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走出低谷,你就多收獲一份堅強(4)
- 那些打不敗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
- 婉兮
- 4930字
- 2017-08-01 14:25:46
2012年,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傳說中將天崩地裂摧毀一切的時間。對于別人來說,那只是一個謠言,但于我而言,卻是真的。我的世界,依舊在那一年崩塌了。
2.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我的同學們都在那個夏天陸續奔赴四面八方,建設祖國大好河山去了。世界那么大,總有一個角落能安放一個年輕人的夢想和大好時光。
可江湖上已經沒有我的傳說,我藏在家鄉的小村里,曬著太陽閉著眼睛,以回憶往事為生。
或許是因為忽然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在一片茫然無措里,人總會不自覺地往回憶里躲,甚至逃回生命開始的最初,去尋覓一個重新噴涌力量的源泉。
我夢見兒時背唐詩、高考時的奮筆疾書、大學軍訓時的汗流浹背……無數畫面在頭腦中一一閃現,但都是從前的光景,仿佛自己已在潛意識里將未來徹底抹去。
我絞盡腦汁,拼命回想著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錯。可世上的因總是后知后覺,到了我們終于將它一點點挖掘出來時,果已經無法更改。
開始時總有人來看我,親戚、朋友和同學,大家說著憐惜的話,感嘆命運無常。隨后也就起身告辭,他們還未走遠,話卻已經在我心底涼下去。
感同身受太奢侈,別人的不幸不過是一時談資,流完淚依舊要轉身過自己的日子。我知道,我會慢慢被遺忘,成為紅顏薄命的代名詞。
手機漸漸沉寂下來,不再響起,無聊時我一遍遍刷著微博,從只言片語里猜測他們的繁華生活,想象著大城市里奮斗的年輕人,怎樣地加班奮斗、怎樣在聚餐時喝酒嬉笑、周末了怎樣約著唱歌逛街。雖忙忙碌碌,但希望郁郁蔥蔥。
而我,就像提前進入老年時期,無所事事地在陽臺上鋪一床被褥,和衣而臥,望著刺眼的陽光發呆。
我的大腦停滯了一整年,機械地吃飯睡覺,穿著睡衣和拖鞋去醫院,躺在透析臺上,盯著窗外的藍天發呆。
3.我開始重新讀書
忘了是從哪天開始重新讀書的,翻來覆去讀了好幾遍的,是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那本書其實我在很久前就知道,但從前看著,總覺得那樣的人生太遙遠,直到命運和作者有了相似的軌跡,在最狂妄的年紀失去最重要的東西,才真正感同身受起來。
絕望痛苦里的閱讀具有撫慰人心的強大力量,史鐵生在書里說“兒子得有一條路通向自己的幸福”,我盯著那一行字,差點掉下淚來。
我也想找到一條通往幸福的路,給自己一個救贖。
就當這是命運給我的雪藏期,把所有折磨和苦難都看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其實,走失在命運里的人,最需要的不是安慰和寬心,而是信仰和希望。
父母不符合捐腎條件,我的配型資料被寄到全國各地的同學手里,又遞進了各大醫院的器官移植等待處。其實希望并不太大,就像遍地撒網,撈到魚的概率屈指可數。
但只有做了這一切,我才能夠在盡人事與聽天命之間尋找一個平衡,才能在日復一日的煎熬里安心等待一個轉機。
電視看厭了,太陽也曬夠了,看書寫字又重新回到我的日常生活里。我還喜歡上了烹飪,跟著菜譜用電飯煲做蛋糕,雖然一開始蒸出來只是硬邦邦的一坨蛋餅。我還開了一個淘寶店,賣自己親手串的手鏈,生意很一般,但每賺一塊錢都能讓我滿心歡喜。
至此,我才忙得不亦樂乎,也閑得心安理得。現在回頭看,我竟神奇地發現那才是最好的狀態,因為所有的努力都不問前程,也不關心歸途,享受的永遠只是當下那一刻。
4.人生還在不斷向前
后來我等到了腎源,在很多人的幫助下湊夠了手術費,最后終于迎來了大徹大悟還帶著一絲苦的下半生。等我調養好身體開始工作時,我已經快26歲了。
一起畢業的同學大都已經過上了有房有車、有家有口的日子。可我依舊兩手空空,閨密安慰我說:“其實,現在也就相當于你畢業的第一年。”
可不是嗎?我笑著說,那些年,身體被病魔封印,命運把我雪藏了兩三年,還好,只是停滯不前,不是徹底毀滅。
她又問:“再來一次,你還害怕嗎?”她知道這顆腎無法保我一世太平。
我閉上眼睛去回憶,卻不怎么記得那些皮肉之苦了,唯有心底的恐懼與期待交相輝映,讓我模模糊糊地記得那段歲月的不堪和痛苦。
但也只是模模糊糊罷了,因為人生還在不斷向前,還有更多的體驗來刷新我對那段時光的定義。
而現在,我已經清楚地看到了低潮期塑造出的堅強、隱忍和強大內心在我的余生里閃閃發光。
我不怕再來一次。我告訴她,也告訴自己。
與自己和解有多重要
1.買買買,只為彌補內心的缺失
小雨很喜歡買衣服,喜歡到了有點喪心病狂的地步。
她的手機里裝著幾個app,除了微信,就是淘寶、唯品會、蘑菇街等等,琳瑯滿目的購物軟件,不僅占用著手機存儲空間,也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她的時間,消耗著金錢,可她樂此不疲。
有一回我幫她搬家,各式各樣的衣服整理出了滿滿三紙箱,從吊帶裙到大棉襖不一而足,有的甚至標簽都沒撕。我們都皺著眉頭,再一次發動勸說攻勢,勸她少買衣服多攢錢,少買衣服多吃飯,少買衣服多睡覺……
朋友甲說:“你看你,工作那么多年攢不下一個錢,可你根本穿不了那么多啊!”
