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能人士的時間管理課:不可不知的8項黃金法則
- 元亨利
- 2116字
- 2019-01-03 06:10:13
4.使用行事歷,減少用于“時間管理”的時間
你應該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花了很多時間去收納物品,但越整理這些東西,它們便越難被使用。或者花費了很多時間去管理時間,但時間都被浪費在了任務排序上,反而沒有時間去真正地執行。
這會讓你認為自己在本書之前所閱讀的內容都是虛偽無用的。但事實上,你的時間管理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窘境之中,原因就在于,你將時間管理的目標搞錯了:我們管理時間并不是為了“管理”與“收納”。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的任務,我們的真正目標永遠是“使用”“執行”“體驗”與“完成”。整理與排序只是一個過程,若將“手段”誤認為“目標”,自然會導致時間管理本身反而變成了最浪費時間的一件事情。
時間管理當然是必需的,但安排行程、規劃任務這些事情,不應該被放在“工作時間”來做,而是應該利用工作時間以外的其他時間完成。正式的工作時間,一定要留給那些真正需要去執行的任務。
●認清“行事歷”的重要性
寫行事歷與寫任務清單不同,行事歷因重要任務而出現:透過寫行事歷,可以讓你思考,自己為什么要在某個時間做某件事情。一旦厘清了每個時間段的工作目標與進程,即使是同樣的工作,做起來心情也會完全不同。因為你會明確地感受到,自己的開始與終點在哪里,而且,你正從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中積累生活的成就感。
●不要將“容易變動”的任務寫到行事歷里去
“行程”與“任務”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任務,因此,你應該學會使用“行事歷”與“待辦清單”兩種工具:“待辦清單”上的任務,是你一天中需要應用的事情總列表,行事歷上所寫的事情,往往是已固定的任務。
很多高效能人士習慣利用“行事歷”來排工作順序,看起來這樣很節省時間,但如果將所有的瑣事都寫到行事歷上,包括那些不一定非要在某個時間去做不可的事情,就會造成時間的浪費:一有任務就排上行事歷這個舉動,本身就要花費設想時間,一件任務插隊,會導致其他任務都被延后,時間都需要修改,所以,你必然會花費許多時間去安排任務。
周二11月27日
10:00寫會議報告
10:40詢問華騰項目工作進展
11:20整理大客戶資料
上圖是一位經理的行事歷,他因為知道自己要做上述任務,于是便在前一晚將這些任務都排好了,并且很精準地排在某一時間點,讓自己去做某個任務。
但實施的過程中他發現,這樣的“預排”是很容易無效的,因為很可能禮拜二的早上10點鐘,自己被叫去參加了一個會議,或者剛好昨天一項重要的工作未能完成,或是部門中出現了意外事件,需要他去處理。
于是,他還要再花費一樣多的時間,去將這些已經排好時間的任務再次調整——來來回回,大量時間被用于“調整時間”,這本身就是在浪費時間。
這位經理的經歷能夠證明時間管理中的一項鐵律:即使你是一個極其嚴謹、自律的人,你也無法掌控“外在環境、主管、客戶、工作伙伴臨時要你去做的事情”。因此,你應該將自己的行事歷內容做出改變:
你的行事歷上應該寫上那些不容易變動,甚至不能發生變動的行程,如項目進度與會議。
比如,某一項專案要在哪一天進行到哪種程度,這種事關組織、團隊發展的大事就可以寫入行事歷里,因為這一進度不僅確定以后不會變,而且也不能變。通過行事歷,你便可以督促自己與團隊在那個“截止日”到來以前,完成重要的任務。而會議也是如此:高效能人士參與的會議往往具有時間固定性,你就是要在那個時間點到那個地方去參加,絕對不會改變。
●確定截止日期,行事歷根本不需要花費時間去排序
其實你根本不需要花費任務時間在行事歷的管理上,因為這些“真正需要寫入行事歷”的行程都有這樣的特色:這些時間都不是你一個人可以決定的。這是外在環境施加給你的時間,你只是被告知要這么去遵循這一時間安排,所以,它們根本不需要你去管理、思考,你只需要記得:“我在某某時間要去做那件事情,而且一定要做。”
這就意味著,你只需要將自己被通知的時間放上行事歷而已,因此,你應將這一部分優先區分出來。
然后,你可以接下來對“截止日”這一問題進行思考。
比如,你的專案被設定“將任務在周一布置下去,并在這周五需要完成項目的50%”,這一時間是已經確定的進度,是你不能改變的,在這種時候,你要怎么辦?你自然是依據一周五個工作日,將任務分成十等份分配,然后,每天起碼要求自己完成一等份的內容。
這就是為何“行事歷不需要花費時間排序”的很重要原因:因為沒有什么好排序的,先確定了截止日期,其他的就只是逆向回推進度而已。
一旦“截止日”“每周進度”出來以后,我們便非常明確地知道“我要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多少事情”,然后再很自然地先將分量劃分,實際執行當下依據“多退少補”的原則,最后截止日期時將所有分量的工作都完成即可。
●使用哪種行事歷?找出最適合你的模式
了解了寫好行事歷的重要性以后,要采用什么樣的做法呢?過往,很多人習慣使用紙本記錄,通過手寫,將生活的紀律、創意與感動都收納進去,然而現在隨身智能設備如此普及,自然有很多人想要利用此類工具。
其實,紙質記錄與科技產品記錄沒有孰優孰劣,兩者只是載體不同,而背后的行事歷寫法與原理都是相同的。

在采用哪種行事歷問題上,其實你不需要過分拘泥:分析自己慣常的工作模式,哪一種模式可以使你感覺到“記錄真好”的熱情,哪一種能夠帶給你最大的利益,那種模式便是最適合你的行事歷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