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教育還是遺傳
- 老師媽媽
- (美)艾拉·弗朗西絲·林奇
- 4051字
- 2017-07-10 15:08:51
正常的孩子都能力齊全。每人都有相似的基本天性、推理和意志、工作的天分,但是這并不是說這些孩子在心靈方面相似或一樣,以使大家都能成為圣·弗朗西斯或者莎士比亞,這與其說是可能,不如說是愿望。但是這確實也說明人類在一方面或另一方面,有與榮譽和事業(yè)成功的相似天賦,不管他們的工作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我們最神圣的工作就是找到孩子能做的,然后因材施教。孩子出生以后,可能成為好人,也可能成為壞人,他最終成為光明使者還是惡魔取決于環(huán)境,即教育。影響他身心的任何東西,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只有大腦相對普通,天性會因為環(huán)境不同而多種多樣。就算千萬分之一的大腦才能發(fā)展全面,大腦也一般不會讓人失望。但讓人困惑的是,大腦看起來很小氣其實卻大方,看起來慷慨卻很節(jié)約。在這樣的矛盾中,或許也能看出神圣的“機會均等”法則,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別的優(yōu)點,因此也有這種優(yōu)點對應的弱點。這種弱點常被粗心地看作缺點,這種情況在學校里普遍存在。神童的危險在于過度開發(fā)的大腦會欺騙身體,對知識的索取會取代對同齡人、務實及身邊世界的健康的興趣。為了使他成為一個教育良好的人,而不只是一個失衡的學者,他需要穩(wěn)定的指導和理性的控制。相反,發(fā)展緩慢的孩子,他的學校生活是精神上的屈辱史,他會被同學們嘲笑和欺辱,為了不讓他淪為命運的受害者,需要給他持續(xù)鼓勵。心理學家都明白這個孩子的天賦是慢生長、長壽、強大型,在森林里就茂盛成長,在花盆里就萎縮,而且他對教室里腦力活動的適應能力,可能還不如讓一只大象去刺繡。他自然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留下了讓人震驚的絕技。
有的孩子愿意背誦,因此很容易接受“知識就是教育”的謬論,他的人生之路也會很順利。有的孩子有運動天分,他需要明智的指導和不懈的自律,才能避免自滿于類似動物嬉戲的體育。而樸素天然的孩子,在他身上只能看到常識。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在那些想把鷹和鵝訓練得一樣的學校里,這樣的孩子受的傷害最少,也最不會搞砸自己的生活。
每一代社會都肩負著處理一大批流浪者的責任。這些流浪者的人數(shù)本應毫無疑問隨教育在減少的。這些可憐人就算不聰明,也本應被訓練得安全可用。如果他們旺盛的精力得到穩(wěn)定的指導,一些甚至可能成為文學天才、科研先鋒或者領導人。我們都見過發(fā)展遲緩、不正常、違反常規(guī)或遲鈍的孩子,他們共同的問題都可追溯到早期缺少紀律的成長環(huán)境。
在公立學校最近關于正常和遲鈍孩子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針對某些遲鈍情況給出了以下解釋:
1.孩子有咽喉鼻病,妨礙了發(fā)展;
2.孩子緊張易怒;
3.孩子晚上也可以看電影;
4.孩子鬼鬼祟祟、陰郁、自私。
對比報告表明正常和成功的學生一般來自良好的家庭,有關心他們學校進度和家庭教育的父母。
