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我國居民飲用水的質量有待提高

1.2.1 我國公民和商家在飲用水上存在的錯誤認識

首先,我國對飲水與健康的研究不夠深入[2425]。前蘇聯在20世紀60~70年代曾經對健康飲水進行過廣泛深入的研究。現在,日本在健康飲水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其他各國的前面。奧地利、美國、俄羅斯以及韓國等國家都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研究成果不多。

我國嚴重缺乏人體對水介質的暴露參數,尤其是飲水率、皮膚暴露面積、暴露時間等,通常在這些研究中都只是直接引用美國等已經發布的暴露參數手冊中的數據。然而由于人種、生活習慣、社會經濟水平等方面的較大差異,可能造成較大的偏差。

還有,我國公民在飲用水上有錯誤認識。李復興教授認為,我們日常的飲水方式存在很多不科學之處,至少有如下四個誤區:

a.把作為“整體”(溶液)的飲用水分為“溶質”和“溶劑”兩個部分,單純地強調其中一個。強調溶質的把水的功能歸結為溶解礦物質的作用,認為水中礦物質種類越多越好,含量越高越好。強調溶劑的則認為水越純越好,在“純凈水”之后又推出“超凈水”,然后又推出了所謂的“太空水”。

b.強迫自己去飲用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水。幾百萬年來,人類喝的一直是自然界的水。進入現代后,為應對工農業污染,為求凈,人們開始喝自然界不存在的“純凈水”“富氧水”“電解水”等。

c.認為飲水僅僅是為了解渴,而忽視了水的營養功能。這是純凈水之類軟水暢銷的原因所在。古人云,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現代人不應該忽略和淡忘水的保健作用。

d.只注意水的干凈與安全,而忽略了水的生理作用。干凈水、安全水、健康水其實是三種不同概念。市場上作為商品的飲用水很多不是健康水。

此外,極個別商家在飲用水上刻意誤導。李復興教授把商家的相關誤導總結為6條:

a.誤把飲料水當成飲用水;

b.誤把純凈水當成健康水;

c.誤把心理產品當成生理產品;

d.誤把醫療用水作為正常飲用水;

e.誤把水的物理和化學活性當成生物活性;

f.誤把飲用水的輔助產品當成飲用水的主導產品。

1.2.2 我國商品水與飲水機存在的問題

(1)我國商品水和飲水機種類多

我國商品水、飲料與飲水機的種類繁多,且品種、數量越來越多。我國瓶裝飲用水名稱混亂,除礦泉水、純凈水以外,還有純水、蒸餾水、超凈水、太空水、礦化水、礦物質水、營養水、離子水、山泉水、生態水、富氧水、活性水、電解水、磁化水、負氫離子水等等。致使人們在飲用水名稱上霧里看花,無所適從。我國飲水機的種類更多,更加混亂。

所有的廣告渲染從不提其副作用,故意隱瞞其危害。然而,很多水既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企業標準,水的質量難以保證。

(2)純水和凈水不可混淆

純凈水是一個模棱兩可的名字。純凈水應該具體分純水和凈水。所謂純水是以自來水為水源,采用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等工藝對其處理得到的飲用水。純水在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同時也去除了有益于人體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純水就是沒有雜質的水,當然,一般是做不到絕對純的。所謂凈水是對自來水進行特殊工藝處理得到的飲用水,它去除了水中污染物的同時保留了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因此,凈水應成為人們優先選擇的飲用水之一。

《飲料通則》(GB 10789)定義“飲用純凈水”為:以符合GB 5749的水為水源,采用適當的加工方法,去除水中的礦物質等制成的制品。這里實際上是指純水。另外,市場上銷售的純凈水實際上就是純水。

(3)“礦物質水”的名稱有很大的誤導性

礦泉水指采自地下深層流經巖石的地下水并經過一定處理的飲用水,以含有一定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為顯著特征。礦物質水并不是礦泉水,礦物質是人工添加的。人工添加礦物質在配比的掌控上有難度,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技術,未必能夠達到人們所希望的效果。

