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做個像林徽因一樣秀外慧中的女人(4)

林徽因憑借著自己的聰慧和勤勉成為那個時代的寵兒,身邊聚集了一大批那個時代的天之驕子,更有梁思成的寵溺,人們覺得她幸福得冒了泡,卻不知道她背后所要承受的痛苦。梁從誡說:“我的祖母一開始就對這位性格獨立不羈的新派的未來兒媳不大看得慣,而兩位熱戀中的年輕人當時也不懂得照顧和體貼已身患重病的老人的心情,雙方關系曾經搞得十分緊張,從而使母親又逐漸卷入了另一組家庭矛盾之中。”

林徽因要經歷的何止這些,她的父親因為思想激進不聽勸告在軍閥混戰中成了犧牲品,中流彈去世了,經濟成為林徽因亟待解決的問題。梁啟超適時地伸出援手,自小獨立而自尊的林徽因為了不讓老人家失望,用優秀的學業回報了梁啟超。

回國后的林徽因生活并沒有變得平靜,戰爭讓他們的生活顛沛流離,不僅僅是溫飽,安全也是奢望,林徽因在給費慰梅的信中這樣寫道:“在日機對長沙的第一次空襲中,我們的住房就幾乎被直接擊中。炸彈就落在我們的臨時住房大門十五碼的地方,在這所房子里我們住了三間……可還沒來得及下樓,離得最近的炸彈就炸了。它把我拋到空中,手里還抱著小弟,再把我摔到地上,卻沒有受傷。同時房子開始軋軋亂響,那些到處都是玻璃的門窗、隔扇、屋頂、天花板,全都坍了下來,劈頭蓋腦地砸向我們。我們沖出房門,來到黑煙滾滾的街上……”

林徽因吃的苦夠多,在奔波中身體出現了問題,但是經濟卻不允許她停下來。當時他們寄居在朋友家里,可是朋友生活也很拮據,于是林徽因舉家南遷,打算到昆明去。梁從誡回憶當時的情景說:“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我們在長沙首次接受了戰爭的洗禮。九死一生地逃過了日寇對長沙的第一次轟炸。緊接著,在我們從長沙遷往昆明途中,母親又在湘黔交界的晃縣患肺炎病倒。我至今仍依稀記得,那一晚,在雨雪交加中,父親怎樣抱著我們,攙著高燒四十度的母親,在那只有一條滿是泥濘的街道的小縣城里,到處尋找客店。最后幸虧遇上一批也是過路的空軍航校學員,才勻了一個房間讓母親躺下。

“這也是戰爭期間我們家同那些飛行員之間特殊的友誼的開始。旅途中的這次重病對母親的健康造成了嚴重損害,埋下了幾年后肺病再次復發的禍根。……

“三年的昆明生活,是母親短短一生中作為健康人的最后一個時期。在這里,她開始嘗到了戰時大后方知識分子生活的艱辛。父親年輕時車禍受傷的后遺癥時時發作,脊椎痛得常不能坐立。母親也不得不卷起袖子買菜、做飯、洗衣……

“同他們過去的生活相比,李莊的日子真可以說是貧病交加了。然而,就在這樣的境遇之下,母親和父親并沒有被困難所壓倒,而是拼上性命,繼續堅持著他們的學術事業。”

可見,即便再艱苦,林徽因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或許,正是因為林徽因的內心強大賦予了她光輝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即使是在動蕩的年代,她也可以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獨立的人。

“勝利后在北平,母親的生活有了新的內容。父親應聘籌建清華大學建筑系,但不久他即到美國去講學。開辦新系的許多工作暫時都落到了母親這個沒有任何名義的病人身上。她幾乎就在病床上,為創立建筑系做了大量組織工作,同青年教師們建立了親密的同事情誼,熱心地在學術思想上同他們進行了許多毫無保留的探討和交流。同時,她也交結了復原后清華、北大的許多文學、外語方面的中青年教師,經常興致勃勃地同他們在廣闊的學術領域中進行討論。從漢武帝到楊小樓,從曼斯菲爾德到奧爾夫,她都有濃厚的興趣和自己的見解。

“但是,這幾年里,疾病仍在無情地侵蝕著她的生命,肉體正在一步步地辜負著她的精神。她不得不過一種雙重的生活:白天,她會見同事、朋友和學生,談工作、談建筑、談文學……有時興高采烈,滔滔不絕,以至自己和別人都忘記了她是個重病人;可是,到了夜里,卻又往往整晚不停地咳喘,在床上輾轉呻吟,半夜里一次次地吃藥、喝水、咳痰……夜深人靜,當她這樣孤身承受病痛的折磨時,再沒有人能幫助她。她是那樣的孤單和無望,有著難以訴說的凄苦。往往愈是這樣,她白天就愈顯得興奮,似乎是想攫取某種精神上的補償。”

