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失控的青春——青年犯罪
- 犯罪心理學·第一季(國內(nèi)卷)
- 楊珊珊
- 10404字
- 2017-06-29 14:41:56
第一節(jié) 青年犯罪心理分析
20世紀60年代以前,犯罪社會學理論認為,社會階層和貧窮是解釋犯罪行為產(chǎn)生的一個關鍵因素,即社會階層和犯罪之間呈負相關——社會階層越低,犯罪行為傾向越高。調(diào)查人員發(fā)現(xiàn),貧窮影響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尤其反映在對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上。比如,受貧窮困擾的家長,沒有多余的精力教育和撫養(yǎng)孩子,他們更傾向于采用專制和脅迫的教養(yǎng)方式,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更直接、更簡單。
犯罪心理學家指出:教養(yǎng)粗暴的家庭會給孩子提供一個負面的榜樣和充滿暴力的家庭氛圍,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在長大以后也會效仿父母的方式去實施暴力行為,因而他們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物質的貧窮很容易影響對孩子的教育。
但是,近幾年,隨著犯罪調(diào)查研究的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貧窮”不僅僅指物質上的貧窮,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貧窮也是導致犯罪的一個主要方面,而精神上的貧窮和父母的教育、照顧有著莫大的關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一旦父母的教育不當,就會使孩子成為一個精神上“貧窮”的人,對孩子產(chǎn)生終生的不良影響。對于父母來說,以下三種教育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會產(chǎn)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第一,嚴厲管教論。持這種觀點的父母普遍對孩子有著較高的要求,他們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才”,對孩子施行徹底的高壓政策,希望孩子凡事都聽從自己的,不允許孩子做“出格”的事情。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思維狹隘,有幼稚、依賴和神經(jīng)質的心理。
在藥家鑫撞人、殺人的案例中,藥家鑫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由于自己出身農(nóng)村,通過刻苦的努力才實現(xiàn)了人生的轉折,再加上曾經(jīng)在部隊深受影響,藥父對藥家鑫的管理也是非常之嚴格。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藥家鑫表面上看起來十分順從自己的父母,其實內(nèi)心有很多叛逆的想法。也正是因為如此,藥家鑫在開車撞人之后,害怕受害者會成為自己的累贅,更害怕自己無法向父母交代,才選擇了殺人的方式來永除后患。實際上,這是一種十分幼稚和沒有擔當?shù)南敕ā?
毫無疑問,嚴厲管教之下的藥家鑫學習成績不差,并且鋼琴水平一流,但是他缺乏最基本的愛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識,他是一個精神貧窮的人。
第二,寵愛有加論。持這種觀點的父母對孩子一般都是百依百順,他們對孩子十分嬌慣,只要孩子一有要求,父母都會盡力達成,甚至不管自己的能力能否達到。在這些父母眼中,哪怕是孩子想要星星,都愿意摘下來給他們。
