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春生(4)

驚蟄是泥土中冬眠時各種昆蟲醒來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驚蜇三候為“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時節,我國有些地區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此時氣溫和地溫都逐漸升高,土壤已解凍,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季節。

節令衣著

據報載,突尼斯女性一年四季都喜歡穿裙子,即使寒風刺骨的嚴冬也不例外,因而患風濕性關節炎的婦女也特別多,約占女性總人數的70%。

一些年輕姑娘出于愛美,往往在早春時節就穿起了五顏六色的裙裝,甚至是裙長不及膝的超短裙。這樣對身體不利,也有違養生家所謂春時衣著“下厚上薄”的主張。如氣溫太低,特別在陰雨綿綿的日子里穿裙裝,暴露在外的下肢會因風寒的侵襲而出現發涼麻木、行動不靈、酸痛等不適,特別是膝關節處皮下脂肪少,缺乏保護,對冷空氣的侵襲較為敏感,受寒后更易發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癥,久之會引發關節炎。

驚蟄時節盡管天氣轉暖,但是氣溫變化還比較大,尤其是晚上與中午的溫差相當大,因此,穿著宜保暖。

養生要領

驚蟄節氣的養生要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在驚蟄節氣中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應采取不同的養生方法。

陽虛體質的人,春夏秋冬都應加強體育鍛煉,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的運動。日光浴、空氣浴是不可缺少的強體衛陽之法。陽氣不足的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善恐或善悲。這種人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多交朋友。應多食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配合天地旺陽之時,以壯人體陽氣之功。

陰虛體質的人常常心煩易怒,性情急躁。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應遵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法。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節制性生活。可到海邊、林區、山區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選擇居室環境安靜的房子。驚蟄時節可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可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物應少吃。

痰濕之人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散步、慢跑、各種舞蹈、球類等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松弛的皮膚逐漸轉變成結實、致密的肌肉。痰濕之人應該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白蘿卜、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海蜇、荸薺、白果、枇杷、大棗、薏米、紅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

凡是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干燥,眼眶黑暗者多為血淤體質之人。應常吃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血之藥品(當歸、川芎、丹參、地黃、地榆、五加皮)和肉類煲湯飲用。血淤體質的人多有氣郁之證,培養樂觀情緒至關重要。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經絡氣血的正常運行,有利于血淤體質的改變。反之,苦悶、憂郁會加重血淤傾向。

起居須知

“驚蟄”是反映物候的節令,時值公歷三月上半月,天氣漸漸回暖,春雷開始震響。此時肝氣旺盛,老年人易動怒,要注意情緒神志的調攝,隨時保持心平氣和,不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升騰太過,易患眩暈、中風之病。此節氣宜用枸杞煎水擦身洗面,可使皮膚光澤不老。在江南,“倒春寒”現象要一直延續到驚蜇的最后幾天,而北方寒冷氣候則還要時間更長一些,所以“春捂”在此節氣中還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節氣中不要因天氣變暖而將衣服減得過少,應隨氣候冷暖而適當增減衣服。

春季陽氣生發,萬物復蘇,生機勃勃。驚蟄時節尤為如此。人的情欲也隨春季的到來而煥發。當此之時,房事調攝十分重要。春季房事調攝,一要做到合時。所謂合時,指房事要順應春季陽氣生發的時令特點,合乎自然和人體陰陽之氣的運動規律。二要做到有度。所謂有度,指春季房事應有節制,不可縱欲無度。

節令養生食譜

驚蟄時春雷響動,氣溫上升,陽氣進一步上升。驚蟄時節養生的飲食方案如下。

軟炸山藥兔

制作原料:山藥50克,兔肉250克,料酒10克,雞蛋5個,淀粉50克,食鹽2克,醬油10克,白糖3克,豬油500克。

制作方法:山藥切片烘干,打成粉。兔肉洗凈,去筋膜,切成2厘米見方塊,加酒、白糖、食鹽、醬油、味精等拌勻,加蛋清攪拌。山藥粉和淀粉調成糊狀,倒入兔肉混勻。炒鍋放入豬油燒至八成熟時,將兔肉逐塊放在油鍋內略炸,撈出。第一次炸完后,再同時將兔肉放入油鍋內反復翻炸,待成色金黃浮面時,撈出即成。

適宜人群:用于脾胃虛弱之食少、乏力、懶言、氣陰不足之口渴者。

此膳食中,兔肉補中止渴,山藥健脾固腎、生津止渴,二者合用,補脾之力更強。

香酥鵪鶉

制作原料:鵪鶉6只,芝麻25克,蛋清兩個,醬油10克,精鹽2克,白糖6克,料酒20克,花椒粉0.5克,蔥、姜各10克,淀粉10克,香油20克,熟豬油1000克(實耗75克)。

