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 你為什么那么在意別人的評價

關于我們如何獲得自我認知,很重要的一個參考標準就是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比如當一個人被上級評價為“聰明能干”時,多會變得心花怒放,但是如果部門主管指著某個下屬的腦袋,做出“朽木不可雕”的負面評價,這名下屬最可能的反應就是心情沮喪,覺得自己不太可能有什么好的發展前景。他人對自己的態度猶如一面鏡子,我們從中獲知自己的形象定位,并從而形成自我概念,這便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利所提出的“鏡中我”理論。庫利認為,人們通過與其他人的交往形成自我觀念,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關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們總是借助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形成關于自我的觀念。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往往是由別人對自己的態度所決定的,由此獲得的關于自我的印象被稱為“反射的自我”“鏡中我”。在心理學領域,這種現象也稱為“鏡像效應”。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鏡像效應”呢?主要原因有如下三個方面:

1.社會化的結果

所謂的“社會化”,主要是指首屬群體對個體的影響。一個人來到社會后與生俱來的只是生物人,這種生物人要變成思想情感豐富的社會人,必須經過社會化,而這種社會化主要就是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通過與他人、群體與社會之間的互動影響,從而成為合格社會角色的過程。其中影響最大最早的群體就是首屬群體,如狼孩的首屬群體是狼群,社會化的過程是狼群“社會化”的過程,其結果在狼孩大腦中只能形成自我的狼孩概念。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首屬群體是家庭,家庭中父母是重要的影響人物。庫利所言的“鏡”,也是各色各樣的,其中形成“鏡中我”最為重要的“鏡”是家庭,有些鏡子對個體的作用十分有限。

2.個體對“鏡子”的認知與評估作用

正如上述所言的,個體只對重要的“鏡子”作出反應,而對一些不重要的“鏡子”便會作出忽略不計的反應,使之不能進入“自我”。這就是說,從他人鏡中反映出來的我,只有經過生理我、本我或已有自我的想象、評價,才會被“自我”所接受,形成“自我概念”??梢?,“鏡子”雖然重要,但如何照、如何看也很重要??梢哉f,“鏡中我”并非個體所照看到的“我”,已被原有“自我”解讀過的“我”。

3.“鏡中我”還與“鏡外我”的地位、身份、名譽等有關

按理說,鏡中我與鏡外我應是一致的,但是鏡中我經過這面鏡子一照,就有了許多光的折射,使鏡外我變形,但個體不通過鏡子自己又無法看到鏡外我,即使能去看(如反省、反思等),也會受到其他因素(如原有的自我、經驗、認知結構等)的影響,也無法真正看到鏡外的我。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許多面鏡子來照,這樣全方位的照看,會使鏡中我與鏡外我逐漸融合。上述可見,“鏡外我”的地位、身份、名譽等會對鏡像效應產生重要的影響。

庫利的“鏡中我”概念將自我意識分為三個階段:

(1)設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為方式;

(2)做出行為后,設想他人對自己行為評價;

(3)根據自己對他人的評價的想象來評價自己行為。

比如說,關于你自身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是外向還是內向,是熱情如火還是冷漠像冰,是思維嚴謹還是擅長粗線條思考——如此種種的自我判斷,雖然你自身可以形成一套認知態度,但是你會更多地參考他人的意見,尤其是那些你比較認可的、權威人士的意見。比如,如果你的老板說你在IT行業發展將難以出人頭地,他認為你在交際方面更有天分,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銷售界潛力股,你很可能會質疑自己目前的職業選擇,甚至改弦易轍,作出更改職業方向的決定。

通過“鏡中我”理論,便可以理解為什么“人言可畏”了——如果一個人沒有強大的內心,多會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從而按照他人的評價去認知自己,以致認為自己真的是他人口中所說的樣子。假如這些評價是負面的話,自然會導致個體陷入自我懷疑或自我憎恨中,難以排解惡劣的情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江县| 北流市| 栾城县| 酉阳| 宜都市| 清远市| 江陵县| 海南省| 博乐市| 湘西| 长治市| 巴彦淖尔市| 洪雅县| 水城县| 城口县| 西青区| 蒲城县| 崇义县| 双牌县| 临朐县| 建昌县| 肥乡县| 遵化市| 花垣县| 新和县| 隆回县| 武清区| 岑巩县| 丰城市| 岑巩县| 澜沧| 兴业县| 武宣县| 东港市| 隆昌县| 拜泉县| 宣汉县| 睢宁县| 梧州市| 广汉市| 东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