寵愛有加型的父母會讓孩子形成不勞而獲、任性無理的性格,在孩子眼中,自己的父母是無所不能的,只要自己有需要,父母就會立馬滿足。他們不懂得感恩別人,更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嚴重的甚至不珍惜別人的生命。
在“我爸是李剛”這個案例中,作為“官二代”的李啟銘是一個特別無法無天和目中無人的人,不僅在校園里開快車,而且在因為開快車而撞傷他人的時候,竟然不下車,還口口聲聲地嚷著“我爸是李剛”。這種囂張又無理的行為是人們無法容忍的。
關于李啟銘的家庭教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從他撞傷人之后的一系列表現(xiàn)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年輕人因為他父親的身份而有強烈的優(yōu)越感,并且還處處以自己父親的身份來威脅別人,從而獲得心理深處的滿足。從這些方面足以看出,李啟銘的父母平時對這個年輕人的嬌慣和寵溺。由此可見,李啟銘雖然身為“官二代”,可能在物質方面不欠缺,但是他卻缺少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法律的意識,他也是一個精神“貧窮”的人。
第三,放任不管論。持這種觀點的父母對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和概不過問的教養(yǎng)態(tài)度。這種父母可能是長期忙于自己的工作,無暇顧及孩子,或者是本身不喜歡孩子,不想為孩子太過費心。
在這種忽略型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因為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chǎn)生孤獨感,逐漸形成富于攻擊、冷酷、自我放棄的不良品質,并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復無常、容易觸怒、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心態(tài)。
從本節(jié)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良好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著深刻影響,作為新時代的父母,摒棄“嚴厲管教論”“寵愛有加論”和“放任不管論”,積極給孩子灌輸良好的精神食糧,讓孩子做一個精神世界充裕的人,才是正確的選擇。
第二節(jié) “我爸是李剛”——校園里的車禍
直擊社會熱點
2010年10月16日21時左右,河北大學跟往常一樣平靜。這時,一輛黑色的轎車緩緩駛進了學校的南門,剛開始這輛車開得并不快,但是在駛進校門一百米之后,不知何故,駕駛員忽然加速,黑色轎車急速地向前駛去。
此時,有兩名女生陳曉鳳和張晶晶正在坤輿湖邊的甬道上練習輪滑。兩人均是大一新生,其中一人穿著輪滑鞋,另一人扶著她。兩人認認真真地練習著,卻未曾料到一場災難正在向她們逼近。
就在黑色轎車加速行駛到輿湖邊易百超市門口的時候,只聽“砰”的一聲,正在湖邊練習滑輪的陳曉鳳和張晶晶被撞飛了。由于轎車巨大的沖力,這兩名女生被撞擊后騰空飛得很高,之后又彈回來再次撞擊到黑色轎車的玻璃和反光鏡上。
撞擊之后,陳曉鳳傷勢嚴重,一直處于昏迷不醒的狀態(tài),而張晶晶當時意識比較清晰,由于撞擊的疼痛,她躺在路邊不停地呻吟起來。
這時,駕駛黑色轎車的司機不但沒有停下車,反而繼續(xù)朝前駛去,他想從學校前門離開。現(xiàn)場目擊整個車禍過程的學生和保安合力將肇事車輛給攔了下來,并要求肇事司機立馬下車。
雖然自己的車已經(jīng)被眾人給包圍了,但是肇事司機依然沒有下車的意思,他竟然口出狂言道:“看把我的車給剮的,你們知道我爸是誰嗎?我爸是李剛。”
是的,說出這句話的正是赫赫有名的“李剛門”事件中的肇事主角——李啟銘。1988年出生的李啟銘是河北傳媒學院播音主持專業(yè)的一名畢業(yè)生。
2010年10月16日晚上,正是事發(fā)當天,李啟銘約朋友一起出去喝酒,喝完酒之后,李啟銘駕駛著朋友的車子往河北大學駛去。就在進校門后的路上,發(fā)生了前述車禍。