用“智力缺陷”說一個生來大腦就不健全的人,很平常也很方便,但是業(yè)內權威們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宣稱,很多智力缺陷,是由于早期性格成型時期,父母的忽視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個人對社會的價值不應只由智力標準衡量,因為獲取并理解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只是大腦素質的一種。盡管這種半遺傳,半由教育、經驗和學校學習獲得的能力是大腦最重要的功能。然而這種能力本身并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而需由其他較為低下的本質和可培養(yǎng)的個性支持和控制。個人獲得和儲藏廣泛知識的能力,不能彌補意志和情緒發(fā)展不足導致的失衡。因此雖滿腹經綸卻沒有道德和靈魂的人是社會的危險分子,應該被隔離。
另一方面,常有人因為詞語缺乏、理解緩慢、信息不足而沒有通過普通智力測試。但是這些人常識豐富,善于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并有工作能力養(yǎng)活自己。這種那種或刻意或自發(fā)的紀律,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鍛煉意志力、堅定和可依賴性。這些特點合起來就是一個守法公民,他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追隨者、下屬和助手。
我問一個在智力缺陷檢測方面經驗豐富的女性,低能的比例是否與貧富有關?她回答說貧富都一樣,但由于環(huán)境不同,富人似乎更嚴重。“這些可憐的孩子,”她說,“從頭到腳都有人照顧。盡管他們的自救方法就是做自己的事情,還是有人為他們做了所有的事情,以至于他們的無能越來越明顯,而窮人因為受制于環(huán)境,能做自己的事情幫助自己,他們的不正常就由外而內改善得很好。”
孩子過分呆笨或智力不足,常常是父母忽視培養(yǎng)的借口。孩子可能有明顯的缺陷,像弱視、弱聽、呼吸問題或其他阻礙成長的生理疾病,但除非專家明確診斷為低能或不可治愈,否則都應該給予孩子必需的訓練。許多弱智兒童在我們忽略或發(fā)現(xiàn)的某些方面其實極有天分。我們可以列出很多名人,他們也一度被學校認為愚不可及或者不可救藥的遲鈍,可是那些評價他們的人卻忘了,也可能他們從不知道,橡樹的種子發(fā)芽比南瓜的種子發(fā)芽需要更長的時間。
孩子初來世上時,身體尚未發(fā)育,照料者往往更注意他們健康和力量的發(fā)展。因此智力在童年早期尚未發(fā)展的說法,在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內仍然合理。而除非特別注意,否則發(fā)育遲緩將是永久性的。像初生的嬰兒離開特殊照顧和養(yǎng)育就沒有力量成長一樣,弱智如果缺少照顧和培訓也無法改善。
教反應快、學得快的孩子當然令人愉快。但是努力用耐心、明智和堅持喚醒遲鈍兒童心靈的人,某天會看到孩子的靈魂和智商就像睡蓮一樣,從爛泥里長出的死褐色的嫩芽里開放了,芬芳撲鼻。
但是如果在明確和長期的培訓后,我們仍不得不接受智商缺陷這個事實,那就應在現(xiàn)有條件下,幫助尋找孩子所有可能的能力,即使智商有限,也使他有一個充實、相對快樂的生活。至少不幸是相對的,智商缺陷遠沒有高智商壞心腸危險,父母仍可從這種不太高尚的想法中獲得安慰。麥考利說過:“降臨人類的災禍,十有八九是因為高智商和低俗欲望的結合。”讓我們更歡迎低智商和高尚欲望吧。
有個中世紀的故事,講一個人由于只有自己找不到熱愛上帝的方法而非常痛苦。給他提供住處的修士們,可以禱告、傳道、抄經書或整理花園,雖然他的熱情和虔誠不輸任何人,卻做不了這些事情,甚至日復一日記不住最短的禱文,連豆子和雜草都分不清。他的渴望終于促使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把自己唯一的可憐天分算作禱文如何?后來,一個聰明人來教堂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個傻子在祭壇前翻跟頭,還一邊高興地大喊:“我會祈禱了,我會祈禱了。”那些明智的修士并沒有干涉他。
