多少?怎么喝?關于健康水應滿足的水質標準說法很多,現已達成共識的有以下幾點[33]

a.不含有害物質。即無有機物污染、重金屬污染、病菌污染和無色、無異味等。這一點很容易理解,這是健康水首先必須滿足的條件。

b.具備人體營養生理功能。即水必須含有適量礦物質,呈中性或微堿性。ⅰ.硬度適中,含有適量的礦物質。理想的指標是CaCO3 170mg/L左右,總溶解性固體300mg/L左右。ⅱ.pH值偏弱堿性。人的血液偏弱堿性,但現代人體質酸化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其原因是大量攝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酸性食物,缺乏運動,以及酸雨、自來水加氯等因素造成飲水水源酸化等。人體水呈弱堿性不僅可以中和人體內的“酸毒”,而且偏堿性水不會將水管中的重金屬(如鉛、鎘之類)或化學物質溶解到水中。需要指出的是,僅憑通過電解或加堿方法來人工調節水的pH值是不合適的。

c.口感好。

世界衛生組織(WHO)從未發布過“健康水”的七條標準,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健康水”的任何標準。人工制作所謂小分子團水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科學依據還不充分。所謂的“健康水”七大特征是:不含任何對人體有毒、有害及有異味的物質;水的硬度適中;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含量適中;pH值呈弱堿性;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適中(溶解氧不低于7mg/L);水分子團小(每個水分子團含有5~7個H2O);水的營養生理功能(溶解力、滲透力、乳化力)強。這實際上是李復興于1994年提出的,上述七點也可以簡略歸納為下述三條:第一,沒有污染的水;第二,沒有退化的水;第三,符合人體生理需要的水。

值得注意的是,喝了不拉肚子不等于無害。一些細菌和有害物質,只有達到一定濃度,才會顯現出來。低濃度的、長期的對有害物質的攝入,對身體的危害是緩慢和持久的。

李復興教授給出了一個簡單的判別法:自然界不存在的水不是好水!不適合人類長期大量飲用!

(2)飲水應喝白開水和優質礦泉水,不能喝飲料

飲水應盡量選擇優質的白開水、礦泉水、天然的果汁和蔬菜汁。如果是飲用自來水,可以用濾水器過濾后煮沸再喝,最好用鐵壺燒,煮沸后,再打開壺蓋子、關小火繼續燒3~5min,這樣可促使“余氯”及一些有害的物質蒸發掉。喝桶裝水則要注意桶裝水的二次污染問題,桶和飲水機都需要定期清潔消毒。盛水最好用玻璃杯以及質量優越的耐熱塑料杯,紙杯和通常的塑料杯都有有害物質遷移問題,這種遷移在水溫較高時非常明顯。另外,塑料表面看似光滑,實際上它的內部微觀構造均有很多孔隙,其中易藏留污物。陶瓷杯也比較安全,陶瓷杯最好選用本色杯,不要選用涂有五顏六色釉的杯子。不銹鋼杯和鋁杯、陶瓷杯不宜長久盛放飲水尤其是熱水或酸堿性偏高的飲料,以避免不銹鋼杯和鋁杯、陶瓷杯的釉中的鋁元素及某些重金屬元素析出溶入液體中。

飲料中大都含有較高的糖分、咖啡因和甜味劑、色素、香精、防腐劑等添加劑。“飲料”不宜大量飲用。飲料也不能送服藥物。如運動員喝保健飲料,稍加點鹽和糖;高血壓病人,一般應少鹽糖(少鹽是指比正常人少1/3)。除競技運動員需要補充含鈉、鉀、鈣、鎂營養成分的運動強化營養飲料,高溫操作人員需要補充含鈉和鉀的飲料之外,一般人群不宜以果汁飲料、酸性飲料、牛奶和含乳飲料代替飲水。

廣東一名13歲兒童由于把飲料當水喝,最終導致大腦發生嚴重萎縮,其程度已經嚴重到相當于一位五六十歲腦血管硬化的病人[34]。從該名兒童的主治醫生那里我們了解到,此病例已經不是什么個案。筆者也曾聽說一個8歲的小孩經常喝飲料變成老頭的例子。英國的一些學校已開始鼓勵學生飲用凈水,告別軟飲料(汽水)。英國的諾克郡巴羅小學在實行了“只飲凈水”政策以后,發現學生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目前市場上的飲料品種繁多,但按所含成分可分為六大類。