李啟銘嘴上的“李剛”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的副局長,據(jù)知情人士介紹,李啟銘平日里性格張揚,經(jīng)常拿自己“官二代”的身份說事兒。
看到撞人的肇事者竟如此氣焰囂張,在場的同學都很氣憤,并立馬分頭開始行動,有的學生去通知校警衛(wèi)室,有的學生去通知校醫(yī),有學生撥打了110和120,也有學生記下肇事車輛車牌號。
接到學生的報警后,當?shù)嘏沙鏊窬杆仝s到,隨后保定市交警支隊二大隊的交警也趕到了現(xiàn)場,民警和交警一邊組織緊急搶救受傷的兩名女學生,一邊檢查肇事者的駕駛證和行駛證。交警對肇事司機李啟銘進行了抽血檢驗,經(jīng)檢驗,李啟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達151mg/100ml,由此可見,李啟銘當時屬于醉酒駕駛。
事發(fā)的第二天下午,急救中心傳來消息,被撞的女學生張晶晶經(jīng)過救治之后已經(jīng)脫離了生命危險,而陳曉鳳則因為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死亡。
2010年10月21日,距事發(fā)四天之后,作為“李剛門”事件中的另一主角李剛站出來表態(tài)。他表示,自己的兒子做出如此無法無天的事情,給受害方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自己非常痛心,并表示自己不會袒護兒子,理應讓兒子受到應有的懲罰。在這次表態(tài)中,李剛幾次哽咽。
同時,已經(jīng)被羈押的李啟銘也痛哭流涕地向受害者及其家屬致歉,李啟銘表示對自己的行為非常后悔,因為自己的行為帶給別人的痛苦,他還表示一定會積極配合救助受害者并且做好賠償工作。
但李啟銘和父親李剛的道歉行為并沒有換得網(wǎng)友的諒解,甚至有很多人參照美劇《不要對我撒謊》里面的表情分析,認為李啟銘和李剛是在大眾面前作秀,他們在道歉時有很多虛假的行為表現(xiàn),并沒有真正感到痛心,也并非真心實意地向受害者道歉。
其實,不管李啟銘和李剛如何善后,逝去的陳曉鳳已經(jīng)永遠回不來了。陳曉鳳被撞的消息傳回家里時,陳母因為承受不住巨大的悲痛而突發(fā)高血壓和心臟病住院,陳家上上下下都陷入悲傷中。
陳曉鳳的哥哥表示,對于李啟銘和李剛作秀式的道歉,他們認為只是為了博取大眾的同情,對于他們沒有實質性的作用,他們?nèi)也唤邮堋K幌M厥抡吣軌虻玫焦呐袥Q,這樣在天堂的妹妹也能得到安息。
雖然陳曉鳳的哥哥之前在大眾面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全家不會原諒肇事者的行為,但是在2010年11月5日,有網(wǎng)友傳出陳家已經(jīng)和李啟銘父親李剛達成賠償協(xié)議的消息,陳家獲賠46萬元,并簽署了刑事諒解書和法律意見書。在法律意見書中,陳家人請求法院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對李啟銘從輕處罰。
2011年1月26日,河北大學“10·16校園車禍案”在河北望都縣法院開庭審理,在這次開庭審理中,陳曉鳳的父親陳廣乾和陳曉鳳的哥哥陳林都在現(xiàn)場旁聽,但是他們沒有參與訴訟。
“李剛門”事件的這次庭審從上午9時開始,直到10時40分結束。在這次庭審中,除了受害人和被告人家屬之外,還有部分當?shù)厝舜蟠怼⒄f(xié)委員、新聞媒體記者、河北大學師生代表等參加。
據(jù)悉,在發(fā)生撞人事件的時候,李啟銘當時的車速在45km/h~59km/h,遠遠超過校園內(nèi)每小時限速5公里的規(guī)定,并且經(jīng)過檢測,李啟銘當時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151mg/ml,由此可見,李啟銘當時屬于醉酒駕駛,并且還有肇事逃逸的行為。李啟銘當庭認罪,承認犯罪事實。
法院認定李啟銘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1人受傷,應負事故全部責任。但是,由于案發(fā)之后,李啟銘的父親李剛積極賠償死者家屬(死者46萬元,傷者9.1萬元),并取得了被害方諒解。同時,在庭審的過程中,李啟銘能夠當庭表示認罪,并且悔罪態(tài)度較好,鑒于以上原因,法院酌情采納了辯護人對李啟銘從輕處罰的意見。
