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個像林徽因一樣秀外慧中的女人(2)
- 像林徽因一樣優雅,像張愛玲一樣強大
- 蔡少惠
- 4855字
- 2017-06-29 14:51:41
當時的林徽因雖然只有16歲,但是由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超常人的記憶能力,已經將濟慈、雪萊、勃朗寧、葉賽寧、裴多菲、惠特曼等人的作品準確無誤地背誦出來,而且能夠和徐志摩等人討論這些人的作品,而當她深情地用英文將愛爾蘭詩人葉芝的《當你老了》朗誦完時,陳岱孫、金岳霖被感動得淚流滿面。如此深厚的文化功底、超強的感染力,難怪會讓徐志摩深陷情海。
古人“女子無才便是德”曾經粉碎了無數女子的夢,林徽因走出了傳統,走向了世界,用她的才華傾倒同時代及后世之人。現在男女平等了,擁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機會,但是我們每天忙忙碌碌,上班下班、應酬,又有多少時間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呢?莎士比亞曾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生命里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可見讀書對我們的生活具有特殊的意義。
著名女作家畢淑敏說過:“書對于女人的效力,不像睡眠,睡眠好的女人,容光煥發;失眠的女人,眼圈發黑。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在一天之內是看不出來的。書對于女人的效力,也不像美容食品,滋潤得好的女人,駐顏有術;滋潤得不好的女人,憔悴不堪。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在3個月之內,是看不出來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走,書要一頁一頁地讀。清風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幾年、一輩子地讀下去。書就像微波爐,從內到外震蕩著我們的心,徐徐地加熱,精神分子的結構就改變了,書的效力就凸顯出來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優雅的氣質永遠都是一個女人最吸引人的地方,而讀書可以讓女人開闊眼界、通達寬容、博學、獨立、多思和智慧,能遮掩女人容貌上的瑕疵和性格上的缺陷,增加修養、提升品位,不再畏懼年齡,所以書是女人最佳的美容品。
作為現代女性我們更應該多讀書,因為讀書可以調整心態,緩解職場的壓力,進而擁有一顆屬于自己的智慧心靈,使自己更快樂,所以冰心才會說:“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讀書還可以讓女人更大氣和瀟灑,如三毛所寫:“但覺風過群山,花一飛滿天,內心安寧明靜卻又飽滿。”
讀書于女性而言是有千利無一弊的。讀書可以幫我們實現個人價值,改變命運,學會自尊、自愛、自強、自立,所以讀書不僅是女性外在的裝點,還是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多一點時間讀書吧,讓自己從那些無關緊要的瑣事中抽離出來,將那些苦惱和憂傷拋到腦后,于書香中尋找寧靜,讓自己像林徽因一樣睿智豁達、優雅美麗,許自己一個幸福的人生。
才藝是女人的另一張面孔
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與眾不同,希望自己成為那個他心中的唯一,獨占寵愛。那么對于男人而言什么樣的女人才是光芒萬丈的,是緊緊吸引自己目光的?答案毋庸置疑:有才藝的女人。
才藝是女人的另一張面孔,可以讓女人擁有獨特的風韻,嫵媚中帶有靈性,嬌嗔中帶有靈動,一言一行都帶有書卷氣,將女人天生的靈氣充分地展現出來,達到一種極致的美。
有才藝的女人更容易得到異性的青睞與欣賞,再美的容貌都經不起歲月的打磨,但是才華永不會褪色。被譽為“中國第一才女”的林徽因就是這樣一個擁有眾多才藝的女子,她一顰一笑中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般的溫馨,歲月也無法掩蓋她的光彩。她是那個時代的象征,她的格調是那個時代的風向標,而她的才藝吸引了眾多才子佳人的眼球,成了圈子里的紅人。這樣的女人,哪個男人不夢想呢?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那個時代,林徽因的才藝在同時代的才女中顯得更全面。從文藝界的“第一才女”到“中國現代建筑學的先驅”,除了在建筑學上的卓越成就,她在詩歌、戲劇、小說、散文、繪畫、翻譯、戲劇舞臺美術設計等領域都有涉獵,而且成就斐然,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是“新月社”最早的成員之一。