廣大消費者無法從名稱上分辨礦物質水與“天然礦泉水”的差別。英國的《天然礦泉水、泉水、瓶裝飲用水法案》中不僅禁止將飲用水軟化成純凈水,同時明確規定為避免與天然礦泉水相混淆,不允許產品冠以“礦物質水”的名稱。中國即便不能禁止在飲用水中加入食品添加劑,最低要求是應將“礦物質水”標明為“添加劑水”。

人們有理由對瓶裝水提出更高要求:一瓶約600mL的瓶裝水在超市售價為1元左右,而1t自來水的價格為4元左右,同等數量的瓶裝水的價格是自來水的1600倍以上。這些零售價格更高的水,本來就應該滿足消費者更高的消費標準。

1.2.3 飲用水在生產環節受到污染

1.2.3.1 我國飲用水污染狀況嚴峻[26-30]

飲用水污染環節以水源污染、管網污染、自備供水污染及二次供水污染為主。飲用水污染的原因主要來自制水環節、供水環節及用水環節三個方面。

(1)我國水源污染現狀

我國的水資源豐富,但是,目前全國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海海域污染約占50%。一些不法企業將未經處理廢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約有65%的城市處于中度或嚴重污染狀態,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更嚴重的是,近年來一些不法企業將廢污水直接排入地下。

2002年,中國的地表水標準修訂后,現在的一類水標準只及當年的三類。

國土資源部發布《2010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中國近六成城市地下水為較差到極差級。2012年5月,水利部部長稱:近2/3城市缺水,水質達標率僅為46%。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環境地質環境研究所的大調查計劃項目“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幾乎無Ⅰ類地下水,僅在大清河沖洪積扇區域零星存在,Ⅱ類、Ⅲ類地下水沿太行山、燕山山前呈帶狀分布,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漸變為以Ⅳ類地下水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濱海平原主要分布為Ⅴ類地下水。其中,Ⅰ~Ⅲ類地下水僅占22.2%,Ⅳ類地下水占21.25%,Ⅴ類地下水占56.55%。深層地下水綜合質量分布基本與淺層地下水類似,但綜合質量略好于淺層地下水。其中,Ⅰ~Ⅲ類地下水占26.45%,Ⅳ類地下水占23.13%,Ⅴ類地下水占50.42%。氟化物、碘化物和溶解性總固體等原生指標是地下水質量差的重要原因。

相比城市,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問題更加突出。大部分農村飲水工程缺乏水處理設施,水質很差。農民普遍缺乏科學的取用水知識和監測保護措施。大多數農村居民還一直沿襲以戶為單元的分散式取用水習慣。目前我國農村有3億多人飲水安全存在問題,其中約8000多萬人飲用高氟水,1500多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咸水,1100多萬人飲用水受到血吸蟲病威脅。在農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鐵、含錳和硬度過高。

農村所養牲畜的飲水條件通常比人還差。中國大多數養殖場用溝、塘、堰、庫、田中之水或自鉆井采集的未經檢驗的地下水作為動物飲用水,水質很差,不符合動物飲用水標準(NY 5027—2008)。

(2)我國的水處理技術相對落后、管理缺位

①我國水處理沿用百年前技術。全國縣以上4000多家自來水廠中,98%仍使用100多年前的水處理工藝。其中涉及三個處理工藝,簡稱為“老三段”:絮凝(加聚合氯化鋁)、過濾(石英砂、卵石)、消毒(加氯氣或漂白粉)。這些傳統工藝主要是去除水源中的懸浮物、膠體雜質和細菌,無法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離子。針對的是受輕度污染的Ⅱ類水質,而無法面對節節下滑的水源水質。即使是針對微生物,常規氯消毒工藝也不能有效滅活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傳統的監測手段也無法有效監測出水中這兩種生物的信息。有學者認為,至少20%~30%的水廠需要盡快上馬深度處理工藝。

由于水中有機物的增多,通用的氯化消毒法除了余氯殘留外還會產生多種有機鹵化物,這些有機鹵化物往往毒性較大。有學者指出:當水溫達到100℃時,在沸騰前已有的有害有機物會隨著蒸汽蒸發而大大減少,如繼續沸騰3min,則飲用安全。但是加熱過久,有害有機物生成量增加,重金屬濃度也增加。

