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回話有技巧,人人都挺你(1)

人際交談是一個雙向溝通的過程,有問話,就有回話。交談中,對方會時不時向你拋來一個難題,需要你解答,能不能接過對方的話頭,天衣無縫地給出回答,直接決定了溝通的效果,也決定著你能否掌控溝通的話語權。

解數學題需要借助公式,其實回話也不例外。遵循說話的入門準則,把握回話的中心要領,開口回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回話前在心中打好腹稿

如果在與人交談時,必須在極其短的時間內回答別人的問題,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及對別人的要求,那么你千萬不能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地回答,那樣往往會使你的回話語無倫次、答非所問,不是鬧出笑話,就是陷入窘境,使溝通受阻。

因此,在回話之前,應當就別人的話題快速地在大腦進行一番過濾、思考,并在心中打好回答的腹稿,想明白怎么向別人回話,回答哪些內容,怎樣回答對方才能夠理解和接受。

1.信心十足地說出要點

所謂的“要點”,就是你與對方交談所要實現的最終目的。為了使對方依賴你,對于完成你的要求或實現某一目標充滿信心,所以你一定要信心十足地說出來。對于對方的行動要求,必須以樂觀而堅定的語調,直率地強調出來。為了獲得較好的交談效果,在回話時,你一定不能畏縮而要信心十足。對于你真摯的陳述,對方聽了一定會感動,并做出相應的回答。

2.具體而準確地敘述要點

當你要求對方做一些什么事情時,必須進行準確精當、簡明扼要的敘述,因為對方只會做他們明白理解的事情。他們既然要依照你的話采取行動,那么你就得準確而精練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

3.使對方明白采取行動

不管你回答的是哪一種問題,你的目的就是要把問題的要點以及期望對方采取什么樣的行動,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以便讓對方容易理解,這樣才能夠讓對方順利展開行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最妥善的方法就是把關鍵部分具體地說出來。

如果在說話時,你能夠具體地為對方提示事情的關鍵和問題的要點,那么你就要比其他人更容易和別人交談,也更容易使對方感動。“請把發給客戶的商業信函盡快寄出去”比起漠然地對下屬說“去把發給客戶的商業信函打印出來”更有效果。

到底以肯定的方式敘述要點好,還是以否定的方式敘述要點比較妥當?這一點是無關緊要的,只要你能把你的觀點敘述清楚、表達準確即可。但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做出這一決定。

回話要明白曉暢

有的人說話喜歡故弄玄虛,附庸風雅,用詞華麗,追求深奧,以為這樣才顯得自己有學問,有派頭。其實,這樣不但使自己的話語讓人難以理解,而且還增添了溝通的難度,很令人討厭,應引以為戒。

人際交往中,與人交談,回答別人的問話,一定要做到口齒清晰,語義清楚,明白曉暢,通俗易懂。

我們講究回話的清晰、通俗性,是指說出的每一句回話不但要生動、巧妙,而且還要明白、易懂,使人樂于接受,語言表達要大眾化。它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語通俗,一聽就懂;二是意義通俗,深入淺出。違背這兩點,你的回話不僅會讓人覺得不知所云,甚至還會造成各種誤解。

不少人在交際會話過程中,會犯一些這樣的錯誤,或是喜歡說一些難懂的話,用一些偏僻、文縐縐的字眼,顯得自己多有學問似的;或是出口成“臟”,并已成為習慣,不但不以為恥還自鳴得意;或是使用一些對方聽不懂的文化和歷史典故,還誤認為對方會覺得自己說話高雅、很有修養。

例如,與一個文化層次不高的人交談,當對方談到天氣情況時,你回答說:“雨后萬物更新,令人心曠神怡。”盡管本人挖空心思,咬文嚼字,但對方卻不知“心曠神怡”怎么解釋,還是“雨過天晴,空氣清爽,真痛快啊!”較好,既親切又易懂。

如果對方個性很強,對一些難懂的話他又能立刻明白的話,那么他可能會感興趣,覺得“這小子可真行”。

如果對方不明白你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定會反感地說:“你到底在說什么?亂七八糟的!”

