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時代潮流(1)
- 亂世漢王
- 張國保
- 1930字
- 2017-08-15 10:15:44
張角為自己的革命事業擇下一個非常具體的日期“歲在甲子”的三月五日,靈帝也在這年三月壬子日傳詔大赦天下黨人。洛陽城中的各級官署滿負荷運轉,一道道朝廷征辟的任命書流水般發向各地州郡,被禁錮多年的黨人開始陸續返回京師。
一舉蕩平張角的黃巾起義,靈帝心里樂開了花,將年號改為了中平?;杈蚕M约旱慕街信d太平!
東漢中后期一百余年間,可以說是外戚和宦官爭奪統治權的歷史。從史料記載來看,事實上宦官越來越占據上風,這些刑余之人曾經多次協助最高領袖推翻外戚的統治。
沒有卵子,并不代表他們沒有能力!
宦官迸發出來的政治能量令人撟舌:靈帝時以張讓“十常侍”為代表的宦官具有“舉動回山河,呼吸變霜露”——(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的駭人威勢。
我國專用閹人為宦官和重用宦官始于東漢,宦官專政和亂政也始于東漢。
東漢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皇帝既要倚重外戚,又擔心新朝王莽的事情歷史重演。同時又害怕同姓諸王和大臣篡黨奪權,在心底也不愿意這些人和士人在私下有過多的接觸。兩害相較權取其輕,宦官本是出身低微之人,而且沒有為子孫計的拖累,所以皇帝更愿意信任這些既沒有社會聲望也沒有社會地位的太監。漢皇想當然的以為,太監們不會有篡逆的政治覺悟。
宦官,他們因為沒有卵子的原因,可以經常在皇帝左右,善于察言觀色的他們對皇帝的脾性揣摩的十分清楚?;实垡痪锲ü桑麄兙兔靼资且牌ㄟ€是拉屎。有這些識情知趣的人在身邊,皇帝更增了數分做君王的樂趣。多數的宦官是年幼時候就做了絕育手術入宮的,日久天長對宮中事務閉著眼睛也可以說出子丑寅卯來。在宮中勢力盤根錯節,耳目眾多。外戚、大臣同太后有什么預謀,往往最先知道的就是身影無處不在的太監。因此,他們總能隨機應變的先發制人。
外戚,雖然與宦官之間有矛盾,卻尿不到一個夜壺中(也不可能尿一個夜壺中)。東漢朝廷母后臨朝者多,東漢章帝之后,每個皇帝即位之時都無一例外的是娃娃——和帝十歲、殤帝才出世一百余天(干脆是個襁褓中的嬰兒)、安帝十三歲、順帝十一歲、沖帝兩歲、質帝八歲、桓帝十五歲、靈帝十二歲。除桓帝外,其余都是些生活尚不能自理的孩子。
東漢帝國覆亡,完全是因為一些利益群體的私心在作祟。
扶持孩子做皇帝,外戚與太后可以“貪孩童而久其政”!
這些還需要媽媽喊回家吃飯的孩子們當然沒有處置國事的能力,一切國家政事就暫由孩子他媽代理了。而皇帝他媽在宮中,也只好仰仗身邊的宦官來傳達政令,于是朝堂之上,宦官群體就有了“手握王爵,口含天憲”的行政優越地位。更多時候,宦官還可以利用皇帝與太后之間的矛盾,從中竊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然而,宦官因為先天不足的原因,(嚴格來講,官宦是生理不完整的人)即便是囂張跋扈的目空一切,卻因為是“刑余之人”而被士大夫官僚所蔑視。對于這種毫無掩飾的蔑視,宦官自己也深感自卑,卵子扶不起來,無法昂首挺胸做人啊。(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在自卑心理作用力下,宦官當政之后,就變本加厲、不遺余力的打擊報復輕視他們士大夫。朝廷的權力成了他們發泄私憤的工具,這種公權私用的政治被人形象的稱為“禍國殃民”。
政治的黑暗,無疑會人為的堵塞了士大夫參政議政的仕進之途。士大夫的力量,在東漢時期也已經發展成熟,成為外戚、宦官、皇室、豪強之外的另外一支重要政治力量。有必要指出的是……
后人每提及東漢覆亡,必說桓、靈,認為他鬻爵賣官,寵信宦官,導致了天下大亂,黃巾蜂起,以至于漢王朝滅亡。但是,靈帝也并非一無是處。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提倡,華夏文化在其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得到長足發展。更有人將靈帝視為中國歷史上科舉制度的發明者,為此而不吝溢美之詞。
靈帝曾經下旨,命各地選送太學生中能為文、賦者待制京城洛陽鴻都門下,此后又將許多善尺牘和工書鳥篆者加以引用,有數十人之多,這其中就有曹操最喜歡的梁鵠書法。曹操在戎馬倥傯之際,也不忘把梁鵠的書法作品懸掛在軍帳中欣賞把玩。曹操本人的字寫的蒼勁有力,應該與他在書法一道上下過苦功有關。
史載,靈帝光和元年(178年)二月,“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諸生皆州郡三公舉用辟如,或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兵櫠奸T學的設置,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設立,第一次由官方確立了不同于太學以經學入仕,而是以文藝才能取士的另外一個標準。此前的文人概念只是限于經學,士子具備的“棋琴書畫”基本技能完全是靈帝提倡之后才有的事情。
靈帝之后,一直到建安年間以及東、西晉,中原地區開始出現了數量空前的文人,而且取士的標準不再局限于經學一途。因為取仕不再受門第所限,許多出身寒門的飽學之士也開始有了進身之階,因此而有了魏、晉、唐、宋華夏文學的興盛,靈帝此舉可謂功莫大焉。
靈帝的創舉,其實與他的出身有關,因為漢靈帝同樣是出身“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