②我國城鄉的自備水源問題更加嚴重。我國城鄉的自備水源幾乎不設防護,鄉鎮水廠和農村自備水源在新建、改建、擴建時由于沒有衛生部門參與進行衛生學評價,在選址和鋪設管網時缺乏相關知識,使水源缺乏必要的防護。我國自備供水由于缺乏必要的審批及監管,一般均無消毒處理措施,我國農村及大多數城鎮分散式供水單位由于資金、技術及設備問題往往缺乏飲水凈化與消毒環節。

③自來水合格率不高。20世紀80年代,我國部分城市用水明顯呈惡臭味,水的色度偏高。中科院1996年發布的一份國情研究報告表明,全國有76%的自來水廠所供應的自來水部分指標未達到國家標準。

最近幾年,自來水污染事件頻發。2013年3月,黃浦江上漂浮幾萬頭豬,再往前,嘉興的死豬導致河流異味很重、魚蝦絕跡。杭州自來水也屢屢出現異味,不少居民不敢喝自來水,只好喝礦泉水或者純凈水。杭州自來水異味的主要來源是鄰叔丁基苯酚。浙江大學理學部常務副主任李浩然稱:“鄰叔丁基苯酚是常見抗氧化劑中的一種成分,主要用于塑料制造等。鄰叔丁基苯酚的味道類似乒乓球剝開加熱后的味道,和部分杭州市民聞到的塑料燒焦味也較接近……但因為我還不知道自來水中的鄰叔丁基苯酚的濃度等更詳細的情況,所以也難以做出判斷。”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主任汪小泉說:“鄰叔丁基苯酚中的苯、酚有點毒,但總體來說它是低毒化學物質。而且根據我們檢測,自來水中的鄰叔丁基苯酚含量非常低,為0.06μg/L。”汪小泉表示,短期內喝點鄰叔丁基苯酚含量非常低的自來水,對人體影響并不大。2014年5月9日,江蘇靖江市委宣傳部通報全市廣大市民:因長江水源出現水質異常,全市暫停供水。2014年5月18日,一輛裝載有四氯乙烷的槽罐車發生側翻泄漏,造成約8t四氯乙烷流入距離富春江2km的溪溝,富陽市采取暫停供水措施,約3h后恢復正常用水。

出廠即水質不合格,意味著什么?自來水供應是一個長鏈條,出廠后,經過輸水環節,最終入戶。絕大多數城鎮輸水系統老舊,混亂的二次供水,也會帶來新的污染。居民實際飲用的水質還遠差于出廠水質。

衛生部2011年游泳場所水質衛生監督抽檢結果分析顯示,游泳池水中的尿素、余氯和浸腳消毒池水余氯衛生學指標合格率較低。

2012年4月,我國臺灣地區129萬戶居民自來水鋁含量嚴重超標。臺灣水土保持不好、水質不佳,只要水混濁就會添加鋁混凝劑幫助雜質沉淀;臺風天影響水質,鋁混凝劑就加更多。含鋁的清水就算煮沸也沒用,民眾要自保,只能將水盛裝后沉淀一天,再舀上層的水飲用。有的地區對飲用水含鋁量都有嚴格標準,歐盟規定飲用水每升鋁含量不得超過0.1mg,但臺灣環保部門至今未定標準。

(3)輸水途徑中的二次污染嚴重

①飲用水二次污染的定義 中國大部分城市供水系統不像發達國家,不是一根管子直達居民家里,而是水進入小區后就蓄到水池或水箱,然后再加壓,再用子管道分送給居民。生活飲用水二次污染是指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出廠后經過管道輸送、配水、儲存、加壓再處理和轉送等環節,直至用戶飲用前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水質污染。二次污染可以反映在感官性狀、生物學和化學等方面,但用戶實際反映多數集中在感官性狀和生物學方面。

②供水環節的污染原因主要包括管網問題和蓄水池污染

a.管網方面 部分地區供水管網與排水管道并行或交叉、或穿越化糞池,同時管道陳舊破損進而在間歇性供水時常導致污水倒吸污染飲用水,也有個別供水單位因使用了劣質管材而導致飲用水污染。部分用水單位(包括個人)將工業循環水、空調循環水、供暖循環水甚至污水管與自來水管改接在一起。

