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克服寫作四大難題

寫作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克服困難的方法
我曾經也是一個特別害怕寫作的人,大概一直到上大學之前,我都對寫作懷有深深的恐懼。寫作不能帶給我任何的快樂,一想到寫作,我立即就會聯想到四個字,叫作“絞盡腦汁”。
“腦汁”是什么樣我是沒有見過,但“絞盡”的痛苦大家是可以想象的。可是每個人又都逃不過寫作——讀書時小升初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這是每個人必過的三關;工作后,寫計劃、寫總結,偶爾還得寫信、寫個發言稿什么的。每次回想到這些場景,我仿佛立即又陷入痛苦的回憶,不自覺又能聯想到四個字,叫作“如臨大敵”。
小時候我們寫下“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到民警叔叔手里面”就敢交給老師,可是現在,好像不使出洪荒之力,不寫得驚天動地我們都不好意思拿出來。有個學員跟我說:“老師,我之前可以洋洋灑灑寫好多,可是現在好像一個字都寫不出來,特別痛苦。”
寫作的痛苦究竟是什么呢?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不知道有什么可寫的;
2.開了個頭就寫不下去了;
3.能寫,但寫得亂七八糟;
4.心里有話,但是表達不出來,寫的東西總是跟自己的期待差很遠。
看起來,解決寫作的問題就是要解決上述四個痛苦的問題。而這四個問題,恰恰對應著學習寫作中的四個環節,分別是素材、敘事方法、語言和邏輯以及寫作套路。在這四個方面用功,也許能找到緩解寫作痛苦的辦法。
一、素材從哪里來
毫無疑問,素材從積累中來。我們都很熟悉一句話,叫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也是一樣,再好的作者如果沒有素材也寫不出好文章。著名作家李敖年輕時就著作等身,秘密就是他善于積累資料。他有一屋子的書,每一本書他都會標記重點,如果需要引用,他隨手就可以拿來。而且讀書也幫他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寫作中遇到各學科領域的問題,他都不會陌生。
普通人也是一樣,想學習寫作,第一步就是積累素材。過去我們說某個人的“文筆好”,可能更多看中他的修辭能力,而現在我們更喜歡用“走心”評價一篇好文章。如何能走心?靠的就是作者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扎實的素材積累,只有這樣,作品才能言之有物。
學寫作的第一步就是積累素材。有一句話叫“讀寫不分家”,多讀書、注意日常的積累可以幫助寫作者積累寫作素材。一旦肚里有貨,就不太會出現“不知道有什么可寫”的情況了。
關于寫作中如何積累素材,本書第2章會有詳細的介紹,包括直接積累素材和間接積累素材兩種方法。積累是慢工出細活的過程,掌握方法,持續用力,慢慢就能有效果。
二、如何把事情講清楚
寫作是為了傳達思想,把事情講清楚是寫作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不管是故事也好,說明文也好,散文也好,小說也好,都是希望通過文字表達清楚意思。如何把事情講清楚呢?這就需要用到一個寫作的技巧,叫作敘述方法。
敘述方法包括三種,分別是故事敘述法、邏輯敘述法和發散敘述法。故事敘述法是按照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講清楚一件事;邏輯敘述法是用先總結再分別展開的順序描述一件事;發散敘述法是找到一個入口,腦洞大開聯想到后面的結果或者跟事件有關的所有內容。
敘述方法是支撐文章的脈絡,也是打開寫作大門的鑰匙,學會敘述方法,就基本不會出現“開了頭但寫不下去”的困境。
關于敘述方法,在本書第3章中有詳細的說明。三種方法幫助大家打開表達的閥門,順暢寫出最真實最本源的想法。
三、語言和邏輯
我們判斷一篇文章好不好最直觀的感受叫作:語言是否優美、邏輯是否清晰。這也是我們評價一篇文章的基本標準。
如何組織語言,如何理順邏輯,這是每個寫作者面對的最直觀的問題。語言的錘煉跟一個人的知識面、日常詞匯積累、邏輯思維、表述習慣等都有關系。中國古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就是輸入和輸出的關系。讀書和經常地寫作練習可以鍛煉語言表達和邏輯能力。同樣的寫作素材,理順語言和邏輯之后,基本就不會發生“寫出來的東西亂七八糟”的情況。
本書在第4章、第5章講解文章的邏輯和文章的語言。關于邏輯,包括行文邏輯、結構邏輯、內容邏輯;關于語言,包括語言層次、風格、細節、對話、修辭。
四、寫作套路
做數學題時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一道復雜的題目,如果能套用公式或者模板,就會變得非常簡單。寫作也是一樣,寫作也有模板,按照寫作模板,普通人也可以寫出敘述完整、邏輯通順的文章。
模板是寫作套路的一種,公文寫作就經常會套用模板。除此之外,哲理散文、時評、人物傳記、隱形廣告等都有各自的寫作套路,甚至在小說創作中,也有總結出的情節模式可以套用。
寫作套路是寫作過程中的指路明燈。首先,它不斷提示思路,讓寫作者有話可說,理順自己的表達;其次,被反復驗證過的寫作套路會優化文章結構,為文章增色;最后,寫作套路能幫助寫作者找到寫作的感覺,增強自信。所以,正確理解套路并適時用好套路,可以避免“表達不出來”這種情況。
關于寫作的套路,本書第6章有詳細的說明。寫作套路中最容易的是公文套路,套用模板即可。稍微復雜點的是類型文章套路和常見故事套路,需要了解模板結構和敘事方法才能套用。
以上是從四個方面下功夫克服對寫作的恐懼。其實還有一種痛苦,也是大家經常遇見的,叫作“對恐懼的恐懼”。這種痛苦跟寫作方法無關,更多的是心理作用——總覺得自己寫不出來,總覺得對寫作有種莫名的擔心,總是不知道要表達什么,不知道有什么好寫的。
其實任何一種創造性的工作都會遇到上述問題:畫家也會有不知道畫什么的時候,作曲家也會寫了一半寫不下去了,編劇會握著一堆資料沒有頭緒,導演也會覺得作品沒有完全詮釋自己的設想……寫作,跟上面的工作一樣,都是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也是一種遺憾的藝術,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比過去好一點,比剛才好一點。
所以,不用想著一定要盡善盡美。我記得有個老師曾經說過,沒有哪個作家想好了每一句話才下筆。寫作就是說話,而且是一邊說著上一句,一邊組織著下一句。就像我正在寫作的這本書,我并不知道我會在后面寫些什么,我也并不知道你們是否會認可和喜歡,但是我知道我能寫出來,并有一天呈現在你的面前。
寫下第一行,就有第二行,寫下第一段,就有第二段,當心里沒有怕,寫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1.寫作有四苦:沒素材苦、沒方法苦、沒詞苦、沒套路苦。
2.解決寫作四苦就是培養寫作的四項基本功:積累素材、鍛煉敘述方法、錘煉語言和邏輯、掌握寫作套路。
3.當你相信寫作就是說話,寫作就變成了一個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