想象一個夏日早上,一個靠在門上、穿白法蘭絨服的高中高年級學生,正和幾個女孩閑聊。他的爸爸走出來說:“我看到你奶奶正在那邊山坡上挖土豆,你何不去幫幫她,然后回來和我們一起吃晚飯?”不馴的年輕人像領子廣告的主角一樣,抬起下巴,拉長調子,把他的口頭禪說了出來:“叫我去挖土豆?不可能,沒門!”這個場景可和前面那個傻子形成鮮明對比。
謹慎的父母有時會任由不健康的孩子自己發(fā)展,因為他們誤以為嚴格的紀律會阻礙恢復。而一味順從孩子,其實對其身心都不利。一個博士曾研究過一千個家庭的獨生子女,也研究了一千個來自四個孩子以上家庭的孩子,發(fā)現(xiàn)前者身體正常的孩子比例是百分之十一,后者是百分之六十九。前者的疾病主要由于溺愛、孩子緊張以及消化道不適。大腦和身體的關系是大腦更強。一個衰弱的身體可以有一個有序的大腦,這可由數(shù)不清的偉人證明。比如尤利烏斯·愷撒、威廉·奧蘭治、腓特烈大帝、蒲伯、斯科特等。
罪犯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成的,道德和舉止都不能遺傳。看起來像遺傳的邪惡,只是后天壞榜樣教會的壞習慣,或者父母的過早忽視導致先天性惡習不斷發(fā)展。多小開始學習都不為早。一個媽媽為自己嚼煙草的七歲孩子辯護,說他遺傳了這個嗜好。可他兩歲時大概是這樣說:“看爸爸。”然后模仿爸爸的樣子,用舌頭當作咀嚼物鼓起腮幫子,搖搖晃晃跑到門口猛吐唾沫。另一個七歲的孩子會套馬騎馬,大家都認為他是天生的馬術師。他一歲左右就坐在爸爸的膝蓋上騎馬、拉韁繩。開始走路時,這個孩子最喜歡拿著繩子、鞭子或者媽媽的圍裙帶子假裝騎馬。如果這個孩子從小除了電車什么都沒坐過,沒騎過馬,還會有誰認為他是一個天生的馬術師?
父母不能把責任推給一個祖先,除非那個人曾給孩子做過活的壞榜樣。對和錯不是天生就懂的,需要學習。正義就像讀和寫一樣,是后天習得。誤入歧途的孩子,最大責任在于父母因無知或忽視,在孩子早期沒能進行良好教育。
或許前面的專題可以這樣總結:個人是否能在社會上找到合適位置,僅小部分取決于天生智商。而智商又會因缺少道德意志和好習慣而降低,結果應該叫作弱智,這個時候智商便微不足道了。大量檢測表明,那些測試成績“弱智”的人在社會上適應得很好,而另一方面,那些測試成績優(yōu)秀者卻由于情緒不穩(wěn)定對社會毫無價值。
孩子入學前的幾年是可塑期,許多家庭錯過了這段時間,這是導致孩子生活失敗的主要原因。這些原因還包括懶散、粗心、沖動、意識模糊、無法保持注意力、無法持續(xù)工作,以及不能從自己或他人的錯誤中受益。這些失敗的原因都是七歲前養(yǎng)成的習慣的惡果。遠見、審慎、緊急處理能力的重要性,都不低于學習能力。沒有這些能力,智商不只沒用還可能有害。因此,說缺少紀律會導致缺少這些能力是合理的。畢竟,“大腦”并不比穩(wěn)定的情緒、自制力、可靠性、目的性及毅力——這些特點都是早期規(guī)律性教育的結果——更有價值。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提高個人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以及對自己可能遇到的任何情況的調節(jié)能力。因此早期就應該訓練他這些事情。否則情況出現(xiàn)的時候,他便會像個笨拙的新手,無法通過殘酷的考驗。在混亂和有序的政府之間,天堂與地獄之間,黑暗與光明永無休止的暴力,被我們的媽媽們以只勝不敗的好家教成功平息了,我們見證了我們時代的這一切。每個有秩序有紀律的家庭都是文明失調的克星。
如果你能在孩子七歲前認真教導他,以使他快速執(zhí)行你的命令,立刻停止不能做的事,不叛逆,不質疑你的權威,不問你為什么那樣要求,不抱怨,不生氣,不發(fā)脾氣,能夠助人,懂得尊重,有愛心,會思考,你就不用擔心他的未來了。你孩子的教育已經完成了四分之三,你只要繼續(xù)做你已經開始做的就行。如果在這些之外,你還用我說的這種簡單徹底的方法,教他們使用五官,幫助他們習得詞語和常識,你的孩子不需要書本就能完成教育。即使不進學校沒有老師,他們也能熱切地繼續(x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