調查顯示,中國城市供水管網質量普遍偏低,不符合國標的灰口鑄鐵管占50.8%,普通水泥管占13%,鍍鋅管等占6%。建設部提供的一個數據顯示,國內城市供水管網中有32.8%的主干管存在材質低劣問題。20世紀60~80年代大量使用的連續澆鑄的灰口鑄鐵管,其接口多數為石棉水泥。水泥接縫用的瀝青中含有多種致癌的化學物質,導致水中苯類、揮發性酚類和放射性等指標增大。另一個數據是,國內城市供水管網有37%的主干管存在嚴重老化問題,鋪設時間大多在50年以上,長期超限運行,管道內壁銹蝕、結垢嚴重。這些老舊管網漏水嚴重,經常爆管。

中國水龍頭的合格率不高,舉例如下:2004年10月,西安質檢局公布西安熱鍍鋅管材合格率僅為55.6%。2008年1月,北京市消協檢測表明,過半淋浴水嘴質量差。2010年9月,國家監督專項抽查結果顯示,陶瓷片密封水嘴合格率約為60%。2011年12月,上海市消保委發現22%的抽檢樣品存在鉛超標問題,部分產品鉛超標達20倍。2012年7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的調查結果表明,34%的水龍頭未能達到國家標準要求,不少知名品牌也榜上有名。(http://home.163.com/12/0725/21/879NV5RM00104JVC.html)

水龍頭質量抽檢中,問題主要存在于水流量不符合使用和節水要求、使用低質原料、產品表面鍍層耐腐蝕性能差等。市場目前銷售的水龍頭品牌眾多,生產廠家魚龍混雜,質量和產品價格差距大。一套水龍頭一般包括龍頭本體、閥芯、開關、手柄、軟管(內為橡膠管)、噴頭等,其中龍頭本體、閥芯、噴頭的貓膩最多。如龍頭本體都該是用高密度和高耐水壓的純銅制作,但由于銅價相對較高,一些廠家就使用鋅合金材料甚至摻鉛的材料或其他金屬代替,或者用密度低、沙眼多的翻砂銅,再在內壁澆上一層膠來覆蓋沙眼以防止滲漏。有的水龍頭電鍍質量差,使用不久表面就出現類似“銅綠”的麻點。新的水龍頭外表都很光鮮,普通消費者很難識別。有的則采用質次價低的閥芯和軟管,從而導致水龍頭在使用中出現滲漏等現象。更有甚者對漏水采用有毒的膠水封堵。大多數劣質龍頭內壁的膠質含有害化學物質,只要靠近一聞,會有較重的膠味。而且,使用時間長了,膠質會腐蝕和磨損,水龍頭可能出現滲漏問題。

目前降低水龍頭鉛含量的方法是洗鉛,但是沒有辦法全部消除。因為龍頭本身會積存一定水,時間長了會吸儲重金屬。所以,一般來說,次日使用水龍頭之前,一定要把隔夜積存在龍頭里的水先放掉,然后再使用。

目前國家針對水龍頭質量與安全的標準還有待完善。以含鉛量為例,目前考量的標準一個是行業標準,另一個是衛生部針對水質的標準,并沒有明確的國家統一標準。在閥芯、水嘴等標準上,行業標準也有待完善。

b.蓄水池方面 因蓄水池問題而導致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蓄水池設計缺陷(溢流管位置不合理)、選址不合理(與污水管、排污渠、廁所、醫院、垃圾站或廢棄工礦相鄰)、防水涂料不合格及蓄水池防護管理不善(無蓋、無定期清理及消毒措施)

小區水池因常年未清洗、消毒或未加蓋加鎖,雨水和異物進入水箱內,泥沙堆積,有害藻類滋生,死老鼠、破爛物品、鐵銹和脫落的防銹漆皮、蟲蟻尸體漂浮等狀況時常出現。

1.2.3.2 使用PVC水管取代鍍鋅鑄鐵管存在爭議

(1)塑化劑和黏結劑的危害巨大

①塑化劑是一種備受關注的毒物 增塑劑又稱塑化劑,為無色、無味液體,是工業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在塑料加工中添加塑化劑,可以使塑料微粒分子更均勻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彈性及柔韌性,容易加工。

