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做個像林徽因一樣秀外慧中的女人(5)
- 像林徽因一樣優雅,像張愛玲一樣強大
- 蔡少惠
- 4244字
- 2017-06-29 14:51:41
建筑事業是她生活的支撐,即便是在戰火紛飛、食不果腹的時期,她依舊不改初衷,拖著病體堅持研究。在李莊,雖然疾病和貧困困擾著林徽因,但是面對天空每天轟鳴的敵人的轟炸機,林徽因還是和梁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筑史》。林徽因的內心強大可見一斑,而且在逃難的過程中,她從未放棄過自己辛苦得來的研究資料,他的兒子曾經如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情景:“抗戰開始以來,輾轉幾千公里的逃難,我們家幾乎把全部‘細軟’都丟光了,但是,戰前父親和營造學社同人們調查古建筑的原始資料——數以千計的照片、實測草圖、紀錄等等,他們卻緊緊地抱在胸前,一張也沒有遺失。只有那些無法攜帶的照相底版,還有一些珍貴的文獻,他們在離開北平前,曾經存進了天津一家外國銀行的地下保險庫,當時以為這是最安全的。不料一九三九年天津大水時,地下室被淹,所存資料幾乎全部被毀。這個消息是兩年后才傳到李莊的。姐姐告訴我,當父親母親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時都哭了?!驮谶@幾間四面透風的農舍里,父親同幾位共患難的同事,請來當地的木匠,做了幾張半原始的白木頭繪畫桌,攤開了他們的資料,決心著手全面系統地總結整理他們戰前的調查成果,開始撰寫《中國建筑史》。而母親只要稍為好過一點就半坐在床上,翻閱《二十四史》和各種資料典籍,為書稿做種種補充、修改,潤色文字。”
費正清和費慰梅曾經到李莊看望過林徽因夫婦,對他們的境況十分了解,多次來信勸他們去美國治療、工作,林徽因和梁思成很感激朋友的關懷,但是對于他們的心意始終拒絕。他們給費正清夫婦回信說:“我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們不能離開她,假如我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林徽因用她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即使是在情敵眼中,她也是優秀的。張幼儀曾說:“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個思想更復雜、長相更漂亮、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绷只找蛩镜母叨茸屇莻€時代的男子仰望的同時也備感壓力和挑戰,所以梁思成曾經詼諧地說:“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國有句俗話,‘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墒菍ξ襾碚f,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認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時很累,因為她的思想太活躍,和她在一起必須和她同樣的反應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林徽因不走尋常路,她所具有的獨特的魅力、不凡的見識、寬廣的心胸、強大的內心,不僅讓那個時代的人也讓后世人仰望。
很多人習慣仰望別人,認為自己永遠也到達不了那個高度,卻不知道高度是自己決定的,只要我們足夠的努力和堅持,曾經那些仰望的高度也可以成為我們自己的高度。
人生的高度不取決于容貌、財富、家境、地位,而取決于你的思想,只要我們有一顆想要改變和提升自我的心,哪怕我們的起點低到了塵埃里,也能夠離自己預定的高度越來越接近。
人活著一定要對生活有所感悟,即使身體飽受折磨,只要我們精神是愉悅的,只要我們一直有自己所堅持的理想和追求,就能夠不斷提高自己人生的高度,讓世人不敢輕視你。就像林徽因一樣,在逆境中迎難而上,不論遇到任何阻力都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在磨難中越來越堅強,始終堅守自己的高度并為之奮斗。
雖然高度可以自己決定,但是一定不要好高騖遠,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要找準定位,正如著名作家賈平凹所說:“一個人在世上吃什么飯是有定數的,本來不是吃那行飯的,就終究要回到這行來。你讓貓拉車,車就會拉到床底下?!?
女人不能沒有追求
很多女人將精力都花在了男人和裝扮上,依賴、依附他人,卻不知,如果沒有自己的追求,將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幸福就會像空中樓閣,沒有堅實的基石,終有一天會轟塌。
男人的魅力與事業的發展成正比,如果女人將精力和時間都消耗在男人和家庭中,而忽略了自己的追求,那么你的付出只會降低你在男人心目中的格調,為婚姻不幸埋下隱患。所以女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自己的追求,在幫助男人建設他的世界的同時,要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讓自己的世界也得到建設。
女人要有自己的人生夢想和目標,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有獨立的人格和個性。林徽因一生都有著明確的目標和追求,而且這個目標還是在她十幾歲的時候就立下的,她用了一生的時間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沒有因為物質的誘惑放棄也沒有因為戰爭的殘酷而終止。
林徽因追求思想的自由、追求生活的和諧、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她的堅持和追求構成了她充實而豐富的一生。
林徽因能夠有一生值得奮斗和堅持的追求要感謝她的父親,如果不是父親帶她游歷歐洲,讓她接觸了建筑,中國就會少了一位女建筑家,或失去了兩個中國建筑領域的先驅,讓那些先人辛苦建造出來的歷史遺物埋葬在戰火的硝煙里。無論是美貌還是詩文,都可以讓林徽因成為那個時代的寵兒、那個時代最艷麗的奇葩,但是缺少了“建筑美”,她的人生也許不會這么色彩斑斕,她的美也許不會這么完整。正是因為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并在自己中意的領域做出了成就,她才更加光彩奪目。
那個時代的女性崇尚自由,追求自由,追求男女平等,而婚姻和愛情首先成了她們實踐自己理想的工具。林徽因也不能脫俗,她對于愛情和婚姻有自己的理解。當徐志摩出現在她的生活中,并以超出常人的熱情向她大膽示愛時,碧玉年華的她,雖然對愛情是向往的,但是并沒有失了理智,她求助于自己的父親,幫自己給徐志摩寫了封婉拒信:“閣下用情之烈,令人感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為答,并無絲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誤解了?!?