朋友乙說:“買十件便宜貨不如買一件高檔貨,你這是何苦?”
我們不斷勸著,她卻只是呵呵一笑,搬完家立刻埋頭于淘寶里逛逛逛,絲毫不見改進。在我忍無可忍吼了她的某一天,她沉默了幾分鐘,最后才輕聲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有個小女孩,從小穿著表姐的舊衣服長大,幾乎從沒買過新衣服。其實家里并不窮,但媽媽覺得小孩子沒必要太講究。她便一直穿著不合身的衣裳,直到上了大學,把第一個月的一大半生活費都買了衣服。從此后一發不可收拾,她逛街上癮、購物上癮,后來又發展到網購淘寶,便手機時刻不離手,成為一名新時代網購狂。
“我也想改,可是好難。”小雨的語氣里透著焦灼和苦惱,“每次看到好看的衣服,一定要拿下我才能痛快,要不然總是牽腸掛肚,接連幾天都過不好。”她像是用記憶給自己畫地為牢,被困其中難以自拔。于是我除了鼓勵她去看看心理醫生,似乎也別無他法。
有句話好像是這么說的,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病癥,其實都能到童年時代找原因。小雨的購物狂當然是一種病,病根其實就在兒時那些二手的舊衣,將她整個童年時光都襯托得暗淡無比,因此,她渴望通過買買買,來彌補內心的那一塊缺失。
這是心病,心病還須心藥醫,而這心藥,其實就是她自己。
2.而立之年再次參加高考
那個被頂替上大學的女孩王娜娜,我一直都很關注。在最新的報道里,她決定再次參加高考,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可是一切都和13年前不同了,已過而立之年的她,有了丈夫和孩子,身份已經由單純的學生轉變為妻子和母親,因此有了太多的牽絆和瑣碎,已經無法做到當年的專注。
許多人不解,可她義無反顧。
13年前,河南女孩王娜娜復讀一年后沒有等來通知書,便外出打工,隨后結婚生子。不料13年后,偶然的一次貸款卻牽扯出一樁“替代上大學”案。原來,同年高考的另一女孩冒領了她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頂著王娜娜的姓名上了大學,成為一名教師。
在十幾年前,一紙錄取通知書,便足以讓兩人的命運發生天壤之別。而最讓人痛心的是,那一切本該屬于王娜娜,無端端被人剝奪了去,再也討要不回來。即使涉案人員均已被懲處,可時間已經匆匆忙忙向前走,王娜娜再也無法回到13年前去完成夢想。
和其他受害人不一樣的是,她的合法權利,再也無法恢復……
對高考兩次,將大學視為改變命運唯一通道的王娜娜來說,“大學”這兩字無異于梗在心里的一根刺,時間久了,疼痛或許會有點麻木,但始終是存在著的。想起來時,心里始終會隱隱約約地疼。于是,考大學的心思再次蠢蠢欲動。
勇氣可嘉,可支持王娜娜的人很少。畢竟而立之年已過,學習能力和學習激情也許都已經在生活的雞毛蒜皮里消磨殆盡。考不考得上還兩說,中間耽誤的工作和生活又怎么算呢?