①含醇飲料 包括啤酒、蒸餾酒、果酒、配制酒等。

這類飲料含有乙醇,顯然不宜代水飲用,更不宜給兒童當水喝。

②天然果汁和蔬菜汁飲料 問題有三方面:一是含有添加劑;二是大規模量產的水果和蔬菜中轉基因的比例較高,尤其是番茄汁;三是果汁飲料雖然保留了較多的維生素,但對需減肥者和糖尿病患者十分不利。另外,飲用果汁飲料也不能完全代替吃水果。因為吃水果不僅可以增加牙的咀嚼力和面部肌肉的活動,增加唾液的分泌等,還可獲得較多的膳食纖維,而這些是果汁飲料不具備的。

③酸性飲料和含糖飲料 汽水和可樂就屬這一類,汽水和可樂不可以多喝是人人皆知的常識。酸性飲料和含糖飲料是侵蝕牙齒的“罪魁禍首”。喝飲料后不易使人產生饑餓感,會降低食欲,影響消化和吸收。

日本大學田村豐幸博士在實驗中,讓白老鼠喝下維生素飲料,看能在水中游幾分鐘,測試維生素飲料到底能不能激發“元氣”,沒想到并不如喝自來水的老鼠游得久。

④含咖啡因飲料 包括咖啡及可樂型飲料等,具有興奮神經作用。過多飲用會使人躁動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顫、心動過速,以及失眠、眼花、耳鳴等,同時對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可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另外,咖啡因作為一種利尿劑,過量飲用會導致排尿過多,出現人體脫水現象。特別是對兒童和胎兒影響最大。孕婦大量飲用可樂型飲料可致流產、早產、死產等。另外,咖啡因還可通過母親乳汁排出,使吃母乳的嬰兒受害。

⑤豆漿 豆漿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好東西,相比牛奶,產量和安全性都高得多。但是豆漿和牛奶都容易變質,而且喝豆漿還是有很多不適應人群和禁忌的。

⑥牛奶 中國有70%的人有喝牛奶后發生腹脹、腹瀉現象,是因為腸道缺乏乳糖酶所致,稱為乳糖不耐受癥。牛奶喂養的嬰兒如發生流鼻涕、哮喘、發燒、中耳炎、皮疹以及胃部不適等癥狀時,家長要有過敏意識,應停用幾天,觀察后再作取舍。

含乳飲料,因其含奶量少,不能把這種飲料當作牛奶飲用。

(3)選水忌以偏概全

消費者要警惕某些商家玩弄的“文字游戲”,以免陷入到“偏聽偏信”的飲水誤區。下面以低鈉礦泉水為例簡單說明。所謂低鈉礦泉水是指每升鈉含量低于20mg的水。

鈉不是衡量礦泉水優質與否的標準,因此我國《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沒有對鈉的含量作具體規定。中國人平均每天吃鹽(NaCl)12.4g,而一個人每天喝2L左右的水。所以,即便是不計算通過食物途徑攝入的鈉,無論每升水中的鈉含量是20mg還是40mg,都遠遠低于正常的鈉攝入量(不足1%)。大部分礦泉水含鈉量都是很低的,都在人從飲用水中吸收鈉的正常范圍內,而鈉也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元素,人體缺鈉就會導致頭暈、乏力,還會厭食、腹脹、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等,另外,對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的關系還存在爭議。因此,鈉含量的多少不能作為評判好水的標準。

礦泉水有很多種,只要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礦物質,且這些礦物質均衡、穩定,都是好的礦泉水。

(4)不喝“壞水”

污染水:絕對不能喝被廢水、廢氣、廢渣以及大量(指相對于平時多出很多)細菌、病毒等污染物污染過的水,這樣的水即使經過高溫煮沸,水中的有毒化學物質或者細菌病毒仍然存在。在很多受災地區,因為生活習慣的問題,災民寧可將有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源加熱飲用,也不習慣飲用瓶裝水,這是不對的。消毒的冷水比溫熱的污染水更安全!

