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做個像林徽因一樣秀外慧中的女人(6)

林徽因將生命的長度嫁接到了對事業的追求上,她能夠與時俱進,希望用西方現代主義建筑結構技術來克服中國傳統建筑的弱點,但是前提是中國建筑傳統文化不能夠被忽略,她說:“建筑本來是有民族特性的,它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現之一;新中國的建筑必須建筑在民族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這已是今天中國大多數建筑師所承認的原則。凡是參加城市建筑設計的建筑師都負有三重艱巨任務:他們必須肅清許多城市中過去半殖民地的可恥的丑惡面貌,必須恢復我們建筑上的民族特性,發揚光大祖國高度藝術性的建筑體系,同時又必須吸收外國的,尤其是蘇聯的先進經驗,以滿足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筑和文化建筑中眾多而繁復的需求,真正地表現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的精神。”她的研究成果與理論對之后中國建筑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梁思成無論是才華還是品行都讓人贊嘆,但是站在他身邊的林徽因卻沒有被掩蓋住光芒,究其原因就是,林徽因有自己的追求,并做出了成就,所以沒有淪為他人的附屬品。每個人離開的時候都希望給這個世界或者身邊的人留下點什么,讓身邊的人因為我們而過得更加愉快,而林徽因做到了。

我們每一位女性都應該像林徽因一樣擁有清晰的目標和對目標的忠誠度,然后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只有擁有了追求,人的精神才會豐富,即使失去了物質的支撐也能夠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擁有了追求可以讓自己擁有超凡的魅力,光芒四射時不失女人的嫵媚與可愛,讓自己的人生精彩絕倫。而這樣的女人也最容易贏得身邊人的尊重和男人的愛。

只有懂得追求的女人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只有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事業和追求,才會讓生活更加的快樂和充實,才能擺脫“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學得好、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命運,才能擺脫年復一年的簡單度日。

想要做個幸福的女人,就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內心,除了理智地追求自己的情感,在追求中尋找幸福,還要堅守自己的事業,像林徽因一樣活得精彩和充實。

女人要學會吃苦和堅強

我國有一句俗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意思是吃得千辛萬苦,才能獲取功名富貴,成為別人敬重、愛戴的人。

無論我們的生長環境多么優越,都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坎坷,換句話說,可能每一個人在降生到這個世界之后,就注定了要背負起經歷各種困難折磨的命運。

不論是出身還是之后所表現出來的才華,都可以讓林徽因避免很多困難,讓她的生活過得更好一點,但是她的一生卻經歷了很多“自討苦吃”的歲月,當然也正是她吃得了別人吃不了的苦,才鑄就了她無人能及的人格魅力和人生。

林徽因面對任何的動蕩都能夠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即使是經歷了苦難也甘之如飴,即使是面對人生的浮動,面對生死離別,她也能夠憑借著靜謐的心境,安安穩穩,任憑風雨搖曳,處變不驚。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來形容她再恰當不過了。她卓然而立,既能夠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忍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從不怨天尤人,只是用心地品嘗人生的苦茶。

人生有時候是個殘忍的詞,在外人眼里風光的林徽因從一生下來就要面對家庭的尷尬處境。雖然她夠聰慧,也深得父親喜歡,但是母親時不時將自己的郁悶通過言語影響林徽因。母親雖出生于富商家庭,但是并沒有受過教育,又因為所生的孩子不是夭折就是死亡,最終膝下只有林徽因一個女兒,在家并不得寵。于是她每每都郁郁寡歡,唯一的發泄方式就是不停地抱怨、責怪,所以林徽因的童年基本上是在父母不和的陰影中度過的。

她一方面為了讓父親更加重視自己而努力,一方面又要維護自己的母親,對于一個孩子而言內心有多矛盾和痛苦。

對于母親對父親和姨娘的遷怒林徽因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她同父異母的弟弟的苛責,卻是她不能夠茍同的。尤其是林恒,雖然他們不是同一房的人,但是感情很好,所以在林恒決定考取清華的時候暫居在了林徽因的家中,母親每每喜歡與之斤斤計較,弄得大家頗不愉快。林徽因夾在中間日子更是難過,她既不能將弟弟趕出家門,也不能對母親發脾氣。