林徽因的強大使她不必在任何人的憐憫下生活,她可以獨立工作、支撐家庭、支持丈夫的事業,將母親、妻子、摯友的角色都做到了極致。她依靠卻不依賴,她強大卻不強勢,從來不會咄咄逼人,所以她的身邊總是聚集著很多仰慕她的男男女女。

強大是很多女性追求的目標,但是很多人也在強大了之后便不自覺地變得強勢。強大可以讓女人光芒四射,但是強勢卻會讓自己的人際關系和工作陷入困境,當你在自以為是地指手畫腳時,已經親手將身邊的人推得越來越遠。尤其是在自己喜歡的男人面前,強勢只會讓對方離你越來越遠。

最好的女人應該是外柔內剛的,外表柔情,內心強大。女人強大本來就會讓身邊的人尤其是男人備感壓力,如果強大之外女人還很強勢,時常想干涉別人的決定,那么她一定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婚姻和事業都不會完滿。

男人大都喜歡像林徽因一樣獨立的女人,在自己的地盤上可以自己做主,不依附任何人,男人在她們身上看到的是自信堅強,愿意靠近她們,所以林徽因在太太客廳里才會成為焦點;在事業上可以相互扶持,甚至同舟共濟,但是在家里卻下得了廚房,愿意為家人洗手做羹湯。強勢的女人喜歡說一不二,不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以為自己有一雙洞察世事的火眼,對任何事情都喜歡追根究底,雖然獲得了優越感,但是也失去了被人親近的機會。因為很多人都喜歡被需要,尤其是男人,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夠依賴自己,所以女人一定要懂得將自己的鋒芒掩藏起來,讓工作和生活變得更美滿。

你的高度決定你的眼界

優雅的女人從不會依附任何人,不做攀巖的凌霄花,而做展翅高飛的鯤鵬,所以優雅的女人應該擁有屬于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工作,并從中體會到快樂。

尼采曾說:“別爬上山頂去,也別站在山腳,從半高處看,這世界最美好。”站在不同的高度看世界,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而你看到什么樣的風景取決于你所站的高度。

人生就像爬山一樣,有些人拼盡全力、不畏艱險,最終站在了高高的山頂;有些人只希望一生順遂、不思進取、甘于平庸,于是在山腳下徘徊;有些人好不容易到達了半山腰卻沒有了繼續攀登的勇氣。站在山頂的人,也許會滿身傷痕,但是也體會到了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牛頓曾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只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居高者,見多識廣,思考得更多,離成功的距離也更近。林徽因一開始就將自己的定位設在了高高的山頂,站在了讓人仰望的高度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于是她最終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驕子,被眾多的知識分子所傾慕,而她也竭盡所能地將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中國的建筑事業。

或許是專業性太強的緣故,作為中國建筑的先驅者,她為中國建筑業做出的貢獻鮮少有人提及。人們對林徽因的熟識源于她的詩歌及與徐志摩之間的愛情糾葛。所以林徽因留給人們的印象始終是才女而不是建筑學家。

梁從誡說:“母親愛文學,但只是一種業余愛好,往往是靈感來時才欣然命筆,更不會去‘為賦新詞強說愁’。然而,對于古建筑,她卻和父親一樣,一開始就是當作一種近乎神圣的事業來獻身的。”林徽因之所以對建筑感興趣源于一件小事情。

林徽因跟柏烈特醫生一家到布萊頓度暑假。柏烈特醫生最小的女兒斯泰西在用沙子堆城堡,可是反復了幾次之后都沒有成功,于是喊自己的姐姐幫忙。她的姐姐黛絲是工程師,可是當時的林徽因并不知道工程師到底是做什么的。于是問黛絲:“什么是工程師?”黛絲說:“我對建筑感興趣,將來想做工程師。看到我們身后的建筑了嗎?那是中國風格的建筑,明天你可以跟我一起去那里,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你也可以給我講講關于中國建筑的事情。”

可是當時在林徽因的意識里建筑就是蓋房子,但是黛絲卻告訴她,建筑和詩歌一樣是一門藝術,有自己獨立的特色和語言。林徽因被黛絲的話深深地吸引了,之后的幾天,她陪著黛絲到處畫素描,而布萊頓區別于將大教堂作為城市中心的英國其他城市,這里的標志性建筑是英皇閣,在與黛絲參觀了所有的建筑之后,林徽因深深地迷戀上了建筑這門高深的學問。她知道了建筑和蓋房子的區別,知道了建筑與藝術的關系,這一次布萊頓之行為林徽因一生的事業奠定了基礎。當林徽因回到國內后,在看到那些古色古香的廟宇和殿堂后,對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這更加堅定了她學建筑的決心。