生水:生水指沒有燒開的水,如自來水、井水、湖水、河水等。飲水首先以開水和消毒凈化過的自來水為最理想;其次是山泉和深井水,江、河、塘、湖水千萬不能生飲。無合格水可飲時,可用瓜果代替水。

老化水:俗稱“死水”,也就是長時間儲存不動的水。涼白開不能在空氣中暴露太久,否則會失去生物活性;水中的有毒物質,也隨著水貯存時間增加而增加。例如,隨時間延長,細菌污染加重,并產生大量亞硝酸鹽。裝在保溫瓶里的開水,其儲存期最好不超過3天。

千滾水:千滾水就是在爐上沸騰了很長時間的水,例如大鍋爐里的開水,還有電熱水器中反復煮沸的水和多次反復使用的蒸鍋水。這種水因被煮過久,水中不發揮性物質,如鈣、鎂以及亞硝酸鹽、砷等有害物質的濃度相對增加。

蒸鍋水:蒸鍋水就是蒸饅頭、蒸飯或者蒸肉后的“下腳水”,特別是經過多次反復使用的蒸鍋水,亞硝酸鹽濃度很高,另外還含有眾多有毒有害的重金屬元素。

未煮開的水:自來水都經過氯化消毒,其中可分離出鹵化烴、氯仿等物質,具有致癌、致畸作用。當水溫升至90℃時,鹵化烴的含量是原來的三倍,超過國家飲用水標準兩倍,當水溫達到100℃時,有害物質會隨著蒸汽蒸發而大大減少,如繼續沸騰3min,則飲用安全。

重新煮開的水:有人習慣把熱水瓶中的剩余溫開水重新燒開再飲,目的是節水、節煤(氣)、節時。但這種“節約”不足取。因為水燒了又燒,會使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升高。

有人睡覺前把盛滿水的水壺放在封了火的爐子上,第二天早晨再將這已有了一定溫度的水燒開。這樣燒水確實可以節省時間和燃料,但極不符合衛生要求。因為溫水很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而細菌的增加又導致亞硝酸鹽含量的增加。這種溫了一夜的水燒開后,細菌雖被殺死了,而亞硝酸鹽卻被留下來了。

防止開水污染的方法很簡單:堅決杜絕開水的重復利用、重復煮沸。

1.3.3.2 飲水適量,能放能收

很多人認為喝不喝水,水喝得多點、少點無所謂,因此,許多人達不到標準飲水量,故經常處于缺水狀態。據有關專家觀察統計,上午9~10時是中風和心臟病發病的高峰期,分析其原因與體內缺水有關。人們夜間因睡覺很少飲水,而呼吸、皮膚等處的水分蒸發并未停止,所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形成血栓機會增多。

一個健康成年人每日每千克體重大約需要40mL水,也就是說,體重50kg的人得補充2000mL水。這個數字也包括從像湯類、水果和蔬菜等食物中獲得的水分。出汗量與水分補充量成正比。

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飲水1200mL(約6杯),很多文章推薦2000mL。綜合考慮,成人每天需要飲水1200~2000mL。飲水數量與人的年齡、體重、環境溫度與濕度、身體活動、膳食攝取、代謝情況有關。熱天體內的需水量增加,冷天減少。但是,冬季供暖季節由于氣候干燥就需多喝水。有時如人體口渴、發熱、腹瀉、嘔吐、多尿或昏迷以及炎熱出汗時,就必須增加飲水量。另外,經常工作辛勞、運動劇烈、體質特殊(有結石體質者)的人,哺乳的婦女需要喝更多的水。

老年人的結腸、直腸肌肉易于萎縮,排便能力較差,加上腸道中黏液分泌減少,因此老年人應多飲水,但老年人心腎處于衰竭期,多飲水必會加重心腎負擔,因此老年人飲水又不能太多,一般飲水量控制在每日2L以下。2歲以下嬰兒各系統還處在發育中,宜多次少量給水。