對于當時的情景,林徽因的感覺糟糕透了,她在給費慰梅的信中說:“最近三天我自己的媽媽把我趕進了人間地獄。我并沒有夸大其詞。頭一天我就發現我的媽媽有些沒氣力。家里彌漫著不祥的氣氛,我不得不跟我的同父異母弟弟講述過去的事,試圖維持現有的親密接觸。晚上就寢的時候已精疲力竭,差不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沒有降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那早年的爭斗對我的傷害是如此持久,它的任何部分只要重現,我就只能沉溺在過去的不幸之中。”

為了躲避戰爭,林徽因一家決定輾轉南下,母親何雪媛也跟著他們一起南遷,貧窮、病痛、精神的消磨一直伴隨著林徽因,這些已經讓她精疲力竭,而母親時不時制造出的摩擦更是讓她心力交瘁。

林徽因對于自己對母親的憤懣會毫不顧忌地表達出來,在給朋友的信中她說:“我自己的母親碰巧是個極其無能又愛管閑事的女人,而且她還是天下最沒有耐性的人。剛才這又是為了女傭。真正的問題在于我媽媽在不該和女傭生氣的時候生氣,在不該慣著她的時候慣著她。還有就是過于沒有耐性,讓女傭像鐘表一樣地做好日常工作但又必須告誡她改變我的吩咐,如此等等——直到任何人都不能做任何事情。我經常和媽媽爭吵,但這完全是傻帽和自找苦吃。”

林徽因年輕時,才華橫溢,眾星捧月,她受不了自己的母親是一個狹隘的人,她們爭吵,吵得越兇內心留下的傷痕越深,但是不可否認她和母親之間是有感情的,而且這種感情好像只有通過爭吵才能表達出來。優雅、才華橫溢,似乎是人們對林徽因最直接的印象,甚至很多人都在羨慕她的出身、她的才華,卻忽略了她的這些才華是如何來的。如果說民國時期的才女們,如冰心、凌叔華都曾經歷生活得坎坷,那么林徽因相對于她們而言經歷的世俗之事更多,所以身上俗雜之事的烙印也更深刻,她的《繡繡》中的繡繡其實就是自己曾經生活的真實寫照。

林徽因的世界在不停地變,因為那個時代在不停地變,沒有人能留在原地,只能被迫前行,不知道未來究竟會怎樣。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講,建筑業本就不是很迫切的需求,所以林徽因根本不用投入太多的精力,但是她卻偏偏放棄那些能夠讓自己過得更好的工作和領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抗日戰爭爆發之后,對建筑業的研究更加艱難,而且在工作時經常能夠聽到槍聲。即使是這樣,她和丈夫梁思成還是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先后發現了隋代的趙州橋、唐代的佛光寺、北宋的龍光寺、遼代的獨樂寺和應縣木塔等有價值的建筑,勘定其年月,揣摩其結構,計算其尺寸,然后繪圖、照相、歸檔。

之后,他們輾轉到了昆明,她在寫給費慰梅的信中傾訴了向昆明逃難的經過:“我們在令人絕望的情況下又重新上路。每天凌晨一點,摸黑搶著把我們少得可憐的行李和我們自己塞進長途車,這是沒有窗子、沒有點火器、樣樣都沒有的玩意兒,喘著粗氣、搖搖晃晃、連一段平路都爬不動,更不用說又陡又險的山路了……”

后來她們又搬到了李莊,梁從誡回憶說:“一九四〇年冬,由于日寇對昆明的空襲日益加劇,營造學社追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再度西遷到四川宜賓附近的一個小江村——李莊。這里距揚子江盡處只有三十公里(宜賓以上即稱金沙江),而離重慶卻有三天的水路,是個名副其實的窮鄉僻壤。我們住進了一處篾條抹灰的簡陋農舍。艱苦的生活,旅途的勞頓和四川冬季潮濕、陰冷的氣候,終于使母親的舊病惡性發作、臥床不起。而同時父親脊椎軟組織灰質化的毛病也變得愈來愈嚴重。