2011年1月30日,河北大學“10·16校園車禍案”一審宣判,以交通肇事罪判處犯罪嫌疑人李啟銘6年有期徒刑,并且賠償死者46萬,傷者9.1萬元。
到此一場轟轟烈烈的“李剛門”事件算是塵埃落定了,但是“李剛”的名氣并未隨著兒子的入獄而消減。全國各地都陸陸續(xù)續(xù)出現(xiàn)了以“李剛”的名字來警示他人的口號,比如高速公路的警示標語:請減速慢行,因為你爸不是李剛;學生在課堂上調(diào)侃:天生我材必有用,因為我爸是李剛。
犯罪心理分析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李啟銘是在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說出“我爸是李剛”這句話的呢?第一,是在醉酒的情況下。從事后交警對李啟銘的血液檢驗可以看出,在車禍發(fā)生的時候,李啟銘是處于喝醉酒的狀態(tài)下。人們在喝醉酒的情況下一般無法保持正常思維,可能會說一些連自己都不清楚的話。這樣說來,這句話可能是李啟銘隨口說的一句胡話。
第二,是一種出于本能的反應。毫無疑問,在孩子的成長中,父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男孩子會將父親看做自己人生的榜樣。所以,在李啟銘遇到事情的時候,他第一個想起的人會是他的爸爸,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條件反射。
第三,想起到震懾的作用。在李啟銘的眼中,他的爸爸是無所不能的,能為自己擺脫一切麻煩和困擾,就像小孩子被人打了要找媽媽一樣,李啟銘在被別人攔住的時候,也會在心里想起自己的爸爸,并且想用自己爸爸的名號來震懾別人。
作為“官二代”成長起來的李啟銘是無比囂張和目中無人的,李啟銘可以大搖大擺開著自己的車進校園,并且在校園里加速行駛,甚至在撞上人的時候,連車都不下。由此可見,李啟銘的囂張和目中無人的程度。
其實,像李啟銘所犯的交通肇事案在全國各地每天都有發(fā)生,為什么人們偏偏如此關注李啟銘呢?就是因為李啟銘自己說的那句“我爸是李剛”,讓人們看到了在事故表面之下權力的無法無天,讓人們迫切想看看法律面前是否真的人人平等。
心理小貼士
“李剛門”事件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意義:
首先,從“官二代”肇事者的角度出發(fā),他喊出那句“我爸是李剛”的時候,可以看出這背后的權力扭曲和人性冷漠。因為這句喊話的潛臺詞是:因為我爸是李剛,他是公安局副局長,撞幾個人算什么,以我爸的能力,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最后不了了之。
由此可見,在這位肇事者“官二代”的心目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是多么不值錢,多么令人不屑一顧。被李啟銘撞死的陳曉鳳是一名大一新生,她的人生才剛剛要綻放卻因為這個“官二代”的醉酒駕駛而凋謝了,當事人不但沒有道歉,反而口出狂言,這是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人都無法容忍的事情。
所以,對于像李啟銘這樣的“官二代”來說,學會尊重別人的生命,學會尊重法律是一門必修課,必須讓他們懂得任何人的生命都是一樣的,都值得我們?nèi)プ鹬兀荒芤曀说纳绮萁妗?
其次,從“官二代”的父母角度來說,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是一個迫切需要深思的問題。當下的社會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只要家庭成員中有一人“得道”,其他人自然而然就認為自己可以享受一些“特殊照顧”。
對于孩子來說,如果他們的周圍被一些“特權”和“特殊照顧”護佑著,那么在孩子的思想意識里就會產(chǎn)生“我不需要努力,也不需要做什么,我要的一切,父母都會給我”的想法。抱著這樣的態(tài)度,他們怎么會不犯錯呢?