上班一族常常會因工作繁忙疏忽了飲水,例如,以“常去廁所”為由而避免喝水。長此下去,膀胱和腎都會受損害,容易引起腰酸背痛。另外,千萬不可養成憋尿的習慣。

有人誤以為水喝得越多越好,這樣體內就能排出更多的有害物質和殘渣。其實,除了殘渣,還會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隨水一同排出體外。飲水過多會沖淡血液,使全身細胞的氧交換受到影響,特別是腦細胞一旦缺氧,人就會變得遲鈍。1982年10月,倫敦一名40歲的家庭主婦誤喝一些漂白劑,打電話至醫院求救,醫護人員囑其先喝水減弱毒性以待救護車,但該女子在慌亂中拼命喝水,終于不支倒地,死因是水中毒引致腦部受損。飲水過多,會增加有關器官負擔如使胃液稀釋,降低胃酸的殺菌能力,影響消化;尤其是對腎臟或心臟病患者,由于排泄困難或血液循環障礙,宜限制飲水,否則造成水腫和體溫降低,會導致水中毒。特別是一次急驟大量飲水會破壞人體內水的相對穩定性,血液和組織液被稀釋,滲透壓降低,大量水滲入細胞內,使細胞腫脹。水喝太多或太少都不健康,若有嚴重疾病,如心臟病、腎病、腸胃病等,一定要遵照醫囑[3536]

1.3.3.3 切忌口渴才飲水,要少量多次

口渴才飲水猶如田地龜裂后才澆水一樣,是缺水的結果而不是開始,是大腦中樞發出要求補水的救援信號。有的人不太喜歡喝水,但是又怕喝少了身體不夠健康,就用突擊喝水的方法,口渴的時候一次喝很多,其實這是不可取的,因為每次如果喝超過240mL的水,身體就不能吸收,會很快地從腎臟排出,不如每次只喝100~150mL,身體吸收得好。要不間段飲水,飲水應每隔2h一次,每日8次,特別是在早起時、飯后0.5h、睡前1h等重要時段要多飲水。

1.3.3.4 溫度適宜

最佳的飲用水溫為18~45℃。溫開水不但利于吸收,還能更快止渴。溫開水對人刺激小而且有利于提高酶的活性。冬天以喝溫熱的水為宜。老年人和小孩最好是飲用溫開水。

過燙的水不僅會損傷牙琺瑯質,還會強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當然,有不少人鐘情涼飲料,尤其是在炎炎夏日。他們認為涼飲料或涼水更能止渴:喝涼飲料時,機體得消耗不少能量去加熱,因此便耗去了多余的熱量。事實上,喝了涼飲料后體內的溫度會發生驟變,由此會引起聲帶組織痙攣,誘發不少炎癥。大量飲用過涼的飲料,胃腸道局部可發生血管收縮,容易產生腹痛、腹瀉。有風濕、痛風和膀胱疾患的人更不宜喝涼水。還有,冰水會引起心肌梗死,很多中小學生因長期喝冰水,到了學校開運動會時參加短跑或長跑,中途突然倒下、休克,甚至猝死,這些都是冰水所“賜”。喝冰水的人很容易感冒、咳嗽、聲啞。還有,因喝冰水所引起的感冒,靠吃藥、打針也不容易痊愈。

1.3.3.5 每天喝水的時機要合適

(1)一般人補水的時機

空腹飲水:空腹時飲水,水會直接從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體吸收;吃飽后才飲水,對身體健康所起的作用比不上空腹飲水好!

起床一杯水:清晨可以說是一天之中補充水分的最佳時機。起床就喝水,對機體既是極大的補償,又是一種有效的凈化。晨起飲水滋潤機體,避免疾患,好處多多,例如:a.補充水分。人體在夜晚睡眠的時候,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早晨起床后,人體會處于一種生理缺水的狀態。b.沖刷腸胃、利尿通便和排除毒物。早上起來后腸胃已經排空,這時喝水可以洗滌清潔腸胃,水進入消化道,沖淡胃液,減輕對胃的刺激,同時刺激胃腸蠕動,利尿通便,排除毒物,預防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和痔瘡、便秘、膀胱癌。c.清醒大腦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早晨空腹飲水能迅速稀釋血液,使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把局部的凝血物沖散,對清醒大腦、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死和腦血管意外均有好處。d.促進食欲。e.保護皮膚,美麗容顏。晨起喝水可以使肌體組織細胞水分充足,肌膚細嫩滋潤有光澤,同時排出毒素,因此可以減少褐斑和皺紋。飲用水、果汁和其他飲料最好是早飯前15~40min喝下,這是因為流體喝下去后10min離開胃而進入小腸,到那里后立刻被小腸黏膜吸收進入血液里。當然,首選是喝200mL左右新鮮溫開水,過量多飲水對胃不利,而且影響早餐進食。早晨起床頭痛作怪,如果此時喝咖啡或奶茶等含咖啡因飲品,肯定令頭痛加劇。