有人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推銷員,喜歡在會話中用一些不常用的外來語(主要是英語),雖說言語豐富是一個優點,但是,如果對方聽不懂,就會感到不知所措和難為情。因此,回話中有習慣用外來語怪癖的人必須適可而止。有一些不正常的話,估計對方可能聽不懂但又不能不說時,該怎么辦呢?那就盡量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用較溫和的方式表達。

在與別人談話的過程中,除非是難懂的專有名詞,一般來說應盡可能使用忠實本意且通俗易懂的語言,只有這樣,你的每一句回話才能使對方感到親切,才能讓對方接受。

回話要簡短有力

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說,如果一個人說起話來長篇大論,這就說明他也不甚明了自己說些什么。我國有句俗語叫,“蛤蟆從晚叫到天亮,不會引人注意;公雞只啼一聲,人們就起身干活”。的確,會說話的人,不一定是說話最多的人,話貴在精,多說無益。

因此,回話簡短有力,不拐彎抹角,旁生枝節,必須抓住精髓,才能一語中的。

日本一家大汽車公司的經理,想訂購大批用于車廂內坐墊的絨布。有三家商店,送來了貨樣,想承攬這筆大生意。經理看過這三家商店的樣品,便約定一個日期,請這三家商店派人去商談。

因為這是一筆大生意,所以這三家商店,當然各自選取口才好的職員前去。甲、乙兩店派去的人,都是長于言談的人,丙店所派的人,口才也很伶俐,然而這一天他竟不幸得了喉病。

他要是因病請假,那么眼看一筆巨大的生意因自己而失去,未免有些對不起店主;如果前去應命,那么,他患著喉病,又不能開口說話。猶豫半天,他還是去了。到達后,他看到甲、乙兩店所派的職員,口若懸河似的說著話,把他們自己的商品,形容得天上少有地下絕無。他沒有辦法,只好用紙寫道:“我今天有著喉病,我不能說話,就不說了,反正貨您已看過了,我說多了也無用處。”可沒想到那家汽車公司的經理竟說:“那不要緊,我來代你說吧。”

真想不到,這位經理竟幫他把自己店的貨物分析得一清二楚。于是,丙店最后自然而然地接下了這筆巨大的生意。

上面這個例子,雖然有些偶然,但也并不是全無道理。在交談場合,有的人滔滔不絕,用語言的觸角抓住了每一位聽眾,自然令人欽佩;有的人把自己的意思濃縮成幾句話,猶如一粒粒沉甸甸的石子,在聽眾平靜的心湖里激起層層波浪,同樣值得稱道。換個角度說,如果簡短的回話更有力,或同樣有力,又何必長篇大論呢?

回話越簡明越好。有些人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時說了很多話,但還是無法把他的意思表達出來,以致聽者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仍然不知道他想說明什么。如果你有這種毛病,一定要自己矯正。矯正的最好辦法是,在回話之前,先在腦子里做一個初步的計劃,然后再把計劃要說的東西講出來。

我們常講“言為心聲”,“真心”自然不需要過多“表白”。如果你在回話時能措辭簡潔、生動而又貼切,那么就可能成為一位交際明星、溝通高手。

回話要真誠懇切

諺語說:“真誠貴于珠寶,信實乃人民之珍。”回話真誠的人,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說話的魅力并不在于你說得多么流暢,滔滔不絕,而在于你是否善于表達真誠。最能讓人信服和尊重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懸河的人,而是回話和表達真誠的人。當你用得體的話語表達出真誠時,你就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際之間的信賴關系,對方也就可能由信賴你這個人,而喜歡你說的話,進而聽從你的說服。

我們對別人說的每一句回話,都應當能夠使對方心悅誠服。回話不是敲擊銅鈴,而是敲擊人們的“心鈴”。“心鈴”是最精密的樂器。因此,聰明的回話者總是用真摯的情感、竭誠的態度擊響人們的“心鈴”,振奮之、感化之、慰藉之、激勵之,用自己的心去彈撥他人之心,用自己的靈魂去感染他人之靈魂,使聽者聞其言,知其意,見其心。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說話真誠著稱。他14歲時參加殿試,真宗出了一道題讓他做。晏殊看過試題后回答說:“我10天以前做過這個題目,草稿還在,請陛下另外出個題目吧。”真宗見晏殊這樣真誠,感到他可信,便賜他“同進士出身”。晏殊在史館任職期間,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員常到外面吃喝玩樂。晏殊因為家貧,沒有錢出去,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書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點名要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東宮官,許多大臣不解。真宗對此解釋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和他的兄弟們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合適的人選。”晏殊向真宗謝恩后說:“我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里窮而已,如果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真宗聽了,越發贊嘆他的真誠,對他更加信任。

不論是日常交往和溝通,還是演講、推銷等場合,如果你的回話缺少誠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即使你的話語華麗漂亮,也如同一束沒有生命力的絹花,很美麗但毫不鮮活動人,缺少魅力。因此,把你的真誠注入你的日常交流和回話之中,把自己的心意傳遞給對方,當聽者感受到你的誠意時,他才會打開心門,接收你講的內容,彼此之間才能實現溝通和共鳴。

回話要首尾一貫

首尾統一,前后完整,這是對回話邏輯的一大基本要求。只有首尾統一,前后完整,回答才嚴謹完整,才有不容置疑的說服力。

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伊索,年輕時曾經給貴族當過奴隸。有一次,他的主人設宴請客,客人都是當時希臘的哲學家。主人命令伊索備辦酒席,要做最好的菜招待客人。伊索專門收集各種動物的舌頭,準備了一席“舌頭宴”。

開席時,主人大吃一驚,問:“這是怎么回事?”