制作方法:除去內臟、頭、腳的鵪鶉洗凈,每只剁成4塊,用蔥、姜、白糖、醬油、料酒、精鹽腌漬約20分鐘,使其入味。將蛋清、淀粉調成糊,把腌好的鵪鶉塊放在蛋糊內滾一下,再加入少許豬油拌勻。把芝麻下鍋炒香取出,撒在每塊漿好的鵪鶉肉上。燒熱鍋放入豬油,待油溫達六七成熱時,放入鵪鶉炸至金黃色,約5~6分鐘,倒入漏勺內。原鍋內放入香油、花椒粉、炸好的鵪鶉塊,翻兩翻,取出裝盤即可。

適宜人群:常人食用,可增氣力、壯筋骨,老年、體虛者尤為適宜。

此道膳食補中益氣,用于虛勞瘦弱、氣短倦怠、久泄久痢、食欲不振者,為補益食療佳品。

蘿卜粳米粥

制作原料:白蘿卜25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白蘿卜洗凈切成小塊。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同時將蘿卜塊也放入鍋內。將米鍋置武火上燒開后,再用文火熬熟即成。

適宜人群:凡因食肥甘厚味較多,而消化力又較弱者,即可輔食此粥。

禁忌:服用人參類藥物時,禁用。

白蘿卜味辛、甘,性涼。入肺、胃經。《新修本草》載:“大下氣,消谷,去痰癖,肥健人。生搗汁服,主消渴,試大有經驗。”蘿卜含有較多的粗纖維,可刺激腸胃蠕動,使糞便中的致癌物質及時排出體外。

淡菜粳米粥

制作原料:淡菜50克,粳米150克。

制作方法:將淡菜洗凈,粳米除去雜質,洗凈。將淡菜、粳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開,然后改用文火熬煮30~40分鐘,待粥熟后即成。

適宜人群:適用于虛勞羸瘦、眩暈、盜汗、陽痿、腰痛、吐血、崩漏、帶下、癭瘤者。

禁忌:每次吃飽即可,不可過飽。

淡菜味咸,性溫。入肝、腎經。淡菜是補肝腎、益精血、消癭瘤的重要食物。《日華子本草》說:“煮熟食之,能補五臟,益陽事。”淡菜與粳米做粥,以粳米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功,加以淡菜補肝益腎之力,故可補五臟,適宜春季食用。

首烏粥

制作原料:何首烏30克,粳米100~200克,大棗3~5枚,冰糖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首烏放入鍋內,水煮30分鐘后,去渣,留濃汁。再將粳米、大棗、冰糖放入鍋內,先用武火煮開后,改用文火熬成粥。

適宜人群:適用于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頭發早白、帶下等者。還可防治貧血、神經衰弱、動脈硬化、高脂血癥、便秘等。

禁忌:泄瀉者忌用。本品滋膩,腹脹滿、濕痰重者忌用。本品也不可與蘿卜、蔥、蒜、豬肉、羊肉及含鐵豐富的食物同食。

何首烏含有大黃酚、大黃素、脂肪油、淀粉、糖類、卵磷脂、土大黃苷等成分。《開寶本草》說“何首烏益氣血,黑髭鬢,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何首烏中的卵磷脂占3.5%,可強壯神經,有助于治療神經衰弱;可強心,助生血;還可解毒止癢,治療皮膚瘙癢。

滋補原則

“春困”的誘因之一,就是油膩食品使人產生飽脹感,妨礙營養攝入,飯后使人出現疲勞、嗜睡、工作效率下降等。所以春季飲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大油大膩食品,如肥豬肉、油炸食品等。春季膳食要科學合理地搭配好膳食,如主食粗細糧、干稀的合理搭配,副食葷與素、湯與菜的搭配等,并提倡多樣化,避免專一單調。只有這樣才能從多種食物中獲得較完備的營養,使人精力充沛。

香椿芽、春韭、柳芽、馬蘭頭、鮮薺菜等都是只有在春天才能享用的好食物。它們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它們都是春季獨有的春芽食物,且能切合此季人體的特殊營養需要。

薺菜是最早返青的蔬菜,因此被稱為報春菜。薺菜鮮嫩味美、營養豐富,其中維生素、鈣、磷、鐵的含量都很高,而且還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和膳食纖維,十分適宜春季食用。

香椿芽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含量是普通水果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之多,也是不容錯過的春季美食。

