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業后,工作局面是怎么打開的:出成績的員工各有高招
- 金剛心
- 6526字
- 2019-01-05 00:15:47
第1章 開發市場時,幾個反復、必用的招數
——只要做業務,年青人就不得不去突破的思路
在開發市場時,不少人會不知不覺中出現這種現象:表面上我很勤快,也很用心地去開發新業務,可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在回避、在躲避、在逃避著幾個關鍵的環節。
總結發現:
不管我們需要開發什么內容的業務,都有幾個必然要反復面對和突破的思路。
小提示
年青人做業務難,通常是因為不知道一些基本的環節和思路,或者知道了但不熟悉,或者熟悉了但是沒有當重點來抓;
年青人做業務部門的領導難,通常是因為不知道怎么帶一線業務員走出這類業務瓶頸。
畢業十年內,大約四成的人只有做業務才有飯碗。但是進入崗位后,很快就有一個難題擺在面前:“天吶,很多業務能力只能靠我自己摸索啊?很多業務渠道都要靠我自己探索呀?公司給的培訓和幫助比我想象的要少得多?!?/p>
于是很多人雖然工作多年,可一接觸業務,依然會感到迷惘;有的人甚至做業務多年,都存在摸不清楚做業務最基礎的那套思路的現象。
小提示
做業務有一套很基本的思維套路,很簡單的幾招,可是很多人總會搞不清楚,或者做不到位。企業里的培訓似乎也經常說不透徹。
于是,如何打開業務局面就成了很多員工天天郁悶的事;如何使基層業務員工作狀態從“業余”進入“職業”,也成了業務部領導比較頭疼的事。
那么,“業余型”業務員往哪使勁才有出路呢?
有調皮的學員和我說:“說高雅一點,我們這些人的出路很多、很寬廣,這些路在大道理里、在小說里、在夢里,就是不在我們的現實里。說俗一點,我們公司里小員工的出路就像便秘,使了很多勁也只出來一點點;有時更像難產,怎么努力也出不來。”
還有人在QQ的簽名欄里這么寫:“我的出路,為什么總在施工中。”
不,不是這樣的,出路一定有的,因為實用的辦法已經被一些普通員工實踐出來了。
下面精選一位普通業務員工打開銷售局面的案例,體會方案里每一個細致的工作方法,你的思路會開闊,心思就會敞亮,至少會讓自信多起來:“原來,在我的工作中,想不到的思路和出路還挺多。原來,出路也可能就藏在身邊??!”有這種感覺的人也包括老板們,一位做老板的同行說:“普通員工老怕自己的工資上不去,老板最怕員工掌握的能出成績的工作方法上不去?!?/p>
※案例※
明星業務員是公司里的金元寶,業績老做不大的業務員則如同一根草。業務員的實戰功力每增加一分,企業的現金流就跟著漲一截。下面看看這位小業務員是怎么由“草”變“寶”的。
這位學員不停地在一家家大小公司之間穿梭。很多女士也喜歡在一家家時裝店穿梭,但是他做辦公室用品銷售時,沒有本事這么休閑。
他時常會吃閉門羹,公司玻璃門上掛著牌子:“謝絕推銷”。他說:“每次看到這個牌子,就忍不住聯想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碑斔犝f有人私下里形容他們為“蒼蠅”后,心更累了。
業績出不來,收入就會比普通文員還要低一些,于是心再累也不敢不硬著頭皮、厚著臉皮出去拜訪。開始做業務,誰不要經歷上面這些呢?這些經歷曾讓多少做業務的人一批接一批“人累心死”!
他的部門領導也沒閑著,老給他們注射“精神興奮劑”:“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p>
后來,他改變了心態和做法。慢慢地,他可以在各個公司之間自由穿梭,業績也隨之而來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又用了什么新辦法呢?
摘一段對話,可以窺一斑見全豹。我們曾經把這些對話多次拿出去,很多學員都覺得很受益。記住了他的成長經歷,基本上就掌握了做業務過程最關鍵的步驟,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做業務中常出現的漏洞。
他說:“做業務時,每一個環節里的感受,我都吃得太飽啦。比如剛開始做業務那段時間真的很可憐,拿起電話來,還沒撥號碼,心先突突狂跳起來。我又不是單相思時求誰愛上我,用得著這么緊張嗎?可是怎么自我調整都沒用,心情最舒服的時候竟然是電話那邊沒人接,是不是很可笑?拜訪客戶前,腿上像是綁了大沙袋,上身重得要命,腿似乎都撐不起來,唯有屁股不離開椅子才舒服。”
接著他就發出了那句著名的感慨:“哎,做業務真難呢?!?/p>
他遇到的這個現象很值得多研究,新業務員都會遇到這類情況,老業務員也會偶爾陷入這種狀態中。做了領導后,更要面對部下的這些困局。
他的老板信奉另一句在全世界都很著名的生意經:“哪一個客戶才是最好的?答:永遠是下一個。GO! NEXT! ! ”于是他總要硬著頭皮去尋找“下一個”。
越找越迷惘,隨之心里的挫折感也越來越強,于是就老在想一個問題:“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銷售?”一回到家里看到日歷就發怵,上面那個用紅筆標出的日期隨時在提醒自己又要交房租啦,可憐的他不得不又去想:“不做銷售我也做不了別的啊,真郁悶啊?!?/p>
我問他:“后來,你是怎么走出這一困局的呢?”