雖然徐志摩并沒有因為這封信打退堂鼓,但是理智的林徽因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面對對方炙熱的情感選擇了離開。因為她有自己的追求,她深知越是熱烈的情感、越是純粹的愛情越不能夠長久,況且徐志摩的所作所為已經打破了道德的底線,這樣的情感她不需要,也不會接受。她雖然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但是在愛情和婚姻上一直信奉中國傳統觀念。
無論是事業還是生活,林徽因的目標都是明確的,不會因為任何外界的因素而發生變化,誠如梁從誡所說:“當徐志摩以西方式詩人的熱情突然對母親表示傾心的時候,母親無論在精神上、思想上、還是生活體驗上都處在與他完全不能對等的地位上,因此也就不可能產生相應的感情。母親后來說過,那時,像她這么一個在舊倫理教育熏陶下長大的姑娘,竟會像有人傳說的那樣去同一個比自己大八九歲的已婚男子談戀愛,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母親當然知道徐在追求自己,而且也很喜歡和敬佩這位詩人,尊重他所表露的愛情,但是正像她自己后來分析的:‘徐志摩當時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可見,林徽因是理智的、清醒的,她總是能夠透過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質,不會像同時代的那些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的新女性一樣最終變成愛情的奴隸,為之所困。
林徽因接受了西學,但是她總是有選擇地吸收,所以她的骨子里還是傳統的,她喜歡自己的生活簡簡單單,愛情在平淡中產生,能夠踏踏實實地過生活,能夠和自己所愛的人一起奮斗,成就他們的一生,所以她選擇了梁思成。
感情生活并不是林徽因生活的全部,她對自己崇尚的建筑事業也同樣的執著。她和愛人有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他們不僅生活充實,還能在事業上相互扶持。她不僅拖著病體陪梁思成到全國各地去尋找古建筑,將那些在人們的視線里消失了的古建筑重新根植于人們的意識中,還對其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從她為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建筑彩畫圖案》審稿后作的“序”中我們可以窺見她對自己的專業的鉆研是怎樣的深入細致,而且還可以看到,她在用語言準確而生動地表述形象和色彩方面,有著多么獨到的功夫:
“青綠的雙調和各彩色在應用上改動的結果,在全梁彩色組合上,把主要的對比攪亂了。如將那天你社留給我的那張印好的彩畫樣子,同清宮中大和門中梁上彩畫(庚子年日軍侵入北京時,由東京帝國大學建筑專家所測繪的一圖,兩者正是同一規格)詳細核對,比照著一起看時,問題就很明顯。原來的構圖是以較暗的青綠為兩端箍頭藻頭的主調,來襯托第一條梁中段以朱為地,以彩色吉祥草為紋樣的枋心,和第二條梁靠近枋心的左右紅的吉祥草的兩段藻頭。兩層梁架上就只出三塊紅色的主題,當中再隔開一塊長而細的紅色墊版,全梁青、綠和朱的對比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也不亂。
“從花紋的比例上看,原來的紋樣細密如錦,給人的感覺非常安靜,不像這次所印的那樣渾圓粗大,被金和白攪得熱鬧嘈雜,在效果上有異常不同的表現。青綠兩色都是中國的礦質顏料,它們調和相處,不暗也不跳;白色略帶蜜黃,不太寬,也不突出。在另外一張彩畫上看到,原是細致如少數民族邊飾織紋的箍頭兩旁紋樣,在比例上也被你們那里的藝人們在插圖時放大了??偠灾?,那張印樣確是‘走了樣’的‘和璽(木宛)花結帶’,與太和門中梁上同一格式的彩畫相比,變得五彩繽紛,賓主不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聒噪喧騰,一片熱鬧而不知所云。從藝術效果上說,確是個失敗的例子?!?
即便是對美術或者建筑行業完全外行的人,讀上面這兩段專業文字,也會饒有興趣,且回味無窮。
新中國成立之后,即使很多工作等著林徽因去做,但是她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沒有放松對中國古建筑方面的學術研究。她似乎找到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她為自己的追求尋找到了新的理論基礎,她和梁思成以及莫宗江教授一道,嘗試以唯物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來研究古建筑,對此梁從誡說:“在初步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之后,將他們多年來對中國建筑發展史的基本觀點,做了一次全面的檢討,并在此基礎上寫出了《中國建筑發展的歷史階段》這篇長文(載一九五四年第二期《建筑學報》),第一次嘗試著以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重新回顧從遠古直到現代中國建筑發展的整個歷程,開始為他們的研究工作探求一個更加科學的理論基礎。”
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她也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僅完美地設計出來國徽,還接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和建造工作。即便被疾病纏身,但是關乎國家的事情都能夠讓她精神一振,為了不讓紀念碑影響天安門前建筑群的和諧,紀念碑的設計不受蘇聯老大哥青銅騎士之類風格的影響,除了組織工作,她還親自為碑座和碑身設計了全套飾紋,特別是底座上的一系列花圈,她把家當作了工作的場所,沒日沒夜地設計圖稿。梁從誡說:“為了這個設計,她曾對世界各地區、各時代的花草圖案進行過反復對照、研究,對筆下的每一朵花,每一片葉,都描畫過幾十次、上百次。我還記得那兩年里,我每次回家都可以看到她床邊的幾乎每一個紙片上,都有她靈感突來時所匆匆勾下的某個圖形,就像音樂家們匆匆記下的幾個音符、一句旋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