餐前喝水:有的研究認為一面吃飯一面喝水會影響消化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如果需要減肥的人不妨在吃飯前20~30min喝100~150mL的水,這樣既不會太傷胃,又達到了讓胃部有一定飽脹感的作用。吃飯前空腹飲水,水分容易吸收,并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吃飯喝少量水:吃飯時該不該喝水,一般認為飲水可沖淡消化液,不利于消化,其實水是營養素良好的溶劑,也有利于消化酶的活性。吃飯時也應喝少量的湯水,以便溶解食物,使胃蠕動時把食物與胃液攪拌均勻,利于消化吸收。

三餐后喝水:飯后立刻喝水會沖走消化酶,或降低酶的作用。胖子更不宜大吃大喝后立刻喝水,這是因為被流體稀釋的食物很快會離開胃,結果剛用完餐就又有了饑餓感。吃完水果和蔬菜后需等0.5h,吃完淀粉類食品后需等1~2h,而吃完高蛋白食品后需等1.5~2h再喝水。除此之外,飯后頻繁和大量飲水也易引起燒心,所以有胃灼熱毛病的人適宜飯后2~3h才飲水,而且是每間隔20~30min飲上3~4小口。

健身前后要補水:健身前后喝水主要是為了補充水分和礦物質,增加蒸發散熱的能力,保持體溫恒定。一般性健身前30min可以喝100~150mL的水,如果健身時間超過1h,中間需要補充100~120mL。另外,運動后要按照在運動前后體重差的150%來補充失去的水分。若運動中口渴難忍,則可在場間休息時少量補水。劇烈運動后切忌馬上大量飲水。可試試下面的方法:在運動前,喝兩杯水(300~400mL);在運動中,每15~20min,喝半杯水(100mL左右);在運動后,喝3杯水(500~600mL)。飲料的種類應根據具體情況加以選擇。冬天如訓練時間拉得較長、能量消耗較大,則可適當補充含糖的果汁飲料;夏天鍛煉出汗量大,無機鹽流失,補水應以5%淡鹽水為主;一般情況下主要喝溫開水或礦泉水。碳酸飲料不好,碳酸飲料糖分太高,同時滲透壓太高、產氣,吸收的速度會大大降低,容易引起腹痛。

睡前一杯水:在睡眠的8h內,身體無法補充水分,早晨起床會覺得口干舌燥。睡眠時,血液濃度會增加,這就是中風和心臟病等容易在清晨發作的原因。因此醫生建議在睡前半小時要預先補充水分,降低尿液濃度,降低結石的發生概率。所以應該在睡覺前喝一杯水,半夜起來上完廁所后,再補充一杯水即可。老年人夜間尿多,更易缺水,半夜飲水很重要。但若臨近睡前飲水過多容易造成浮腫,并且對心臟病、前列腺炎患者不利。尤其心臟病人應避免臨睡前喝水,否則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力衰竭。

(2)喝水困難的人的補水時機

對于時常在外奔波從事業務工作者,不能定時補充水分,要特別重視起床時和臨睡前以及三餐前后的喝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宜兰市| 象山县| 和顺县| 富顺县| 长乐市| 阿尔山市| 湖南省| 杨浦区| 彰化县| 娄烦县| 肇东市| 永寿县| 潞城市| 金寨县| 隆安县| 庄浪县| 右玉县| 正镶白旗| 淄博市| 鄂托克旗| 阳高县| 怀来县| 响水县| 白水县| 屏东县| 武乡县| 乌拉特中旗| 巴南区| 仁化县| 沾化县| 肇庆市| 衢州市| 镇巴县| 合作市| 余干县| 洛隆县| 松溪县| 禹城市| 桂东县|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