他說:“職業呻吟那個概念給我很大的觸動。我開始嘗試著說那句滾一邊去?!?/p>
小提示
如果你正處于做業務難的狀況中,分享一個經驗之談。
拿出一段時間,做兩件事情:
一,思緒和感受從疲憊的心里滾滾而來時,馬上對它們說:“滾一邊去,別糾纏我?!边@樣一步看似滑稽好笑,但是少了這一步,業務就會難啊難。因為年青人做業務很容易出現心疲憊的現象,心一累,做業務最大敵人就站在了眼前。我的同行有一句話說得很實在:“你不拿出辦法和這個敵人戰斗,就等于你不是做業務的料?!睉饎龠@個敵人有多種辦法,下面的案例里還會提到。
二,反復體會業務環節中那幾個必用的思路。我的一位朋友是多家外企爭搶的銷售負責人,他對此有一句很實在的話:“做業務秘訣有二,一看你能在困難和疲憊中拿出多少新狀態,二看你在關鍵環節上下多少功夫?!彼貏e強調:“做業務不需要滿腦袋經營管理的道理,這些東西很容易把自己領進無效環節里?!?/p>
我還想知道更多。
他說:“那首歌怎么唱來著?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我的歌叫‘特別的人有特別的招’——沒動力出去做業務時,就在心里做業務。”
我說:“說細致點?是用了‘心里對話法’吧?”
他說:“是的,就是心里對話。坐在椅子上不想動時,我就在心里和客戶對話,在心里和客戶胡吹亂侃;要不就在心里和客戶打電話。真的很神奇,這么做多了,拜訪客戶前腿也不重了,拿起電話時心也不亂跳了。我一下子變成老江湖了。只是有一次坐在公交車上,又在心里和客戶侃大山,結果坐過了站。幸好沒在路上這么做,不然被車噌一下就代價太大了。”
小提示
“心里對話法”是人際交流前的準備工作。這一招用處很廣,可以在上臺發言前對著萬千觀眾海聊,可以在給領導匯報前和領導拉拉家常,可以相親前和心愛的人一起喝喝咖啡,看看電影,也可以在做業務前對著客戶那張嚴肅的大臉說些輕松的話??傊?,要見誰,就提前在心里看到對方清晰的表情,聽到對方清晰的聲音,然后無拘無束主動和對方說說話。
業務員心里迷惘時,是可以通過企業HR、業務部培訓專員做的“假設體驗式培訓”等辦法來緩解的。如果這些方法暫時沒有靠近你,那就多研究一下“心里對話法”吧。
下面再摘幾段對話,看他做業務的過程還有什么別的高招。我們給數以千計的人做過職業規劃,發現職場里有出息的人一定有幾條得心應手的工作方法,這些出成績的方法也是普通員工不一定都知道、都領悟到、都在做的。
聽我詢問,他講了一招:“以前我去見客戶,老是苦惱于沒話可說,老是沒話找話,既不自然、效果又不好?,F在不是吹,我對客戶的心思比以前敏感多了,知道了客戶的心思就好辦事,貼近客戶的話題、做法就如大江之水,連綿不絕?!?/p>
我問:“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說:“簡單,用大信封就搞定啦。我遇到一個問題,不管大還是小,只要遇到為難的事情,俺就寫在紙條上,然后丟到一個大信封里。過一段時間再一看,你說多有趣,有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有的小問題看多幾次,就感到沒那么為難了?!?/p>
小提示
用大信封裝小問題,這個辦法很簡單、很受用,特別適合新員工提高業務成熟度時使用,也特別適合部門領導帶動部下時使用。我們把這個做法叫“記憶中淘金”。想想看,每一次回顧業務上的問題,是不是就相當于重新做了回“業務”,多次回憶的人要比不回憶的人“業務”量高很多。生意經里講:“業務量”與“出成績”相輔相成。
他接著說:“這個辦法使用后,慢慢地,我發現我比以前聰明了,能比較多地與客戶的心思對接上?!?/p>
他這個轉變很值得研究。做業務的人有兩個最怕:一最怕反復拜訪同一個客戶時沒話說;二最怕把客戶當傻子對客戶滿嘴跑火車??伤F在卻能走進客戶的心思里,那他憑什么轉變那么大?據說在大學生的感情世界里,很多人很容易就能走進異性的心思里,被稱為萬人迷;但是在生意世界里,只聽說過給別人訂單的人容易成為業務員眼里的萬人迷,很少聽說過小業務員很快就走進客戶的心思里迷住客戶的。
我怕他吹牛,就請他舉個例子:“你怎么走進客戶的心思里去的?以前好像不是這樣,現在是怎么做到的呢?說說這里的高招,讓更多人學學?! ”
“找個例子,讓我想想?!彼忉專扒靶┤兆邮乔槿斯潓Π??這個節日好像沒我們做業務的人什么事對吧?不,對我很有用。我選了一個很漂亮又實用的筆筒,上面插了兩只花,我一見我的客戶就說:如果你已經收到了九十九朵玫瑰,我這兩只小花朵就是給你錦上添花的;如果你暫時還沒收到一朵花,那我們公司做你的第一個送花使者?!?/p>
我問:“這就是你的高招?”