梁從誡說:“三十年代是母親最好的年華,也是她一生中物質生活最優裕的時期,這使得她有條件充分地表現出自己多方面的愛好和才藝。除了古建筑和文學之外,她還做過裝幀設計、服裝設計;同父親一道設計了北京大學的女生宿舍,為王府井‘仁立地毯公司’門市部設計過民族形式的店面(可惜他們設計的裝修今天被占用著這間店面的某時裝公司拆掉了。名家手筆還不如廉價的鋁合金裝飾板。這就是時下經理們的審美標準和文化追求)。她還單獨設計了北京大學地質館。據曹禺同志告訴我,母親還到南開大學幫助他設計過話劇布景,那時他還是個年輕學生。”
這樣的女人身上一定有無限的魅力,心中定有廣博的學識,為人處世,定是謙謙有禮、優雅大方。在世人眼里,有她的地方,她就是焦點。所以在“太太客廳”里,人們總是能夠看到這樣的畫面:一群人圍在她的身邊,虔誠地仰望她,認真傾聽她說的每一句話,然后會心微笑,而被眾星捧月的林徽因也變得更加耀眼。
林徽因的才華首次展示于社會是在泰戈爾訪問北京的那些日子,她不僅得到了泰戈爾的喜愛,也讓當時的上流社會驚嘆。費正清說:“她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這個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圍著她轉。”
氣質如蘭、人艷如花、秀外慧中,是對林徽因最恰當的形容。難能可貴的是,林徽因不僅耐得住寂寞也忍受得了貧窮,即使是在那段顛沛流離的歲月,她依舊熱心于學術。梁思成要出去考察,經常不在家,在沒電、沒自來水、沒交通工具的鄉村,林徽因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工作,這樣艱難的生活卻讓她更加堅毅和成熟,人們會經常看到她微笑著提著瓶子到街上去打醋。有空閑了,她還會寄情于詩歌。因為白天太忙,她寫詩常常在晚上,點上一炷清香,擺上一瓶插花,穿一襲白色的睡袍,在清風飄飄中吟詠,釀制佳作。她在《除夕看花》中寫道:
新從嘈雜著異鄉口調的花市上買來。
碧桃雪白的長枝,同血紅般山茶花。
著自己小角隅再用精致鮮艷來結彩。
不為著銳的傷感,僅是鈍的還有剩余下。
明知道房里的靜定,像弄錯了季節。
氣氛中故鄉失得更遠些,時間倒著懸掛。
過年也不像過年,看車燈籠在燃燒著點點血。
簾垂花下已記不起舊時熱情,舊日的話。
如果心頭在旋轉著熟識舊時的芳菲。
模糊如條小徑越過無數道籬笆。
紛紜的花葉枝條,草看弄得人昏迷。
今日的腳步,再不甘重踏上前時的泥沙。
月色已凍住,指著各處山頭,河水更零亂。
關心的是馬蹄平原上辛苦,無響的刻畫。
除夕的花已不是花,僅一句言語梗在這里。
抖戰著千萬的憂患,每個心頭上牽掛。
她在詩歌方面的造詣,已經將其建筑家的身份掩蓋了,所以在她身邊聚集了一大批當時的文化學者,徐志摩、金岳霖、胡適、冰心、蕭紅、蕭乾、文潔若、沈從文……甚至還有政治學家張奚若、美學家朱光潛、經濟學家陳岱孫、國際政治問題專家錢端升、物理學家周培源、美學家鄧以蟄、考古學家李濟,幾乎當時學界的名人都是她的朋友,都樂于在周末齊聚沙龍,和她一起高談闊論,而且當她以精準的語言闡述某一觀點時,這些學界的大人物都會認真傾聽,連連稱是。當時有如此功力的,也只有林徽因這位才女了。
而且在大家齊聚的每個周六下午,林徽因作為女主人總是能夠很快捕捉到話題的精髓,然后用她超人的親和力、敏銳的觀察力,有針對性地和不同的交談對象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在給對方帶來愉悅的同時,很好地調和了交談的氣氛,而不論是哪個領域,林徽因的論點總是很有深度,既有理論依據又有專業針對性,于是林徽因成了當之無愧的“太太客廳”的“女一號”。
文潔若在《才貌是可以雙全的——林徽因側影》中這樣評價林徽因:“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曾出現過像達·芬奇那樣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畫家,又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林徽因則是在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脫穎而出的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她在建筑學方面的成績,無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樹。”卞之琳也給出了極其相似的評價:“她是天生的詩人,酷愛戲劇,也學過舞臺設計,卻是她的丈夫建筑學和中國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過是后者的得力協作者,實際卻是他靈感的源泉。”(卞之琳《窗子內外——憶林徽因》)
作為那個時代耀眼的才女,她的才藝在很多領域讓人驚嘆。林徽因和梁思成結婚時穿的禮服也是她自己設計的,禮服將現代與傳統、東方與西方的元素融合在了一起,既有東方的神韻美又有西方的飄逸美,當時吸引了很多國外記者的眼球。