2011年5月,我國臺灣發生了最嚴重的食品摻毒事件——塑化劑風波。塑化劑對人體內腎、肝、睪丸影響甚大,會導致癌癥、不孕、性別錯亂、生殖器變短變小等問題。香港研究發現:抽樣檢測99%港人血液含塑化劑。6月1日衛生部緊急發布公告,將鄰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類物質,列入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

②PVC管所用黏結劑的毒性較大 PVC管采用黏結劑粘接管件,而黏結劑的危害也很大,尤其是通常使用的黏結劑大都是不合格黏結劑。

(2)塑料老化或發生火災產生大量有毒物質

PVC管經常釋放出難聞的氣體,到一定的年限就會爛掉。塑料管埋在地下會有很重的霉味,尤其是塑料管夏天經暴曬水會變臭。塑料管遇熱變形、遇火燃燒,都會產生有害氣體污染環境;而鑄鐵管則無此問題。

(3)不合格塑料的危害

2011年10月,廣東PVC管建材質量抽檢合格率只有18%。鋁型材、不銹鋼、PVC管和水泥等是關系群眾生命安全的重要建材,但廣東省工商局公布的第二季度抽檢結果顯示,這4種建材的質量合格率僅43%。其中尤以不銹鋼和PVC管質量最差,不銹鋼盤條合格率竟只有6.7%,而PVC管則只有18%合格。建材質量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偷工減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不少建材種類缺乏強制的質量標準。(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0725541.html)

(4)PVC將導致白色污染和二英污染

氯是PVC塑料水管中致命的結構單元,它是PVC污染環境的主犯。

1.2.4 桶裝水和飲水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1.2.4.1 桶裝水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3132]

(1)桶裝水存在的問題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桶裝飲用水分為礦泉水、純凈水兩種。桶裝水的缺點主要有以下4個。

①假水、劣水、黑水頻現 我國桶裝水的合格率低,多年來國家各有關部門的檢測結果合格率為30%~80%。國外進口的礦泉水屢屢被檢查出質量問題,即便在其本國,不合格率也達到可觀的數值。例如,據不完全統計,自2006年6月起,法國依云水已被曝光六次菌落數超標、亞硝酸鹽超標。

2004年,嘉興桶裝水抽檢合格率僅為18.2%;2005年上海抽查,四成桶裝飲用水不合格;2005年10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桶裝飲用水產品的抽樣合格率為65.2%;2007年,浙江省市場桶裝水質量合格率不足五成,北京市場上近一半的桶裝水都是假水,廣東省抽查桶裝水合格率僅為36.1%;2009年,遼寧近半桶裝水質量不合格,廣東桶裝水合格率僅55.8%,微生物超標依舊嚴重。另外還有多篇期刊文獻報道各地的水質合格率只有大約50%。

2011年9月,6種瓶(桶)裝飲用水被檢測出含有高濃度“溴酸鹽”。其中某公司明知取水井水質發紅,卻未及時更換水源地,試圖加大臭氧濃度滅菌,致溴酸鹽超標。

2011年二季度,內蒙古抽查了97家企業的98個批次的產品,合格率僅為76.5%,相當于4瓶飲用水中就有1瓶不合格。礦泉水生產要比一般飲料難,其原因是礦泉水產品不能加防腐劑,不能加熱滅菌,微生物污染問題一直困擾生產廠家。目前解決礦泉水中細菌超標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臭氧滅菌消毒法,行業應用最普遍;另一種是采用膜過濾技術,因成本費用高,許多飲用水企業沒有采用。目前多數企業對溴酸鹽的檢驗能力有限,交由第三方檢測又怕增加成本,導致隱患叢生。

