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管理法:任正非的企業管理心得
- 黃志偉
- 2116字
- 2019-01-05 03:48:01
第三章 中高層管理:選拔干部要看局部貢獻和全局貢獻
任正非說
我們首先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干部的末位淘汰制。
現在我們強調代表處代表和地區部總裁要實行末位淘汰,大家要比增長效益……如果你不能使這個代表處產生盈利,我們就對你末位淘汰;
如果你有盈利,但沒有做出戰略貢獻,我們也不會提拔你。
在華為公司,最無所事事、最不管具體事情、最不干預事情、最不抓權的就是我。其實,我是為大家創造發展的環境。
每個領導者也要學會領導方法,去創造環境,讓大家奮斗,
一定要看到部屬的成功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我們必須合理減少管理層級……盡可能地壓縮行政管理干部的數量,
降低非生產勞動力的比例。我們的出路一是增加銷售額,二是降低成本。
對于非直接銷售部門來說,其行政管理干部要擔負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任務來。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
現代化作戰要訓戰結合,干部要有基層實踐經驗為任職資格,“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華為公司未來新的戰斗將越來越復雜,比如,攻占大數據流量制高點,你們能給客戶講清楚大數據流量及其模型是什么嗎?首先要自己深刻理解后,才能讓客戶去接受……真正的英雄,都是從本職工作成長起來的……未來機關各級干部如果沒有成功的項目實踐經驗,就沒有資格擔任管理者,否則一定是瞎指揮。自己搞不明白,開會做不出結論,沒有實踐經驗而造成管理復雜。當然,我講的是明天的問題,今天還可以擔任,所以大家需要補課,各級干部一定要在實戰中去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摘自任正非于2014年7月在華為“后備干部項目管理與經營短訓項目”座談會上的講話
伴隨著華為在海外市場的迅速崛起,華為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對干部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那么,干部應該從哪里來?怎樣盡快地培養出足夠的干部,以應對華為事業的需求?對此,任正非說:“現在我們需要大量的干部,干部從哪里來?必須堅持從實踐中來。如果我們不堅持干部從實踐中來,我們就一定會走向歧途。是不是外來的‘空降部隊’就一定不好呢?很多公司的歷史經驗證明,‘空降部隊’也是好的,但是其數量絕對不能太大。”
任正非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說,華為的干部主體,還是要從內部培養與選拔起來。其實,華為也曾用過“空降兵”,比如,華為曾經從哈佛大學招聘過幾名博士來做管理,但這些“空降兵”所帶來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和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適應華為的實際情況,因而并未實質性地提升華為的競爭力,也讓這些“空降兵”認為未能在華為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為此,任正非更加注重從內部挖掘大量基層人才,以避免“空降兵”的水土不服。實際上,在華為,幾乎所有高層管理者都不是直接提升上去的,每個高管基本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培養起來的。這些既有基層工作經驗,又有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干部,潛能巨大,因為他們更熟悉華為文化的基因,認同公司的價值觀,了解員工的工作狀況與想法,遠比“空降兵”實用。
在干部培養方面,為了能夠充分挖掘每個員工的潛能,華為設計了一套著名的五級雙通道晉升模式。也就是說,在華為內部,每個員工都會面對兩條不同的職業發展道路:分別是專業通道和管理通道。這兩條通道是平行的,沒有交叉,所有員工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和意愿,為自己設計切實可行的職業發展生涯。每個通道又分為若干等級,只有連續3年績效達到12分的員工,才有資格申請晉升到更高的一級,從而保證了優秀骨干被挖掘出來,并在公司中脫穎而出。
另外,如果有的員工感覺自己能力很強,不想放棄另一個通道,那么,這個員工也可以選擇雙線發展。如果其領導能力或人際關系能力相對較弱,那么還有技術等級資格做保障;假如員工覺得自己的技術等級資格相對較弱,還可以轉向管理崗位。
同時,為了留住那些有豐富經驗的資深技術骨干,華為還規定:員工一旦達到資深技術專家的級別,即便沒有擔任任何管理職務,同樣可以享受公司副總裁的薪金和職業地位,有權調動資源。
任正非帶領下的華為人,長期保持務實的精神特質,確保華為在經營方面穩健地前進,或許正與任正非提倡的這種“干部要從實踐中來、從基層中來”的理念有著內在聯系。
無獨有偶,馬云在1999年創立了阿里巴巴,經過15年的發展,阿里巴巴于2014年9月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創美國市場最大的IPO紀錄。成功地帶領阿里巴巴走向輝煌的馬云,也很注重從內部培養員工與選拔干部。針對企業對于人才的培養,馬云曾說:
“關于挖掘內部人才的問題我是這么看的,永遠要想辦法找到在你公司內部會超過你的人,在公司內部找到能夠超過你的人,這就是你發現人才的辦法。如果你找不到問題,則一定是你的眼光有問題,你的胸懷有問題,可能你的實力也有問題。所以我覺得要在內部找到超過自己的人。
“你相信這小伙子,這個人,三年五年以后一定超過自己,找出這樣的人來。今天,他也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一定有這樣的潛力。第二個,從結果上判斷他,從過程上判斷他,從他邊上的人判斷他,但是還有很重要的是讓他給你推薦他認為最優秀的人,從這兒判斷他是不是優秀的人才。”
在阿里巴巴,任何一位員工只要被挖掘出來,被馬云認為是“可塑之才”,就會得到公司的大力培養和重用。同時,馬云也會給這些員工提供各種培訓機會,讓他們在不同的業務部門里體驗,使他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接觸到不同的業務,從而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一旦這些優秀員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將才”“帥才”,就意味著阿里巴巴的競爭力將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另外,在從內部選拔人才方面,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比如,柳傳志培養出的幾位重要接班人,包括聯想集團的楊元慶、神州數碼的郭為等人,無不是柳傳志從內部、從基層選拔出來的,而這些起于“州郡”和“卒伍”的“帥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業績證明了柳傳志在識人、用人方面的睿智。
總之,在當今市場競爭激烈的時代,注重發現人才、選拔人才,尤其是從內部挖掘優秀人才,考驗了一個企業家的用人智慧。在這方面,任正非、馬云、柳傳志等人給我們提供了可資學習與借鑒的寶貴經驗。
微語錄
企業不要迷信“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而要積極地從實踐、從基層中選拔優秀員工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