所以,作為“官二代”的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當官要當一個為百姓著想的官,只有自己首先尊重老百姓的福祉和生命,將老百姓的事情看得高于一切,自己的孩子才不會輕視他人的生命,滋生特權意識。
最后,從大眾的角度出發(fā),我們要學會給別人足夠的空間和距離。當下,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再小的事情只要有人傳播,一夜之間便可滿城風雨。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大眾的輿論會給他人產(chǎn)生很大的壓力。
隨著那句“我爸是李剛”,人們已經(jīng)早早地將注意力從交通肇事案本身轉向了對貧富差距和權利與權力之間的較量的爭論,而這些爭論的不斷深入,只會讓受害人和肇事者雙方承受更大的壓力。
對于我們來說,我們需要理性地評判一件事情,讓受害者獲得公平和公正的對待,而不是給他們帶來傷害。所以,我們要給他人留下改正錯誤和彌補過失的空間,不要因為一些無謂的好奇心,而給他人帶來二次傷害。
第三節(jié) 由撞人到殺人——藥家鑫案
直擊社會熱點
2011年2月17日,西安市某看守所正在舉行一場元宵聚會,整個元宵晚會都被濃濃的過節(jié)氣氛所籠罩著。這時,一個外表干凈、神情呆滯的年輕人走上了舞臺,他邊彈邊唱地為大家表演了一個節(jié)目。
這個年輕人的節(jié)目很精彩,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當大家為這個年輕人曼妙的琴聲鼓掌的時候,恐怕誰也不會想到,這雙彈出美妙音符的手竟然曾經(jīng)拿刀將一個女人捅了八刀而致其死亡。沒錯,這個年輕人就是藥家鑫。
事發(fā)的時候,藥家鑫還是西安音樂學院一名大三的學生。2010年10月20日,藥家鑫和女朋友約會之后已經(jīng)是晚上了,他開車將女朋友送回家之后就急匆匆地往自己家里趕。
藥家鑫開車的時候有個習慣,就是邊開車邊聽音樂。這天也不例外,藥家鑫邊開車邊換著音樂光碟。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感覺車身顫了一下,趕緊停下車往外看。透過車燈,藥家鑫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車前面有一輛電動自行車。
此刻躺在藥家鑫車下的女子就是26歲的張妙,張妙是西安本地人,初中畢業(yè)之后就一直待業(yè)家中。2006年的時候,張妙出嫁到了同鄉(xiāng)宮子村,兩年之后,生下了一個兒子,事發(fā)的時候,張妙的兒子僅僅兩歲半。
2010年10月20日晚上,張妙騎著電動自行車往家里趕,這時她被突如其來的一輛轎車撞倒了。其實當時的張妙傷勢并不是很嚴重,她的后腦有些磕傷、左腿骨折。害怕肇事者不管自己逃離了,張妙躺在地上不斷呻吟的同時,還努力看著撞傷自己的小轎車車牌號,她想記住肇事的車輛。
就在這時,藥家鑫下車了,看到車底下躺著的女子,藥家鑫嚇傻了,再加上這名女子一直試圖看自己的車牌號,藥家鑫心里更加慌亂了。他害怕這名女子日后會找自己的麻煩,更害怕這名女子會落下終身的殘疾纏著自己,毀了自己美好的未來。這樣想的時候,藥家鑫心里更加害怕了,眼看四下無人,藥家鑫起了歹意,他掏出隨身攜帶的刀子重重地刺向了這名女子。
很顯然,藥家鑫的行為讓此時已經(jīng)受傷的張妙驚恐不已,可是受傷的張妙根本沒有反抗之力,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素不相識的男子一刀刀向自己捅來。藥家鑫整整向張妙捅了八刀,就這樣結束了張妙年僅26歲的生命。
解決完張妙之后,驚慌失措的藥家鑫趕緊開著車離開了現(xiàn)場,因為內(nèi)心充滿恐懼和不安,藥家鑫慌亂不已,行駛的過程中又將一對情侶給撞傷了。這次藥家鑫試圖逃逸沒有成功,他的車被附近的群眾圍了起來,群眾迅速報了警,交警趕到了解情況之后將藥家鑫帶走了。
在交警隊里,藥家鑫絕口沒提第一次撞到張妙并殺害她的事實,他只承認了第二次撞傷一對情侶的事實。交警核實情況之后,將藥家鑫的車子給扣押起來,第二天凌晨的時候,藥家鑫離開了交警隊。