林徽因在演戲方面也很有天賦,為了迎接泰戈爾,她和父親林長民、徐志摩等人用英語演了泰戈爾的劇本《齊德拉》。那幾天很多報紙在頭版上都贊揚了這場演出,北平《晨報副刊》說:“林宗孟(即林長民)君頭發半白還有登臺演劇的興趣和勇氣,真算難得。父女合演,空前美談。第五幕愛神與春神諧談,林徐的滑稽神態,有獨到之處。林女士徽因,態度音吐,并極佳妙。”即使是十幾年之后,人們對那場演出還是記憶猶新,尤其是林徽因一口流利的英語清脆柔媚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沒有誰樂意和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交往和生活,所以林徽因才會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肯定,即使是在那段最艱難的歲月,她也能夠用她的才藝填補生活的缺憾,用自己的興趣愛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給梁思成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生機。才藝是林徽因獨有的風韻,讓她具有了天然的靈性。
現代社會對女人的要求越來越多,除了傳統中對女人要求的禮儀、女紅、廚藝、相夫教子之外,還要有品位。而才藝是體現一個女人品位的主要手段之一。才藝可以讓柴米油鹽的生活變得具有詩情畫意,即便是再普通的一頓早餐,如果有心,那些米粉都會變成松軟的蛋糕或者有各種漂亮圖案的甜點,讓氣氛融洽而歡愉。即使是再普通的衣服也可以在搭配之后變得時尚而漂亮。
有才藝的女人讓生活處處充滿了驚喜,讓緊張而忙碌的生活變得舒適而安心;讓因為工作壓力的沖擊而變得平淡的生活,更加完美浪漫;讓家不再只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而是溫馨的愛巢,讓男人更加眷戀。
想要做一個有才藝的女人,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其實并不難。只要你平時加強培養和訓練,就能夠讓自己如林徽因一般,在溫柔嫵媚中平添才氣,讓自己的氣質更非凡、行為更出眾。
林徽因一身才藝讓眾多男子青睞,使得她的交際圈不斷擴大,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友人,為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如果你能夠靜下心來,用時間、熱情、努力去積淀,給自己一些希望和力量去奮斗、加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一定能夠成為像林徽因一樣優雅的才女,用才藝詮釋自己的魅力!
學識是女人最好的門面
美貌可以讓女人更加自信,人生之路也會更加順暢,但是美貌卻不足以讓女人成為某一領域閃亮的焦點。但是一個女人若是擁有了學識,那么所有憧憬的目標就都擁有了堅實的基礎。女人的魅力,不僅僅是外在的,還體現在內在的修養上,而這種修養是女人終身不敗的容顏。
女人的自信來自思想,有知識的女人才能夠彰顯自己的個性風采,不過于張揚、相信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斷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即使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也不會怨天尤人或者悲觀喪氣,反而會讓她們更堅定,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和途徑。
林徽因便是這樣一個溫婉賢淑并帶有自信執著氣質的女人,在嬌柔的外表下有一顆堅忍頑強的心,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績。
梁思成說:“林徽因是個很特別的人,她的才華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學、藝術、建筑乃至哲學她都有很深的修養。她能作為一個嚴謹的科學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調查古建筑,測量平面爬梁上柱,做精確的分析比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語探討英國古典文學或我國新詩創作。她具有用哲學家的思維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可見,林徽因的學識很淵博。
從上面的話中我們可知,林徽因的學識不僅體現在一方面。人們都說上天是公平的,他給了你出眾的容貌,便不會再給你智慧,給了你出眾的才華便不再給你無憾的愛情和婚姻。而事實也證明,從古至今才、貌、情三者都兼得的女人鳳毛麟角,但是偏偏林徽因就是這個幸運兒——這些她都擁有了。如果不是因為疾病纏身而早逝的話,就沒讓人遺憾的了。
從20歲立下學建筑的志愿后,林徽因在建筑領域揮灑汗水,和梁思成在祖國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跡,考察測繪了兩百多處古建筑物,獲得了許多遠溯唐宋的發現,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宮殿屋頂的女性,也正是他們的努力才讓很多古建筑被世人注目并加以保護。