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自己眼中的“我”與別人眼中的“我”

蘇格拉底晚年的時候,很想點化一下一名學得很不錯但卻缺乏自信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需要一個最優(yōu)秀的傳承者,他不僅要有相當?shù)闹腔?,還得有充分的信心,非凡的勇氣,來將我的學說傳承下去。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能幫我找找嗎?”助手說:“好的,我一定竭盡全力尋找,決不辜負您的信任和栽培?!?/p>

果然,這位助手一諾千金,他不辭勞苦地尋找著蘇格拉底事業(yè)的接班人,可是他找來的人都一一被蘇格拉底婉言謝絕了。有一天,當那位助手再次無功而返時,已病入膏肓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撫著那位助手的肩膀點化他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都遠不如你……”可助手仍然不明白,只是向老師保證:“我一定加倍努力,就是找遍天涯海角也要把最優(yōu)秀的人給您找出來。”半年后,最優(yōu)秀的人選還是沒有找到。助手非常慚愧,流著淚對老師說:“我真對不起您,讓您失望了。”蘇格拉底傷心地說:“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本來,最優(yōu)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了……其實,每個人都是優(yōu)秀的,差別就在于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fā)掘和重用自己……”話未說完,一代偉大的哲人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助手始終沒有理解蘇格拉底的話,他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蘇格拉底心中最優(yōu)秀的人,不禁令人感到惋惜。其實,很多人都像這名助手一樣,畢生都沒有客觀地認知自己。

關于客觀自我,心理學家魯夫特與英格漢提出“周哈里窗”模式,用“窗”喻指一個人的心,普通的窗戶分成四個部分,人的心理也是如此,人的內(nèi)在可以分為四個部分: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

開放我

左上角那一扇窗稱為“開放我”,也稱“公眾我”,屬于自由活動領域。這是自己清楚別人也知道的部分,符合“當事者清旁觀者也清”的邏輯。比如,我們的性別、外貌,以及某些可以公開的信息,包括婚否、職業(yè)、工作生活所在地、能力、愛好、特長、成就等等。

“開放我”的大小取決于自我心靈開放的程度、個性張揚的力度、人際交往的廣度、他人的關注度、開放信息的利害關系等。

“開放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評價自我的基本依據(jù)。

盲目我

右上角那一扇窗稱為“盲目我”,也稱“背脊我”,屬于盲目領域。這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卻知道的部分——可以是一些很突出的心理特征,比如有人輕易承諾卻轉(zhuǎn)眼間忘得干干凈凈;也可以是不經(jīng)意的一些小動作或行為習慣,比如一個得意的或者不耐煩的神態(tài)和情緒流露。自我常常察覺不到這些關于自我的信息,但是別人卻心知肚明。

盲目點可能是一個人的優(yōu)點,也可能是一個人的缺點,由于本人對此毫無知覺,當別人將這些盲目點告訴自己時,一般會產(chǎn)生或驚訝、或懷疑、或辯解的情緒反應,尤其當聽到的信息與自己的自我認知不相符時。

“盲目我”的大小與自我觀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關,通常內(nèi)省特質(zhì)比較強的人,盲點比較少,“盲目我”比較小。

隱藏我

左下角那一扇窗稱為“隱藏我”,也稱為“隱私我”,屬于逃避或隱藏領域。這是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部分,與“盲目我”正好相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隱私,不愿意或不能讓別人知道的事實或心理。身份、缺點、往事、疾患、痛苦、竊喜、愧疚、尷尬、欲望、意念等等,都可能成為“隱藏我”的內(nèi)容。相比較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隱忍的人、自閉的人、自卑的人、膽怯的人、虛榮或虛偽的人,隱藏我會更多一些。

未知我

右下角那一扇窗稱為“未知我”,也稱為“潛在我”,屬于處女領域。這是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發(fā)現(xiàn)。通常是指一些潛在能力或特性,比如一個人經(jīng)過訓練或?qū)W習后,可能獲得的知識與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機會里展示出來的才干,其中也包含著弗洛伊德提出的潛意識層面,潛意識仿佛隱藏在海水下的冰山,力量巨大卻又容易被忽視。充分探索和開發(fā)未知我,才能更全面而深入地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

由于“盲目我”和“未知我”的存在,導致人們雖然每天與自身相處,但是其實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這便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力量來完全認知自己。下面這則故事或許能夠給朋友們一些啟發(fā)。

一個替人割草的孩子打電話給一位陳太太說:“您需不需要割草?”陳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這個孩子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标愄卮穑骸拔业母畈莨ひ呀?jīng)做了?!边@孩子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打掃干凈?!标愄f:“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掛了電話。孩子的哥哥在一旁問他:“你不是就在陳太太那兒割草打工嗎?為什么還要打這個電話?”孩子帶著得意的笑容說:“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故事中的孩子十分聰明,因為他學會用旁敲側(cè)擊的辦法來認識自己,更因為他敢于嘗試去認識一個真實的自己。關于如何客觀認識自我,有如下三種渠道:

1.從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認識自己

與他人的交往,是個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來源。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鏡我”,是根據(jù)他人的判斷而反映出的自我概念。從幼年到成年,我們從簡單的家庭關系擴展到外面的友愛關系,進入社會又體會到復雜的人際關系。聰明而善于思考的人能從這些關系中用心向別人學習,獲得足夠的經(jīng)驗,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規(guī)劃自己的前途。

2.從“我”與事的關系認識自我

即從做事的經(jīng)驗中了解自己。我們可以通過自己所做過的事,所取得的成果、成就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優(yōu)點。

3.從“我”與自己的關系中認識自我

這一點看似容易,其實做到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嘗試認識自己:

第一,自己眼中的我。指個人眼中觀察到的客觀的我,包括身體、容貌、性別、年齡、職業(yè)、性格、氣質(zhì)、能力等。

第二,別人眼中的我。指在與別人交往時,從別人對我們的態(tài)度、情感反應而感覺到的我。不同關系的人、不同類型的人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是不同的,它是個人從多數(shù)人對自己的反應中歸納出的認識。

第三,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即理想中的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陈巴尔虎旗| 县级市| 西林县| 永州市| 台中市| 宜丰县| 荃湾区| 平阴县| 余庆县| 镇赉县| 正镶白旗| 花莲市| 玉山县| 云阳县| 邛崃市| 江永县| 新野县| 宁河县| 科尔| 敦煌市| 大关县| 二手房| 左权县| 车致| 磐石市| 故城县| 康马县| 旅游| 安宁市| 安岳县| 竹溪县| 本溪| 肇源县| 鲜城| 淄博市| 通许县| 密云县| 松潘县| 桦甸市| 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