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中)
- (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 760字
- 2019-01-05 10:08:09
延伸閱讀
關于人類進化有許多優秀的大眾讀物,但是這一領域的變化相當迅速,所以這些讀物也更新得很快。其中,羅杰·盧因的《人類進化》(1999年,第4版)是最好的讀物之一,而史蒂文·瓊斯等人編著的《劍橋百科全書·人類進化》(1992年)則是一本極佳的參考書。這一領域的兩位重要人物,理查德·利基和唐納德·約翰遜都寫過相關主題的著作[利基的《人類起源》(1994年);約翰森與艾迪合著的《露西》(1981年)]。賈雷德·戴蒙德的《第三種黑猩猩》(1991年)就該領域做了一次出色的概述,保羅·埃利希的《人類的本性》(2000年)是近期另一次全面的概覽。其他全面的概覽還包括戈蘭·布倫哈特編的《圖說人類歷史》(5卷本,1993—1994年);布萊恩·費根的《地球上的人們》(2001年,第10版)是一本被廣泛使用的教科書;羅伯特·福利的《人類以前的人類》(1995年);伊安·塔特薩爾(Ian Tattersall)的《成為人類:進化與人類的獨特性》(1998年);羅伯特·溫克(Robert Wenke)的《史前史的范型:人類的前3000年》(1990年,第3版);以及彼得·博古茨基的《人類社會的起源》(1999年)。克萊夫·甘布爾的《時鐘》(1995年)是對舊石器時代的最好的全面縱覽之一。在意識和思想的進化方面,史蒂文·米森的《頭腦的史前史》(1996年)、泰倫斯·迪肯的《使用符號的種群》(1997年)、史蒂文·平克的《語言本能》(1994年)和《心靈如何工作》(1997年)、威廉·卡爾文的《思維的提升》(1991年)和《大腦如何思維》(1998年),以及尼古拉斯·漢弗萊的《心靈的歷史》(1992年)都是很有價值的著作,盡管仍有許多領域需要繼續思索。克雷格·斯坦福(Craig Stanford)的《獵猿》(1999年)和《重要的他者》(2001年)以敏銳的洞察力提出,現代靈長目動物學必須為人類進化的歷史提供怎樣的依據。在《非零》(2000年)中,羅伯特·賴特論述了非零和博弈在人類歷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年表7.1 人類歷史的尺度:2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