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風云變幻的西歐各國
1748年5月31日(舊輯),倫敦
收到你28日(新輯)從德累斯頓的來信,我非常滿意。信中簡明扼要地對宗教改革作了評價,那的確是近代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時期,現在你還未深入研究到各種細節。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對歐洲歷史發生了重大的長遠影響。例如:歐洲的基督教的發展;哥特人的入侵;羅馬帝國分成西羅馬帝國與東羅馬帝國;伊斯蘭教
的復興與迅速發展;最后是宗教改革;所有這些事件都使歐洲事務發生重大變化,一直影響到今日。對一些王國與諸侯國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也是巨大的,包括內戰與戰爭,以及政府形式的變動。如英國,查理一世
時代發生的內戰,大大改變了政府形式,最初,從受限制的君主國變成共和國,后來又出現克倫威爾以“護國公”的名義實行專制
。
1688年,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因企圖建立專制王權被罷黜。
這兩起事件是我們英國歷史上的兩個重要事件,我建議你要特別關注。
吉斯家族倡議的聯盟,后又受到西班牙的煽動,是法國歷史上最重大的事端。聯盟是亨利二世
時成立的,后經弗朗西斯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的陸續鞏固,最后解散,部分原因是武裝沖突,更重要的原因是亨利四世
的改革。
在德國,不斷發生重大事件,帝國的威權時得時失,大大影響了帝國的構筑。奧地利王室把持王權幾近二百年,在此期間,始終企圖把權力擴展到神圣羅馬帝國的各諸侯國去,直到明斯特條約的締結。
意大利一直是由許多小國分割占據,從哥特人入侵以來,有些小國受教皇支持,有些小國則受到反教皇的勢力支持,有些則受歐洲其他強國支持,利害關系超過宗教關系,諸如那不勒斯、西西里與米蘭,就取決于同法國或同奧地利王室的緊張關系,更不必談那些許多小國之間常因細故相互攻伐不休,如費拉拉、帕爾瑪、蒙特塞拉,等等。
直到最近,羅馬教皇還起著重要作用,對歐洲事務有巨大影響。在無知與盲從時代,教廷不必依靠軍隊,而用逐出教會、發布教皇詔書、發售贖罪券等手段就可以起支配作用。但如今,人類已較有知識,教皇的精神權威不僅已經降低,而且信仰天主教的諸侯王對教皇也不怎么尊重了。教皇的神圣地位已不如擁有巨大教會財產的羅馬主教。當然羅馬主教的地位也不穩固,意大利境內其他較強的王國發現有更聽話的主教,就可將他取而代之。近代的幾位教皇,如利奧十世、亞歷山大六世
、西克斯圖斯五世
,值得你特別關注。尤其是利奧十世,學識豐厚,品味高尚,在他的鼓勵下,意大利的藝術與科學得以復興。在他的保護下,大多數希臘與拉丁的古典書籍被譯成意大利文,繪畫藝術得以繁榮,雕刻接近到古代水平,當時的大理石雕像或青銅雕像,如今被稱為Antico-Moderno(拉丁文:現代的古跡)。
亞歷山大六世以及他的親生兒子愷撒·博爾吉亞,都以邪惡出名。父子二人都壓制自由。他們的傳記值得一讀。這兩人都準備了毒酒想毒死旁人,卻毒害了自己,父親毒死了,兒子被救活了。
西克斯圖斯五世是一個牧豬人的兒子,依靠才能登上教皇寶座,他是個大惡棍,但確實能干,往往出奇制勝。
今天給你講述的歷史已足夠多的了,不久我還會給你再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