林徽因對中國建筑學的貢獻不僅僅是那些學術論文和設計,還有為中國造就了一位偉大的建筑學家——梁思成。梁思成在清華學堂時就表現出相當出眾的美術才能,曾經想致力于雕塑藝術,后來受林徽因的影響出國學了建筑。

在國外學成歸來的林徽因其實有很多選擇,但是她最終選擇了和梁思成一起就任于東北大學,之后又一起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建筑學系,后來又創辦了清華大學建筑系。她做的這一切無關名利、無關金錢,只是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人生高度是自己選擇的,林徽因一開始就將自己的人生設定了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梁從誡說:“從一九三一到三七年,母親作為父親的同事和學術上的密切合作者,曾多次同父親和其他同事一道,在河北、山西、山東、浙江等省的廣大地區進行古建筑的野外調查和實測。我國許多有價值的、成貌尚存的古代建筑,往往隱沒在如今已是人跡罕至的荒郊野谷之中。當年,他們到這些地方去實地考察,常常不得不借助于原始的交通工具,甚至徒步跋涉,餐風宿雨。艱苦簡陋的生活,與尋常都市相較,至少有兩世紀的分別。……

“一九三七年六月,她和父親再次深入五臺山考察,騎著騾子在荒涼的山道上顛簸,去尋訪一處曾見諸敦煌壁畫,卻久已湮沒無聞的古廟——佛光寺。七月初,他們居然在一個偏僻的山村外面找到它,并確證其大殿仍是建于唐代后期(公元八五七年)的原構,也就是當時所知我國尚存的最古老的木構建筑物(新中國成立后,在同一地區曾發現了另一座很小的廟宇,比佛光寺早七十多年)。這一發現在中國建筑史和他們個人的學術生活中的意義,當然是非同小可的。直到許多年以后,母親還常向我們談起當時他們的興奮心情,講他們怎樣攀上大殿的天花板,在無數蝙蝠扇起的千年塵埃和無孔不入的臭蟲堆中摸索著測量,母親又怎樣憑她的一雙遠視眼,突然發現了大梁下面一行隱隱約約的字跡,就是這些字,成了建筑年代的確鑿證據。而對謙遜地隱在大殿角落中本廟施主‘女弟子寧公遇’端莊美麗的塑像,母親更懷有一種近乎崇敬的感情。她曾說,當時恨不能也為自己塑一尊像,讓‘女弟子林徽因’永遠陪伴這位虔誠的唐朝婦女,在肅穆中再盤腿坐上一千年!”

新中國成立之后,林徽因進入了另一個高度。之前雖然大家都知道她是才女,可是多數時候還是會稱她為梁太太,但是解放之后,她被正式聘為清華大學建筑系的一級教授、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筑委員會委員,她還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文代會代表……她真正以林徽因的身份來擔任社會職務,來為人民服務了。

“新中國成立初期她所熱心從事的另一件工作,是倡導某些北京傳統手工藝品的設計改革。當時有人來向她呼吁,要挽救當時已瀕于停頓、失傳的北京景泰藍、燒瓷等手工業。她對這件事給予了極大的關住,曾和幾位年輕的工藝美術工作者一道,親自到工場、作坊中去了解景泰藍等的制作工藝,觀看老工人的實際操作。然后她又根據這些工藝特點,親自設計了一批新的構思簡潔、色調明快的民族形式圖案,還親自到作坊里去指導工人燒制樣品。在這個過程中,她還為工藝美院帶出了兩名研究生。”

林徽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給予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她將自己放到了同時代人仰望的高度。即使作為一個業余的詩人她也有很多小女人的浪漫情懷,但是她始終活在現實里。她將精力和時間花在了建筑研究上,偶爾的浪漫只是用來調劑生活,讓生活更加鮮活,而她的理想和初衷始終都沒有改變過。雖然她有足夠的資本去揮霍生活、去享受浪漫、將浪漫定為生活的主旋律,但是在她的人生詞典里,研究和保護中國的古建筑才是最亮眼的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介休市| 比如县| 太谷县| 垫江县| 珲春市| 宜宾县| 游戏| 中牟县| 那曲县| 静海县| 湘阴县| 全州县| 广东省| 绵竹市| 始兴县| 丽水市| 莱芜市| 泰顺县| 淮安市| 南丰县| 威宁| 女性| 东丽区| 唐河县| 车险| 玉林市| 青田县| 苗栗县| 五指山市| 金溪县| 太原市| 波密县| 普安县| 遂昌县| 清新县| 德钦县| 肥西县| 平原县| 花莲市| 浦城县|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