雖說時間向前走,人要學會和往事告別。可我贊同王娜娜再去高考一次,倒不是為了上大學,而是將肅穆莊嚴的高考當作一場儀式,來徹徹底底打開心結,放下這段傷心的往事。
與自己和解本就是對人生的重新審視,而一場極致的斷舍離,總需要一些重要的場合或物件來作為載體。
屬于王娜娜的那一個,叫作高考。
3.所有的作繭自縛背后,都有一道心的傷痕
關于我的那一個,則是我得過的那場病。
患病一年后,身體每況愈下,而腎源遙遙無期。有一段時間,我幾乎整夜無法入睡,心衰和多種并發癥一刻不停地折磨著我。我坐在床上等天亮,只覺得漫長的黑夜似乎永遠無法過去。
我開始怨恨自己,怪從前的自己太任性,也恨現在的自己回天無力。
恨別人,你或許還能揚起斗志獲得生活的勇氣。可恨上了自己,一切就變成了灰蒙蒙的絕望,世界像是黑白的,因為那個被你憎恨的自己完全失去了主導權。
于是我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將醫生的所有囑咐拋之腦后,總想著反正要死的,早點解脫也好。這樣做的后果就是身體狀況急劇惡化,幾次進出ICU,真真切切感覺到死神降臨那一刻,對世界的眷戀和對活著的珍視才猛然在腦海里清晰起來。對我來說,那是治療生涯里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從此后我開始配合治療,靜心等待可能出現的一切轉機。因為漸漸明白了自己所有的尋死覓活都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我想活著,好好活著。
小雨的買買買背后,渴望的是被滿足被寵愛;王娜娜執意要重新高考,為的也不過是給13年前的自己一個答案。
所有的作繭自縛背后,都有一道深埋于心的傷痕。我們的折騰,是為了釋放內心那些壓力和壓抑,只是方法沒用對。
4.可以為難自己一時,但不要為難自己一輩子
成長的傷痛、生活的挫折、失去了的人和事,幾乎每一件都可能成為困住我們的牢籠,少則三五月,多則數十年。而人生最悲哀的事,不是被天災人禍毀滅,而是在自身的心魔里日復一日,將好好的生活過成一團亂麻。
陷于悲傷,沉溺于負面情緒,長時間與自己斤斤計較,失去的除了斗志,也許還有再次獲得轉機的機會。
比如失戀的女孩,不肯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就會因為一棵歪脖子樹而放棄一片大森林。
和別人鬧別扭尚且痛苦壓抑,更何況和自己呢?然而自己,恰恰就是最難戰勝的那個人。假如你正好深陷其中,我有幾點建議:
一、去看心理醫生,尋求專業幫助。
二、如果有件事非做不可,那就放手去做,但不是放縱自己。
三、轉移注意力,去找另一件值得你傾盡所有心思的事情。
聰明的姑娘,會為難自己一時,但不可能為難自己一輩子。因為她們知道,所有的執拗和糾結都可能成為人生絆腳石,摒棄不好的部分,才可能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
與自己和解,才是過好這一生的第一步。
大學四年,我怎樣弄垮了身體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最想回到2008年。
那年我剛剛上大學,入學體檢顯示身體狀況良好,仍有美好可期盼,仍有未來可憧憬。
可四年后,我是拖著一副病弱身軀回家的。即將簽約的工作不要了,考研也算了,唯一的目標只是活下去。
到家一周就開始透析,然后便是長達兩年的身心煎熬。湊錢、尋找腎源、與死神搏斗,在求生的路上苦苦掙扎。
“尿毒癥”,這三個字是我一生的噩夢,但若非遺傳,一個人要得一場大病其實也不容易。你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一步步“作死”的?
1.飲食太任性
從前,我是一個吃貨。
愛吃并不算一件壞事,畢竟我們都需要吃才能活著。食物在提供能量的同時,更能帶來治愈人心的力量,可問題是吃什么,怎么吃。
我很挑食,壞習慣從小就有。離開了父母獨自到外地上學,一時無人管束,便更加為所欲為。喜歡的東西總要一口氣吃個夠,不喜歡吃的一年半載都難得碰一回。但不幸的是,我愛吃的東西無非麻辣、燒烤及各類小吃攤上那些不衛生不營養的種種吃食。
幾乎每所大學附近都會有這么一條街,狹長而擁擠,各式各樣的小飯館、小旅店、小吃攤連成一線。烤魷魚、肉夾饃、麻辣燙、鐵板炒飯熱熱鬧鬧地嗞嗞作響,空氣里永遠飄蕩著辣椒面混合地溝油的異香。
當年,我是那條長街的常客。
與食堂那些看上去沒滋沒味的寡淡飯菜相比,小吃街上那些活色生香的東西給我的舌尖和胃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短暫的滿足讓年輕的我在口腹之欲里沉迷。
后來,我又開始吃外賣。價錢并不貴,賣相也很好,殷勤的送飯小哥總是將飯送到宿舍門口。而吃到嘴里的濃香順滑總會讓我忽略了藏在飯盒底的那一層可疑紅油,其實我知道這些東西對身體有害無益。但我總是仗著年輕,仗著身體好,一再地把這些忽略過去。
后來,我生病了,許多東西都不能再吃,甚至連水都不可以喝多。我開始相信一句充滿了宿命味道的話,“人這一生,能喝多少酒是有定數的。”或許我們的身體對物質的容納是有限的,超過某個數目,器官就會自然而然地排斥,并用生病的方式來對你發出警告。
飲食有度,是對身體負責的最基本態度。我也是到了后來才知道,不僅僅飲食,世間萬事萬物萬種情感,都需講究一個合理的“度”,包括愛,包括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