節令養生小貼士:春季排毒養生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處處生機勃勃,人和自然界一樣也充滿了生氣。然而,很多人會出現頭昏、提不起精神、全身倦乏、情緒低落、食欲不振、咽喉疼痛、口瘡、鼻出血、便秘、臉上出現痤瘡和色斑等不適癥狀,這些都是身體中毒的癥狀。

春回大地,陽氣升發,但也引發了各種內生之毒和外來之毒相互作用于人體,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管道不通、陽氣生升發受阻

三月迎來了溫暖的春天,氣溫升高,陽氣升發,但冬天時人體活動較少,經過一個季節的高脂高蛋白等毒素的堆積,極易導致排毒管道不通暢,陽氣升發受阻,“清陽不出上竅”,人體就容易出現頭昏、提不起精神、全身倦乏的癥狀。

春燥熱毒內盛

春天自然界萬物復蘇、陽氣上升,易擾動人體肝、膽、胃腸蓄積的內熱之毒而出現春燥,且春天風大雨少,氣候干燥,人體水分易大量流失,加之天氣反復無常,不能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導致肌體陰陽失調,熱毒內盛,火熱上炎,則出現口瘡、咽喉疼痛、痤瘡。熱入腸道,出現便秘、尿黃。

春天肝旺

四季之中,春天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天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緒激動,動輒大發脾氣,或容易肝氣郁結,情緒低落,出現色斑、面色黃等。

節令中藥養生:春天給孩子掛個中藥香囊

熏香治病自古便有。春天來臨之際,為孩子準備一個多味中草藥填充的中藥香囊,具有開竅寧神、鎮靜助眠的作用。掛在床頭,可以幫助孩子盡快入眠,并有效預防春季流行病。平時讓孩子把香囊戴在胸前,休息時置于枕邊,能預防感冒、鼻炎、汗臭、皮膚濕疹、蚊蟲叮咬等春季流行病。小兒肌膚嬌嫩,臟氣清靈,藥物易透達,只要使用得當,就能取得藥輕效捷的效果。香味變淡后可揉搓香囊提香,到沒香味了再換。

另外,中藥香囊還有驅蟲的作用,驚蟄的時候,各種昆蟲和微生物蘇醒過來,兒童的免疫能力比較低,因此容易受其侵襲。在香囊內裝入特定中藥就可以有效保護兒童不受蟲毒侵害。

使用香囊時要防水、防潮,若直接接觸皮膚而出現紅疹、瘙癢,就要取下香囊,并在患處外擦皮炎平或膚輕松軟膏即可。

中醫小常識:“五色”養五臟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根據五行(木、火、土、金、水)學說,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綠、紅、黃、白、黑)與眾多的事物屬性聯系起來,以說明人與大自然的關聯。人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應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然界的植物五顏六色,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生長,為萬物之靈的人提供了食物來源。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五色有著密切的關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種顏色(綠、紅、黃、白、黑),各入不同的臟腑,各有不同的作用。不同顏色的食物,養生保健的功效是不盡相同的。不同顏色的食物,屬性不同的,歸經也不同。

綠色養肝

常見綠色食物有綠豆、菠菜(最養肝的菜)、西蘭花、黃瓜、絲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萵筍、白菜、薺菜(有清火降壓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木耳菜、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島素)以及部分水果。

紅色補心

常見紅色食物有紅豆、紅薯、胡蘿卜(最保護眼睛的蔬菜)、紅辣椒、紅棗、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黃色益脾胃

常見黃色食物有黃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紅白蘿卜一起燉骨頭湯喝)、腳板薯(最善治療口腔潰瘍的食物)、薏米(利水滲濕常用藥)、韭黃、南瓜(治療消渴癥)、蘋果、蛋黃、粟米、玉米等。

白色潤肺

常見白色食品有白豆、冬瓜、梨、白蘿卜、銀耳、藕、百合、茭白、米面、豆腐、花菜、竹筍、淮山、涼薯等。

黑色補腎

常見黑色食物有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有補腎功效)、紫菜、海帶(潤肺)等。

節令美食——梨

我國是梨屬植物中心發源地之一。根據《詩經》《齊民要術》等古籍記載,我國梨樹栽培的歷史在四千年以上。

驚蟄天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墨玉县| 辽阳市| 方正县| 景洪市| 长兴县| 伊宁市| 东丽区| 信丰县| 小金县| 久治县| 容城县| 清流县| 黄梅县| 梅州市| 盐边县| 屏边| 大连市| 龙岩市| 明光市| 荣成市| 浦北县| 康马县| 井陉县| 镶黄旗| 城步| 临潭县| 沙河市| 靖州| 双流县| 原阳县| 漳浦县| 大兴区| 沙洋县| 察雅县| 苏尼特右旗| 宁海县| 永康市| 自贡市| 北宁市|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