伊索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您吩咐我為這些尊貴的客人備辦最好的菜肴,而舌頭是引領各種學問的關鍵,對于這些哲學家來說,‘舌頭宴’難道不是最好的菜肴嗎?”

客人們都被伊索說得頻頻點頭,哈哈大笑起來。

主人又向伊索吩咐道:“那我明天要再辦一次宴席,菜要最壞的。”

可到第二天開席時,上的菜依然全是舌頭。主人一見此狀,便大發雷霆。伊索鎮定地回答道:

“難道一切壞事不是從口而出的嗎?舌頭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東西啊!”

主人被伊索弄得無言以對。

從一個方面去考察,舌頭的確是最好的;而從另一方面去考察,它又是最壞的,舌頭正是“好”與“壞”的統一體。伊索正是把握了“舌頭”這一事物的矛盾屬性進行辯論,從而征服了對手,同時留給了人們以深刻的理性思考。

在回話中,回話者需要有嚴謹的邏輯思維,回答的話要保持同一、首尾一貫,不能前后抵觸,相互矛盾,以免授人以柄,給自己帶來被動。

我們要想正確、恰當、嚴謹地回答別人的問題,展開說服,贏得辯論,就必須使自己的回話保持思想的確定性、首尾一貫性,這是對說話者最基本的要求。

善用比喻,生動回話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格式,是語言形象化的手段,由于它取喻明理,以此喻彼,把精辟的論述與摹形擬象的描繪糅合在一起,既給人以哲理上的啟示,又給人以藝術上的美感,因此,比喻能使自己的話語和表達充滿風趣,生動形象。

有個人對梁王說:“惠子說話總愛打比方,大王若不許他打比方,他就不會說話了。”梁王說:“是這樣。”

第二天,惠子參見梁王,梁王對他說:“我希望你直言說話,不要打比方。”

惠子說:“如果有人問,‘彈’是什么樣的東西,得到的回答是,‘彈’的形狀就像彈。您說這樣的回答明白嗎?”

梁王答:“不明白。”

惠子說:“如果有人這樣回答,‘彈’的形狀像一張弓,而且是以竹子做弦,這樣您明白嗎?”

梁王說:“明白了。”

惠子說:“這就是用人們所知道的,說明人們不知道的,為的是讓人們聽明白。您現在不讓人用打比方的方法說明道理,這怎么行呢?”

梁王答:“你說的有道理。”

上述故事,生動地說明了“打比方”在回話和表達中的作用。“喻比術”,就是運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說明道理,折服對方的一種論辯方法。它類似聯想,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和道理來說明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和道理。

在回話中經常設譬,以小喻大,以淺喻深,邏輯性很強,有極強的說服力。

德國女數學家愛米·諾德獲得博士學位后,還不能立即開課,因為她還沒有得到講師資格。但她的學識和才華受到了從事廣義相對論研究的希爾伯教授的賞識。在一次會議上,愛米·諾德能否成為講師的問題引發了一場爭論。一位教授激動地說:“怎么能讓女人當講師呢?如果她做了講師,以后就要成為教授,甚至進入大學評議會。難道能允許一個女人進入大學最高學術機構嗎?”希爾伯特教授反駁道:“先生們,候選人的性別絕不應該成為反對她當講師的理由,我請先生們注意:大學評議會,畢竟不是澡堂!”這一句話,駁得對方啞口無言。

使用比喻回話術,可以從正面設喻,說本體是什么、像什么;也可以從反面設喻,指出本體不是什么、不像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嘴山市| 永城市| 海宁市| 莎车县| 桐乡市| 绥芬河市| 康定县| 桐柏县| 攀枝花市| 舞阳县| 叙永县| 洛浦县| 丹东市| 石阡县| 宿州市| 济宁市| 双牌县| 若尔盖县| 嘉禾县| 九寨沟县| 临漳县| 葵青区| 定南县| 迁西县| 西城区| 东阿县| 故城县| 双峰县| 沭阳县| 台中县| 建水县| 太白县| 夏河县| 寻甸| 大宁县| 罗江县| 威宁| 西城区| 瑞金市| 陇川县|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