他說:“老師過獎,這是我常用的招?,F在每次去拜訪公司,我都學乖了,不像以前那樣只知道纏著能給我訂單的那位;我一有機會就和我的客戶周圍的小員工也說上話。這樣做用處可大了,于是前幾天偶然聽到這個客戶和她們公司的女孩子談論情人節,羨慕別人老有花等著。我不忍心這么好的女孩沒人關懷,于是就有了前面的故事?!?/p>
小提示
生意經里有講:記著別人的臉容易多熟人,記著別人的興趣容易多朋友;記著別人的心思容易多知音,記著別人的人品容易多知己;記著別人的“好”容易得助力,記著別人的“長處”容易得助手;記著別人的事業心容易得合作伙伴,記著別人的“性感”和“權財”容易犯錯誤。
我知道他只要堅持做前面的七條中的幾條,業績肯定會出來。
他說:“我沒老師想的那么高深。我沒法不這么做。客戶沒心思介紹熟人給我,我的業務肯定很容易死火的。因為你知道的,有些公司會在門口掛個拒絕推銷的牌子的?!?/p>
我知道他這樣做業務,公司門口的牌子就只會擋住別人擋不住他了。但是我還想知道這個過程中的細節,他就告訴我:“以前一個‘拒絕推銷’的牌子就把我擋住了,讓我心里好多天都有后遺癥。現在我聰明起來了,我不推銷,我來看看朋友總可以吧?但是我哪來的那么多朋友呢?只好使用朋友介紹朋友這一招了,接著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我問他:“你是怎么認識陌生公司里的第一個人的呢?”
他接著說了一個做業務的人必須懂的高招:“就拿上面那個客戶來說吧。我在情人節在筆筒里插花,我不求她馬上訂幾個新筆筒,她需要訂產品的時候能第一個想到我就好了;她被我感動時能給我介紹一兩個她的同學、同行什么的就更好了。然后我就按圖索大馬(按圖索驥)。去了我就想辦法再多認識一兩個人,至少也要給一兩個人混了臉熟,一下子沒機會混個臉熟,我也要想辦法靠過去,在別人嘮嗑的地方多呆幾秒鐘?!?/p>
這些細節給了我很多觸動。我又忍不住問他更細致的東西:“你摻和到別人的聊天圈子里,人家不煩你?”