離開交警隊之后,藥家鑫將自己第二次撞人的事情告訴了父母(對于第一次撞人和殺人的事件仍絕口未提)。當時被撞的這對情侶已經(jīng)被送到了高新醫(yī)院,因為傷勢不嚴重,藥家鑫的父母給傷者交了5000塊住院費之后就離開了。
死者張妙呢?直到第二天凌晨的時候,她的尸體才被人發(fā)現(xiàn)。當張妙的父親趕到現(xiàn)場的時候,馬路上已經(jīng)有幾十個人將尸體團團圍住,法醫(yī)正在給張妙驗傷,最后法醫(yī)給出的鑒定結果是:死者張妙系胸部銳器刺創(chuàng)致主動脈、上腔靜脈破裂大出血而死亡。警方正在迅速追查著兇手。
而藥家鑫呢?雖然父母已經(jīng)幫他處理了第二次撞傷人的事情,可是他的內(nèi)心依舊沒有平靜,因為他的腦海里不停著浮現(xiàn)出張妙臨死前的那張臉,帶著這種煎熬,藥家鑫撐了兩天,23日早晨的時候,藥家鑫實在承受不住了,他將自己撞傷張妙并捅死她的事情告知了自己的父母。
聽完藥家鑫的話,藥父藥母失聲痛哭,他們沒有想到,短短幾天時間,自己的兒子竟然闖出了如此的大禍,他們甚至不相信這些事情是自己兒子干出來的。痛哭之后,藥父藥母極力勸說兒子去自首,或許這樣還能救兒子一命。
就這樣,2010年10月23日,在父母的陪同下,藥家鑫向公安局投案自首,他交代了自己在2010年10月20日將受害人張妙撞倒后又殺害的犯罪事實。2010年11月25日,經(jīng)長安區(qū)檢察機關批準,因涉嫌故意殺人罪,疑犯藥家鑫被依法逮捕。
事發(fā)之后,張妙的丈夫王輝整日奔走于派出所和長安分局各部門,他說自己什么心思也沒有,就想盡快為自己死去的妻子討個說法,他不明白,到底是誰和自己的妻子有深仇大恨,要下如此狠手呢?
當王輝得知藥家鑫的行為之后,他氣憤地說道,自己的妻子死得太冤了,他們還有一個兩歲半的兒子,他不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他強烈要求將犯罪嫌疑人嚴肅處理。張妙家人的態(tài)度無疑使得對藥家鑫的宣判更為嚴重。
藥家鑫被捕之后曾說,自己從小的成長方式都是被父母設計好的。他的生活其實很簡單,就是家庭、學校和家教地點(藥家鑫一直在外面教鋼琴)。藥家鑫朋友很少,也不喜歡和父母溝通,他一直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封閉起來,不讓任何人走進。進了看守所之后,藥家鑫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盡管他內(nèi)心十分恐懼,想要找個人依靠,但是藥家鑫找不到可以讓自己依靠的人。后來在管教民警的勸解下,他才拿起筆給自己的父母寫了信。
藥家鑫的父親是一名軍人,來自農(nóng)村。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藥父發(fā)奮圖強,終于在20世紀80年代考上了軍校,畢業(yè)之后,他順利參加工作,從事科研事業(yè)。2003年退伍之后,藥父一直替別人干著零工。
藥父認為,知識改變命運,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可以躍龍門。帶著這種認知以及自己在部隊上養(yǎng)成的習慣,藥父對唯一的兒子藥家鑫要求很嚴格,他希望藥家鑫凡事都要做得比別人優(yōu)秀。
藥家鑫的母親很疼愛自己的兒子,雖然2008年藥母就已經(jīng)下崗在家,每個月只有七八百塊錢的工資,但是對于兒子的要求,藥母會盡力滿足,包括給剛上大一的藥家鑫買車。
在藥家鑫4歲的時候,為了培養(yǎng)兒子的興趣,藥父和藥母咬咬牙給兒子買了一架鋼琴。為了使兒子盡快成才,藥父和藥母還為藥家鑫請來了一個點對點的音樂老師,在1993年時,這個音樂老師一節(jié)課的費用是120元。
藥家鑫撞人時所駕駛的紅色雪佛蘭小轎車價值14萬,當時藥家鑫的父母全部的積蓄只有十萬,為了讓唯一的兒子外出帶家教方便,藥家鑫父母還向親戚去借了四萬才買了這輛車。
事發(fā)之后,藥父和藥母才覺得給兒子買車太早了,而且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他們公開承認藥家鑫有些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包括拿刀去捅別人,只是為了避免自己產(chǎn)生麻煩,而沒有考慮受害者的家庭。正是因為他這種自私的想法和行為,才同時毀掉了兩個家庭。