2013年4月,某公司標簽陷入“三重門”:a.產品標準在一些指標上寬松于自來水標準;b.4個水源地中有3個是地表水,卻沒有規范標注其產品名稱;c.通過不規范標注計量單位的方式,將標注的礦物特征指標成分巧妙地“放大”了100倍,讓消費者誤以為含有較多的營養成分,同時標注的數字涉嫌造假。該公司商品標簽存在的種種問題,不但違反《國家標準化法》的相關規定,還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我國純凈水水桶和內膽的合格率較低。我國每年純凈水水桶的需求量在2000萬只以上,而市場上能夠生產的合格桶只有大約1500萬只。有的水桶在制作時添加非食品級PC料,有的甚至使用廢舊光碟、醫療廢料、塑料洋垃圾或不消毒處理就重復使用。桶蓋密封不嚴現象也非常普遍。一般桶蓋都是使用一次就報廢,而一些廠家為節約成本,多次反復使用,使桶蓋嚴重變形,密封不嚴漏水,致使飲用水被細菌污染。據業內人士稱,中國飲水機至少半數以上使用不銹鐵內膽,很容易導致重金屬超標。飲水機的內膽應由食品級不銹鋼制成。不銹鐵含鉻,也具有一定的耐腐蝕性,但不夠穩定,其耐腐蝕性無法和不銹鋼媲美。制作飲水機內膽,除了要用食品級不銹鋼外,最好不要使用焊接工藝,因為焊接容易導致組織的變化,容易銹蝕。即使采用焊接工藝,也需要經過回火等表面處理。2006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在廣東、上海、浙江等5地抽查,首次按照《不銹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對飲水機內膽的衛生指標進行了檢測,合格率僅65.6%。

②二次污染嚴重 有以下原因會造成瓶(桶)裝飲用水的“二次污染”:

a.送水 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作坊無一例外都是雇自行車、三輪車送水,送水過程是一個不確定因素,受時間、氣候、環境人員素質影響較大。送水存在著不安全因素,同時也會造成不便。

b.水瓶(桶)的更換 許多人都是空瓶(桶)拔掉就將瓶(桶)裝飲用水插入飲水機,一不清洗飲水機落水座,二不將瓶(桶)裝飲用水瓶口消毒。

c.飲水時間過長 時間越長污染越嚴重,這主要是空氣與水的置換引起,空氣中的污染物隨著空氣進入瓶(桶)內。

③塑料瓶的溶出毒素危害較大 據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報道,“塑料瓶可能會持續向礦泉水當中溶解化學元素——銻,長期下去對人體健康是一種潛在的致命毒素”。

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化學家認為,塑料瓶裝礦泉水放置時間越長,塑料中含有的有毒物質就越容易被礦泉水“吸收”,水的有害性就越大。塑料瓶中含有的雌激素能夠干擾人的認知能力,損害肝臟和腎臟,引發哮喘急性發作等。

據筆者所查文獻了解,重金屬中毒只要不是很嚴重,致癌率只是千萬分之幾,而塑化劑等有機毒素的危害遠遠大于這個數量級。

(2)如何喝出健康桶裝水

消費者在購水和飲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避免買到假冒、劣質的桶裝水,盡可能飲用近期生產的水。

a.桶身有QS標志,標簽應包含廠名、廠址、執行標準、企業聯系電話等信息,桶底還標有“PC”“QS”等標志。

b.合格的飲用水應該無色、透明、清澈、無異味、無異臭,沒有肉眼可見物。顏色發黃、渾濁、有絮狀沉淀或雜質、有異味的水產品一定不能飲用。

c.優質桶透明光滑,桶身顏色為純正的淡藍色或天藍色,無雜質、無斑點、無氣泡。用手輕拍桶壁,聲音清脆。如果是回收舊桶以及廢料制作的水桶,呈暗藍色或乳白色,透明度差,有雜質,多斑點。用手輕拍桶壁,聲音沉悶,易開裂變形。

②飲水機要放在室內空氣最清潔的地方。

飲水機應放置于避光處,避免陽光直射,并保持周圍環境整潔。不要把飲水機放在廚房和室內有“過堂風”的地方。放在廚房里不僅會受到空氣中細菌、灰塵的污染,還會受到廚房空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化學污染物的污染。把飲水機放在客廳角落,或放在人員活動少的書房里較為合適。不喝水時要關閉飲水機,以免熱水槽中的水反復加熱。

