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刻骨銘心的修煉

田同生

擺在您面前的這本《百馬人生,跑向紐約》是我和十川合著的第三本繪本書,述說的是芝加哥馬拉松和紐約馬拉松。

跑完100場馬拉松是我人生的一個目標,我把第80場放在了2016年11月6日的紐約馬拉松。

之前,我已經跑過三次紐約馬拉松,每一次都是刻骨銘心的修煉!

一場被取消了的比賽

第一次是在2012年11月。

出發去紐約前,我從電視上看到百年一遇的颶風“桑迪”強勢登錄美國東海岸,襲擊了包括紐約、新澤西在內的很多地區。當時已造成50人死亡,820萬戶停電,人員和財產損失都很嚴重,且災情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颶風的消息令我忐忑不安,紐約馬拉松還能舉行嗎?

后來,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表示盡管桑迪颶風重創紐約,但紐約馬拉松會正常進行,以展示紐約人民經歷“9·11”之后堅韌不拔的精神。

有了市長的保證,我們一家三口便于11月1日來到紐約。然而,就在距比賽僅剩36小時的時候,布隆伯格最終改變了主意。

當時,我正坐在紐約一家酒店的大堂里,周圍都是來跑馬拉松的跑者。

一開始,賽事取消的消息對跑者們的沖擊很大,但后來大家都坦然地接受了現實。對所有人來說,生命和正常的生活比任何一個馬拉松賽事都重要。

figure_0008_0001.jpg

11月5日,也就是原定的馬拉松比賽日,數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自發地聚集到紐約中央公園跑步,途中還有志愿者在高喊“加油”并送水,根本看不出那是一場被取消了的比賽。我和來自巴黎的跑友文殊、波士頓的跑友蓬蔓各自戴著紐約馬拉松的號碼布繞著中央公園跑了個半馬。

事后,主辦方給所有跑者提供了兩個方案:一是退還200多美元的參賽費,二是保證他們的資格,延續到2013、2014或2015年的紐約馬拉松。在6萬多名跑者中,有32138人要求退還參賽費,21999人選擇參加2013年的紐約馬拉松,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年后穿越的終點線

2013年11月,我再次到紐約跑馬拉松,依舊是一家三口同行。

我住在第8大道與44街交界處的一所酒店,原本我以為可以到42街的紐約圖書館搭乘巴士前往史丹頓島。但主辦方通知說,我被分配到8:15去碼頭坐船前往史丹頓島。

一開始,我打算乘地鐵去碼頭,可是42街的地鐵站構造太復雜了,我在探路時在里面轉了向,找不到出口。如果比賽當天也這樣的話,我將會錯失紐約馬拉松的參賽機會。

太太看了相關資料后建議我打的士去碼頭。她怕我打的士時會出錯,還在一張紐約地圖上做了標注。

早上7點,我出了酒店,招手打的士。巧得很,我在酒店門口遇到一位同行的跑者。于是,我們倆就上了同一輛的士。

由于我2012年初報名紐約馬拉松時的成績還在5小時左右,所以被安排在第4撥10:55才出發。

figure_0009_0002.jpg

“從來不曾有過暖和的跡象。無論哪一次,肯定都是像魔女的心一樣冰冷的星期日。”這是村上春樹描述的11月份的紐約。

當時,我上身穿了兩件抓絨,下身穿了兩條緊身褲,頭上戴了一頂棒球帽,手上戴了手套。就這樣的穿戴,還是被寒風吹得直發抖。我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才起跑。

等待期間,我突然收到太太發來的短信,問我是不是沒有帶能量膠。

我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腰包,確實沒帶,這下問題大了,途中的補給怎么解決呀。我記得賽道中是供應能量膠的,但太太告訴我說到了18英里后才有。

我必須從10英里處開始補充能量,不然就可能完成不了比賽。太太說她會帶著女兒和能量膠乘地鐵到6英里的地方等我,也就是布魯克林25街附近。

我在25街看到太太和女兒在瑟瑟的寒風中站在一個路燈下,趕緊快跑過去把5支能量膠放進腰包里……

中午的時候,紐約出太陽了,照得身上暖洋洋的。到了下午又開始轉陰,還不時有毛毛雨光顧。

跑過最后的兩座大橋之后開始進入中央公園。我打開腰包,取出攜帶的五星紅旗,舉到頭頂向終點沖去。等待了一年,我終于穿越了紐約馬拉松的終點,太不容易了。

不是一個人的馬拉松

第三次跑紐約馬拉松是在2015年的11月。

那時,我們半年前剛剛創辦了一家理念為“輕松跑遍全球”的公司——跑哪兒,致力于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跑步賽事生態平臺。

這一次我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從維拉札諾大橋跑到中央公園了,而是帶領了包括家屬在內的數十人規模的中國跑團來跑紐約馬拉松。

最終,我以4:29:39的成績完賽紐約馬拉松。盡管,我的年齡長了兩歲,但我的成績和兩年前相差無幾。

此刻,我追求的已經不是個人的馬拉松成績,而是讓更多的人穿上跑鞋走出家門,踏上奔跑的健康之路。

北美出版的英文版《中國日報》用兩個整版的篇幅,報道了我所帶領的中國跑團征戰紐約馬拉松的故事。

每一個紐約馬拉松跑者的胸前都會佩戴一塊號碼布,號碼布的背后都粘有一條小小的細長塑料片,那是記錄跑者成績的芯片。當佩戴號碼布芯片的跑者通過馬拉松賽道途中的計時點時,那些計時點上的設備就會讀取這條芯片上的數據,從而形成跑者精確的比賽成績。我們在紐約見到了研發和生產該芯片的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并從此開啟了與這家世界級跑步賽事科技平臺公司的戰略合作。我們通過互聯網+軟件+硬件+社群的生態賽事平臺,為中國老百姓的大健康做貢獻,讓越來越多的跑者可以輕輕松松地參加跑步比賽,讓越來越多的賽事組織者們可以輕輕松松地舉辦比賽。

figure_0010_0003.jpg

紐約馬拉松結束的第二天,我們專程拜訪了紐約路跑協會。

1970年紐約路跑協會舉辦第一場馬拉松的時候,參加人數僅有127人,比賽路線也只是繞著紐約中央公園跑4圈而已。把它說成紐約馬拉松多少有點貨不對板,說成中央公園馬拉松倒是名副其實。如今,每年有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的近7萬人參加紐約馬拉松比賽。

我們相信,世上任何一個偉大的事物,都是從渺小開始起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华安县| 万源市| 买车| 康定县| 太湖县| 惠东县| 六枝特区| 南昌市| 康平县| 常山县| 江都市| 徐闻县| 临夏市| 司法| 乌什县| 海安县| 基隆市| 常宁市| 扬中市| 渝北区| 布尔津县| 临沭县| 湘潭市| 贡嘎县| 铜山县| 封开县| 武定县| 米脂县| 象州县| 柳州市| 江永县| 鄂尔多斯市| 库车县| 广元市| 鄱阳县| 娄烦县| 辉南县| 望谟县| 锦屏县| 遂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