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鞭打督郵(2)
- 亂世漢王
- 張國保
- 2205字
- 2017-08-15 10:15:44
得知專門管縣官的督郵已經來到了安喜縣城,精神高度緊張的劉備打算先去拜拜督郵的碼頭,方便見機行事。讓一個習慣于收保護費的人拿出錢來孝敬別人,劉備雖然心有不甘,但好不容易躋身于國家公務員行列,讓他退出實在是太過強人所難。
當劉備主動登門拜訪尋找勾通之道的時候,居然吃了閉門羹,督郵“稱疾不肯見備”——督郵大人大姨媽來了,不能接客。
劉備先是失望,繼而悲憤莫名。這TMD是什么世道啊?居然出現了提著豬頭也找不到廟門的咄咄怪事!自己拿別人的錢從來沒有“吃人嘴短,拿人手軟”的想法,而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的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從來不會出現收錢不辦事違背江湖道義的事情。現在這個督郵為官多年竟然不諳官場潛規矩,比自己這個初涉官場的還不會做人?
劉備越琢磨越怒火攻心,督郵宦海沉浮多年,不可能不熟悉官場規則,他所以拒絕和自己見面,壓根兒就是沒有把他當成同道中“官”。
沒有不偷腥的貓!
試想,一個今天還是官的官,明天就有可能被削職,重新做回一個草民。有哪個官員會對一介草民感興趣呢?
督郵這樣做,既是堅持原則,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劉備不做大哥才沒有幾天,當局者迷的他沒有認真想過:真正沒有融入官場中的人不是督郵,而是他自己。
督郵的拒絕,更坐實了劉備心底的判斷。需要老子的時候就“親啊!肉啊!”肉麻的召喚為國家用青春賭明天,等度過危機時候就像年老色衰的黃臉婆一樣棄之如敝履了?想到這里,劉備不禁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身上浸淫多年的流氓氣勃然而發。
小樣你個督郵,不給你點厲害瞧瞧,還不知道劉備的胳膊有多長了?
劉備返回辦公地方,率領了手下,以“被府君密教收督郵”為名騙過傳舍門衛,徑直闖入督郵下榻的傳舍,用繩子把督郵捆成了一癱五花肉。(沒有關羽和張飛二人保駕護航,劉備還沒有膽量發作。饒是如此,他的行為嚇癱了督郵,見過愣的,卻沒有見過劉備這樣的官場另類。
做官難啊,收與不收間,妾身著實為難:收了錢會被人說成是收受賄賂,不收、堅持一回原則,居然還要遭皮肉之苦!)
劉備把督郵拖死豬一樣帶至安喜縣界,解下綬帶系在督郵脖子上,(注:漢代表示官員品級身份的服飾主要有兩種,一是冠,二是綬。綬在先秦時期,是貴族和官員們佩戴各種玉飾時系玉飾的彩色絲帶。秦漢以后,佩玉飾之風仍存,但比先秦時候要少了許多。綬主要是用來系官印的。在許多時候,官印可以不隨身系帶,但綬是絕不可少。它與印一樣已經是身份等級的象征。綬長而有色彩,大家可以根據它的顏色等就知道此人的身份與地位。劉備解綬,是明確告訴督郵“老子不陪你玩了”!與其被老板炒魷魚,不如自己先炒老板的魷魚。)
劉備將督郵綁在一棵大樹之上,一邊“叫你缷磨殺驢!”、“讓你過河拆橋”的破口大罵,一邊用馬鞭劈頭蓋臉往督郵身上抽去。
劉備心中也委屈的很——自己等待多年,好不容易撈到一個洗白的機會如愿洗腳上田,人生實現了由賊到官的華麗轉身。
收過幾年保護費的,就注定要干一輩子的黑社會啊?
在國家最需要自己的時候,畢竟劉備也曾經顫抖著雙手舉起屠刀追殺過黃巾反賊的,現在指縫間鮮血猶在,政府就做出了兔死狗烹之事。豈不讓他心寒齒冷?
老子在涿縣城中大小館子通吃的主兒,換個地方就要夾緊尾巴低調作人不成?成為體制內人、做了芝麻大小的安喜縣尉之后,還要看小小的督郵臉色行事?
督郵見慣了縣級官員奉迎巴結的笑臉,突然見劉備猙獰了臉鉚足了勁用鞭子招呼他,既不敢呵斥他“放下你的鞭子”,更不敢開口詢問究竟,(原因心知肚明,點破只能多挨幾鞭子)口中只是一連聲的呻吟。
督郵的聒噪聲更激怒了劉備,堪堪打過百余鞭,打的骨軟筋麻的他突然丟下鞭子,撥出身上的佩劍,想給“拒腐蝕永不沾”的督郵來個透心涼。
劉備要壞了自己性命!?
這個小縣尉的瘋狂舉止,讓督郵脆弱的心靈再也HOLD不住了,他徹底崩潰了。
關鍵時刻,怎能感冒?
理智告訴督郵,他必須立即丟棄可憐的尊嚴向這個已經快要失去理智的縣尉求饒。督郵身子抖的如同秋風中的枯葉,口齒卻還伶俐地表達了自己的委屈:請劉將軍把下官當個屁放掉吧!兄弟上有八十老母、下有襁褓中的嬰兒(這樣講雖明顯有作假之嫌,但卻是必需的)冒犯虎威也是身不由己,奉上峰的命令行事啊!
一語點醒夢中人,此江湖非彼江湖。但人在江湖就身不由已。督郵這樣做,只是例行公事而已。罷不罷官也由不得他做主。
一頓狂扁出了口心頭惡氣的劉備漸漸恢復了理智,他明白督郵罪不至死。混跡江湖多年,道上的規矩他還是懂的。“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血氣方剛的他還沒有寵辱不驚的修為,做不到得意不快心、失意不快口。但他明白“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道理,實在沒必要因胡亂殺人為自己四處樹敵。
劉備長嘆一聲收起劍來,安喜地方是沒法再呆了。
好在年輕就是本錢,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一個小小的安喜縣尉,又豈是他的人生終極目標?
見關羽和張飛等人在一旁沉默不語,劉備翻身上馬,信馬由韁而去。關羽張飛等人一怔,急忙上馬在后追趕。(劉備本是俗人一個,作為亂世英雄,身上有點草莽氣、流氓氣也是情理之事。而《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卻巧施移花接木手,將鞭打督郵一事劉冠張戴的安在了張飛頭上,似乎這樣安排才符合張飛的莽夫形象,為了彰顯劉備的仁君形象,羅先生經常這樣舉重若輕的造假。有理由相信,即使是真的張飛鞭打了督郵,也只能是出于劉備的授意。)
馬蹄錚錚聲中,一行人很快消失的不見蹤影。只余下捆在樹上狼狽不堪的督郵,聲嘶力竭的呼救聲到也響遏行云,驚的樹枝間的燕雀拍打著翅膀向密林深處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