③桶裝水一經打開就應該盡快用完。

桶裝水啟封后要在一周內用完,3天后煮沸再飲用。炎熱潮濕的夏季更應該快些喝完。

④對桶裝水密封蓋進行定期檢查,對飲水機進行定期清洗消毒。

熱水口、冷水口、內膽3個環節中以內膽最易受污染。一般1個月消毒一次為宜,在夏季最好半個月清洗消毒一次。

1.2.4.2 飲水機存在的問題

(1)傳統飲水機、電熱水器的缺點

目前的電熱水器、飲水機內冷水和熱水內膽如果超過3個月不清洗就會產生大量細菌、殘渣沉淀、重金屬、亞硝酸鹽,甚至滋生紅蟲。2006年2月22日,“水健康”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發出了“中國99.3%的飲水機還能用嗎?”的吶喊。傳統飲水機、電熱水器有下述“六大罪行”:

a.久煮產生“千滾水”。飲水機能隨時提供開水,但是飲用水在熱膽內反復被“加熱-冷卻-再加熱”后,就會形成“千滾水”。“千滾水”是重金屬、砷化物等有害物質的濃縮液。

b.水垢成為“添加劑”。傳統飲水機內膽超過3個月不清洗,就會滋生大量細菌、殘渣甚至紅蟲,附著在熱膽的內壁上,成為飲用水的有毒“添加劑”(圖1-8)。

圖1-8 臭名昭著的“水垢”

c.熱膽制造“硝酸鹽”。熱膽的材質多為不銹鋼和鋁殼,長時間加熱下,水中含鐵、鋁、銨的亞硝酸鹽含量即會明顯增加。亞硝酸鹽類是大眾所熟知的強致癌物質。

d.“吞電大戶”。這是因為其“燒燒停停”的工作機理,無形中造成90%以上的能源浪費。

e.噪聲不斷使人煩。

f.缺水干燒致火患。由于傳統飲水機在開機后,第一次燒水一般需要15min,此后其內膽中的水溫便在75~90℃之間呈周期性變化。因嫌頻繁開機麻煩和擔心水溫不夠,用戶通常會讓飲水機一直處于通電狀態,這就形成極大的安全隱患:一旦缺水,由于高溫干燒,極易釀發火災事故。

“無熱膽”飲水機快速電加熱系統,可以解決結水垢現象和普通飲水機的重復加熱,有效防止飲水機的“二次污染”。

(2)凈水器質量堪憂

針對飲水機“千滾水”、易結垢的缺點,市場上推出了具有凈水功能的飲水機。目前的凈水器從功能上主要分為過濾、軟化、純化三大類。然而,市場上凈水器也是亂象叢生。例如:自1979年起,為解決自來水的惡臭,上海首先在家庭水龍頭上安裝活性炭凈水器。1986年,對上海市16種家用凈水器進行抽檢,合格率僅為44%,集團用凈水器的合格率僅為10%。2011年,衛生部對部分進口小型凈水器抽檢,其中8家企業的11個產品不合格,主要涉及的問題是砷超標、菌落總數超標和有機物去除率不合格。這些國外巨頭的下馬引起業界震蕩。查出問題的8家企業中,總共只有3家實施了問題產品召回。

中國于2009年5月1日起實施《冷熱飲水機》標準(GB/T 22090—2008),但這一標準是推薦標準,并不需要強制執行。

1.2.4.3 熱水瓶里的重金屬污染

某研究機構對盛了98天開水的5lb(1lb=0.45kg)熱水瓶膽內壁的水垢進行了化學分析,所含重金屬量分別為:鎘0.034mg,鉛0.12mg,鐵24mg,砷0.21mg,汞0.44μg。

水垢的存在有使飲水中重金屬濃度增加的可能。當用有水垢的熱水瓶改盛其他液體,特別是酸梅湯、啤酒等酸性液體后,沉淀于水垢中的一些重金屬元素就會因發生化學反應,重新溶解在水或其他液體里。因此建議人們應定期消除這種水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霸州市| 郓城县| 宁城县| 镇安县| 易门县| 宿州市| 吉木乃县| 巩义市| 朝阳区| 华容县| 陵川县| 南宁市| 巩义市| 慈利县| 南充市| 休宁县| 阜平县| 中超| 安阳县| 郁南县| 贡嘎县| 乌什县| 射阳县| 五家渠市| 宜宾市| 安顺市| 阿拉尔市| 云南省| 虹口区| 孙吴县| 凤城市| 通海县| 伊吾县| 鄯善县| 通城县| 瑞安市| 方正县| 泰兴市| 宣城市| 澜沧| 宁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