“在李莊的生活確實是艱難的。家里唯一能給母親養病用的‘軟床’是一張搖搖晃晃的帆布行軍床。晚上,為了父親寫書和我們姐弟做功課,全家點兩盞菜籽油燈,當時,連煤油燈都是過于‘現代化’的奢侈品。記得我在這里讀小學時,除了冬天外婆親手做的一雙布鞋外,平時都只能穿草鞋。偶爾有朋友從重慶或昆明帶來一小罐奶粉,就算是母親難得的高級營養品了。父親愛吃甜食,但這里除了土制紅糖之外沒有別的。父親就把土糖蒸熟消毒,當成果醬抹在饅頭上,戲稱之為‘甘蔗醬’。整個李莊沒有一所醫院,沒有一位正式醫生,沒有任何藥品。家里唯一的一支體溫計被我失手打破,大半年母親竟無法量體溫。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她的病情一天天沉重,卻得不到像樣的治療。眼看著她消瘦下去,眼窩深陷,面色蒼白,幾個月的工夫,母親就失掉了她那一向煥發美麗的面容,成了一個憔悴、蒼老、不停地咳喘的病人。”

有時候他們的生活需要依靠朋友的接濟才能夠維持,實在沒有辦法了也會拿衣服去典當,最后實在是沒有典當的了,梁思成會拿著他的寶貝——派克金筆和手表去典當。可是被他視為寶貝的東西,卻只能換回來一兩條草魚,即使是這樣,他回家之后也會詼諧地說:“把這派克筆清燉了吧,這塊金表拿來紅燒。”

林徽因過著“在菜籽油燈的微光下,縫著孩子的布鞋,買便宜的粗食回家煮,過著我們父輩少年時期的粗簡生活”。出身于書香世家、從小生活富裕的她,在戰爭中不斷地遷徙,但是林徽因一直沒有改變她的積極與樂觀的心態,像她自己所說:“我認定了生活本身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體驗到極端的愉快,靈質的、透明的、美麗的、近于神話理想的快活。”

李健吾抗戰期間聞聽林徽因雖罹患重病也沒有離開祖國時,激動地說:“她是林長民的女公子、梁啟超的兒媳。其后,美國聘請他們夫婦去講學,他們拒絕了,理由是應該留在祖國吃苦。”

美國學者費正清說:“倘若是美國人,我相信他們早已丟開書本,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去了。然而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卻能完全安于過這種農民的原始生活,堅持從事他們的工作。”

以林徽因的條件她完全可以選擇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最起碼不會比她經歷的生活更苦,但是她沒有被現實壓倒,遵從了內心的呼喚,寧愿吃苦也不愿意因為安逸的生活而放棄自己的初衷。

現在的社會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我們不必經歷像林徽因一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但是卻不得不學習和發揚她吃苦的精神。

人生會有成功的喜悅,也會有失敗的痛苦,會有波瀾不驚的坦途,也會有布滿荊棘的道路。俄國19世紀作家屠格涅夫曾說:“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不經歷風雨怎么能夠知道自己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強,怎么能夠激發出我們本身的潛能?只有艱苦奮斗,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取得成功。

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中如是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它們是人生的一種體驗,是鍛煉意志、增加能力的機會,關鍵是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生活的強者。所以能吃苦也是人生的一種資本。

人的一生就是跟挫折斗爭的過程,一個身處逆境卻依舊能含笑面對的人,要比一旦陷入困境就立刻崩潰的人,受益更多。身處逆境而樂觀自信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遭遇挫折而勇往直前的人,才具有獲得成功的潛質。自古以來,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過來的。如果我們從出身到死亡一直都泡在蜜罐中,又怎么能夠體會到甘甜的味道?沒有經歷過苦,怎么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

苦和甜本就是相對的事物,像林徽因一樣迎著苦難向前,保持樂觀的態度,這時候苦也會變成一種享受。如果你不想讓每天的生活中只有鍋碗瓢盆,不想讓男人只當你是保姆,想成為像林徽因一樣讓男人仰望的女人就要學會吃苦,一心向著目標奮進,爭取到成功的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吃過苦的女人會更加善解人意、更加懂得體貼別人,會在生活或者事業出現問題時將方便讓給別人,困難留給自己,這樣的女人更容易獲得身邊人的認同、喜愛與尊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城区| 克东县| 比如县| 宜良县| 潞西市| 报价| 土默特右旗| 铜山县| 大邑县| 行唐县| 册亨县| 乌审旗| 虞城县| 项城市| 龙山县| 侯马市| 花莲县| 金坛市| 台南市| 固原市| 乡宁县| 南江县| 华宁县| 安丘市| 五河县| 江华| 霍林郭勒市| 兰溪市| 雷波县| 崇礼县| 宣武区| 灯塔市| 五华县| 北安市| 葵青区| 潍坊市| 尉氏县| 元谋县| 彰化县| 张家川|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