他說:“為什么煩我?沒機會推銷的時候,我就做個一直笑呵呵的綠葉,當個不被別人討厭的聽眾。我不會打斷她們的對話,只會在中午休息或者快下班時隨著她們嘻嘻哈哈一下?!边@段話似乎很尋常,但這是生意經。我記得一位朋友以前也使用過這一招,有一天晚上他在包里揣了兩瓶可樂,他說趁客戶今晚值班,和客戶吹牛去。
我立即把他的這段話“記”下來,它讓普通業務員的生意經變得鮮活,將來肯定有更多的存在業務困惑的人能從中受到啟發。
他知道我這么做,有點不好意思,態度也回歸了謙遜:“我這點經驗算啥,別人才厲害,做業務沒幾天就學會了老業務的三字經。”
小提示
臉皮厚,善纏人,不死心;觀察多,總結多,辦法多。認識人,熟悉人,感動人;少坐著,多走動,勤偷師;心一難,步步難,難上難;心一輕,話就多,思路活。等等。
他想就此結束,但是我知道能有這兩招的人,肯定還有更多的招在用。
果然不出所料。
被我引導多了,他又說出了一招:“我如果早一點作‘客戶交往的筆記’,我的業績肯定比現在好得多。過去我只會作客戶記錄,老生常談的東西一記完就基本上和廢紙一樣啦。所以有些客戶因為我沒有及時交往,就丟了。有的客戶錯過了最佳挖掘的機會,也白忙了?!?/p>
接著,他跟我談了一個講解“客戶交往的筆記”故事。他說:“我現在專門記錄細節,而且我還會經常重復看筆記。有一天我翻看我的記錄,忽然看到有一個‘客戶交往記錄’里記著她的字挺漂亮,我就盯著這一條記錄看了又看,就像老師老說的,看多了‘招’就出來了。有一天我一進那家公司,就對管辦公品的‘朋友’說:路過這兒,過來看看你。我們新進了一種辦公筆,寫起來手感可好了,你的字那么漂亮,用這筆算是寶劍配英雄了。所以拿一支給你試用。本來我心里準備好的話沒這么溜,不知道怎么的,話出來就是這些了?!?/p>
說到這里,此案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這個案例很典型,他采用了讓業務出業績的三個必須的方法。
小提示
我們曾經研究過不少做業務的人,發現業務做得好的人,都是三個辦法常用的,至少也有一個用得很多。而業績沒什么起色的人,做業務中很少使用本案例中的三個方法,而他不同,三個辦法都用上了。
如果站在生意經的角度看他做業務時用的三個必須的辦法就是:
這小子好會找借口和人套真誠;這小子好會開發人脈;這小子好擅長記錄業務檔案。
如果站在文化的角度看他常用的做法,能得出這個結論:做人成功帶動做事的成功。
案例中還談到了“客戶交往筆記”,這里順便多談一點。這個筆記沒什么復雜,不會讓人一看到客戶檔案這幾個字就覺得心里發緊,立即聯想到一大堆的欄目等著自己去填。
其實只要記住“一個關鍵點”,就能讓“客戶交往的筆記”越記越有用。這“一點”就是:今天,我與客戶的哪些細節打交道了?
小提示
我們曾經把這個“關鍵點”拿出來,讓一些做業務沒兩年的學員體會。問題馬上就暴露出來了。大家一看這個關鍵點就有點發懵,接著說出的細節也很老套,或者籠統,不像本案例中的他有這么多“真正的細節”。如此就可以斷言:好些業務員覺得業務太難做,障礙太多,其實真正的障礙還不在客戶那里,而在自身。說通俗點就是:“你對業務員的基本功知道得也太少啦。領悟的東西這么少,做業務時肯定障礙多。如果出不來業績又總在外面找原因,不去面對自己的漏洞,那你的業務能出成績,肯定得前世積了德、今世有貴人幫助才行?!?/p>
最難為業務員的是,他們這個漏洞在公司也得不到修補,公司常用的培訓能涉及的“實用基本功”的往往比較少。
順便多說一下,我的這位老學員長得很普通,眼睛靠耳朵近,離鼻子遠。工作也很普通,如果他今天去參加湖南衛視的電視相親節目,臺上和姑娘并排而立的“丈母娘”一定擔心他的錢途和前途:“這孩子實在太普通了,十年八年怕是在職場混不出個樣子來。我閨女跟了他讓人不放心呢。”——在本案例的最后說他的長相和氣質,是想和更多人說這個普通的結論:他行,別人也應該行。
說到這里就對本章內容做個小總結——畢業十年內,很多人做業務不得不面對一個不舒服的職場狀況:薪水長時間在中低層次里徘徊,工作心情時常被不舒服纏繞,找出路的愿望每一次升起來,結果進入的都是狹窄憋悶的小空間。
怎么辦?
本章內容中案例給了一個很好的提示:
學習經驗是個辦法。
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出成績、多出些成績的經驗是良藥。
小提示
我總結過多位從普通員工做到銷售精英的人的經驗。匯總起來可以用其中一人的話來表達:“做業務最重要的環節是先少想,多去做;做的過程中一次比一次向關鍵環節靠攏。因為出成績必須告別在無效環節上的呻吟,懂得在關鍵環節突破?!?/p>
本章舉這個普通業務員出成績的例子,還有兩個特殊的原因:
● 畢業后好多員工出不來成績,就怪企業支持不夠,而不是怪自己出成績的辦法太少。這種現象在一線員工中特別明顯;
● 因為好多一線小業務員做得心里很累。我們在這么多年的職場觀察里發現:他們特別需要在關鍵環節上多一些培訓和更多一些的關懷,如果企業給不了關懷,多給些關注也會讓小業務員戰斗力提升不少。
針對這兩點原因,有一句話是每個企業家都想對員工說的——誰都是可以讓工作出成績的,只要自己多用心一點,在關鍵點上多做一點(就像本節提到的案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