藥家鑫被逮捕之后,為了躲避媒體的采訪,藥父和藥母只能躲在親戚家里或者在外面租房子。他們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籌款給受害者,希望能彌補兒子所犯下的彌天大罪。看到如今的局面,藥父藥母老淚縱橫,在指責兒子偏激行為的同時,他們也在深深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朋友眼中,藥家鑫是一個性格極端、叛逆多疑的人,他在學校幾乎沒有朋友,他總是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意與人溝通和交往。藥家鑫的事件被曝光后,記者找到了他唯一的朋友——阿郎,阿郎是通過網(wǎng)絡和藥家鑫認識的,兩人基本上屬于無話不談的朋友。
據(jù)阿郎講,藥家鑫有一個對他要求極其嚴格的父親和一個對他寵溺有加的母親,在嚴格父親的要求下,藥家鑫凡事都追求盡善盡美。2007年藥家鑫考上西安音樂學院之后,外公曾獎勵了他一萬塊錢,藥家鑫拿出五千塊錢給自己做了一個整形手術——割雙眼皮和嘴角拉細。
由這個細節(jié)可以看出,藥家鑫對自己的容貌很在意,并且對自己要求很苛刻。藥家鑫曾經(jīng)告訴阿郎,父親會逼著他做一些自己根本不喜歡的事情,盡管他十分反感,但是迫于父親的權威,藥家鑫根本不敢提出異議。
藥家鑫的反叛情緒很嚴重,據(jù)說他曾經(jīng)有很嚴重的網(wǎng)癮。因為沉迷于網(wǎng)絡,藥家鑫的學習成績和鋼琴彈奏水平都嚴重下滑。這件事情被藥家鑫的父母知道以后,父親痛打了藥家鑫一頓。但是,父親的痛打并沒有讓藥家鑫的行為有所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起來。
藥家鑫剛上大一,為了給自己的朋友阿郎過生日,毫無經(jīng)濟能力的他沒有選擇向自己的父母要錢,而是將自己剛發(fā)的新書當成廢紙賣了。由此可見,藥家鑫和父母的關系有多么生分,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辦事很缺乏考慮。
也許是由于藥家鑫父母對他嚴厲的要求和無微不至的保護,使得藥家鑫的生活環(huán)境很狹窄,他沒有機會接觸更廣闊的社會。當遇到問題和麻煩的時候,藥家鑫缺乏社會經(jīng)驗,只是憑借自己一時的感情用事來解決問題,并釀成無法挽回的過錯。
2011年6月7日上午,藥家鑫被執(zhí)行死刑。
犯罪心理分析
從藥家鑫撞傷人再到殺人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藥家鑫的行為是由以下幾個方面促成的:
首先,藥家鑫本人的完美主義傾向。由于藥父的嚴格要求,藥家鑫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凡事都喜歡做到十全十美。就是因為這樣一種心理,在撞了人的時候,藥家鑫會想:我還是一個沒有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如果我背上被拘留或者被判刑的污點,那我的一生豈不是都毀了。
本來發(fā)生交通事故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就是因為藥家鑫的完美主義傾向,他人為地將這件事情的后果擴大了。藥家鑫將此看做他成長經(jīng)歷中從未有過的災難和挑戰(zhàn),再加上長期受到父母的約束和保護,他缺乏處理緊急事故的歷練,在沖動和緊張的狀態(tài)下,他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行為。
其次,受害者張妙的行為表現(xiàn)刺激了藥家鑫。當受害人張妙被藥家鑫撞倒之后,我們可以看到張妙的一個行為——她害怕藥家鑫逃跑,努力地記著藥家鑫的車牌號。正是張妙的這個行為,讓藥家鑫的恐懼進一步加深。藥家鑫撞人之后本來就很緊張,這時他又看到受害人盯著自己的車牌,在藥家鑫看來,受害者的這個動作已經(jīng)無聲地向他索要賠償了。為了避免自己日后受到連累,藥家鑫當機立斷地選擇了去除后患,殺人滅口。
再者,被藥家鑫殺害的張妙是一個柔弱的女子,而且已經(jīng)受傷,雙方的力量懸殊,藥家鑫有百分百的把握對付這樣的人。正是這種懸殊的力量對比,也強化了藥家鑫殺人然后迅速離開現(xiàn)場的決心。
最后,當時絕佳的作案環(huán)境。從藥家鑫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藥家鑫撞傷張妙的時間大概在晚上十一點左右,這個時間段馬路上已經(jīng)基本沒有人了。沒有別人的監(jiān)督,藥家鑫的行為完全是被“本我”所支配的。所以,他毫無顧忌、肆無忌憚地取出了自己的刀,捅向了張妙。
犯罪心理學認為,很少會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去殺人,除非這個人有特定的宣泄動機。大部分人都會將殺人的時間和地點選擇在無人在場的情況,這樣不但可以減輕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感,也可以降低罪行被發(fā)現(xiàn)的概率。
心理小貼士
“藥家鑫”事件發(fā)生之后,引起了全民討論,人們在指責藥家鑫的冷酷和殘忍的同時,也在思考是什么導致了藥家鑫的行為,為什么一個小小的交通事故會引發(fā)藥家鑫的殺人行為呢?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深思:
其一,要建立正確的歸因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都會積極尋找原因。當將原因歸結于外在的時候,我們就會抱怨自己時運不濟,是外在的環(huán)境阻礙了我們;當我們將原因歸結于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不足,會通過努力來提高自己的能力。
面對相似的事件,不同的個體會有不同的歸因方式。如果藥家鑫是一個有責任心和有擔當?shù)娜耍麑⒆踩说氖录w結于自己的過失,那么隨之產(chǎn)生的愧疚感和責任感會促使其對已導致的后果進行補救,他一定會送受害者去醫(yī)院。可是,當時撞了人的藥家鑫卻將自己此刻面臨的困境歸結于受害人,認為是受害者導致自己陷入危機。為了報復受害者,消除后患,藥家鑫產(chǎn)生了攻擊行為,并釀成大禍。
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困境和挫折,建立正確的歸因模式是必需的。我們應在正確歸因的過程中,積極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做一個有擔當?shù)娜恕?
其二,每個人都應該懂得生命的珍貴,并且學會敬畏生命。一個是責任,一個是生命,很顯然,在這場責任和生命的博弈中,藥家鑫選擇了以結束別人生命的方式逃脫自己應承擔的責任。
其實,藥家鑫又何嘗不是受害者呢?在漠視他人生命的同時,他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沒有愛惜別人的生命,更沒有珍惜自己的生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藥家鑫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對生命的敬畏和承擔責任的勇氣。
在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我們應當時刻提醒自己:
第一,我們是否是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人。當我們面臨挫折和困難的時候,我們能否第一時間站出來承擔自己的責任。
第二,我們是否具有一定的包容心。當周圍發(fā)生了一件不利于我們的事情,當有人挑戰(zhàn)了我們的底線時,我們能否原諒別人。
第三,我們是否敬畏生命。不管在何種情況下,我們能否做到愛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別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